
【家园】世外桃源不可盲从(随笔)
怨家,轻视家庭,抱怨父母,盲从世外桃源,失去自信自立,这本是一些年轻幼稚者普遍的心理行为,是不成熟的特质,亦可理解。倘若成人有之,则是三观之病,得赶快治治,倘若医治无效,将会家败人亡。
世外桃源,更有海市辰楼,还看人间天堂,一山高比一山,千万不可盲从啊。
且看,生活中不乏一例例血训。
李小波自幼诚信,活泼,父母务农,一生吃苦耐劳,勤俭善良,一家三口生活殷实。村里人说,李小波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从小就像只小羊羔围着爸妈转,很听话。一混,李小波小学毕业了,他以优越的成绩考入了县城中学。爸妈望子成龙,从不在钱上打宝贝儿子的折扣。两巴老就是李小波读书学习的坚强后盾,从不拖儿子后腿,吃的、穿的、学习用品从不怠慢。初一毕业了,李小波象竹笋一样长了好高,成了帅小伙。李小波越来越懂世事,很注重仪表,衣着时尚,发型时髦。他那潇洒劲儿,让周围的哥们儿、弟兄姐妹都挺羡慕。逢节假日回到家,李小波脾气开始大了起来,不时怨家里脏,怨父母土,称爸爸为老汉儿,叫妈妈老娘儿。还经常教育老俩口要讲时髦,要求老俩口到外面去学学城里人的洋气。一次,老俩口骑着摩托车,带着家里卖猪的800元钱给李小波送生活费却吃了闭门羹,李小波不接见,要校门的保安转交,父母知道儿子嫌咱土气,为了不伤儿子的自尊心,便把800元生活费让保安转交。不久,这件事还是在校内外、村内外传开了,村里人说,李小波变了,“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由于李小波由实变虚,丧失了自信自立的理智,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初中毕业后,李小波最终成了社会流浪汉。
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怨家万事忧”。张二蒙初中毕业在家,由于呆腻了,凡事不顺心,总是怨气冲天。张二蒙生性懒惰,在家里不爱打扫卫生,连自己的房间都又脏又乱,她也不干生产劳动,唯一爱照镜子,爱总结别人家的好处。她常羡慕,张家的房子修得真好,李家的父母真有本事,赵家真有钱,王家吃得好,陈家挺团结和睦,好似乎别人身上全是优点,自己的父母和小弟弟都是窝囊废。她期盼着早日找个如意郎君嫁出去,自身就有了托付。桃花运终于来了,张二蒙和一个帅小伙恋爱结婚了。小俩口恩爱甜蜜的日子让张二蒙自醉,张二蒙说,我终于找到靠山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二蒙家的宝贝疙瘩已3岁。张二蒙俩夫妻的“怨家”生活又开场了,小到生活琐事的争吵和埋怨,大到丈夫婚外出轨。想来想去,张二蒙看淡了人生,她心目中的靠山倒了。由于张二蒙的脆弱而不能自拔,由于张二蒙的单纯,由于张二蒙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张二蒙便选择自尽而很快走完了悲哀的人生。
赵冬冬是个时尚的九零版,他觉得他是时代的弄潮儿,他经常对父母说,你们六七十年代的人思想过时了,和我们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有代沟,无法沟通,你们的老思想老经验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新时代。冬冬认为,婚姻家庭规划、产业事业发展、吃苦耐劳精神、为人处世、孝亲敬老等等都是人的自我个性化的浪漫产物,无客套、经验之谈,自由王国的时代,潇洒浪漫才是王道。不会做饭有外卖,不懂之事问百度,不会干活有劳工……但冬冬哪里知道,不会就是外行,当被内行忽悠和刁难时,是何等的尴尬和无奈。冬冬更不会知道,实践出真知的哲理。可想而知,冬冬一定是一个碰了钉子才知痛,见了棺材才落泪的人。
潘金凤和铁牛相识、热恋、结婚,双双感到很幸福。人称天生一对,美满一家。潘金凤漂亮大方,铁牛稳重勤劳。小俩口生育了一儿一女。潘金凤和铁牛对父母也很孝顺,一家生活得其乐融融。瞧这一家子,真令亲戚朋友羡慕。然而,在那自由浪漫的时代,潇洒、时髦的社会风浪还是拂动了潘金凤和铁牛夫妇的美丽家园,年轻美丽的潘金凤开始追求社会时尚,崇拜那逍遥、浪漫、时髦的精神生活。城市的摇滚乐,人性的自由奔放,哥们儿弟兄的浪漫,西方文化的妄情,诗和远方的梦幻……令潘金凤魂牵梦绕。终于,潘金凤走上了自由王国的生活殿堂——潘金凤离婚了。潘金凤丢下了家,丢下了儿女,背离了稳重勤劳的丈夫铁牛,成了时代浪涛上的浮瓶,家里留下了无妻的铁牛,留下了无娘的儿女,留下了没有温度的残月,更遗憾的是,黄花少妇潘金凤最终沦为淫妇寡母而报病身亡。
家是生活的港湾,家庭是生活的航船,父母是家的福音,夫妻是家庭的脊梁,儿女是家的期望。
美好的生活,必须以家为归宿,以家为温床,根植于家的沃土,自信爱家,自立建家,务实发家,切不可华而不实、虚荣丧志,亦不可崇洋媚外、懒惰贪婪,更不可忘乎所以、痴心枉言,盲从世外桃源,眺望海市辰楼,梦幻人间天堂。
以家为基石,笃定践行,自信、自立、务实、奋斗,幸福生活就会来临。
作者王道义,男,汉族,家住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石龙坝镇临江村七组,现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石龙坝镇人民政府工作。系《云南经济日报》特约通讯员。联系电话13988811469,微信号13988811469,微信名(南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