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乐亭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乐亭】心中的榆钱儿(散文)

编辑推荐 【乐亭】心中的榆钱儿(散文)


作者:野山梅 童生,51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83发表时间:2022-06-29 14:41:16

榆钱儿又名榆荚,是榆树的种子。《本草纲目》载:“榆树未生叶时,枝条间生出榆荚,色洁白而成串。榆钱儿绵软脆甜,带有浓厚的清香味儿,很是爽口,因它的形状是中间鼓出来,外边缘处薄薄的,嫩绿扁圆,有点像缩小的铜钱,加上与“余钱”谐音,有吉祥富足的寓意,故而乡间人俗呼为榆钱。” 传统的中医认为,榆钱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清热利水的功效,能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症。当然,对乡下的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采食榆钱并不是图它的治病其功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处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主要的还是用它来充饥。我小的时候,家里的粮食难以裹腹,想出的方设就是去吃榆钱叶,“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榆树结出的串串榆钱儿,翠绿欲滴,便成了人们的盘中餐。榆树无疑是成了百姓的救命树。那时吃榆钱不外乎两种吃法,就是生吃和煮来吃。
   榆钱儿好吃,但是树很难栽,一是它生长缓慢,一颗小树苗至少要二十多年才能长大。二是这树最爱生虫,榆树很小的时候,就有重叠的飞虫和爬虫,去吃它的叶,直到大树参天,依旧是树高一尺,虫高一丈。但奇怪的是这些虫很讲文明的,它先让人吃了榆钱儿,再出来咬坏叶子。一棵榆树,人虫两不误,便顺应了生态平衡。榆树可算贡献大了,但是榆树也憨厚得地道了。人们最终“榆木疙瘩不开窍”的评语。对头脑不灵活的人也指着他的脑门说“榆木疙瘩”,榆树白白无辜的挨骂,但是它依旧无怨无悔。为此我喜欢榆树,每年都要吃几回榆钱儿。
   可惜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各处都毁坏树林来开荒,人们把榆树也加在一起砍光了,从此我有二三十年没有吃到榆钱儿了。
   退休后的第二年,我参加一个旅游团,到北京旅游,午饭时误入一家饭馆。看见菜单上开列着一长串榆钱儿菜,有榆钱炒肉片,榆钱炒鸡蛋,榆钱面托,油炸榆钱丸子,榆钱烩豆腐,榆钱豆腐汤,还有金星榆钱糕的点心和三鲜榆钱饼……从主菜到小吃到汤,都是一应的榆钱。我们点了好几样榆钱菜,我还特意要了一盘榆钱炒肉片。
   菜端上来,肉片薄得如纸,配着几十片榆钱叶儿,给人以“歌吹当春曲”的感觉。我很快的吃起来,入口清香鲜味,口感如沐春风,心中也顿起风情,我很快吃完一盘,接着又要了一盘,还要了一碗榆钱豆腐汤……
   这一次,我吃得很慢,慢慢的吃着喝着,一边吃一边看那菜谱上的榆钱菜照片。菜谱上的图片非常好看,特别是那个榆钱炸肉丸,外边色如红金,榆钱儿裹在里边还是碧绿,大有白居易描写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意境。
   榆钱豆腐汤,一片片绿云,豆腐白如软玉,漂浮在半透明的汤汁中,春深似海。正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不可能一次都把这些榆钱菜吃上,只是一边吃一边想,这种乡间土菜,为何进入大城市餐馆,还有了这么多的高雅吃法。土特产进入大都市也许不很奇怪,就是进入皇帝御膳都是有的,清代作家张潮编纂的《昭代丛书》,里边又一篇《人海记》写道:“三月初旬,榆荚方生,时宫厨采供御膳”。宫厨采食榆钱,类似皇帝的舌头深入民间私访。访不访得到民间疾苦,这个很难说。皇帝是否品出榆钱的清新,也未必知道。但是你要想想,这些榆钱儿对于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春尽榆钱堆狭路”, 榆钱绽放的时节,很多树的枝条间叶还未发,榆树就先开出花来。隐约的紫色花苞,密密的,小小的,待到能看清它模样时,已是满枝新绿,一簇簇浅绿色的榆钱,圆圆碎碎、绿绿嫩嫩。就是这样的榆钱,不但百姓喜欢,就在文人眼里也另有意味。岑参“道旁榆叶青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元曲里“又不仙,又不颠,拾得榆钱当酒钱。”似乎轻松,带着戏谑,实则是透着无赖!
   榆钱儿能给人间带来欢乐。桃花开时,初生的榆钱也晶莹剔透,一串串悬垂着,高大的榆荚树下,有人用镰刀钩,有人用竹竿拍,有的干脆爬上树去采摘。有的人还一边采摘,一边往嘴里塞,引得笑声不断……那情景也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此时,突然飘来歌声:“南坡榆钱粗又高,树下妹子高挑腰;瓜子脸蛋细眉毛,害得哥哥睡不着。”一阵骚动之后,这边也有了回应:“高挑腰的有竿子,瓜子脸蛋有筐子,细长眉毛是镰子,嫁给你这愣头傻小子……”
   野野的歌声,真的配得上榆钱儿的清甜,也配得上野野的青春,灼灼的桃花,乡村老屋门上的鲜红对联,以及田野里呼呼刮过的春风。
   但是现在,我们乡下的榆钱树很少很少了。几十年前砍倒的榆树疙蔸也腐烂了。因为它长得太慢,人们也都不愿意栽种它了……榆树太少,无法吃到榆钱儿,那采集到榆钱儿的对歌和欢乐也都渐渐远去!
   但是那小时候的榆钱儿,已经扎根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些榆钱儿也牢牢地把我与这片生脉相连土地牵连在一起……
   (2022年6月29日原创首发)

共 18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欣赏作者又一片真情美文。榆钱儿又名榆荚,是榆树的种子。因它的形状是中间鼓出来,外边缘处薄薄的,嫩绿扁圆,有点像缩小的铜钱,乡间人俗呼为榆钱。” 中医认为,榆钱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清热利水的功效。作者面对榆钱,回忆了当年在生活困难时吃榆钱儿的感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经济困难时期人们主要的还是用它来充饥。“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榆树结出的串串榆钱儿,成了人们的盘中餐。榆树成了百姓的救命树。后来作者到外地旅游,在北京的一个餐馆又吃到了榆钱,感到很是亲切,引出甜蜜的回忆,还描写了人们采摘榆钱的欢乐情景场面,读来很是感人!文章结尾集中抒情,小时候的榆钱儿,已经扎根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些榆钱儿也牢牢地把我与这片生脉相连土地牵连在一起,深化了主题!【编辑:丝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野山梅        2022-06-29 14:42:19
  谢谢编辑老师推荐!小时候的榆钱儿,已经扎根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些榆钱儿也牢牢地把我与这片生脉相连土地牵连在一起……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