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婚变冰释时(小说)
睡到早晨七点,老梁才醒来。昨晚为解答网友垂询的那些家庭琐事,他又熬到了深夜。
老梁一下床,第一件要做的正事,就是先浏览一下“网情”。一位文友留下的一段话,立马映入了他的眼帘:
尊敬的梁老师:早安吉祥!不好意思,我有个问题,想求教老师:我一堂弟夫妇,都快到六十岁的年纪了,他们的孩子也早有孩子了,家里什么都不缺,可就是缺乏和气,这两口子啊,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双方各不相让,最近闹得快要到了离婚的地步喽。
堂弟夫妇,一直视我这个堂姐为知心人,他俩都在向我叫苦。我该怎么帮他们呢?我一生帮人做媒记不得有多少对了,可调解婚变这档子事,还是头一回,现在我真不知从何处下手啊!
我又是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做啥事都想一下子成功。梁先生,您能帮我出出主意吗?打扰了,谢谢啦!您的读者粉丝:静雅敬上
老梁,名言川,如今已过古稀之年。从中学语文教师岗位上退下十几年来,在精心安顿好家中几代人的同时,他就一门心思地钻研中华圣贤经典,并契合当下盛世且繁乱的时代背景,紧扣诸多家庭复杂的矛盾问题,醉心于万家和谐幸福的不懈追求,还发出铮铮誓言:“要将自己学来的一丁点智慧,终身无偿地奉献给这个社会!”
看过文友静雅的留言后,老梁一边洗漱,一边在想如何答复,壁镜中那散乱的几缕白发,也顾不上精心打理了,只是用二双半的右手指划弄两下子,就急匆匆来到餐桌。嗅着太太做得香喷喷的早餐,老梁立刻味蕾大开,同时又涌来了滔滔江水般的灵感。
一刻钟不到,老梁又坐到了书房电脑前,“哒哒哒”地敲着心仪的键盘,开始着他一天全新的工作:
尊敬的静雅文友您好!首先为您助人为乐的精神点赞!
留言收悉,反复思忖,您帮堂弟夫妇冰释婚变的事,我觉得不容再延误了,现在正当其时!
您可否注意到这样三点:第一,堂姐想帮忙,古训不可忘,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第二,大凡正在闹离婚的夫妇,一般都缺乏理性,钻牛角尖、感情用事者居多,不宜讲太多的大道理;第三,可试用逆向思维,反而能收到出乎预料的奇效!
为保险起见,我为您开了两帖“药方”,实际上也就是两个小故事,仅供您备用。
先讲第一个小故事。说有一对中年夫妇,为了家中的一些小事,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两口子一激动,就一起急匆匆地来到了老妈妈的房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对夫妇怎么说,再看看这位老妈妈多么地有智慧:
丈夫一推开老人的房门,就大声地嚷嚷:妈!我们的户口本呢?我要和她去办离婚证!
早已心知肚明的老妈妈,安静地坐在沙发上,不徐不疾地说:你们总是吵吵吵,实在过不下去的话,那就离了吧!现在离婚这么多,又不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媳妇啊,你是不是也想好了呀?
站在一旁的媳妇,随即答道:“想好了,妈妈,我跟他也实在过不下去了!”
丈夫激动地说:“我看她哪哪都不顺眼,一看见我就恶心!”
媳妇也不甘示弱:“早离早轻松,早离早开心!你那臭脾气,我早就受够了!”
老妈平静地说:“看来你们这婚啊,是非离不可了。那好吧,你们只要答应我一个条件,我马上就拿户口本给你们。”
丈夫着急地问:“妈您快说,什么条件?”
老妈说:“很简单,你们各说出对方的三个优点,我就随便你们!”
丈夫气愤地说:“我就没看到她有什么优点,我一个人在外干活,整天累就累死了,一回到家,还要听她唠叨不停,我快要被她烦死了!”
媳妇也不相让:“你以为你有多好,每天回到家,往沙发上一躺,只晓得喝酒吃饭,经常不洗澡、不洗脚就上床,孩子不管,家务不做,像个大爷一样,还有……”
老妈随即打断了儿媳的话,说道:“我是要你们说说对方的优点,不是数落对方的缺点!”
这个老儿还算听说,一下子放低了嗓门:“不过呢,她对妈妈您还是挺孝顺的,不管我出门多长时间,我都很放心;她对孩子也有责任心,不像别的女人,只晓得出去打麻将;家里每天都被她打理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每次我有应酬,如果我没到家,她是绝不会睡觉的。”
媳妇瞟了丈夫一眼说:“我还是有优点的吧!那为啥你平时还把我贬得一文不值……”
丈夫又瞟了媳妇一眼:“我……”
很快,媳妇的话语,又明显地温柔了一些:“你呀,要我说你没一点好吧,那也不是,你对我的父母,还是挺用心的,你一直在外边跑,自己花钱如要命,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但每次去看我爸妈,都买水果食品,还总是挑最好的,给他们买衣服,也从来不心疼;我爸妈在医院看病,医药费你也是几万几万地出,也从没怨言;每次我生病,你都是寸步不离地照顾我,有一次还几天几夜的没合眼……”
听到这里,早已暗中窃喜的老妈妈,立马站了起来,说:“好吧!我现在就去给你们把户口本拿来!”
丈夫立刻低声叫着:“妈呀,不拿了,算了算了!”此时此刻,媳妇与丈夫还深情地对了一眼。
现场发生的一切,这位老妈妈尽收眼底:“怎么,不想离啦?”
紧接着,妈妈这才对儿子儿媳语重心长地说:“唉!这个世上的所有婚姻,他都是个过程啊。两人恋爱的时候,往往只看见对方的优点;可结婚时间长了,却只看到对方的缺点,还喜欢总拿别人家的优点,来对比自家的缺点,这样的日子,怎么能继续呢?生活本来就现实而琐碎,争吵和矛盾,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多看看对方的优点,那结果可就大不一样喽!”
听完智慧老妈一席话,两口相对一笑泯恩仇。往日的积怨,自然而然,随风而逝,无影无踪了!
写到这里,老梁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筋骨。心想,如果那个堂弟夫妇,都是刚愎自用的性格,那该怎么办呢?于是,老梁在家中,来回又踱起步来,不大一会工夫,他眉头一皱,妙计又上心来!随即,梁言川继续写道:
静雅文友,如果这个小故事的“药”力不够,那就给您再开一剂“猛药”:
在三年前深秋的一天下午,我所在的市传统文化讲习团,正在一个县的大会堂里,分享着“孝道齐家,幸福满堂”的心得体会。
当一位姓王的大德老师讲完课,正进入现场互动环节时,一个衣着时尚三十来岁的女子,按主持人的要求,大大咧咧地来到讲台前,拿起话筒就提问道:
“王老师您好!您刚才说,家庭要得到幸福,关键是我们能够看到每个家人过去和现在的优点长处,这样我们才能生起感恩之心。我听后感觉老师说的有一些道理。但是,我结婚十二年了,不管现在怎么看,都看不到我老公身上有一丝优点,再看看我的公婆,好像浑身都是缺点!这是为啥呢?现在我一心想离婚,我要永远地离开这个家!”
王老师笑道:“姑娘,你好!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来听这个讲座,是你自己主动来的吗?你真想获得幸福人生吗?”
女子答道:“是的,是我自己想来的,谁不愿意得到幸福呢?”
老师说:“很好!这说明我们与圣贤文化都是有缘之人。那我再问你个问题,如果下面我讲的话不太好听,甚至还有点刺耳,你能不生气吗?”
女子的回答很果断:“老师说的都是有道理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呢?哪怕老师讲的再难听,我也一定不会生气的!”
望着女子,王老师大笑道:“哈哈哈!这就好喽!那我们的互动就正式开始吧。在阳春三月的美好时节里,当我们的家园鲜花盛开时,请问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昆虫会纷纷地飞来采蜜?”
女子说:“那当然是蜜蜂啊!”
老师说:“完全正确!那如果在夏天,在一地的路旁,有一堆大粪的话,请问你看到纷纷飞过来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女子笑着说:“应该是苍蝇吧!”
老师再次大笑道:“哈哈哈!当然是苍蝇,这是常识嘛!刚才,姑娘你说你不管怎么看,都看不到自己先生身上的一丝优点,你的公婆更是没有一处好!我们想啊,那个不好的东西呢,自然是要坏,坏了的东西就要发臭,臭了的东西就如大粪,那么招来的东西,当然就是苍蝇了!这个推理没问题吧?如果没问题,请问姑娘,你是那蜜蜂,还是那苍蝇呢?请你现在大声地告诉我!”
此时的女子,已经满脸胀着通红。她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嫁给他家时,觉得先生和公婆都是蛮好的……后来就觉得越来越不好了。至于……至于我嘛?我没发现自己做错了什么……有什么不好,我觉得我……我应该还是那只蜜蜂!哎呀,是不是啊?我有点……有点说不好了……”
“哈哈哈!”王老师笑道:“如果说你先生家,都是如同一堆大粪的人,那我真的要钦佩你这只小蜜蜂,也实在是太勇敢喽!你结婚后在这个家里过了十多年,如果你自己觉得不应该是那小蜜蜂,那一定就是那喜欢臭味的苍蝇了!因为这才符合臭味相投的自然法则呀,这就是我们老祖宗讲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道理呀!”
女子苦笑道:“经老师您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懂了,我真的像那只苍蝇,说明我也会有不少缺点错误了。那我现在该怎么做呢?”
王老师心平气和地说:“这就对了嘛!你问我应该怎么做?姑娘你问的太是时候了!现在有不少人啊,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与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一个样,都是实在太难了,这就是当今家庭和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难处的症结所在。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圣贤教诲,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明晰做人的道理,能够感动感悟与转化,这样就能趋利避害、趋吉避凶、转祸为福啊!那么,怎么才能实现这个转化呢?”
随后,王老师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些图形,还念念有词地说:“姑娘,你看这是一坨大粪,就比如是你的先生和公婆。我们知道,粪便是庄稼最好的粮食,有大粪的田块,最适宜播种美好的植物。如果现在,你能在这块田地里,播下圣贤文化的种子,过些日子,你就会看到有茁壮成长的小苗,在这里冉冉升起;如再得到你的精心呵护培育,过不了多久,它们就能鲜花盛开,到时这里就会有一群群的蜜蜂飞来采蜜,请问姑娘,你还能看到一只苍蝇吗?”
王老师一边在黑板上画着,一边问这女子:“请问这棵盛开鲜花,接下来还能结出硕果的小树是啥?苍蝇不见了,这里成群结队的蜜蜂又是谁?能够实现这一转化、发生这一巨大变化,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又是谁?”
女子若有所悟地回答道:“这蜜蜂应该就是我那个苍蝇转化的吧,……那棵树上的花朵果实……应该是我们家的儿子?是不是啊,王老师?……感恩谁呢?这个,嘿嘿!我想不出来……”
王老师笑道:“姑娘你的悟性不错啊!我们学习圣贤文化,首先改变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要让如苍蝇般的自己,真正转变为人人喜欢的蜜蜂,我们一要在表象上,感恩开花结果的这棵树,树上的花朵、果实是我们的儿孙,这棵大树上的所有花果枝叶,象征着我们的家风家训,当然包含着我们所拥有的道德、学问、本事、地位等一切财富;二要在深层中,感恩这块养育我们的肥沃土地,土地就是我们的祖国,为家庭大树不断提供养分的,就是姑娘你先前满眼都是错的,被我不当比为大粪的你先生与公婆,其实他们和你一样,都在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做贡献,难道你不需要感恩他们吗?是他们与你一起成全这一巨变的呀!三要特别感恩的,就是圣贤文化的这粒种子,这是我们家庭获得幸福的根本与原点!没有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种子,我们的一切,都不会好到哪去!”
此时此刻,只见这女子向王老师连连鞠躬:“王老师,这下我懂了,谢谢您,王老师!”
最后,王老师还幽默地问了一句:“这时你还想离婚吗?哈哈哈!”
女子惭愧地说:“细想想,我以前错的地方还真不少,以后我再也不提离婚二字了!感恩老师!”
老梁写好后,又反复推敲修改了几遍,直到太太喊吃中饭时,他才发给了文友静雅……
很快,静雅发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没两天,静雅又发来了上千字的报喜信,主要意思是:堂弟夫妇婚变,已经冰释如初啦!
(壬寅虎年六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