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钓鱼(散文)
钓鱼,是很多男人的爱好之一。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男人可以不帅,可以没钱,但是不能不会钓鱼。”
我的朋友黄三是个钓鱼爱好者,他曾吹嘘他在阳圩水库钓获过铁铲大的罗非、巴掌大的花鲈、三五斤的鲤鱼、身长一米的翘嘴。黄三经常约我们几个朋友出去钓鱼。但我对钓鱼不感兴趣,我认为自古以来钓鱼就是仕途失意的人才会干的事情,我关心的是怎么展现才华、怎么干出成绩、怎么得到提拔、怎么才能加薪等问题,为此我还认真研读了《参谋助手论》等“网络神书”。后来经不住黄三反复劝说,我跟着他去钓了一次鱼,没想到从此走上了钓鱼路。
黄三第一次带我去的钓点是阳圩水库的平高钓场,一起出发的还有他的几个钓友。到钓场后,大家各自选了合适的位置,然后拌饵、开竿、绑线、调漂、上饵、抛竿……黄三对我这个“新手”很关照,从他的钓具中挑选了一根三米六长的鱼竿给我使用,还现场教了我一些钓鱼常识。那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湛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偶尔有习习凉风拂面而过。我坐在湖岸人工搭设的钓台上,跟黄三他们几个边抽烟边聊天,感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完全忘记了生活中的烦恼和工作上的压力。
结果钓了整整一天,传说中的“铁铲非”“巴掌鲈”“斤鲤”“米翘”都没见影子。黄三和几个钓友每人钓到了十几条三四指大小的罗非,我只钓到了几条二指大小的花鲈和蓝刀鱼。但我还是非常高兴,毕竟可以远离城市喧嚣放松了心情,而且自己第一次钓鱼就钓到鱼了。收拾钓具返回城区时,黄三和几个钓友把渔获统一装到一个塑料袋并全部送给了我。他们说,“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还说钓鱼容易杀鱼难,平时即便钓到很多渔获也只会拿一两条大鱼回家,其他个体小点的鱼儿他们是不要的,基本都会放生。
后来我又跟黄三他们去钓了几次鱼。在黄三和几个钓友的影响下,我慢慢喜欢上了钓鱼。我自己在网上买了鱼竿、钓箱、钓伞、鱼护、支架等钓具,并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自学如何绑线组、如何绑钩、如何调漂、如何拌饵等知识,研究罗非、花鲈、鲤鱼、鲫鱼等常见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吃饵习惯。周末不加班的情况下,我都会抽出一天时间跟黄三等几个钓友结伴出去钓鱼,静坐于湖库沿岸,寄情于山水之间。正像刘渔《老翁垂钓》所写的,“一顶斗笠一副竿,垂钓不为羡鱼鲜;忘却一己烦心事,放眼天地山水间。”
钓鱼时间越来越长,我钓鱼的足迹从阳圩水库延伸到了澄碧湖、福禄河、乐里河、谷拉河、剥隘河等河流湖泊,我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关注的对象从名利权势慢慢地回归到生活本身,不再像以外一样关注基金股票价格变动等信息,不再纠结讨好谁或迎合谁的问题,更学会了以平和心态看待职场上的不公现象。
前段时间,我看到了某人为满足高消费欲望而挪用公款被查处判刑的新闻,听说了某人因股票亏损不得不折价卖掉住房导致居无定所的案例,不由感慨万分。我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找点事做,借以打发八小时以外的闲暇时间:有人关注基金股票,有人迷恋赌球买码,有人沉醉宴请应酬,有人寄情山水草木……但有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过度热衷于追求名望、金钱、权力、地位的人最终可能会落得个身败名裂、妻离子散的下场,这种案例并不少见。相对来说,钓鱼门槛低、成本低,不仅于人于己无害,还利于身心健康,是值得保持的兴趣爱好之一。
张爱玲曾在《半生缘》里写道,“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我年近四十岁,已经开始感受到了“中年危机”。我坚定地相信,倘若有一天我面临“中年危机”,被生活和工作压得喘不过气陷入崩溃境地,钓鱼必将是我治愈自己的重要方式。
最后,借用网络上的一首关于钓鱼的诗词来结束本文,我想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草帽一顶,钓竿一副,何言年华虚度?
休闲垂钓金岁月,谁向慕,权门豪富!
江河湖海,任我行驻,宛若自家别墅。
碧水晴天比蓬莱,何必问,神仙居处?
钓竿一掷,忧烦皆无,甘愿风餐露宿。
钓鱼不记流水账,论得失,却又何苦!
黎明出钓,日落回返,娱乐健身有素。
人生七彩多潇洒,待暇日,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