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无声世界里的悲喜人生(散文)
一
昨天给母亲打电话,她和我说,三姥家的聋哑舅舅现在半身不遂躺在床上,他的病情和三姥晚年时的病况极为相似,也是脑血栓导致的后遗症。他的五弟正在帮着寻找一名护工,虽然给的护理费并不低,但他是聋哑人,因此护工很难找到合适的,需要能懂得哑语才行。母亲的话,很自然地流露出了她对这个聋哑舅舅关爱和惦念的迫切心情。她接着说,如果她年轻十几岁的话,就有体力照顾她的聋哑弟弟了,从她的话里话外,我能感觉到她对这个又聋又哑的舅舅充满了牵挂和心疼。我心里纳闷,怎么脑血栓也遗传?我是多么希望这个聋哑舅舅能健健康康!三姥晚年瘫痪在床时,有儿子精心照顾,而聋哑舅舅一生未曾娶妻,无儿无女,真的让人放心不下。
放下电话后,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聋哑舅舅亲切的笑容。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正月里去姥姥家串门,母亲领着我去三姥家,那是我初次见到聋哑舅舅,他那时大约三十几岁的年龄,身材瘦瘦高高,穿着略显朴素,但干净整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外表给人一种精明能干的感觉。三姥对他说,快给书荣的孩子拿糖果吃!只见他立刻转身离开,过了不一会儿,他就回来了,他的左手托着一个精美雅致的果盒,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糖果,他的右手拿着一个大苹果,他把糖果盒放在炕上后,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递给我,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笑意,温情脉脉地看着我,感觉是那么和蔼可亲。接下来,他就和母亲用哑语交谈着,用手比划着,她都能看懂,也比划着和他交流。
聋哑舅舅是母亲三伯父的第四个儿子,兄弟共五人,他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弟弟小他两岁。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个大学教授,学识渊博,他出生时是一个健康的婴儿,如果人生轨迹就此顺利走下去,他本应会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然而,天不遂人愿,当他长到六个月的时候,突然遭遇一场罕见的瘟疫,这场瘟疫来得凶猛恣肆,就像一场凛冽的寒风,呼呼作响,裹挟着冰雹,无情地摧残着不经风雨的花蕾。在这场瘟疫的肆虐下,他连续几天发着高烧,身体越来越虚弱,气若游丝,奄奄一息,眼看着就没救了。家里人以为他已经在奔赴黄泉的路上了,连包裹他幼小身体的稻草都准备好了。没想到这个在生命的边缘垂死挣扎的孩子,以顽强的生命力又活过来了。
从鬼门关闯过来的他,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一点一点地恢复了健康,变得越来越活泼,让父母感到无限欢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是他的父亲发现孩子有些不太正常,父亲呼唤他,看到他没有任何回应,于是父亲又拿着一个小铝盆在他的耳边敲打,也不见他有任何反应。他的那个博学多才的父亲对母亲说,这个孩子可能发烧把听觉神经烧坏了,他听不到声音了,听不到声音,也就不能学会说话,这个孩子恐怕一生又聋又哑。他的父亲神情变得忧郁,他的母亲眼里噙满了泪水,他们绝望又怜爱地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
二
他命运多舛,还不到两岁时,他的五弟那时还未出生,他的父亲由于突发脑出血,悴然离世,让人猝不及防。那个为他支撑生命的保护伞轰然倒塌了,年仅38岁的父亲,那个才华横溢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他。
坚强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们兄弟五人,最让他母亲牵挂的,就是又聋又哑的他,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如何让这个苦命的孩子能够认识几个字?
等他的弟弟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的母亲就让弟弟带着他一起上学,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讲课,他就看嘴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他就照着写下来,有不懂的,回家后通过手语问弟弟。就这样,他学会了很多汉字,成为了一个能读能写的孩子。
我妈妈的娘家姓周,在周家大院,他用他自创的一套手语,和周家大院的人进行交流,他肢体语言的表达,生动而形象,几乎所有的亲属都能看懂他的哑语,能和他无障碍交流。他很聪明,看到什么,就能用笔画下来,有的还能用纸折叠成立体模型,他折叠的各种小动物栩栩如生,也赢得了孩子们对他的尊重,没有谁会因为他的聋哑而取笑他。
他没有上过聋哑学校,他的手语都是自创的,颇有创意。他去他哥哥家看到一幕场景,他给妈妈用手语描述下来。他用手先模仿捏饺子的动作,然后再比划出一个袋子的形状,接着又用手做出一个小老鼠的样子,两只手再比划出攀爬的姿势,他用牙齿模仿出啃咬的动作,他的描述生动而有趣,妈妈马上就明白了他在说什么,原来是他去他的大哥家,看到一只小老鼠咬破了面袋子。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着我回娘家,他见了母亲特别亲,用两只手做出睡觉的姿态,问她在娘家能住几天?她对他的手语一目了然,她伸出两个手指,他就知晓她会住两天。
不但他的亲戚们都懂他的手语,就连他养的动物都懂他的独特语言。
他的哥哥们和弟弟都相继成家后,只有他和母亲一起生活。他的生活并不逊色于一般的家庭,过得有滋有味,养猪养鸡还养猫。别人呼唤小鸡,用“咕咕咕”的声音呼唤,他发不出“咕咕咕”的声音,他就“嗷嗷嗷”地呼唤,那些小鸡们,一听到“嗷嗷嗷”的声音,快速地朝他飞跑过来,围绕在他的身边,就像他的孩子们一样,等着他来喂食。
他家里养了两只猫,一白一黑,两只小猫分别有各自吃饭的饭碗,通常吃饭时,都会吃各自碗里的饭菜。但也有例外,当他出去干活时,那两只小猫一看他不在家,只有三姥一个人在家时,就没了规矩,黑猫跑到白猫的碗里吃,白猫跑到黑猫的碗里吃。那两只猫正吃饭时,突然看到他干活回来了,马上乖乖地回到自己的碗边吃饭,也不知这个聋哑舅舅给猫施了什么魔法,不用说话,一个眼神就够了。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村子里有一个时期出现丢失猪仔的现象,有的人家养的小猪仔在深夜被人不声不响地偷走了,第二天去喂猪时,才发现小猪不见了。对于穷困的人们来说,丢失了金贵的小猪,那可是天大的损失,年底还指望着猪卖钱或者吃肉呢。
怎么办?聋哑舅舅想了想,决定背猪。傍晚时分,当猪吃完晚餐,他拿着一条麻袋,到猪圈里抓小猪,一开始,那小猪见他拿着麻袋闯进猪的领地,感到害怕和恐惧,小猪以为主人要抓它吃肉,心想,不能坐以待毙,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被圈在那么一个由四面围墙砌成的猪圈里,往哪里跑?只能绕着猪圈转圈跑,小猪在前面拼命跑,他在后面使劲追,开始了人追猪的追捕行动。小猪跑累了,停下四只猪蹄,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他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最终小猪还是没有主人有耐心,被主人装入了麻袋,背到了屋里。
第二天早晨,他再把小猪放回猪圈里。从此,就开始了背猪,每天傍晚都把小猪背到家里,第二天清晨再放回猪圈。小猪小的时候,身体轻,背着也不费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猪飞速成长,最初时只有几斤重,过一些日子,就长到了十几斤,再过些日子,就长到二十几斤,聋哑舅舅感觉肩上的麻袋越来越重,但还是坚持每天晚上把小猪背回家。小猪渐渐习惯了主人每晚背它,可能被背的感觉很舒服。每天傍晚时分,那小猪一看到主人拿着麻袋,不但不跑,而且乖乖地自己跑进麻袋里,等着享受被主人背着的愉悦。
直到小猪长到八十几斤了,他感觉背着吃力了,才决定不再背猪了。
聋哑舅舅背猪的这段经历,是妈妈后来和我说的,我一开始听时,感觉很有趣。但细细回味之后,却感觉到一种心酸。面对生活的无奈,聋哑舅舅采用了一种最原始的方式,来保护着他有限财产的安全,日复一日,坚持背猪。那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支撑着他,无论处于怎样的困境,都要顽强地活着,可以感受到他骨子里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倔强与执着。
三
聋哑舅舅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去菜地里浇水、除草、施肥,忙活一阵之后,再回家做饭,和他的母亲一边吃饭,一边比划着闲聊。吃完早餐,他开始喂猪喂鸡喂猫,打扫卫生,他虽然没有娶妻,但家里收拾的干净整洁,舒适温馨,毫不逊色于那些有家室的人家。
他家的那片果园,被他勤劳的双手打理得井井有条,比如剪枝、打药、除草、施肥、浇水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从春天到夏天,再从夏天再到秋天,每一个季节都勤勤恳恳,辛勤劳作,每年秋收之时,他家果树上结的苹果各个又大又红,果香馥郁,苹果质量不是一等就是特等,在村子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来村里收购水果的商贩,每年点名要他家的苹果,虽然是聋哑人,但他每年苹果的收入比一般正常的人家都高,日子过得就像那苹果的颜色,红红火火。
除了果园,离家二里地左右,还有一片田地,他每年在春季播种时节,都会在田地里栽种各种农作物,比如玉米、大豆、高粱、红薯、谷子等,除了留下足够一年吃的粮食之外,还会把多余的一部分拿到市场售卖。
他靠着勤劳的双手,和母亲两个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他在自家的院子里栽种了一种葫芦,这葫芦长成之后可以切开做水瓢,他视这些葫芦为宝贝。没想到的是,他辛辛苦苦栽种的一个葫芦,有一天被人偷了,他是一个细心之人,循着蛛丝马迹,最后终于找到了偷他葫芦的那家人,是葫芦底部的印痕让他辨认出是他栽种的葫芦。原来他在葫芦下面垫了一个缺了口的小碗,葫芦在生长的过程中,底部印刻了缺口碗边的印痕。他用哑语对三姥说,那个偷葫芦的孩子如果和他要葫芦,他会毫不犹疑地给那个孩子,但他不该偷葫芦。三姥就把聋哑舅舅的哑语和那个偷葫芦的男孩说了,那个男孩听完三姥的话,低下了头,感到很惭愧,红着脸给聋哑舅舅赔礼道歉。他看到那个男孩诚恳认错的样子,最后把那个葫芦送给他了,那个男孩以后再也没有偷过任何东西。聋哑舅舅善意的举止,对这个小男孩以后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就像把一棵刚要长弯的树苗给扶正了。
四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当他从田地里急急忙忙地往家赶的时候,看到从路边的一个坑里不时露出一个小孩的头,他快速奔跑过去,发现坑里有两个孩子落在了水坑里,他毫不犹豫地跳入坑中,将两个孩子一一救起。那个小男孩不停地用手比划着,好像在说,坑里还有人。
当他再次跳入坑中,用手在水里乱摸时,摸到了一个头,等他把孩子拖出水面时,孩子已经溺水死亡了。他在那个女孩的嘴里掏出了很多沙子,他用他特有的声音呼唤着她,希望把她从沉睡中唤醒,但孩子永远地睡着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在他面前陨落了,他感到非常悲痛,泪如雨下,因为他认得这些孩子,那是他邻居的孩子。
这三个孩子是亲兄弟姐妹,最开始是姐姐捉蚂蚱,不小心掉进了水坑,然后弟弟和妹妹相续去救姐姐,姐姐由于呛了水,一口气没上来,弟弟和妹妹在水坑里不停地跳动,才吸引了他的注意。最终弟弟妹妹得救了,但姐姐却夭折了。
孩子的父母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情,但他却感觉心情异常沉重。他回家后比划着和三姥说,如果不贪念多干一会儿活,刚下雨就往家赶,也许就会救活那个女孩子,他懊悔不已,他感到心很痛。三姥劝慰他说,小女孩是意外落入坑中,她的死不怪他,不要自责,他做得很好,救起了两个孩子,要是邻居家里一下子失去三个孩子,父母一定比现在更加痛不欲生,会更加肝肠寸断。
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在他的哥哥和弟弟相续成家之后,他就和他母亲一起生活,一直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他和三姥由于长期生活在一起,已经达到了心有灵犀的境界,有时候三姥给他使个眼色,他就知道她想要啥,马上把她想要的东西递到她的手里。
三姥可能由于身体太过富态,老年时身体出现三高的健康隐患,最终由于脑血栓而瘫痪在床。在三姥瘫痪的日子里,他彻夜守候在三姥身边,勤着换洗,不时翻身,照顾得无微不至。三姥虽然有两年的时间瘫痪在床,但身上却没有长一点点的褥疮,源于他勤谨的翻身和周到的照顾。
聋哑舅舅本来就瘦,再加上日夜照顾瘫痪的母亲,变得更加消瘦,瘦得就像一张纸片,仿佛一阵大风就能把他吹跑。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那是长期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导致的。但他无怨无悔,对母亲始终一往情深。三姥在临终之前和亲属说过这样的话:“她生了五个儿子,除了这个聋哑儿,其他的四个儿子都很出色,但最得力最孝顺的,还是这个聋子,她和聋子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感觉很幸福!她还想再和聋子多生活一段时间,还没过够……”
聋哑舅舅的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确实如三姥所说,都非常出色,清一色大学毕业,毕业之后都事业有成,大哥担任高等院校的院长,二哥和三哥是不同事业单位的机关领导,他的五弟,当时是沈阳药学院的院长,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聪明才智。相比之下,只有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生也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绩。如果他儿时,没有遭遇那场瘟疫,以他聪明的头脑,我相信,绝不会逊色于他的兄弟们,一定会拥有一个瑰丽无比的人生!但人生没有如果,上帝给他发了一手烂牌,他已经拼尽了他的全力,这就足够了,人生没有输赢,只要开心快乐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我想,聋哑舅舅的人生是快乐的,他身上有太多的优良品质,比如勤劳、乐观、孝顺、善良等,虽然身体不健全,但他的灵魂是丰盈的,是生动的,是让人敬佩的,他在无声的世界里唱出了人生的最美乐章!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大自然虽然静默无言但却充满了温情,每当寒冬将尽就会感到春意萌生。无论处于何种境况,我们都要心怀一份美好与希望。我在心里为聋哑舅舅默默祈祷着,希望他的五弟能尽快帮他找到一个懂他手语的护工,让他能够幸福快乐地走完他剩下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