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花香,书香(散文)
一
五月,风和日丽。丁香的叶片碧绿碧绿,在枝头,托着一簇簇紫色细碎的小花,寂静,芳菲。若此时手执一柄油纸伞,徜徉在花丛,一定以为时光倒流,戴望舒诗中的女子,携着一个世纪的香气,穿越了长长的雨巷,悠然而来,漫步而行。
五月,是丁香盛开季节,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紫丁香那浪漫的味道。此时,坐在窗前,守得半卷珠帘,让自己退回到一本书里,大可领略一缕风、一人静、一杯茶、一本书,花香袭人浅入味的妙趣。
近日,身体有恙,西医治疗一段时间,疗效甚微,于是每日上午去中医诊所做针灸治疗。为了锻炼,便日日步行走去。
经过的一处河堤,堤坝上有好多种花树,开着各种颜色的花。
堤下是一个小市场,杂乱的喧嚣中,一个小小的旧书摊安静地缩在一个角落里。书摊的主人是一个穿着旧衣服的女人,脸上带有风吹日晒的痕迹。她把一块防雨布就地铺开,从三轮车上小心翼翼地把书抱下来,书脊朝上,挨个摆放整齐,像一队队等待检阅的士兵。
每次走过,便会驻足,低头看一看这些新旧不一的书籍,然后再匆匆走过,走到诊所,恰巧老中医已经准备完毕,开始行针。
每次,忍受着针扎的痛楚,完毕,便踩着一地的花瓣,走回这段路。一缕缕清风拂面扑来,伴随着阵阵紫丁香的香气,刚才遭受针扎的痛苦荡然无存,心情愉悦起来。
小市场里边,人声喧嚣,每个摊位前,都有或多或少的顾客,买主讨价还价,砍着价钱;卖主则显得是忍痛割爱,咬着牙售卖着物品。
只有这小书摊,倒显得清冷许多。走到这里,一缕缕墨的芬芳,又一次让我驻足。蹲下,低头,挑选着心仪的书籍。
看了几本,便知道这些书良莠不齐,盗版颇多,于是很仔细地挑拣着。选了几本自己喜欢正版书,问了价钱,比当当上还要便宜。欣喜之余,又一次蹲下身来,捡了几本。
卖书的女子正在低头看一本书,眼睛的余光看我前面高高的一摞,抬起头来,眸子一下亮起来。她说,这些书全都按标价的三折给你。我问给我这么低的价格,你能赚钱吗?女人爽快地说,这年代,喜欢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玩手机,或是看电子书,今日难得遇上你这个喜欢书的人,权当赠送你了。
微信收了钱,她便又低下头去看她手里的书,是一本《浮生六记》。我惊诧了,真的没想到,这样一个女子,每日守着一个旧书摊,并不见得有多少收益,但她却能于喧嚣之中,静下心来,品读一本书。
在闹市,这样的一幅画面,实是难得一见。
二
老中医是残疾人,坐着轮椅给大家行针。
老中医是喜欢花草的人。他诊所的窗前摆放着许许多多的绿植,开花的、不开花的,有些我叫不上名字,闹闹腾腾地生长着、葳蕤着。闲暇之时,他便驱动轮椅,穿行在花儿们中间,给花儿们剪枝、浇水、施肥、喷药,就像侍奉病人一样侍奉他的花草,精心着呢。
针灸第二个疗程结束的时候,老中医又给我诊了脉,告诉我再针一个疗程就可以了,然后又开了中药。和他聊天的时候,看到一本厚厚的书,摊开着放在一边,以为是有关医药学方面的书,看书名,却是《菜根谭》,竟有些莫名奇妙的感觉。便问他,这本书好看吗?他微微一笑,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呀。这部书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处处体现了人生处世哲学,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事万物皆为一体的世界观。开出的处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悟虚妄真实之理,是我们行医之人应该阅读的良好教材。
抬头一看,他背后有一个高大的落地书架,里边陈列着许许多多厚的薄的书籍,《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千金方》《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这类医药学方面的典籍居多,一套旧版《毛泽东选集》摆放在显著位置,《二十四史》也赫然在列。原来,他不光中医学了得,还是一个博学之人。
敬佩之情顿时溢于言表,我说,原以为您平时读的书只是医学方面,真没想到您还喜欢读其它方面的书。他又一次笑了说,有一些书籍与医学典籍有曲异同工之妙,可读。
此时,一缕和风吹来,吹落了他窗台上正开着的花,花瓣倏然落下,落在那本摊开的书上。那粉红色的花瓣,在墨香的韵染下,煞是好看。
他说,看来,这花也喜欢书的墨香,呵呵,花香,书香,自是相映成趣。
回到家里,打开电脑。偶尔浏览一下QQ空间,往昔的网友大都销声匿迹,杳无音信了。唯有一个名叫宋公子的网友依然每日在空间发一些动态,说说、文章,还有自己拍的美颜照片。
宋公子,特立独行。实为女子,却美其名曰“公子”。每日在QQ空间晒美照,优雅、知性、风骚、美丽,风格不一。天天不同,日日美丽,真真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
看空间动态,知晓她是一个有素养的知性女子,闲暇时便读书、写文、投稿,始终让一袭香气浸染着自己的灵魂。那香,并不是世俗之香,而是书香,淡淡的雅香。
偶尔,她还给网友推荐一些文学书籍,并介绍她的买书经验。我就是在她的推荐下,买了麦加的《人生海海》等诸多书籍。
对于阅读文学作品,她有自己的见解,她直言评价当代作家的作品,说,现在一些文学也都物质化,从而导致文学作品良莠不齐,可读性的作品并不是那么多。然,还好,仍有一部分是相当优秀的。
读书,品书,自有她独到的读书理念。从她写的读书心得看,她或许是读万卷书的人。当今浮躁的年代,这样的网友,极少。
而我,也是这极少人里的一分子,喜读书。
三
皮日休曾说:“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
细细咀嚼,“色”与“华”二字用得极好,让人遐想,既有锦缎般的丝滑,触之温润;又有岁月韵染的花香之气,浓淡相宜。
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虽然袁枚曾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我以为,还是自己买来的书读着安心。借来的书,总是怕不小心给弄脏了、弄坏了,无颜面还回去。因此,读书成痴,买书成瘾,便是我由来已久的习惯。
我的书房里堆了不少书,因为书架已经排得满满的,安顿不下了,便在墙边放了一张桌子,把书摞在桌上,拥挤不堪。于是,便想着,还是再买一个书架吧,一定要大一些,安放在那空着的一面墙边,这样,就不愁书没地方摆放了。
闲暇之余,总是喜欢把自己安置在书房。在那老式的木质书架上,取下书,轻轻地嗅着,是带着纸香和墨香的,心里便有了说不出的惬意,小心地翻看着,认真地阅读着。
我读书很杂,文学,历史,艺术,医药学,喜欢就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书中有琴棋书画诗酒花;书中有历史中远去的鼓角争鸣,书中也有远方的诗与最美的风景……
新近买的书当中,贾平凹的散文集《天气》尤其让我感动。书可真是好书,是贾平凹亲手选编的,里边有散文、序、和随笔,内容丰富,尽情袒露所行、所思、所爱、所痛,篇篇大情怀、大智慧。书的装帧也不错,浅色发黄的封面上,几缕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水墨勾勒,看上去既清新素淡,又古朴典雅。
一遍遍地阅读,一遍遍地感动。文章看似不事琢磨,家常话一般,但细细品味,却是意味深远,情趣盎然。其中的《写给母亲》,尤为感动,不止一次阅读。而每次阅读,都会流泪,似乎早已去世的母亲,就坐在那边,在暖暖的灯光里,用她宠爱的目光温柔地抚摸着我。良久,依然心绪难平,脸上凉凉的,是有泪在滑落。
经常阅读,喜欢的书籍内容驳杂。
读二月河的《清帝三部曲》,品味着他恢弘大气的笔法,临摹出一部惊世骇俗的清王朝兴衰史。
读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其流畅的语言,诙谐的笔法,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品古人。
读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里边一个又一个的“坑”,促使我胆战心惊的探寻事情的真相,故事的走向,人物的结局。
买了历届茅盾文学奖作品,用大量的时间,一部一部认真阅读,细细翻看,汲取其中的精髓,充实自己的文学素养。
看书看得乏了,推开窗子,俯瞰窗前,草坪上几株紫丁香依然千朵万朵压枝低,争相展露细碎又秀美的芳姿;花坛里刚栽下不久的花已经绽放,绿莹莹的叶片托着红的、粉的花朵。我站在楼上,远远地看着那些花,和风吹来,撩动着纱帘,便有一些花的香气,踏着草地上娇嫩的草儿,直直的扑入我的窗子。
初夏,气候温润,空气清芬,绿意盎然,恰是读书好时节。古人以云香草藏书驱虫,故有“书香”的说法。而我,虽未有云香草,但却喜欢把花的叶片、或者是花瓣制作为书签,阅读的时候,便有花的幽香、书的墨香萦绕着我,逐渐地在房间里弥漫。
揽一袭花香入怀,阅一本诗书入心。美哉,美哉。
夏日,和风、花香、书香。我且享受这无边的惬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