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海南行(散文)
尽管平生不是第一次去往遥远的南国,也不是第一次看海,但是,当我登上前往海南的客机时,心里还是抑制不住渴望和激动。雨后初晴,白云如棉,如莲,似在伴着我一同前往目的地。脚下城市、农田、山脉、森林、河流隐约可见,一条条笔直的或弯曲的公路纵横交错,大地变成了一幅幅巨大的龟背图,里面似乎蕴藏着无穷的神奇和美好。这情景让我联想到那句耳熟能详的俚语:乌龟有肉在肚里。
是啊!这大好河山岂是我这肉胎凡眼随意就能洞穿的?
飞机越过茫茫的大海,此时天地间没有一丝儿云彩,天海浑然一体,四顾一片蓝色,我的心思更加激荡开来,觉得自己似要离开地球而穿行到茫茫的宇宙中,直到又一片陆地和山脉呈现在眼前,我的思绪才重新回到了现实。
我之于海南的向往,原因除了它与大陆迥异的海岛风光外,主要还是因为那里有我最崇拜的文化大家——苏轼的足迹。这位被誉为文宗的川籍大作家生逢朝廷政治黑暗、官僚腐败倾轧、民生艰难颓圮之时,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不得已定格在了海南的儋州。我猜想,自从人类诞生直到近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之前,或许他是南行最远的一位文化名人了。那时的海南被中原人称作蛮荒之地,因路途遥远瘴气瘟疫肆虐,去往那里就意味着踏上了不归之路,何况当年他还是因一场文字冤案被贬而去的呢?
但是东坡先生到了那里,当地人们并不因他仕途失败而怠慢,反而报之以最大的热情。由此他再次遭到政敌的嫉恨,地方官员受命将他“撵”出官府临时提供的居所,他一时真正成为了“无家可归”之人。可当地百姓并不为官府所制,协助他修建了一座简陋的“桄榔庵”。东坡先生并没有哀叹于自己的命运,而是一边务农,一边用自己的才学指导当地人的生产生活,还帮助他们选址打井,给他们讲学,赋诗吟唱自己的新生活,与当地人度过了一段其乐融融的时光。后来的人们还为他修建了“东坡居士纪念馆”,以让他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瞻仰和爱戴。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他的到来给海南竖起了一座文化的最高峰!
同行非止一人,他们的兴趣更在三亚的自然风光,我只得随了大流。接机的是一个汉族小伙和一个黎族姑娘,简短的交流后我便得知小伙来自哈尔滨,他们在三亚相识后顺利成为了夫妻,一起创业置业,亲手创造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样的爱情和励志故事在民族大融合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并不鲜见,但想到二人来自天南海北,千里姻缘完全是因为国家的整体面貌迅猛发展而带来,祝福和感慨同时涌上我的心头。
酒店位于海滨。一放下行李,我便要求酒店工作人员送我前去海边。夕阳西下,几片云朵被它烧得通红,天空的绚烂倒映下来,大海变成了一个红彤彤的彩池。此时正当退潮之际,无数的赶海人在海滩中忙碌,饶有兴致地捡拾大海日复一日无私的馈赠。我赶紧拿出相机一边拍下大海才有的独特的黄昏,一边顺着一条长长的走廊继续行走,尽可能让自己亲近大海。恰在此时,一只大海龟浮在水面向岸边游来,身边的几个人立即惊叫起来,其中还有几个外国人。海龟听见声音,特意停住身子,抬头朝我们望了几眼,这才一个猛子扎入深水中,留给我们一份没有看够的遗憾随海风飘荡。
夜色渐重,此时天空中的几道云彩已经变黑,拉长变幻成了两条长长的云带,中间被红红的晚霞浸透着,一架飞机如流星一般沿着云带中间飞向远方,几颗星星率先探出头来,无数的星星相继出现,与城市璀璨的灯光对望着,预示着这座海滨城市一个不眠之夜的到来。
夜市人潮涌动,同行的年轻人和孩子们围着海鲜摊喧闹不已,各自按照自己的喜好购买了一些海鲜,交给烧煮的摊贩后,就近围着桌子坐了下来,嘴里的唾液猛增,兴奋与那些海鲜的香气一起在空中荡漾。慑于痛风的威胁,我只得点购了两样小吃——抱罗粉和椰子饭,陪大家小坐片刻后就提前告辞,沿着三亚河踽踽独行,眼里是随波起伏、昏昏欲睡的小船,耳朵里是海浪的温言细语,身上被海风的纤指抚摸着,直到累了才打车返回酒店,静待次日的正式游览。
确切地讲,三亚全城就是一座花园城市,热带植物种类繁多、葱茏苍翠,加之造型各异的建筑间杂其中,自然景色和人工建筑搭配合理,相得益彰,带给游客巨大的视觉震撼和情感冲击。市内值得游玩的景点颇多,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得从中精选了几处,比如天涯海角、南海观音、蜈支洲、鹿回头、椰梦长廊等。辗转其间,我早已被湛蓝的海水、雪白的浪花、漫长的沙滩、多彩的珊瑚、甜爽的椰子迷醉了,那感觉并非笔墨可以描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刻体会,是以笔者决定停止赘述,而让读者有机会自己去慢慢品味。
“游岛不出海,相当于没来”。我原本喜欢一个人自由独行,但出海则由不得我这样的个性,我只得再次随了大流。登上游轮,我们立即驶向大海深处,眼前天高水阔,碧波浩渺,晶莹透彻的海水一时间洗去了我胸中的全部忧愁,我想起了《海底两万里》中描述大海的句子:“大海是一切!它覆盖着地球的十分之七,它的呼吸是纯净和健康的。它茫茫无边,但人在里面从来不孤独……它是运动和爱……是无限大的生命体……”
不出意外,水上游乐项目颇为繁多,如摩托艇、海上飞毯、香蕉船、潜海等。一到玩水地点,同伴们便争先恐后地抢到甲板上排队等候。我于这些玩耍项目并无多大兴趣,只是一个人静静地观赏海景,偶尔拿出相机拍下我心爱的景色,尽兴后才又回到船舱中。此时舱中还有几个与我一样不想下海的陌生游客,大家便凑到一个游轮管理人员周围攀谈起来。我们聊三亚风光,也聊海南其它地方的景色,有人还炫耀似地聊到了在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见闻,我穷尽脑汁回忆曾在书报上看到过的三沙群岛往事,心里产生一份好奇和向往。
思绪还没停止,一个游客又说起了海南解放的故事,大家的话题便集中到了琼崖支队、红色娘子军等往事上,慨叹当年解放军的勇猛、果断和岛上人民的配合与奉献,庆幸海岛得以解放并与大陆融为了一体。这个话题自然让我想起了祖国的另一个宝岛——台湾,我也畅想起那里的风物美景来。曾听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大陆版图形状如同一只鸡,海南岛和台湾岛则好比这只鸡产下的最大的两枚蛋。我在想,鸡和蛋原本是和和美美的一家子,另一枚被硬生生分开的“鸡蛋”何时才能真正投入“母鸡”的怀抱呢?
我的目光再次触及远处的城市和近处的风光,思绪又与东坡先生联系起来:儋州与三亚近在咫尺,要是东坡先生当年知道岛南还有这么一块美丽的土地,不知他会不会停下自己南行的脚步?如果他也具备了现代人才有的下海条件,不知他会产生怎样的想法?
告别三亚,我踏上了去往海口的动车。同学老马将我领到了海口最高处——海南国贸大厦,我们一边品茶一边畅聊海南的今昔,从他的嘴里我对海南获得了新的认知,一时竟产生了想要移居宝岛的念头。
离开海口,我的旅途便只剩此行的最后一站——儋州了。尽管还没见到她,我相信那里的现代化一定不亚于海南和祖国的其它地方。我又想,如果东坡先生真有在天之灵,不知他看到今天祖国各地的面貌和人们的幸福生活又会心生怎样的感慨?以他那样的大胸襟、大手笔,不知又会留下何等脍炙人口的文章?
车轮滚滚,儋州在望,我的心思变得越来越复杂。唉,我该以怎样的心情和方式去凭吊这位举世著名的文豪?纪念这位我仰慕已久的圣贤呢?
后记
踏上归途,台风“暹芭”特地赶来为我们送行,狂风暴雨再现了海岛的另一面,也似乎隐喻了东坡先生在此地的别样人生……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