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段,我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的人生体悟(散文)
我是有些后悔自己当年没有坚持把文学这一初心发扬光大了。假如,假如重过一次人生,按照初心,在人生的长征路上,对文学不放弃不嫌弃不丢弃,我是否已经著书等身,跻身“著名作家”行列了?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因为早在我十几岁的初中懵懂期,文学就已经培魂,并长出了许多嫩芽,就是在后来的青年时期,我也处于创作的上升势头。只是,后来,因为生活的狼奔豕突,文学仅仅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而边缘化了,我没有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深耕,与大师失之交臂。
为什么会突然如此追悔?今天中午,儿子因为办手续问我要户口本,我打开自己的抽屉时,看见了收藏在这里的几个自己初中时期写的本子,是一个中篇小说的原稿本及当年的一些练笔,纸色灰黄,浸透了岁月的沧桑,却字迹如初,历历在目。翻看良久,感叹自己在那个思维能力和理解水平还幼稚的时期,竟然满怀梦想,开始深入探寻文学与人生世界的面纱,写了那么多有情节有逻辑有意境的文字,办了那么多有模样有内容的手抄报。
原来,我当年如此有才!
想像一下,如果此时我已经是大师级人物,这些当年的手迹,该是多么有价值的馆藏呀!
曾经有个文学梦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
我的初中,是在老家一个叫横铺中学的学校读完的,这个学校现在还存在,回故乡时,我曾经专程去学校看了几次,尽管已经物是人非,不是当年的模样,置身其间依旧勾起我澎湃的思念。2017年的时候,一些初中同学组织了一次聚会,组建了一个同学群,我入群后一时豪情万丈,写过一篇《那个季节没有初恋,那个季节是初中》的抒情文,不妨先原文摘录出来,再谈手稿及手抄报。那篇短文是这样忆初中的:
人生是一场万水千山的跋涉,走过那些山,那些水,留痕在岁月的风尘里的,总有一些身影站成了不可抹去的温暖记忆。
我的人生记忆里,永远有一座山。这山无法与五岳比气场,与珠穆朗玛争高度,但她那么温暖而执着地立在我心里几十年,满是鸟语花香的风景。
她的名字很威武:虎形山。
那正好是香港电视剧《再向虎山行》风靡的年代,虎形山上有一座学校,一群虎虎生气的孩子在这里书声朗朗。这群孩子是我们!我们的初中,就在这里渡过。这个学校,就是至今还存在的湘乡市横铺中学。
那些日子,有苍鲜满纸的迷茫,更多的却是花开一夏的憧憬。我们没有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但播下了一千零一个愿望。追逐岁月的年轮,开始不倦的跋涉。
一晃,已是一个三分之一的人生光阴。
突然有一天,我被拉进了初中同学群,一个个曾经熟悉也曾经疏远的的名字款款而来,直叩心灵。
我们开始在无邪的回忆里嚼味虎形山时光。N年前,女生们都是俺们梦中情人;N年后,她们身边都睡了一个俺们恨得咬牙的男人!我们相约:从此年年岁岁,有约有聚。
那些欢笑,那些从容,那些多愁善感,那些懵懂相恋……此一刻,我依然是坐在后排的男孩,你依然是我盘过长发的那个女孩。
似水年华忆峥嵘,不管你下山后的兼程里有多少故事,留在横铺中学的这一章,总是精彩的开头。这是我们今生的初遇,虽然没有种下玫瑰,但花香已经弥漫人生四季。
2017年2月4日
这当然只是一段矫情的文字。我今天找到的这几个初中习作本,却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在那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间坐标上的理想追求。初中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记得我初中的第一个语文老师叫肖知和,有一天上作文课,为了鼓励我们写日记练笔,他说:“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没有什么事不能做成的。所以你们一定要坚持做一件事,养成一个好习惯。你们什么也不要怕,坚持写日记,一定能提高自己观察和写作水平。”我那时就把他这句话听进去了,咀嚼了许久。加之我从小就对文学痴迷,于是开始写日记,果真养成了每天坚持写一写的习惯,有时实在没事情或心情欠佳,也会写上几月几日,天气怎样一句,不让每一天在日记里遗漏。这样一开头,竟然一直坚持写了20多年,直到互联网出现,电脑写作的到来,才可耻地放弃了纸上写日记的习惯。现在还保存着一箱子的日记,成为个人人生“史记》”的原材料躺在那里,等待着去唤醒。
除了写日记,我还照搬当时一些报纸的式样,自己办手抄报,手抄报上的内容,基本都是自己原创。这些练笔手段,既丰富了我个人的业余爱好,也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我的作文,一直是班上的范文,被老师拿来念是常有的事。那时有个乡(当时还叫公社)广播站,几乎每个家里都有个喇叭,乡广播站有个自办节目,播送乡里乡事,因为都是身边的新闻,大家都爱听这个节目。那时还弄不懂新闻体裁的写法,但我已经勇敢地尝试写一些身边小事投给广播站,居然有一次,被广播站播音员播放了。那一次,外婆听到广播里有我的名字后,激动极了,当晚摸黑赶了上十里山路跑到我们家,一个劲的搂着我头不放:“有出息,有出息”。我第一次得到了乡广播站转来的1.5角稿费,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人生奋发向上的一次激励,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我就这样成了当时校园里的小作家,小小少年扬名了!这以后创作热情更加高涨,已经不满足于写一些小豆腐块,开始梦想写大东西了。初三那年,我专门找来一个大本子,构思写一个《几个朋友》的中篇小说,结果一气呵成,写了5万字,题记就是:人生,不过是几个朋友的相聚和分离罢了!
现在回翻欣赏,虽然文笔稚嫩,却也文字流畅,故事有逻辑,情节有起伏,内涵有温度,可以说是一篇成熟的中篇小说了。不记得自己当初有没有修改,修改后投出去没有,但在这本手稿后面,我当初给自己提出了修改要求:1、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使内容更加丰富;3、使情节更加曲折、有趣、耐人寻味;3、使语言更加活泼、富有哲理味儿;4、使结构更加紧凑。
这应该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文学意义上的创作,也许当时忙于升学考试,把它搁在角落里,后来没去再理会了。几年前打开老家那口蒙上一层厚厚灰尘的木箱,才在一堆日记本下发现了这个手稿本,带回长沙后也一直没理会,直到今天重新遇见才认真翻阅了一下,竟然由衷地佩服自己当年的想象力,也由衷地懊悔自己竟然没有再去打磨,遗失了一次“才华”外溢的机会。
现在,人生已经走过几季,成长并成熟,回首看,也并不遗憾那似水年华里的一些浪费,反而有种欣慰,因为初中时期只是一个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和开始自我发现的时期,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要有历史的方位定位。我只是感叹,自己在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段,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的人生体悟:人生,不过是几个朋友的相聚和分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