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想起曾经那些鸭(散文)

精品 【心灵】想起曾经那些鸭(散文) ——如烟往事


作者:透明秋语 进士,6462.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63发表时间:2022-07-15 04:16:30

一场夜雨将气温拉回到了初夏。上午时分,宿舍外面农田的秧苗青翠欲滴。昨夜的雨量充足,且下的时间也够长,每一块稻田都蓄满了水。初升的太阳晾干了蜻蜓的翅膀,此刻它们轻盈地活跃在田间,为自己寻找着早餐。青蛙也不示弱,躲在稻田里啼着,发出阵阵“呱呱”的鼓噪。
   通往市里的大道旁有一两米多宽的水沟,平日里的水量很少,只在沟底有水流过。而此时,却变成了一条小河,略显混浊的溪水朝着前方奔流着,发出一片“哗哗”的声响。
   沟旁聚集着几个八、九岁的少年,他们手里或拿着一个小篮子,或带着个小竹篓,正紧张地盯着沟里那群毛绒绒的黄色雏鸭,生怕它们顶不住水流,会顺水冲向远方。还好,天生喜水的小鸭们欢快地游着,在沟的边沿觅食,鸭还太小,捉不住小鱼小虾,但对付那些浮萍还是不在话下,就将精力全放在了吃那些青绿的浮萍上面。
   岸上,一个少年的心特别紧张,他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沟里那群小鸭子,盯着鸭群中那四只涂了紫色药水标记的鸭子们,心都要跳出胸膛了。身旁的发小小五子手里拿着根竹杆,神色紧张地盯着沟里的鸭子。他学着鸭苗的叫声,想将它们唤回来,却得不到回应,急得眼角泛着些许的泪光。“曾杰,你看我那几只鸭,毛都湿透了,它们会不会要淹死呀?不行,出了事,我得找你陪我……”
   小五子是在曾杰的鼓励下,把那几只染了红药水的鸭苗放到这一群鸭子中的,这就是他说要曾杰赔他的原因。
   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的一件事。那个叫曾杰的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少年时的我。
   饲养家禽是我多年的梦想。自从做过心脏手术的大姐被诊断出贫血,需要增加营养以后,如何让她的身体好起来,就成了家里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物质困乏的年代,所有的生活物品都得靠供应,鸡蛋、鸭蛋是好东西,但没有票证就是有钱也是买不到的。而大姐的病还没有达到取得蛋票的标准。要给她增加营养,只有靠自己想办法了。
   家里连着养了两年的鸡。但每年都是在母鸡长到一斤左右,脸开始泛红,公鸡学着打鸣的时候得鸡瘟。那种学名叫“鸡新城疫”的瘟疫基本上是无法治疗。鸡一旦染病,只能眼看着它们的病一天天地加重,最后在某个夜里悄悄地死去。这让少年的我伤心不已。尽管这些病鸡也没有丢弃,而是把毛拔了,洗净,高温煮透后,给病中的大姐改善了生活。但这并不是养鸡的初衷。我们养鸡是想让它下蛋的。后来听说鸭子好养,又不会得鸡这种瘟病,于是,家里又养起了鸭。与我们具有相同想法的还有不少的家庭。所以,就有了开始的那一幕。
   越往前走,水沟就变得宽了起来,水流也湍急了许多,突然,走在前面的孩子发出了一阵尖叫,我的心里一惊,赶紧朝前跑去。
   原来,是沟壁上的一大块泥土经不住水的冲刷,掉进了水里,刚好就砸在了鸭子中间,眼看着稚嫩的鸭苗在水里挣扎,顺着水流朝下游去了。可把我们急坏了,这些鸭苗寄托着各个家庭要生活得更好一些的希望,梦才开始就要破灭了,这怎么行吧。小五子已经伤心地哭了起来,边哭还像个小姑娘似地捶打着我,嘴里念叨着:“这下好了,你赔我,你得赔我……”
   来不及安慰他,我赶紧下到了齐腰深的水沟里,也不管是谁家的鸭苗了,见一个就抓一个,随手赶紧递到岸上去。几双手都等着接那些鸭宝宝,接到手里后,就小心地放在一个同伴带来的竹篮中。
   还好,所有的鸭苗都被我捞了起来,除了两只被泥块直接砸中的,头上和嘴角着些许的血迹之外,并无大碍。当下就把自家的鸭苗认领回去,赶紧朝家里走去。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破坏我们把鸭子养大的决心,我和小伙伴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养鸭中。
   鸭子是要吃东西的,光喝水可长不大。居民的粮食定量都很低,不可能将太多的粮食给鸭子吃。寻找代用品成了当务之急。我很快就发现浮萍可以用来养鸭子。那些或红或绿的水生植物在大院外的农田里随处可见。特别是在靠近市里那个养鱼场的莲池周边,有着好几块屯水田,里面生长着许多浮萍。于是,捞浮萍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活动。为了方便打捞浮萍,我还自己动手制作了工具。在一根长竹杆上绑上一个捡来的烂笊篱,就能将远处的浮萍打捞上来。浮萍很对鸭子的胃口,它们只要一见到浮萍,都会大口地吞食,许多时候,我都担心它们会咽住。仔细观察才发现,那浮萍中有许多的小虫子,一些小鱼小虾也夹在其中。那些被我们叫着“夹夹虫”的水生昆虫最多,也最肥美。鸭子可经不住它们的诱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我一起去捞浮萍的小伙伴却越来越少,一问才知道,不少人家的鸭子养着养着就死去了。而我养的鸭子却个个长得很壮实。
   家里有了这几只活物,就多了一分牵挂。把许多时光都花在了给它寻找活物吃食,打扫被它弄脏的卫生上。有时上课都在想它们的吃食又不多了,要赶紧抽空给它们捞浮萍去。
   家里的住房拥挤,把鸭子放在外面怕被丢失,我就每天晚上在里屋的窗户边用砖头给它们临时垒个窝,下面铺上炭灰,让鸭子住进去。第二天一早又把它们放出来,把砖搬走,整齐地码放在外面的阶沿上,而那些被它们弄脏了的炭灰也得要扫到撮箕里,端到垃圾堆倒掉。
   养鸭,成了我少年时一项重要的工作。
   这天上课时,语文老师点我的名了:“……曾杰,你来回答。”
   糟糕的是,我却没有听到老师要我回答什么。迷蒙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没有,没有听清您的话……”
   “没有听清?我看你是根本就没有听。好长时间了,你上课都走神,你可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哟。你告诉我,你都在想啥?”
   “他在想他的鸭子了。想要去给鸭子捞浮萍……”小五子幸灾乐祸地揭穿了我的老底。
   “轰”的一声,班上的同学全笑了起来。小五子家的几只鸭子半个月前全被老鼠给咬死了,这让他伤心了好久。后来他家里也没有再买,就此脱离了“养鸭同盟”。
   我羞愧地站在那儿,发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打那以后,我总是提醒着自己,要认真地听讲,认真地完成作业,学习,学习才是第一位的。当然,大量的空闲时间还是要拿上打捞浮萍的工具,跑更远的路,一次备下更多的吃食,不让鸭们饿着。
   在这样的境地中,四只鸭苗长大了。这天,我在捞了足够多的浮萍从田间朝家走的路上,看到一块稻田里有四只快成年的鸭子和我养的很相像,试着唤了下它们,它们居然欢叫着朝我跑了过来。这些小东西,你们是怎么从大院里跑到外面的稻田中来的?吃了给它们准备下的几条小鱼,它们高兴地在前面迈着四方步,朝大院的方向疾走。待走到院墙边时,几只小把戏还回着看了看我,又“呷呷”地叫着,就下到路旁的排水沟里,从墙边的一个开口处钻了进去。那是大院的排水沟,以前是有一个铁栅栏的,现在那栅栏应该是全锈坏了。排水沟汇集了大院里住户所产生的生活废水,从这里排了出来。可那条沟在大院里是阴沟,上面都盖着石板的,它们又是怎么下去的呢?看来,这些小生灵远比人们想象的要聪明。
   经过一番观察,我终于知道了我养的鸭子是从院中阴沟的一个破损处下到沟里,又顺沟一路寻着水中沉淀下来的饭粒、菜叶等,从出口一直来到院外。外面的世界很大,足够开阔它们的视野。几只鸭子进入到稻田里,就像是鸟飞入了林子,那种自在就不用说了。
   暑假成了我养鸭的黄金时节,我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照料它们上,为它们寻找更多的吃食。养鸭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因为养鸭让家里发生了粮荒,那就得不偿失了。
   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夏天很快过去,秋天又来到了。这天一早,我照例将鸭子放到外面,给它们喂了浮萍,晨曦中,看着它们朝院墙边的那条排水沟走去。在搬垒窝用的砖头时,我惊喜地看到那些炭灰上有着两个白花花的东西,拿起来一看,才是两只白净的鸭蛋!天,我养的鸭子下蛋了!我高兴地向母亲和奶奶报告了这个好消息,她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来。
   打那以后,每天早上都能在鸭窝里看到几枚鸭蛋,多时三只,少时两只。我养着四只鸭子,有三只母鸭,鸭子只要一开始产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很少有间隔的。不过一个星期,就集了二十来只鸭蛋。全让母亲放在了一个结实的篓子里。
   这天是星期六,晚上,平时住在单位的父亲和在外驻校读书的两个姐姐全回到了家里。晚餐是丰富的,除了平常周六要准备的几个炒素菜之外,最显眼的就是那一大盘油汪汪、黄澄澄的炒鸭蛋。这种被奶奶和妈妈称为“摊蛋”的吃食是按北方的方法烹制的,里面加入了许多的面粉。这样,就可以用不多的蛋做出较多的美味来。严格地说,称它们为“摊蛋饼”更为合适。
   挟一块放进嘴里,一种奇香在口中弥漫,说不出的受用。这一刻,平常所有的辛劳都觉得值了。
   家里人多,饭桌有些挤,我端着已经晒凉的稀饭,挟了些素菜和咸菜在碗里,就朝外走。
   “春生,你不坐下吃饭到哪儿去?”奶奶叫着我的小名。
   “你们吃吧,我有几道算术题不会做,要去问下同学……”
   摊鸭蛋看着有一大盘,分到每个人的名下并没有多少。我已经知道了它的滋味,少吃点大家就能多吃一些。
   这样想着,一种温馨的感觉就从心底升了起来。
  

共 35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或许,在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鸡蛋、鸭蛋算不上美味佳肴,但在五、六十年代,绝对是稀罕物。作者记述的就是那个年代,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那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年代。喂养鸭子,不当宠物,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为了给有病的姐姐增加营养。但是,鸭子不是靠喝水长大的,需要食物,于是就利用业余时间去打捞浮萍。由于爱之切、养之精,竟然将许多精力花费在喂养鸭子身上,耽搁了学习,闹出了课上不能专心听课的笑话。当然,后来不仅合理安排好了学习,也使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极大的效益。小鸭长大了,也产蛋了,当一家人围坐一处,吃着美味可口的摊鸭饼时,内心充溢着满足感。作者以小见大,具有浓郁的年代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黄皮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71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2-07-15 04:17:19
  一盘大餐,有味!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2-07-15 08:30:04
  感谢皮人社长的提读与编辑。
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2-07-15 04:17:57
  有幸第一个拜读大作,感谢!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2-07-15 08:30:42
  盛夏编辑,辛苦了!再致感谢!
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2-07-15 04:18:50
  正值盛夏,重庆火炉,切注保重!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2-07-15 08:31:31
  感谢社长的关心。您也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4 楼        文友:芳芳        2023-11-19 20:33:24
  看了老师文章,非常亲切,想起小时候捞浮萍,捡鸭蛋,一幕幕,仿佛在眼前。老师从小就是懂得生活的能手,所以一生都很成功。相比之下,我太幼稚了。谢谢好文分享。
回复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12-01 16:18:59
  芳芳光临,不胜感激!谢谢你的雅赏及点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