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赤膀过夏(随笔)
一
上海自从进入梅雨季,气温就逐渐爬升,尤其从小暑开始,毒日当头,有的区已摸高摄氏40度。据说今天夏天是上海149年来最热的夏季,室外电烤箱,室内桑拿房,尤其身处厨房,不动汗如雨下,动则挥汗如雨,厨房三分钟,世上已三年。电扇,空调,吹出的风仿佛都是热的,身上的一件汗衫,一件背心,都成了炎热夏季里难以承受之重。
于是,很多男士一族自然想到了所谓的赤膀,通俗点讲就是光膀子,白花花,亮晃晃,一副豁出去的模样。
不得不承认,赤膀的好处是,散热快,就像刚刚下了高速路的轿车打开了引擎盖。这样,电扇、空调可以不用经常开,空调温度不用开那么低,从节能节电角度看,有利无弊。另外,也不需要动辄就要洗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洗衣机可以多休息下,同样节电,如此联想下去,也节省洗衣液和肥皂了哈。总之,有利于防暑降温,节俭度夏。尽管当初你我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赤膀,至多是向野性的原点回撤了几步,无伤大雅,无可厚非,但毋庸赘言,对公共场合包括一个家庭来说,随意赤膀还是有失对女性的尊重,不只是伤了衣服发明者的初心。另外,也不得不说,由于肌肤外露,直接接触空气中的病毒或细菌,易刺激组胺发生反应,患上过敏性皮肤疾病。还有,赤膀者极容易被空调冷气击中某些关节和穴位,患上肩痛、颈痛等症状似落枕一样的空调病,痛起来苦不堪言。
久居上海多年之后,我终于理解了很久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上海人不喜欢夏天串门,甚至很反感夏天到家里走亲访友。文章的主题就是委婉地劝说一些朋友,尤其外地的亲戚,夏天尽量不要贸然到上海来走亲戚,不是不认亲,不是不欢迎,是拜托各位理解,因为南方夏天太热,上海人在家里(估计整个南方都差不多吧),穿的比较少,包括有些男同志赤膀,尤其有异性在场,且无论亲戚朋友关系远近,房子再大也会觉得手脚没处放,浑身不自在。
二
现在,我不反对在家中赤膀了。但我仍然不接受有的人在街边赤膀,走路赤膀,公共场合赤膀。记得有一年七月,两位朋友来沪,我请他们在一家烤鱼店吃饭,大家推杯换盏,相谈甚欢,正值炎炎夏日,加之店内烤炉高温加持,虽有中央空调冷风劲吹,但我们还是大汗淋漓。两位朋友吃到激情洋溢处,不约而同脱掉T恤,赤膀相见。顿时惹得周围食客,一片哂笑,捎带一片唏嘘。碍于情面,我没有劝解,只能视而不见,想来我至今尴尬未尽。赤膀,不应该成为一座城市夏日的风景,文明,应该是我们永远不能脱下的外衣。
目前,上海持续高温,今年上海到底有多少高温天气,可能要等那只秋老虎长啸一声离去才见分晓。老实说,撇开日渐升高的电费不说,我都担心家里的空调说不定哪天就会罢工。我虽在家里避暑,有时也忍不住要赤膀,比较而言,还是蛮爽的。我要鸣不平的是,赤膀几乎是男人的专利,所以,这里建议,在家里,女同志不妨穿穿吊带背心,来个含羞带涩的“小赤膀”吧,露出双肩,清凉妩媚又兼顾美丽端庄。
必须保持尴尬的是,隔三岔五有人敲门,疫情期间,家里快递多。我要赶紧穿上背心,闪闪发光的赤膀大叔要见热气腾腾的小哥,有点不好意思,还有几分惭愧。嗨,到底是光膀子的怕穿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