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故乡的小桥(散文)
好久没有走过故乡的这条土路了,杂草已将这条路掩盖,我只凭着记忆顺着这条路来到小河边。河水奔腾不息,原先的小桥早已不在,唯有河岸上的桥墩依旧,似乎向我诉说着小桥的前尘往事。
小时候,每当春风唤醒山川大地,小河一路欢歌奔向远方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会去山上采野花。那时候小河上没有桥,我们只好踩着河中间的石头一跹而过。有时不小心踩在石头边缘,用力蹬腿的一刹那,一只脚瞬间滑入水中。冰凉的河水弄湿了鞋袜,懊恼之余,上山采花的兴趣全无,只能打道回府。从那时起,我就非常渴望小河上能有一座桥。
被河水湿鞋的人多了,村里有人就在小河上架一排从老房顶拆下的旧椽,并用铁丝和棕绳把椽两头一根一根地捆绑结实,又在中间的缝隙处填上一些长长短短的细木棒,看上去像悬在河岸的一个小竹排,这就是小桥最初的模样。
每次过桥,贪玩的我们总是蹦着上去,走到中间还会故意在上面晃晃身子,扭扭屁股作一个像荡秋千的动作。或在小桥上蹦达几下,听一听小桥发出的咯吱咯吱地响声,仿佛一首美妙的乐曲。渐渐地,两边的木头被压入土石中,我们就很少体会到那晃悠悠的感觉了。
麦收季节,当运麦子的架子车接二连三过桥时,桥面承受不住,弯了下去,小桥成了过水桥。于是有人在桥底下垫上大石块,人们就再也不怕桥陷入水中了。但大石块却堵住了部分溪流,小溪流冲刷石块时哗哗声不断,也吸引着我们一群小孩子放牛时,坐在桥边捧水洗脚。有时我们会用土块砸向水面,石块和水草下的小鱼被溅起的水花惊得四处游窜。此刻如果跳入水中混水摸鱼,用不了多久就能抓到光溜溜的小草鱼。这时小伙伴们如同抓到知了一样兴奋,直到有人大喊牛跑地里了,我们才慌慌张张地回到岸上。
小桥虽然简陋,但确实给乡亲们带来了便利。可令我十分不解的是,我家的大牛却怎么也不肯走小桥,只喜欢淌水过河。即使我在牵牛拉车时,用它爱吃的槐树叶去诱惑它,它也不为所动。它宁可走在水里伸长脖子去去够我手中的树叶,也不肯走上小桥一步。后来我才明白,因为小桥不够结实稳定,所以我家的大牛才不肯走桥。
大牛不配合上桥,拉麦的架子车就只能冲桥了。父亲在前驾车过桥努力向前冲,我们在后边使劲推,父亲就像一头老黄牛,冲锋在前。一到桥边,我们就止步松手,否则只能猛地跳窜过河,若跳不过去又得沾半身泥水。
麦收过后,山里的大雨一场接着一场地下,经过几场大雨的冲刷,小桥不是不见了影踪就是被冲挪得七零八落。秋天收玉米时,村里人又要修路搭桥。我十分渴望能造一座冲不垮的桥,最好能建一座像赵州桥那样结实美观的石拱桥。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村里人商议着先建一座大木桥,可木头从何而来?村里有人提仪把自家大门卸下来,放上去先解燃眉之急。那些年南坡的秋粮一块比一块长势好,人们心急如焚,但取了门板,家中安全就会受到影响。这修桥也不能老像瓜地里的看瓜棚,用的时候搭起来不用就拆,所以还得想办法采运石料,彻底解决问题。
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讨论了好久,不知谁提了一句,嘴动不如行动,咱们到处走走看看,看谁家的树合适,就给他筹集点钱。于是大家立即分头行动,最后看中了我家河滩长的那几棵大杨树,这树家里人准备将来留给姐姐做嫁妆用的。母亲听说后,毫不犹豫将杨树贡献了出去。她说,修桥是关乎全村人的大事,耽误不得。
不久,几棵大杨树被锯成了几大截,七八小伙子抬着大杨木来到小河边。人们把拉回来的石料做桥基、建桥墩、修防洪墙。人心齐,泰山移,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一座美观大方、结实耐用的木桥终于建成了。
沟南与沟北被妥妥的连了起来,通行障碍被彻底解除。每天桥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我家的大牛也敢在桥上走了,尤其是拉东西过桥时省得御牛套绳索,也不用费力拉车冲桥了。只是桥面远远高于河床,我们再也不能坐在桥边伸出手脚在水中嬉戏了。
第二年春天,桥边和桥下长出很多杨树芽,它们那嫩绿的枝条紧挨在一起,从远处看去就像是个小桥编制了绿色的护栏,让整座小桥绿意盎然。每次上学回来,我总会在桥上驻足一会,听着叮咚叮咚的流水声,享受着绿树枝头清脆的鸟鸣,如诗如画,让人烦恼皆忘,心旷神怡!
这座小桥的建成激发了人们的生活热情,也让我们对小桥多了一个无限亲近的理由。炎炎夏日,大人们来小河边洗衣服,我们便会跟到这里。我们不会打乱大人的洗衣节奏,也不会离开大人的视线。仅凭我们的欢笑和打闹声,大人们就能猜出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跨过岸边草丛,去捕捉鸣蝉。小桥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出行方便,也记载着我和小伙伴们的童年快乐时光。
暑期,我们帮家里放牛、放羊或割草,我们以这座小桥为圆心,每天我们不约而同赶着牛羊来到这里。贪玩的我们挽起裤管,在河里翻石头找螃蟹,或去岸边小洞中挖泥鳅,胆小的小伙伴站在岸边的花丛中远远观看我们的“表演”。玩累了,我们会揪些水草编个草帽,把它戴在自己头上围坐在小桥的中间,吹着夏风抓石子或玩扑克游戏。
小桥既是我们儿时的乐园,又是我们上中学的必经之路。上初中那几年,村里东西沟的学生会不约而同在小桥上集合,有说有笑一块去乡上学校。由于家里没有钟表,我只好估摸着时间,提前出发,母亲送我到桥头,每次都叮嘱我说:“好好学习,不能惹事,记着照顾好自己!”后来,每当路过小桥,就会想起母亲送我上学的情景。
当我去远方上学后,故乡离我越来越远。多年后,听说在小桥上游一百米处修建了一个水坝,在水坝的一侧筑起了涵洞。水库里的水漫过涵洞从洞中流下,如瀑布般落入坝外奔向小桥。有了这宽阔的大坝,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再也不用绕道小桥,这座历经沧桑的小桥也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故乡那小桥记录着老家人战天斗地的奋斗史,也承载着我对童年的美好记忆。每次回家路过这宽阔的大水坝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座小桥。它就像一位陪伴我多年的老朋友,让我心心念念,难以忘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