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感谢·感动·感想(随笔)
2022年7月10日,这是我人生中最温馨的日子,最幸福的日子,最难忘的日子!
因为在这一天上午九点半,我的《曹济南文集》(包括小说卷《关雎情侠》、散文卷《桑榆心语》、游记卷《屐痕撷芳》共三卷,计122万字)的首发式在湘潭市新华书店举行!首发式的顺利举行和圆满成功,我该感谢,我被感动,我有感想,我该感谢
我今年七十五岁了,是个名副其实的桑榆老头了!在这苍老有如未落黄叶的暮年,我的《文集》前前后后经过了十多年的艰难怀胎,经过半年多的痛苦分娩,终于来到了人间,终于圆了我的文学梦,圆了我的出书梦,圆了我的作家梦!
我能圆梦,我该感谢!
我该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不顾酷暑高温,不顾路途遥远,不顾时间金贵,来到首发式现场,给我赏光,给我捧场,给我鼓励,给我盛情支持!
我该感谢湘潭市作协的领导对我的长期关心和支持,在作协主办的《湘潭文学》上发表我的拙作,给我的写作以巨大的鼓舞。为了这次首发式的举行,感谢作协领导们集体研究方案,感谢秘书长刘纲要为我精心设计仪式程序,为我设计首发式广告和邀请函,为我落实和布置会场,为我作了一流精彩的主持!
我该感谢湘潭作协的老领导、老主席徐秋良主席,当我不知天高地厚地要徐主席为我的拙作写序的时候,徐主席欣然答应,不辞劳苦,阅读书稿后精心撰写,为我写了洋洋洒洒五千多字的大序,为我的这套文集增光添色,大大提升了文集的品味和收藏价值,但他不要一分钱报酬,所以我想借今天这个难得的机会,向徐主席鞠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该感谢我们湘潭市的老领导老书记杨慕如书记,我的写作得到了杨书记的长期关心和支持,2016年我们高中毕业五十周年,我号召和组织全班同学写风雨人生五十年的回忆文章,我把这些文章主编成一本三十万字的《窗友心语》,作为五十周年回母校聚会时,献给母校湘乡一中的见面礼。杨书记见到这本书后,一次就从这本书上选了7篇文章,发表在他主管的《红色文化》杂志上,以后又陆续在《红色文化》上发表我的文章,还为我的文章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让我倍受鼓舞,所以年近八十的杨书记不是我一般的校友,而是我的恩师。
我该感谢的是从湘乡赶过来的李雪峰老师。李老是湘乡文化界的名片,是人人尊敬的元老,他创办了龙城文学社,创办了《龙城文学》杂志,他是湘乡红色文化研究会的会长,他创办和主管了《红潮》杂志,长期对我予以关怀和支持。李老不顾八十五岁的高龄,不顾炎天酷暑,不顾路途遥远,不顾我的劝阻,今天来到了现场,令我感动,令我感激,令我感恩!
我该感谢从广州专程赶来祝贺的我的学生罗真理,他现在是著名的书画家,是广东如一堂书画院的院长,他的书画作品多次上中央电视台并获奖,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与他合影并收藏了他的作品。他是我85届的学生,四十年的师生情了。当教师的最大欣慰和幸福,莫过于有学生能长久地记得你。所以罗真理今天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真情无价的祝贺,更是带给我真情无价的心灵慰藉!罗真理,你不远千里而来,你辛苦了,你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师生情义!
总之,我该感谢湘潭市作协的鼎力支持,精心策划,为我隆重举办;感谢湘潭市新华书店为我提供理想的场地,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感谢作协刘纲要秘书长的出彩主持,感谢作协谢枚琼主席的热烈贺词;感谢原市委杨慕如书记的光临并深情讲话;感谢湘潭市委副秘书长原文联主席赵志超光临并作深情讲话;感谢原文联主席李运启光临并作深情讲话,感谢所有到会的嘉宾,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朋友,都是我的恩人!我都该真诚地感谢你们!
我被感动
室外的气温高达四十度,室内的会场高朋满座,温暖如春,我被感动了;年已八十五岁高龄的李雪峰老师从湘乡赶过来了,我被感动了;年近八十的原湘潭市委副书记杨慕如书记赶来了,我被感动了;四十年前的学生、著名的书画家罗真理,从广东惠州专程赶来参加首发式,我被感动了;看到那么多人不顾酷暑高温,不顾路途遥远,不顾时间宝贵,前来祝贺和捧场,我被感动了;听着那些真情的赞美和祝贺,我被感动了;一个上午的首发式,我一直被感动着,甚至到很久的将来,我也会被感动着……
其实,我的感动早就开始了!当“货拉拉”将一车《曹济南文集》送到我的书库的时候,我被感动了!我捧着沉甸甸的《曹济南文集》,端详着彩色的封面,在淡淡的雪山雪原的背景上,左边有一枝苍劲的红梅,嫣红的梅花怒放枝头,梅花的上方有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右边有鸿鹄展翅翱翔,整个封面生机勃勃,令我振奋,令我遐想,令我感动!
我捧着油墨温馨的《曹济南文集》,把她抱在胸前,像抱着自己的孩子;我吻着她,像吻着自己的婴儿;我闻着她,像闻到了自己的婴儿的体味,温馨得醉我心房……
当我把出书的消息发布在我的亲友、学生、同事、文友的微信群里时,我的亲友、学生、同事、文友们纷纷向我盛情祝贺,并要我签名买书的时候,我被感动了;当我读着微信群里的赞语时,我被感动了。首发式那天,来了一位文友——彭成仁。我一见他,就被感动了。他得了严重喉疾,做了手术,讲话失声,他却用扩声器抵住喉管讲话,发出低沉嘶哑的声音,声声是对我的真情祝贺和赞美。首发式后,他在群里写了下面这段话:
我为《曹济南文集》新书首发式捧个人场。
2022年7月10日,《曹济南文集》新书首发式在湘潭市新华书店宝塔路店举行。作为老湘乡一中高中部“老三届”学友和曾经的湘潭电机厂职工与同在江山文学网室雅兰香社团同平台舞文弄墨的“三栖”老文友,应邀捧了个人场,并祝贺。新书首发式室外酷暑难当,室内高朋满座,捐赠,评点,互动,赞誉声不绝入耳,气氛更加热烈。回想2001年我的《浩瀚文集》在河西新华书店也搞过简单的首发式,只是囿于当时的条件,根本不可能同日而语了!
为此,感谢曹济南老师,你是湘乡人的骄傲,你是湘乡一中的骄傲,你是湘机中学的骄傲,你更是我们老文友的骄傲,因为你在暮年75周岁时,还圆了自己的文学梦,出版了继自己早先出版了20多本语文教学专著后,再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三部文学专著!
读着老校友、老文友的这段话,我被感动了!
有位读者小赖在微信里说:
叔叔好:
祝贺您新著首发,感谢您给我的亲笔签名,倍感荣幸。
我已拜读三卷2遍,特别喜欢,散文卷中酸甜苦辣的回忆,很真实,书中三忆母亲,母亲的“坚持”与“偏方”,真正的诠释了什么是母爱如海啊。游记卷让我感到惭愧,我走到哪儿都是“到此一游”而已,从未写过游记。从您的书中,我看到了诗和远方,日后一定向您学习。
今天我又拿了15套给我们公司经理层分享,大家拿到书后,纷纷表示敬佩与祝贺,您是我们身边的优秀作家,优秀老师、优秀长辈,我们真的要向您好好学习。
书真的写得很好,我办公室同事今天还特意带着出差去了。
叔叔优秀,才华横溢,人缘也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位好老师,胜读万卷书。您优秀,学生也用心,师生关系如此融洽,实属难得!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读着这样的赞语,我能不被感动吗?
微信群里除赞语外,还有赞诗,限于篇幅,今举四例。
其一:从光东惠州专程来湘潭参加首发式的学生罗真理,写了《贺恩师<曹济南文集>首发》的贺诗:
山川一望百花妍,
楚韵湘风况味鲜。
但把芳华铺入墨,
春秋境界入心田。
不仅写了上面让我感动的贺诗,而且还写了一幅书法作品——嵌名贺联:
济人惠世一支笔
南宝北珍三卷书
(注:《曹济南文集》共三卷,即《小说卷.关雎情侠》、《游记卷.屐痕撷芳》、《散文卷.桑榆心语》。)
四十年的师生情义,罗真理进行了深情演绎,读着他的盛情赞诗,看着他挂在首发式会场的精湛书法对联,我能不被感动吗?
其二:湘乡文化界的元老李雪峰不仅亲自参加首发式,而且还在微信群里写诗赞扬:
《曹济南文集》首发感赋
雄文三卷情义深,
历尽艰辛济世人。
字里行间情理注,
言传身教献奇珍。
一位湘乡文化界的老前辈如此盛情赋诗点赞,我能不被感动吗?
其三:湘乡文化界另一元老谢坚柏老师,八十多了,他曾是《银河》杂志的主编,他也写诗称赞:
偶感
银河文苑有三曹,
文笔工夫登榭峣。
五彩缤纷呈异景,
美文华章乐陶陶。
(注:三曹指曹济南,曹国东,曹冠军三位文友。)
谢老师德高望重,是《银河》的功臣,我长期得到谢老师的关心和支持,读着他的盛情赞诗,我能不被感动吗?
其四:大学同学廖超群,他是《民俗文化》的主编,有诗赞赏:
贺《曹济南文集》发行
2022年7月10日,《曹济南文集》在湘潭市新华书店举行首发式。文集由三卷组成:分别为“小说卷.关雎情侠”、“散文卷.桑榆心语”、“游记卷.屐痕撷芳”。某特吟诗以贺。
学长古稀意气昂,
笔耕不辍著华章。
关雎鸣啭和心语,
屐履天涯炫夕阳。
人世间最纯真的该是同学情,
当三十多年前毕业的学生为我举办“《曹济南文集》朗读赏析会”的时候,我被感动了。七月20日晚上,长沙湖南大学的李九苏,他是湘乡二中87届高五十班的学生,他牵头为我举办这个活动。我因住在株洲,儿子正好出差,我没车也不会开车,他便在网上约株洲的滴滴车接送我。赏析会选在长沙建湘北路止间书店。这是个上规模上档次的书店。朗读赏析会会场设在书店的会客厅,会客厅环境优雅,墙上有山水画、对联条幅、书柜图书等装饰,在一面墙上挂着“赏《曹济南文集》叙师生深厚情谊”的大红横幅,感觉很温馨,可谓用心良苦,我被浓浓的师生情感动了。
我被感动,被感动的感觉真好。
我有感想
第一,人活着,有个梦想真好。
人为什么要有梦想?人性使然,生存使然,人生价值使然。人类的祖先从树上下来开始了人类的进化历程,从直立行走到用双手制造工具,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烧烤熟食,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每一步进化都是因为不满足现状,说白了就是有一个追求更好的生存条件的梦想。所以不满足现状、做着更好的美梦是人类的本能,也是创造历史的原动力。所以人总会有梦想。能够使梦想成真是天才,至少是个人才,反之则只是凡夫俗子。正常人皆会做梦,又怎会没有梦想呢?没有梦想的人,无异于饭囊酒袋,行尸走肉。
我有很多梦想,其中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想,这个梦做了一辈子。回忆读高小的时候,因为一篇作文得到语文老师的赏识,把它发表在学校的“优秀作文”专栏里,那个时候就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埋下了想当作家的梦想的种子。后来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始终没有成为作家,到七十五岁才出版三本文学方面的书,算是忝列作家,即使忝列,也甚为欣慰了。
人活着,有个梦想,就会让自己生活在希望之中,因为梦想实际上就是一种希望。有位名人说过:“希望在任何情况都是必须的,如果没有希望的安慰,贫困、疾病、囚禁的悲哀境遇就会不能忍受。”所以,我们生活中需要希望,没有希望,你就会被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烦恼、劳苦所吞蚀,生活将无法继续;学习中需要希望,没有希望,学习将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毫无乐趣;成功需要希望,没有希望,你就会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就会半途而废,其结果只有失败与挫折;人生需要希望,没有希望,就会惶惶不可终日,就会碌碌无为,生命将如一口枯井,了无生趣,死气沉沉,成为行尸走肉。
我想成为一个作家的梦想,它就是我的希望之灯,照亮我生活前行的道路,即使在无法想象的十年流浪岁月,这盏希望之灯也没有熄灭过。
第二,人活着,不断追梦真好。
人活着,有一个梦想真好,但只有梦想,而不去追求梦想,那梦想永远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要想梦想成真,就要做个追梦人。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写成了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是他人生的梦想。他为了让梦想成真,他便开始了追梦的艰难历程。他的父亲担任汉武帝的太史令,也就是一位史官,掌管国库图书史料,父亲有写一部宏大史书的梦想,但年事已高,就把这个梦想交给了司马迁。所以从小就引导司马迁阅读图书和史料。10岁时,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拜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为师;家学渊源既深,又从名师授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更开始了追梦之旅。他20岁时,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开始行万里路。父亲司马谈要求儿子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全国漫游。于是司马迁从20岁开始了漫游全国,这是他为写《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餐风饮露,战酷暑,斗严寒,他亲自到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乡深入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他这次漫游,正是《史记》实录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