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流年】石上花(散文)
一
你相信石头会开花吗?
别说你不信,我也不信,直到收到王岩的《地衣》。
王岩网名石语,曾用网名微雨落花,江山流年社团的编辑,于2016年出版个人散文集《地衣》。虽然我们同在流年社团,但那时我跟她还不熟,看她在流年编辑部里慷慨允诺说,每个留言的流年人都会赠送一本,我很想得到这本书,便乍起了胆子,心里揣着十二分的惴惴,也留了言。
因为快递需要地址,我们相互加了QQ。简单聊过几句,我表示要付钱给她,一是自知没有相熟到可以坦然领受的程度,二是觉得出书无论如何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倘或每人都送,成本如何能回得来呢。可她一口回绝,说只送不卖。
《地衣》很快收到了,很厚,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的心上也沉甸甸的。
扉页上写着:文友闲云落雪雅正。落款:王岩(石语),后附年月日,字体娟秀。瞅着她的芳名和书名,我心生疑惑:她咋这么喜爱石头呢,还想让石头说话,有意思;这地衣又是个啥东西?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首先找到了那篇《地衣》。诗意隽永的语言,淡雅质朴的文风,深情讲述着诗雨和枫相濡以沫的爱情,两人白手起家,从处处窘迫到有房有车,那份相依相伴的爱恋浓得化不开。地衣,在她的文里是一种食材,被做成美味可口的包子馅,吃进枫的肚子里。诗雨——石语,哈哈,这不就是她自己嘛。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对自己的“心思缜密”沾沾自喜。可为什么要叫《地衣》呢?我又一次张开探寻的眼睛。
“地衣,真菌和藻类的合体……但愿你我此生,永远是这样的一种合体……”在文末,她对她的夫君真情告白,她要做那个卑微而聪明的、顽强又幸福的地衣。哈,好一个浪漫的柔情的“诗雨”啊。
但对于什么是地衣,我依然不甚了了,便又去问了度娘,才知道地衣还有如此辉煌的历史。作为一种生物,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六亿年,是比苔藓还要原始的菌藻结合体,共有26000多个品种。石语文里写的只是其中一种,更多的是生长在石头上的地衣,被称为“开在岩石上的花朵”,更被誉为“大自然的拓荒者”。
这种地衣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花。它生在岩石上,能分泌出酸性物质,缓慢地溶解岩石,使其粉化为土壤,再加上石花本身产生的腐殖质,一些耐得瘠薄的植物种子在此生根发芽,经过多年的演变,最终开辟出一个绿色的世界。
石花,开在岩石上的花朵。原来石头真的会开花哦,我不由大为惊奇。
二
石语跟我同龄,比我大几个月,在流年,人们都习惯叫她落花,我便叫她花儿姐。
她在我心里清晰而温暖起来,并非始于《地衣》,而是源自她在我短篇小说《拐杖》后的留言。很惭愧地说,我看书相当慢,一本书能翻几个月甚至半年,收到《地衣》时,我正在读威廉·福克纳的诺奖小说集《我弥留之际》,尚无暇他顾,所以只粗略翻了翻,就将它束之高阁了。我的《拐杖》发出后,她不吝鼓励之词,说这是一篇好文,完全可以上刊的,建议我投稿试试。文章自然没有她说得那么好,但她是我眼里的大咖,已经出过书的了,得到她的肯定,哪怕只是表面上的,对严重缺乏自信的我来说,那份喜悦丝毫不啻上刊。
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认真读文写文,流年家人的文章更是我的必读作业。读得多了,我欣喜地发现,我和石语在许多方面都非常契合,从求学经历到工作性质,甚至一些细微的小心思,似乎都能找到共鸣的点。一想到在遥远的他乡,有一个跟我同样年岁的喜欢写字的人,她在十五岁之前也没有离开过村庄,她也不能在行驶的车上读书看手机,她也会整天面对着一摞摞凭证和账表,甚至还有跟我一样的小心思,就觉得非常新奇,非常有趣。总之,她成功引起了我的探究欲。
再次捧起《地衣》,一页页细细品读,一个温柔细腻、多愁善感的女子缓缓从书里走来。她沉静地坐在我面前,端庄优雅地颔首微笑,语调轻柔地聊起旧日时光,很自然很随意,仿佛相识多年的旧友,彼此熟稔到不需要任何寒暄和客套。
聊起故土和乡亲,她的眼里泛起泪光——对于远嫁的女儿,故园是心底永远不可碰触的柔软,一碰就会心酸。聊起读过的书,她的脸上现出骄傲和开怀的神色,《平凡的世界》《倾城之恋》《呼兰河传》张口就来,似乎路遥张爱玲萧红一直在她唇边等着呢。聊起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一抹向往和意犹未尽又浮泛在她的眼底,仿佛她去过的那些地方,又一同拥挤到眼前来。聊得最多的,自然是这些年来的生活感悟——她是一个善于总结和反思的人,总是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参悟出人生哲理。
她写爱情,爱情唯美浪漫缠绵,透着小儿女的娇憨妩媚;她写亲情,逝去亲人的点点滴滴,始终在她心头萦绕,有愧有痛有思念,丝丝缕缕,挥之不去;她写生活随思和感悟,感情细腻思维敏锐,对外物的感知深切真诚。她就是一位衣袂飘飞的仙子,轻盈地游弋在万物中间,又清醒地游离在他们之外。
读过《地衣》,再来翻阅她近两年的作品,能感觉出她创作心态的变化,由注重自我体验和感受而转向更客观冷静地表达。若非要选一篇作为分水岭,我以为是《麦子,麦子》。
《麦子,麦子》获得了江山绝品,从语言到架构都可圈可点,编辑、文友和江山绝品组都有非常到位的点评,我不再赘述那些优点,我想说的是,这篇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她采取了向下的写作姿态,俯下身去,以虔敬之心亲近泥土,礼赞大地,文字里蕴含着浓浓的悲悯情怀。写作技巧上采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从惯常的正面描写农民耕作的艰辛中杀出,另辟蹊径,以麦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为载体,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欢快的语境,来烘托农人的稼穑之苦,令人耳目一新。
如果说,《地衣》让我看到了一个淡然美好又有点小资的温婉女子,她充满灵性,仙姿玉质,那么,《麦子,麦子》之后的一系列作品,我读出了她的另一面,那个仙子降落凡间,仙气渐少,烟火气渐浓,轻灵之外增了厚重。她的写作更为成熟,笔法更为老练,视角更加敏锐独到。
《走过四季,不问归处》讲述了一只柠檬的故事,却绝不仅仅是一棵柠檬的故事。她用她的生花之笔,极尽渲染之能,不厌其烦地铺陈那棵柠檬的生长过程,细腻又细碎,像极了一个操心孩子一举一动的母亲,左右总是不放心。终于等到瓜熟蒂落,那份喜悦不言而喻,有些小激动得她不由感慨道:“强者就是如此孤独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犹豫,不退缩,不问前路,不问归处。”就这么看似随意的一句,文章的主旨一下子落了地,不动声色又自然妥帖。原本轻灵旋舞着的文字,一下就沉稳了下来,厚重了起来。她用它的整个生命历程告诉你:“经历是一个生命存在最重要的价值,不干涉就是对它最大的慈悲。”
作为流年的思想者,她的笔下,最不缺的便是智慧的火花。《却被江山看出行》中,不乏这样的妙句警语。比如:“在你辛苦抵达的时候,江山不迎一寸;在你索然又疲惫地离开的时候,江山不移一步;在你为行程中的那一点儿小感悟而欣喜的时候,江山不动一容,不置一词。万千浮生的面孔来来去去,江山永远在,夕阳日日红。”比如,“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不懂得贫穷,就像穷人常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一样,富裕也会限制人的想象力……思路或眼界的打开,360度的辐射,都叫开阔,由偏而全都是开阔。”再比如,“好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过是多一点点的勇气。”这些不时生发的哲思慧语,增加了她文字的厚重,更增加了文章的思辨性和跳跃性。
“升级”做了奶奶后,石语的文字变得更加“随心所欲”,多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率真。在她跳脱、灵动的笔下,“奶奶”这个词不再代表衰老和迟缓,而变成《奶奶是个可乐的称呼》,几岁的小多米天天缠着这个“可乐”的奶奶,跟她斗智斗勇;不仅如此,她自个儿也在不自觉中返老还童了,和小多米一起,跟夏天的小风小雨玩耍,小多米去抓风,她就在一旁傻乐,甚至小多米忘了抓风这回事,她还负责提醒(《夏天的脾气》)。这智商,眼看着“直线下降”啊。
三
如同任何事物都会有起起伏伏,如同我们的流年也经历过波折,成绩斐然的石语也懈怠过,曾有一年多的时间,她没有“耕耘”过一个字,这一年就像文章里的一个省略号,暗含了许多难以言说的内容。但谁能说,积淀不是为了更好地爆发呢?整装归来的她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创作激情,且越写状态越好。
自2011年入驻江山流年,她在自己的这片精神家园里,以种字为乐,辛勤耕耘十余载,播下一棵棵秧苗,长出一片片绿荫,放眼望去,一派郁郁葱葱,繁茂的枝叶间,结满累累硕果。这便是一个人坚持耕耘的意义啊,凡是坚实走过的地方,都会生出一抹绿意,开出一朵小花。
对了,她是一枚河南女子,来自中原历史名城南阳。说起南阳,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耳熟能详的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南阳,诸葛亮韬光养晦的地方啊。再去网上一搜,差点惊掉了我的下巴,南阳居然有那么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难怪,这块石头与众不同呢。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块浸淫过千年楚风汉韵的石头,还被黄河水荡涤过,被伏牛山摩擦过,她的胸中自然也有了波翻浪卷,山峰耸峙,她的性格里注定有不服输的倔强和顽强。她要让石头说话,让石头开花,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首歌里唱过,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那肯定不是我们流年的这块。流年的这块不是石头,是美玉,她不仅会唱歌,还会吟诗作文,更会开花结果,她是会“落花”的“石语”。
诗雨——石语。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奇妙!:文字是一层意思,“谐音”是一层意思,原来石语,是诗雨啊。
地衣——真菌和藻类的合体,但愿你我此生,永远是这样一种合体。她对她的夫君告白:我要做那个聪明、顽强又幸福的地衣。原来书名《地衣》有如此深情的含义。落雪妹妹解读石语,深情入心啊。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流年的这块不是石头,是美玉,是地衣,她不仅会唱歌,还会吟诗作文,更会开花结果,她是会“开花”的石语。
一篇非常独特入心的“耕耘”人物特写。
祝贺落雪妹妹又一篇精品“耕耘”诞生。
微雨落花——诗雨——石语,单从名字上看,也能知晓这个女子有一颗诗心。落花姐的书和江山文集我基本上从头理了一遍,但因为跟本人没真正接触过,肯定有许多偏颇和失误,只能说这是我眼里的从文字里认识的那个落花。尽力了也就无憾了。祝大哥夏安。
自觉没啥可写的,你写了,还把花写得这么好,我心惶恐中……
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感动!谢谢亲爱的。

抛开主人公不谈,读落雪的文,就是一种享受。
谢谢,我收藏了。

这篇文我真的尽力了,我自己也很满意,嘿嘿。


还有一个小疑问一直装在心里,今天索性问问。我那时也在好心情发文,为什么你们这些元老我一个也不知道呢?是不是我的文字不好,从来没得到过大家的垂青呀,嘿嘿嘿。还好,我也来了流年,终于认识了你们这几个大咖,认识了一群有趣的人。
感谢二哥对我文字的肯定和鼓励,我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望见二哥的脚后跟。
流年的每个人都在我心里装着,都想独立成文,只是限于笔力,又自感了解不深,怕写成了千篇一律,所以只好望而却步,一直在心里做做梦了。姐姐夏安笔祺。
思想家队列,花儿,落雪……祝贺两位妹妹,心心相惜,比翼齐飞。
我俩可是比你都大的哟,可爱的雁子。流年是个大家庭,兄弟姐妹们都是彼此的知己和知音,我们抱团取暖,快乐写字。
谁叫她有这么多昵称呢,我干脆把它们揉到一块儿,也叫石头开次花,哈哈哈。
梅姐姐夏日快乐。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