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天热何处纳凉(散文)
热!一句夏日的感叹,充满着烦躁的情绪,好像你有、我有、他也有;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有。
一
我家住在小河沿。门对碧水,屋靠青山,房屋坐落在山水之间,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
我家是三间土砖瓦房,房前是长方形土场子,场外是菜园。园子里栽有桃树、杏树、梨树,西边还有一棵三人合抱的木梓树。俗话说得好,“大树底下好乘凉”。夏季到来,屋前屋后全在树荫下,尽管三伏天,也感觉不到火辣辣阳光的炽热。
小时候,夏天,村子里小伙伴们喜欢来我家玩。门前场子,滚铁圈、钓子、砸鱉、抓小鸡或打死苍蝇喂蚂蚁,玩得不亦乐乎。树荫下,小风爽,不流汗,这里真是孩子们消夏纳凉的好地方。
门前的小河,约有10米来宽,齐膝深,最深不过一米,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热天,泡在水里,凉快极了。游泳、打水战、待在水里比憋气。渴了就趴在水里咕咕喽喽喝上几口。最有趣的是捉鱼摸虾。红海、白海性子急,追着跑,几个来回,就翻漂了;蟹子横爬,抄后按住蟹背壳,大蟹钳子就夹不住手;鲫鱼喜欢躲在青苔里,双手窝着,悄悄靠近,然后突然一按,鲫鱼即被逮住;虾子倒退,虾网插在它身后不动,一手逼近引诱倒退,慢慢退到网里,就算落网了。一天下来,有时也能抓到一两碗鱼虾。那个时候,生活在水边的孩子都会水,从来没有出现溺水事件,门前的那条小河成了童年的乐园。
二
夏天“双抢”时节,男女衣服汗水湿透,收工后,他们直奔小河,男人脱掉衣服只留裤衩,女人和着衣服,一起跳到水里。有的游,有的捏着鼻子钻进水里,有的趴在水上双脚直打,水花溅得很高,孩子们相互泼水,闹得更欢,整个水面沸腾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戏水图展现在眼前。清凉的河水涤去了人们一身的臭汗,心也渐渐地平静下来。
夕阳落进西山,高温慢慢退却,母亲端一张木凉床,放到门口场上,把饭菜摆在凉床上,一会儿,一家人围着凉床开始吃晚餐。有小鱼小虾,父亲呷两口母亲自酿的米酒,驱除疲劳。兄弟们用火钳从灶隆里,夹出烧熟的乌龟,香气扑鼻,直流口水。
饭后纳凉,左邻右舍,陆续聚到一起,家长里短、谈古论今、谈天说地。大人一把棕叶扇,小孩一把纸糊扇,记得我的那把扇上左边是一幅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图,右边是用小楷毛笔行书写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夜晚,清凉的河风吹来,好生舒服。只是蚊子有点多,父亲用干稻草扎起一个碗口粗的草把子,点着,拔些青草盖在上面,青烟袅袅,风吹四散,蚊子熏跑了。扇子轻轻地摇,扇的不在乎风,而是一种心情。就这样人们度过了一个个快活的夏夜。
读高中的时候,暑假要到队里做工分。割稻、打稻、插田样样都来,最难的是用椤戽打稻,椤戽是用木头做成的四方盒,齐腰高,就像一个偌大的米斗,四人各站一方,手举稻把用力砸向戽板。头顶烈日,大地像个蒸笼,衣服汗水湿透,打稻用力,心里发慌。酷热难当,就想找一个地方凉凉。说也巧,屋后山上有一个洞叫“仙梦洞”,不知道洞的由来,洞口有三间房子那么大,通三四里远,黑漆漆的无人敢进去。夏天,洞里特凉快。
中午休息,村里人顾不得吃饭,齐刷刷地钻到洞里,一股凉风袭来,浑身舒坦。要不到个把钟头,衣服吹干了,心里也很快恢复了平静,不知不觉便进入梦乡。
三
从学校里出来,我成了初中教师,八十年代,初中考取中专国家包分配。农村的孩子想跳出农门,十分珍惜中考机会,家长要求老师暑假给孩子补补课,于是学校便组织补课。炎炎夏日,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改作业,住在小阁楼里闷得慌,我就将领来的补课费买了一座落地扇。房间里,电风扇,呼呼地吹着,阁楼里温度很快降下来。一台电风扇总算度过了一个暑期。
过了二000年,校园里老教学楼、老寝室、老宿舍逐渐撤除重建,不到10年时间,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学校,真可谓“换了人间”。2015年,我拥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办公室里不仅配备了电脑、复印机,还按了一台壁挂式空调。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
有了空调,不再怕伏天“赤日炎炎似火烧”,也不怕秋天“秋老虎”来骚扰。在四季如春的办公室里,除了备课、改作业,还可以练练书法,写写文章。生活好惬意。
岁月匆匆,感觉夏天越来越热,究其原因,我想还是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近百年来,不可否认,人类的科技技术、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过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全球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正在逐渐变高,而全球的平均气温也在逐渐上升,也这就是夏天越来越热的本质原因。尽管人类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尽量控制全球的碳排放量,不过结果却不太如人意。
今年夏季,伏天还未到,连续几周气温达38度,头伏刚过几天,气温越过了38度,白花花阳光炙得人睁不开眼睛。大地生火,热浪滚滚,走在柏油路上,不到一刻钟,衣服湿透了。
六月中旬,某高中一名高二学生因热结伴到河里游泳而溺水身亡。引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域内所有的河道、库、塘等水域立警示牌,放置求生圈、拉杆等,暑假前,学校与家长签定安全承诺书,教师每月集中家访一次,每周电话询问一次。
这段时间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采取堵的办法,防溺水的目标固然能实现,但不再有人会游泳了,也享受不了游泳运动的快乐,更享受不了夏日带来的清凉。我们小时候,夏天泡在水里不见溺水事故,原因有二,一是河水干净;二是从小学会了游泳的技能。习总说得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清水秀,让孩子回归自然拥抱自然这是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