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 你有多久,没有停下来好好读完一本书(散文)
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穿梭的地铁里、在行走的公交里、在疾驰的高铁里,书籍似乎消失了很久,而我们却一直没有察觉……
短视频出现以后,好像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它的影子,情侣吃饭各自刷视频,大伙儿聚餐拍短视频发朋友圈,全家小聚,年轻人抖音,中老年快手,似乎都已沉迷于这样的生活方式。曾经一个朋友告诉我,“超过5分钟的视频,我都不看”,不可怕吗?我们的生活竟然要快到连五分钟都觉得太奢侈。有的人说,“用最短的时间去了解一件事,看一部电影,明白一部小说,这是时间的充分利用”,我觉得很可笑,我们有那么忙吗?不过是为自己的没有耐心找一个自欺欺人的借口罢了。
一部优秀的电影,一卷美好的小说,一些专业的知识,就凭三言两语的短视频,就完全呈现了吗?我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去获取,可不可以等等没跟上的灵魂。
在短视频已经成为全民“新文化”的今天,它的发展速度之快,真的让人瞠目结舌。据《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度报告》显示,短视频占据用户市场份额已经接近20%,成为仅次于通讯的第二大行业。在此,小编并未否认,短视频带给大家的红利,以及它在某些方面的进步。
只是,消失在人海的纸质书籍,真的没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吗?
作家陈彦说“阅读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我们被快文化裹挟的今天,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去读一本书,仔仔细细去品一部电影,全神贯注去思考学习些技术,才应该是全民应有的生活方式吧?
任何深刻的体会,精湛的技术都应该来自于全身心的思考和沉淀,当我们被快文化一路挟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除了下降的视力,空白的大脑,干瘪的钱包,还有什么是值得拿来炫耀的?
2022年疫情肆虐的今年,仿佛比前两年还要更加变本加厉一些。被封了这么久,十天、二十天、三十天、或者五十天的上海,我们被困的时光,刷了无数个视频,看了无数个人间百态,着了无数个没用的急,却没有静下心来,享受这难得的静时光,感觉一本书的温度和阳光的热爱吧!
有人说,一屁股的贷款哪有心情静下来,可,你那颗骚动不安的心,又能改变生活多少呢?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伤”,在不太美好的光阴里,去感受拥有的东西,静下来,岁月不燥,时光不负。
所有的故事都有结局,所有的苦难终会过去,即便不过去也要学会与现实共存,读书,也许不会让你的生活物质改变多少,但却可以在人生最黯淡的时候,陪你走过一村又一村,终将迎来柳暗花明。
一本书的厚度,带给人内心的富足和丰盈,远远比刷了无数个短视频,会带来更好的幸福感。
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脚步去不到的地方,读书可以;疫情困住的时光,读书可以超脱。
白岩松说“为什么要提倡各位读书,因为你们要相信,前方有一个更好的自己在等着你”。无论今天的你,多么困惑,多么艰难,你终将相信,当我们无力改变现状时,内心丰盈是多么温暖的事。
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读书,就是为了拥有打破人生边界的自信和底气;为了在昏暗的时光里看见星光与迎接晨晖;累积不断超越自己的力量、信念和资本。
“物质的贫穷,能够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穷却可以耗尽你几世的轮回。”北大校长的这句话,诠释了人活着的必要条件。书,便宜,知识却不廉价。你以为读过的书,都成为过眼云烟,却不知它在这光阴的岁岁年年里,早已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比如你眼里的光,你心中的信念,还有好看的容颜。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都会有人生的至暗时刻。赚钱可以让人有尊严地生活,读书可以让人内心安然地活着。
停下你不断翻阅的手,安静地去读一本书,这世间的纷扰,会与你一起轻盈。
您的这篇《你有多久,没有停下来好好读一本书了?》杂文随笔,您在这篇随笔中,写出了现代人沉迷短视频的各种社会现象。提到了读书的好处,尤其写到北大校长的“物质的贫穷,能够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穷却可以耗尽你几世的轮回。”这句话的理解,震耳发聩。
您的文章哀梨并剪,数据清晰,逻辑缜密。拜谢您!o(* ̄︶ ̄*)o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o(*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