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唐山行(散文)

编辑推荐 【摆渡】唐山行(散文)


作者:寂寞看风 秀才,116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17发表时间:2022-07-25 23:40:38

【摆渡】唐山行(散文)
   唐山是离老家最近的城市,我最初的印象,源于那里曾经挽救了我几乎夭折的生命。我刚出生时身体孱弱,总是喘,吃饭往外呛,气息奄奄,家乡医生束手无策。万般无奈来到唐山卫校附属医院。大夫非常和气认真,没经过多少检查就给出了治疗方案,预测七、八岁后就能恢复如常。于是,父母抱着我高高兴兴在宏中照相馆照一张合影回家。这是我的第一次唐山之行,当然以我的年龄还没有留存丝毫记忆,只是在家人无数次感念那位不知名的唐山大夫的话语中,望着这自己的第一张照片,唐山的名字从此在心中扎下了根,充满向往。
   真正有些模糊的记忆,却是因为那场举世闻名的灾难。大姑一家住在唐山,万幸全家平安,但据说整个城市房无片瓦,因此家人充满牵挂。过后不久,父亲带着我前去探望。现在的回忆仍然模糊,只是感觉眼中的唐山和农村老家相差无几,一切都是灰蒙蒙的。但已经成方连片搭了简易房,大人们脸上的表情已经镇定下来,大家相互问好,一起清理街道上的垃圾,就近从废墟中捡出石头砖瓦巩固简易房的外墙。记得最清晰的,却是一只湿漉漉的蝉趴在窗户上,邻家的小姐姐将它取下来送给我,它躺在我的手心,偶尔发出一声嘶鸣,证明着这个城市还拥有生机。
   当年我不知道的是:地震之后,迅速成立起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谋划,要在冬季到来之前,让群众住进能保暖越冬的简易房。大家构木为巢,整个唐山地区火速建成了187.9万间简易房,生活从零开始。又过了几年,已是一名小学生的我再次来探亲,大家商量着去电影院看电影,小表姐自告奋勇,说知道电影院在哪里,悄悄带着已经坐不住的我走出家门。街上比上次热闹多了,很多老家看不到的街景令我目不暇接。我们边走边玩,来到一座小公园,一位老爷爷神情专注地拉着手风琴,几个人围在一起放声歌唱,我驻足观看不想离开。小表姐却越来越坐立不安东张西望,紧紧攥着我的手却不说话。终于,街角闪过大姑的身影,小表姐哇地哭了:她早就发现我们迷路了!电影已经演过了一段时间,屏幕上的外国人正在给人理发,把毛巾从左耳朵塞进去,又从右耳朵掏出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已经从地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只有小表姐根本没受剧情感染,一直在抽抽噎噎。
  
   二
   从此,唐山于我更多了一些趣味,经常向小伙伴吹嘘自己的唐山之行,父母每次去唐山都不愿放弃同去的机会。
   那次,得知抗震十周年即将举行纪念活动,一夜没睡,坐最早的班车赶到唐山。大姑家早已住上楼房,水暖电厕非常方便,第一次站在那么高的窗前俯瞰下面的人流像一群忙碌的蚂蚁,感觉非常新奇。十年间,唐山果然变了模样,整齐的街道上人来人往,路旁的绿化带修剪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等独特造型。来到纪念碑广场。四根相互独立的梯形建筑组成了抗震纪念碑,碑文以我的水平生涩难懂,但周围的浮雕和废造型的花岗岩巨石墟仍然令人人心头一凛,甚至连如我一样的少年都不由得放慢脚步。这里是长期以来的唐山地标,据说当年附近的建筑不允许超越它的高度。距庆典还有一些时候,我们不愿等待,决定先到附近的街上闲逛。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是我国第一个收藏陈列地震资料实物,我们徘徊其间,触目惊心的自然灾害的图片和实物向人们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感受人类与大自然的博弈。前年新建的百货大楼是唐山第一座现代化购物休闲场所,建成的时候曾经轰动一时,外观果然气势恢宏,里面从未见过的商品目不暇接。凤凰山公园门前一座火箭造型的建筑伸出几条长臂,托举着几架小飞机,诱惑着我们坐上去,感受飞一样的心情。名声在外的小山和荷花坑市场已经恢复营业,我们往返于“地道桥”下,录音机里的歌声彼此呼应,在耳边回响……终于发现已近中午,我们错过了上午的庆典时间。遗憾之间,发现建国路市场门前的穹顶下面,摆放了几十把椅子,据说准备迎接国家级领导开展在此活动,很多人围在那里迎接,我们也跟着在阳光下焦急等待,但回程班车已经到了时间,无奈离开。尽管没看到今天的主要活动,但仍然觉得这次的唐山之行,见到的变化触动内心,在车上不断回头张望。唐山,我还会再来。
   接下来的几年,仍然每次都发现新的变化。姑家的大哥是在建筑公司当工程师,亲身参加了唐山的重建,也通过重建唐山锻炼成为成为业务中坚。每次来唐山,如果他有时间,就带着我游历唐山街景,给我讲国家对唐山的物资援助,讲唐山重建中的感人故事。有一次,我忽然发现:唐山的新建的楼群一模一样,都是单调的五层“火柴盒”,与画报上其他城市的各色建筑相比仍显单调,他告诉我:“这些楼房是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建成的,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和防震问题,这些楼房不仅外观相似,每栋楼户数也大体相同,布局也基本一致,至于美观问题还不没来得及考虑。”如今想来,也许当年的人们提起高层建筑,仍然心有余悸,所以将这些当年的“抗震楼”建设成了全国先进住宅的代表,独立完善的的配套设施,甚至北京、上海的一些街区都比不上。也正因为震后重建工作成效明显,一九九〇年,联合国人居奖授予唐山,唐山人民满怀希望,今后的变化难以预见,但一定不会到此为止。
   终于,我来唐山上学了,开始了与唐山最长时间的近距离接触。每次上学都是骑行,从老家到唐山的七十华里路程,边走边看路上的风景,想着心中向往的唐山,丝毫感觉不到疲惫。短短的的两年时间,我收获了更多知识,也收获了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课余时间,更有机会细致地触摸唐山。有时坐在教室里,听着操场上军训的呼号在楼群间回荡,或者窗外传来若有如无的音乐,忽然心生感动。课余的时候,我们几位同学相约,穿行于大街小巷。新华道上车来车往,已经具备了大都市的繁华,两旁的建筑早已摆脱整齐划一的建筑风格,抗震纪念碑已经被凤凰大厦等高层建筑超越,孩子们在广场上开展学雷锋活动。纪念碑的碑文不再生涩,读过之后环顾一下周围祥和的人群,心生感动。我们在即将开通的新火车站铁轨上练平衡,我们在南湖塌陷区(当年尚未建成公园)野游,我们在大城山山顶俯瞰寻找那些知名建筑,我们在夜市如星的灯光下漫步,我们在大里路淘取心念已久的名著典籍,我们沿建设路从南到北徒步穿行。学校南边的小吃部,对面是一家电子游戏厅,陪着我们吃饭的是滴滴哒哒的电子音乐,以至于其后一段时间听见电子音乐第一反应竟然是肠胃的条件发射。更多的傍晚,我们在学校附近的防护林散步谈心,有时静静地听树上的鸣蝉不甘寂寞地演示“蝉噪林逾静”那句名言。直到毕业的时候我们才知道,那里曾经是地震遇难者的掩埋点之一,但我们竟然丝毫没有恐惧,反而觉得,两年的唐山生活,记忆中的那些唐山的美好,应该足以抚慰那些不幸离去的唐山人。
  
   三
   参加工作在县城,专程去唐山的机会屈指可数,离唐山反而有些遥远。偶尔因公办事或者培训考试匆匆而过,仍能感受到唐山的变化。更多的居民区已经不再用“XX里”命名,除了更具艺术色彩的名字。楼体也从最初简单的安装轮廓灯到彩钢楼顶,更多的曲线设计和拔地而起的身姿已经成为靓丽的风景,整个城市已经和有了足以与其他大城市比肩的资源。二〇一六年,这里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我来到唐山见证了唐山用融入世界的时尚科技和绿色生活展示了自己四十岁生日的繁华。
   百年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曾经的塌陷区已经嬗变成南湖公园,丑陋的垃圾山变成了绿色生态景观,穿行于绿柳拂面的湖边走廊,感觉神清气爽,拿出相机,每一个角度都能留下独特的风景。新的唐山,饱经风霜,完成了自己的涅槃之路。但唐山没有忘记过去,肃立在唐山大地震纪念墙面前,高七点二八米、长五百米的十二黑色大理石墙上镌刻着密密匝匝名字,当年的二十四万亡灵都拥有有属于自己的方寸之地。前来拜祭的人们有的匍匐跪地,有的坐着轮椅,默默地送上一束鲜花,有的只是静静地在对面的石凳上静静地陪着远去的亲人打一件毛衣。几十多年岁月过去,很多人已经不再流泪,但读着碑上的文字,仍然心情激动:“我唐山人民临此灭顶之灾,显慷慨英杰之本色,冒余震之危,飞石之险,匍匐互救,扶危拯绝,慷慨舍身,义薄云天.幸赖中央关怀,举国支援,军民携手……谱就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之壮举高歌。”
   和朋友相约参加唐山志愿者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居然迷路了。原来的城郊农田变成了崭新的立交桥和陌生的新建街区,时间尚早,索性不开导航,沿途浏览,相信自己会在唐山完成这次的美好行程。
  

共 33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唐山,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地方,但若说真的去过的人,却是寥寥无几,而作者恰好是造访唐山的一员。唐山行,从题目中,读者便可了解,文章必然是与唐山有关。一篇散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洋洋洒洒几千字,从年少写到了而今。几岁时,作者因身体孱弱,几经辗转来到唐山医治并痊愈;年少时,因为唐山大地震这场灾难,去探望大姑一家,再次加深了对唐山的记忆;小学时的再次探望,让作者对唐山这座城多了些趣味性的臆想;抗震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又一次邂逅了唐山,这一次作者视角独特,观察细微,从广场讲到建筑,从收藏馆到学习防震知识,从凤凰山公园到建国路市场……无一不是与唐山大地震有关;接下来的几年,作者依旧会到唐山去游历,去见证大灾过后,唐山一年又一年的日新月异。纪念碑碑文和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开展,是作者记忆深刻的两件事,但结尾却令人意味深长。时至今日,参加一个唐山的公益活动,居然还能迷路。多年时间为经纬的对唐山记忆深刻,同时,作者也在以自己的眼光和视角见证唐山日新月异的变化。文字虽然朴素,却是从朴素中看见了生生不息的希望,我们都在以凡俗世人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作者,却在见证唐山的成长与变化,而今,唐山已不再是一座简单的城市,而是作者生的希望和大家都在期盼的美好。用情至深,不止是一个人,更是一座城,一座陪伴彼此长大的城。感谢作者投稿摆渡,期待您的更多精彩。【摆渡物语编辑:梅楚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2-07-26 05:03:02
  感谢如卷老师深夜编文,向老师学习。
2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2-07-26 07:18:06
  欣赏看风社长散文,缅怀历史,珍重生命。期待新作。
回复2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2-07-27 08:25:56
  多谢社长驻足留评。
3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2-07-26 11:27:54
  从老师作品中更多了解唐山的前世今生,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字朴素厚重,情感蕴含其中。点赞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2-07-27 08:26:17
  多谢好友驻足留评。
4 楼        文友:静净        2022-07-26 17:35:06
  唐山,首先想到那次大地震,此文围绕着唐山地震让读者更了解唐山的前世今生。欣赏点赞!
5 楼        文友:月亮之巅        2022-07-26 17:54:40
  载入史册的唐山大地震,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记得曾经有人断言,唐山将从地球上永远的被抹去。然而唐山却犹如凤凰涅磐一般从废墟上重新崛起。读了看风老师的这篇唐山行,让我再一次了解了唐山,唐山的变迁让作者振奋,也令读者振奋。好文,欣赏了。
6 楼        文友:海宁        2022-07-26 20:52:31
  欣赏看风老师内敛、深刻的文字。从小时到现在,娓娓道来,都是对唐山的缅怀和挚爱。欣赏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2-07-27 08:25:14
  多谢老师驻足留评,每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
7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8-14 15:28:22
  和唐山这座城市深情相拥,爱到了骨髓,也见证了它的不断发展。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