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锦瑟(散文)
一
一首绝唱为谁吟诵?当我再次借着诗词的指尖去抚摸锦瑟五十弦时,铮铮弦响,声声倾诉,心底生出的岂止是美妙的琴音,还有许多走远的往事一一回到眼前。
那年,我与她打工住在一个小村庄。她也不过二十几岁,年轻美丽,芳龄恰好。然而,她已是孩子的妈妈了,我们都喜欢叫她锦儿。她来自遥远的内蒙,自身携带着清纯与美丽。她爱说爱笑,喜欢诗词,尤其喜欢李商隐的那一首《锦瑟》。
夜晚,劳累了一天的我与她,避开喧闹噪杂的寝室,来到幽静的村边小河旁。远处有隐隐村庄,近处有流萤闪闪荧光。蛙儿在池塘里喧阗,鸟儿在空里盘旋,蝉儿扯着嗓子在歌唱。她穿着一件薄衫,淡淡的绿,脚下一双坡跟白色凉拖鞋,梳着高高的发髻,簪着一支白色发卡,看上去素净,利索,优美而大方。
她总是带着她喜欢的诗词,随时翻开读着。偶尔,她也会写几行小诗,很深情,很动人。有人故意称她大诗人,她也不恼,还很享受地说:“若真是大诗人该多好,好多心事与思念都可以凝结成诗了,不再空付时光呢。”
风儿轻轻吹拂着她的薄衫,她的那双芊芊的手捧着书册,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在书页上寻觅着诗句里的意境与景色。她很想倾诉,借着月光,借着流水……
这双手在白天是在流水线上忙碌着的。我们那时候在药厂工作,每人都在机器旁,眼里除了药品就是药品,一粒粒一瓶瓶,在流水线上穿越。人也好似机器一样,机械地做着同一个动作,工作之余,她就捧着她的诗词读几页甚至读几行,也很快乐。
她的家乡远在千里之外,那么遥远。她说她的母亲生着重病,由她的哥哥来赡养,因为她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他们。在她的幼年生活里,母亲就是因为太操劳,才身染重病。现在已经卧床不起,生活的重担压在她的哥哥身上,虽然自己也经常帮着哥哥,然而自己身上的担子又何尝不沉重呢。她悄悄对我说起这些家事,并不想让更多人知道她的不幸。她是想在别人面前,平等,自然。
此刻的她,好似书里走出的女子,看不出丝毫的沧桑与沉重。坐在池塘边的垂柳下,她翻开诗词书页,轻轻读着:“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她边读边说喜欢最后的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她喜欢那样的“可待”二字,此情一定是可待的。她说,在以后的追忆里,依然鲜活,如初,如昨,如今,如在眼前,绝不会凋落,也不会失去丝毫光彩。这一切,历历在目,耿耿于心,是不会轻易消失掉的,还有那往昔的爱和情会给人力量与温暖,让人活下去,为了心爱的人也该好好活着。
二
锦儿说那时的她才十六七,喜欢上了同村的男孩,男孩叫骏。那时的骏好似一匹草原上的骏马,他不受束缚,驰骋自然,豪放无羁。他喜欢弹着他的琴,边弹边唱,原本的理想是想做一名歌手。可是,现实生活却让他进了施工队,做起了一名施工队员。然而,骏自小没有父亲,是她残疾的母亲一手带大的。骏的母亲自小患有脑瘫,走路摇摇晃晃的,做不了什么难度大的活计,在村子里靠着村里救济和母亲平日里拾捡垃圾勉强度日,也总算把骏抚养成人。骏在施工队里打工,工作很辛苦。但是,为了一家人过上好日子,骏很能拼,他不怕苦不怕累,没白没黑地工作在施工工地上。
那时,锦儿她刚刚毕业,不是不想上学,而是已经不能上学了。那一年母亲已经染病,做不了重活,只好留在家里,每天熬药医病,这也只是在村子里一位老中医给开出的药方,锦儿还要到处去采药人家里买些便宜的药材来熬制。母亲汤汤水水喝了不少苦水,病依然没有除根,时好时坏,家里勉强度日。后来,锦儿的哥哥要结婚,也是缺少彩礼钱,本来母亲给锦儿订了一门亲事,锦儿是坚决反对的。因为锦儿她深爱着她的骏,他们暗地里恋爱好多年了,也是因为出不起彩礼钱,骏也不好去锦儿家提亲。
骏工作刚刚开始,家里依然不富裕。他多次对锦儿说:“怕是我娶不起你呢,锦儿。”锦儿知道,她的母亲并不爱财如命,可是现实让她不得不低头。锦儿父亲走前生病也是欠了一大笔钱,再有这些年母亲含辛茹苦也是勉强度日,时不时也要靠着借贷来维持锦儿与哥哥上学、日常用度。
当地习俗,婚嫁需要彩礼的。骏拿不出彩礼的,只好将提亲暂时搁置起来,然而,锦儿却不管那些,她坚决要嫁给骏。锦儿说服了母亲,也得到了哥哥支持锦儿,哥哥觉得自己的幸福不能以牺牲锦儿的幸福为代价的。
锦儿结婚了,她如愿嫁到了骏的家里。骏喜欢给锦儿弹那首《此情可待》,每一次,骏一弹琴,随着琴声悠扬婉转的声韵,锦儿就会吟诵着李商隐的一些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锦儿一句句吟诵着李商隐缠绵的爱情诗句,骏一声声弹奏,琴声在弦上跳动回旋,两人琴瑟和弦般的妥帖,优美。而今,只有这一首《锦瑟》了,其余的锦儿都不再吟诵了,似乎不知何时她都吞咽到肺腑里了。
三
当我了解了锦儿与骏的事情后,我完全理解了锦儿为什么喜欢这首《锦瑟》了。锦瑟本是一首悼亡诗,是李商隐专为他的妻子王氏而写的。生死离别,世事无常,谁知那一句再见,就是永远的别离呢!
一直在外仕途奔波的李商隐,虽然与妻子王氏感情甚笃,却是聚少离多。他每年农历二月回到家时,都能看到妻子在抚弄琴弦,琴声悠悠,玄线好似能说话。一日,李商隐回家不久,二月春风依然冷寒,花儿在春风里绽放,鲜艳绮丽,却又很快凋落,一地落红。王氏身穿一身淡淡的紫色衣裙,高高的发髻下是一张美丽的脸,好似花朵一样惊鸿、美艳、端庄、高雅,貌美倾城。
王氏伸出芊芊手指,拨弹着一曲《锦瑟》,曲调优美,哀婉,情缠意绵。恰似一只紫色蝴蝶在琴弦上轻轻飞舞,翩跹。树上的花儿微微颤动,鸟儿默默飞去,风儿徐徐提升着春天的温暖。心随弦动,看着妻子,李商隐心里说不出的爱恋与深情。在离别的日子里,那份相思苦盼的相聚之情总是油然而生。如今真实面对,心里有说不出的幸福。
此时,有人敲门,一封信是催促李商隐去蜀中赴任的。王氏知道李商隐又要匆匆离去,为了前程仕途都是不得已。每次这样的离别,王氏都没有阻止过。可是,这一次她突然说:“不能不走吗?”李商隐似乎感觉出什么,以为妻子是舍不得他走,便回了句:“是呢,必须走!”然后,有些疑惑地看着妻子。妻子王氏生怕李商隐察觉出什么来,便轻描淡写地说:“也许是年老了,不忍你离开,想和你守在一起吧。”
李商隐答应明年二月就会回来,然后匆匆上了路。
转过年的二月到了,李商隐按时返回来了,却不见妻子王氏的身影,也没有听到那一曲《锦瑟》。那落满灰尘的琴弦空空地望着天地,再也没有紫蝶一样的人伏在上面轻轻弹琴拨弦;那熟悉而美丽的身影,早已香消玉陨了。原来,就在李商隐赴任不久,早已身患重病的王氏就永远地离去了。家人怕影响李商隐,并没有告诉他。
伤心肠断的李商隐怀念之情,饱含着一往情深,写了这一首千古绝唱《锦瑟》。
我和锦儿她一句我一句,竟然,讲了李商隐的这段故事。她讲着讲着,又吟诵起那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最后,锦儿哽咽地再也说不下去,更是呜咽着哭泣起来……
三
锦儿因为母亲再次给定了人家,要回去结婚了。她的心里还是深爱着骏,她说那是一辈子的深爱,无法抹去的。她总感觉有一天骏会回来,会好端端地站在她的面前,对她说:锦儿,我再也不离开你了,再也不!
锦儿至今还记得,那个一个早晨,锦儿给骏收拾好行囊,并嘱咐骏在外好好照顾自己。骏与她相别,她哭成了泪人一般。他们新婚不足一年,锦儿已怀有四个月的身孕。当时骏为了让锦儿高兴起来,又弹奏起那支《此情可待》曲子。他们一起吟诵起锦瑟,相爱的人儿彼此心灵的共鸣在此刻达到了极致。
骏说:“锦儿,等着我,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不用到年底,等你生产时,我就回来了。”锦儿要骏答应一定要回来陪着她,看着她把孩子顺利生下来。然而,骏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在施工时发生了事故,骏为了救下几个工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此刻锦儿的心情是否也如当年的王氏?即使她有再多的不愿意,千万条理由不想让骏离开,但又无法让他不要离开,为了生活,为了以后,为了能永远在一起,应该去奋斗,去争取。没想到,这一别离就永远不再相见了。
李商隐有他的无奈,骏是一种责任和忘私。生活就是这样,有无奈,也有奉献。而相爱的人,不会因为无奈或是什么,就轻易说不爱,他们的爱却是牢固的,是永恒的。李商隐的爱倾注在那首《锦瑟》里,而锦儿的爱倾注在现实生活里。
后来,锦儿决心带着骏的有残疾的母亲一起出嫁,她不仅要赡养自己的母亲和儿子,也要赡养无依无靠的骏的母亲,绝不让年老孤苦的骏的母亲无所依。 当我再次见到锦儿时,锦儿已经又有了一双儿女。她和现在的爱人在家乡做起了土特产生意,生意做得火火的,日子也过得火火的。
我故意不再提起那首《锦瑟》,怕锦儿会伤心,她却又一次吟诵起来:“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她的眼里闪动着泪花,我知道她没有忘记骏。是的,真爱永存,又怎会轻易说忘记就忘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