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起兴到访习家池(散文)
一
2019年7月22日,我与舅舅手机通话得知外婆突然病重,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我心里实在很着急,连忙请假,从上海赶回襄阳,看望从小最疼爱我的外婆。
直到24日,外婆才从重症监护室转入重症病房,也许是瘦弱的外婆在重症室隔着透明的玻璃窗看到泪眼汪汪的我,不忍心丢掉我这个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坚强的外婆与病魔抗争之后,终于脱危。直到外婆转入重症病房以后,我才得以近距离服侍她,白天陪她聊天,给她喂饭,擦洗身体,还给她按摩,晚上困了就在她脚头趴着睡觉。外婆看着我就很高兴,精神也越来越好,只是说这样让我太辛苦。我说不辛苦,舅舅也说不辛苦,要外婆静心调养,别担心。外婆拉着我的手,很乖地点点头,我知道:她内心其实是很害怕给我和舅舅添麻烦,外婆是一个一生都很坚强也要强的人。而今病床上的她,满头白发,身体虚弱,睡梦中紧紧拉着我的手,很踏实,也很安详。
与外婆同一个病室里,有不少来来去去探望的家属。7月28日傍晚,大家在闲聊中不知不觉聊到襄阳城市的变化,小区的现代规划,后来又聊到一些新的景区景观。无意中我曾听她们讲到关于襄阳习家池的修缮和景区美化。外婆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回来一趟,日夜都围着我,忙得团团转,抽空呀,也出去看看,散散心。”我说:“外婆,我哪也不去,就陪着您。”外婆很开心地说:“好,好。”7月30日上午九点,舅舅告诉我,说外婆的病情基本稳定下来,今天有时间,让我在市区逛逛,放松放松。外婆和她的病友们也在一边表示附和,支持,赞成,同意。我心想:好吧,好吧,众命难违,尊敬不如从命,那就出去逛逛吧。
出了医院,走在大街上,我漫无目的,向着人民广场解放桥那边去,因为我小的时候就知道这里是闹市中心,商业发达。穿过水星台,路过火巷口时,突然发现一辆505路公交车出现,心里想:襄阳啥时候增加了505路公交车?以前只是听说过515路公交车,是去汽车城那边的专线公交车,这505路公交车又是跑哪的路线呢?好奇心驱使我不由得到公交站台上搜索。只见公交站台站牌上标示505路公交车经过的路线是从解放桥至火电厂,站牌上密密麻麻标识有二十多个停靠点,而其中有一个居然是习家池!习家池?这不是前几天外婆病友们的家属中热议过的一个地方吗?这地方既然能通公交车,那肯定不是很远,起码交通方便。而且我从来还没去过那里呀,与其……不如……经过一阵剧烈地思想斗争,我决定登上505路公交车,去看看传说中的习家池。
505路公交车还是空调车,到了习家池站台,下了车,按照司机师傅的指点,往回走百米左右,就是习家池的入口处。但下了车,我才猛然明白,一种来自肉体的强烈反应:好热啊!天气好热啊!当走到习家池的入口,真的不过百米远的距离,额头已经汗珠流淌了。我打开手机,一查日历:2018年7月30日,大暑第八天!这?——应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吧,不是吗?确实是!而且也快到中午了!天啊,也只有我这样头脑一时发热的疯丫头才会在这大暑天大中午跑到野外所谓的逛逛吧,这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么?另一方面又自己安慰自己:子曰,子曰早就已经子曰过呀,既来之则安之。好吧,就则安之吧。
二
于是就在太阳公公最热情的陪伴下向着习家池,前进!穿过一个涵洞,步行一百五十米左右,来到一个有层层叠叠的青竹紧密连接构成的立体高大竹质牌坊,牌坊顶头中间赫然出现以行草书法写的“习家池”三个大字。已到门口且畅通无阻,突然视乎有点感冒昧打扰的嫌疑,心里觉有点缺啥。好吧,候爷,晚辈来给您请安啦!小女子这厢有礼。于是乎,迈步而入。
步入习家池园林,迎面就是一座巨大的长方石刻,上面镌刻新中国著名建筑家梁思成的学生当代中国古代建筑学家罗哲文题写的“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巨大石刻后面有一个荷花池,碧水涟涟,杨柳依依,青草掩映,奇石围抱。顺着宽阔的大石板干道向前约50米右拐,只见一条竹篱石径,竹篱石径的尽头就是习家池的主体:习郁山庄——习氏宗祠,传说中的习家池位于习郁山庄和习氏宗祠之间,池中间圆台上建有重檐二层六角亭。
自东汉以来,迄今为止,习家池已有接近2000年的历史。史中记载,襄阳候习郁作为一代开国功臣,他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古襄阳苏岭山,共同梦见苏岭山神有两只神鹿,君臣二人便商定在苏岭山建立神祠,刻二石鹿于祠的神道两侧,百姓称之为鹿门庙,也就是现在的鹿门寺,苏岭山从此也改称为鹿门山。不过,如今襄阳市政府正在兴建一座苏岭山大桥,大桥造型充满现代艺术美感,而且现代交通功能强大,建成后的苏岭山大桥将成为当今襄阳市区一座犹如上海外白渡桥的新景观。
而眼前的习家池,在历朝历代都有不断维护,得以修复,更有后来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至,寄情山水,抒发情怀,留下很多优美的诗文。且以杜甫诗为证。
《初冬》
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看来,习家池,也真的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年老体衰被战事袭扰的杜甫,面对习家池这样的美景地,还是不能抑制着吟诗以抒怀的冲动。
三
游习家池,当以水为主线。沿溪,顺泉,寻瀑,蜿蜒而进。过亭台,越桥榭,直至凤凰山脚下的凤泉池。抬头放眼远望,四周群峦叠障,白云飘过最高峰便是主峰凤凰山。凤泉池地势开阔,蓄水充沛,水源大部分由此而下,弯弯曲曲,或急或缓,跌宕起伏,不断流向习家池,日日夜夜不停。
在经过竹林长亭外的一处睡莲荷花池时,看见池中开放娇嫩莲花,在灿烂的阳光下,正如南宋诗人杨万里所言: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画面感太强太美啦!惊叹之余,忽然听见泉池左前方有人在水中游泳的声音!正午将至,能在这样清澈而且荷花飘香的泉池游泳消暑,不正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么?既然有人此时此刻可以入泉池消暑,那我不也正好可以借此池中一游吗?想到这里,我赶紧过去一探究竟。仔细一看,才明白原来是我的小算盘打错啦,泉池中有人不假,但不是为游泳消暑,而是有人在工作。只见一位男性园林师傅正不停打捞水中多余的水草,维护泉池中的生态水质呢!失望之际,又为园林师傅敬业精神感染,表示点赞。同时又不免感叹,我若为男儿身,不妨来此应聘园林维护工作,到时候,不就也可以有机会在这泉池中洗涤身心吗?哈哈!想得美!
习家池的山石也有许多奇特,有的像忍者神龟一头入地,有的中间圆圆的洞口,深不可测。在轩场圃豪放大木亭旁边,有几块巨大青石,一看就是那种古老古老的颜色,半掩于山体,石头上纹理突出,异常明显,俨然是从古至今见证了这里岁月悠悠,风雨变换。漫步园林中,有山风回荡,林叶沙沙,山鸟翔集,泉水叮咚,瀑布喧响,流水潺潺,有哗哗而下,也有慢慢嘀嗒。
走着走着,又累又热,就在林园内的无人超市用手机买了冷饮,找到一棵松柏阴凉下的石板歇息歇息。流水经过这里有个回旋转折,背后则是规模宏大的石刻长廊,镌刻着有代表性的历代名人诗词。我借此流水洗洗脸上的汗渍,看着前面山坡上的草坪比高尔夫球场还漂亮,身旁是两只夏蝉鸣翠柳,一朵白云舞青天,山鸟翻飞,彩蝶翩翩。于是乎,猛然间有种《沧浪歌》的冲动:
习池之水清兮,可以洗我脸;
习池之水凉兮,可以解我暑;
习池之水澈兮,可以净我心;
习池之水纯兮,可以入我梦。
四
回望一路游园,有香莆在水中举着火腿肠一样的莆棒,有野萱草花羞答答静悄悄地开,有一大丛一大丛的甘野菊迎风摇曳,有美人蕉们竞相绽放,有兰花三七点亮蓝色荧光棒一样的花蕊,有黄菖蒲花吹着金黄的喇叭,更有蒲苇花丛洁白簇拥,如明亮的焰火。
回首高高的凤凰山,天高云淡,登山时的山道迂回曲折,窄处宛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登上山顶却没有像杜甫前辈所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而是一览众山并不小,一山更比一山高呢。站在高高的凤凰山顶,俯视前方日夜奔流的汉江,遥想当年的襄阳候习郁,追随汉光武帝刘秀,消灭王莽乱政,匡扶大汉,建立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并深得刘秀赏识和重用。虽然襄阳侯习郁具体的战功和谋略事隔近两千年的时间,已无法一一考证,但他留下的郊野庄园——习家池千百年来一直被后人赞叹和敬仰。环顾四周层峦叠嶂,群峰争秀。突然想起来苏轼一首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隔着浩如烟海的历史,襄阳候习郁和他的习家池不正如襄阳历史上的一座庐山吗?等待着后来的人们不断追寻,不断学习,探索,探索这座襄阳历史文化中壮美的庐山。并将一直吸引着后来的人们不断敬仰,慕名吟诵。我想:这最主要的原因莫过是襄阳侯习郁顺应时代的要求,做了合乎人心民意的大事,即坚定辅佐汉光武帝刘秀胜利完成匡扶了国家统一大业,在历史的巨幅画卷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习水悠悠,日月穿梭。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最后,我想用自己写的一首小诗来结尾吧。
《习家池》
蓝天上有白云/蓝天离不开白云/晴空万里的蓝天/是辽阔的/它的辽阔/只有白云知道
我常常仰望蓝天/就像每天发现自己/也同样被蓝天关注一样
我有锦绣山水/山水离不开鲜花/连绵不绝的山水/是浩荡的/它的浩荡/只有鲜花知道
别了,习家池!此地为一别,没有萧萧班马鸣,但有襄阳好风日。候爷,您留步,多保重啦!小女子就此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