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流年】六朵雪:春雪漫天任飞扬(散文)
一
雪飞扬,一朵自太行山红旗渠飘来的雪花,她带着山的坚韧,水的柔情,一路跳着舞,唱着歌,轻轻降落在流年逝水河畔。
追溯我和她的交往,得回到玩QQ空间的年月。那时,QQ空间的后花园大都敞开着,好友们以互踩为乐,有相识的,更多不相识的。忘了和飞扬是怎么加的好友,好像也仅限于空间互踩,后来,她加入了一个叫“马帮”的文学团体,经常在空间展示作业。我很好奇马帮是什么东东,就在文后留言,于是相熟了。
空间你来我往一年多,在文字里互相唱和,畅快又随意。见我经常涂抹几行“诗歌”,飞扬向我引荐了银杏树,她说银杏树的诗歌写得好,你可以多向他讨教,后来,树哥很认真地指导过我几次,尤其来了流年之后,只是我实在不是好学生,放弃了诗歌写作。不久,飞扬悄悄转入江山文学,并在“试水”一个月后,隆重推荐给了我,她说江山有海量美文,还有许多知名作家,可以先去体验体验,感兴趣了再注册。最后又说,她在流年社团,江山社团排名第一的那个,想去的话她可以帮我。于是,我步着飞扬的“后尘”,正式落户流年。
初入流年,我一脸懵。瞅着主页上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再瞅瞅文章展示栏里一颗颗鲜亮亮的红豆,我严重怀疑,以我的水平,文章投到后台,会不会被编辑老师们嫌弃?正茫然无措间,飞扬跑来告诉我,你可以找山地老师编辑。可我不认识山地老师。没事,山地老师待人真诚热情,你直接在你投的文后注上他的名字就行。能行吗?他可是流年的副社长,我只是一篇文没投过的初学者,怎敢叨扰?飞扬非常笃定地说,没事,你就这么办。在她的鼓励下,我忐忑着缀上山地老师的名字,投出了我在江山流年的第一篇稿。
如果说,山地是我文学路上的老师,那么,飞扬便是我的引路人。没有飞扬,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有一天走进江山,走进流年,更无从想象今天的我会在哪里。
二
“夜,黑沉沉的,月亮仿佛也去挑水了,没了踪影。”这是飞扬散文《水》中的一句话。受益于小说创作,她的散文也极富画面感,环境描摹、气氛烘托常给人现场感,就像这篇《水》。寥寥几个字,便营造了一种沉寂又紧张的气氛,更突出了水的紧缺——连月亮都跑去挑水了。
尽管那时的她还很小,她好想继续睡觉,但懂事的她还是赶紧爬起来,跟母亲一起踏上挑水之路。崎岖蜿蜒的石子上坡路,不时磕碰着水桶,忽高忽低的撞击声伴着她们迤逦前行,路旁模糊的树影,身后隐约的响声,以及那些关于野狼出没的传言,都在挑动飞扬紧张的神经。
为了这担水,村民们奇招迭出,从排队挑水到“挨家”,再从“挨家”到“挨地”,最后竟有人直接抢到龙王庙之前截断水流,掘地舀水。这担水挑得如此艰难,矛盾甚至打斗时有发生,留下严重后遗症的花婶就是其中的受害者。
因为吃过缺水的苦,深谙水的金贵,婚后的飞扬始终保持着攒洗脸水冲厕的习惯。女儿对此大为不解,她却无从解释也解释不了——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她的这份“悭吝”。
去年,中央台播过一部电视剧《红旗渠》,再现了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让我对飞扬的《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红旗渠动工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历时近十年,参建人员近十万人,许多人为此献出生命。如果不是极度缺水,如果不是已严重威胁到数万百姓的生存,我想,林县政府不会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顶着空前巨大的压力,开凿这样一条人间天河。
电视剧开篇就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上疙瘩村的石水生要娶亲,女方提出条件,第二天回门必须带一罐水回去。为了这罐水,水生破坏了上下疙瘩村此前的约定,引发激烈矛盾;为了这罐水,水生娘上吊寻了短见(她失手打破了水罐)。好好的婚礼变成了葬礼,媳妇也泡汤了。而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林县随时都可能发生,水就是他们的命。
作为红旗渠的女儿,飞扬深深懂得父老乡亲的苦痛和顽强,她以无比的虔敬,怀着深深的悲悯,自觉而不遗余力地,将关注的目光投注到他们身上。
她的小说和散文均以底层百姓为描摹蓝本,尤其是散文。她笔下的人物原汁原味,仿佛从生活中直接择选出来,甚至还带着原有生活的烟熏火燎和泥浆污点,不加过多修饰和斧凿,她只是忠实地把他们领到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认知和评判。
或许正是这种白描式的、仿佛泥沙俱下的写作方式,赋予她的作品生命和强大的冲击力,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她的乡村人物系列,就像一幅幅个性鲜明的版画,凹凸有致,线条朴拙,在沉郁的底色之上,一个个人物血肉丰满,通过他们个人命运的起伏跌宕,折射出时代变迁。
粗通文墨的《堂叔》成功考上村里的民办教师,他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努力让孩子们上学念书,大女儿凌云首先跳出农门,也成为一名教师。堂叔觉得这还不够,他还想让家庭的社会“身份”再上一个台阶,他对凌云说,嫁人一定要嫁个有地位的。凌云抱定这个宗旨,一心要嫁金龟婿,最终爱而不得,成为人们所不齿的第三者,并因此断送了一生。堂叔不仅间接害了女儿,也害了自己。
本文编辑平淡是真按语中说,堂叔“顺着自己的心,却走出了不见得正确的路”,可谓一语中的。飞扬借由堂叔不甘平庸而多难的一生,试图向读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结出你想要的果,不是所有以爱的名义作出的决定都是正确的。
《秀素》是乡村人物的另一典型代表。“秀素张着一张男人的脸。”散文开门见山,用一句话点明秀素的与众不同。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开头更有力,它足够而且深深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秀素不仅长着一张男人脸,她的性格、声音都很“男人”。或许正因为她很“男人”,她的丈夫才愈显懦弱木讷,大事小情任凭秀素裁夺。秀素经营服装店,张罗盖二层小楼,丈夫作为这个家的另一半,始终形同虚设。不仅如此,他还冷漠麻木,缺乏夫妻之间最起码的关爱。秀素孕期想吃点什么,坐月子要补充营养,丈夫总是以没钱为借口,从不曾满足过她。可以说,秀素是个极度缺爱的女人,这也为她后来的出轨埋下了伏笔。情场老手风整天混迹舞场,在女人堆里流连,他很轻易就俘获了秀素的芳心。秀素为了他抛家弃子,无妻子之名却行妻子之事,和风同居在出租屋里,给风去世的父亲披麻戴孝,到了要做奶奶的年纪,她再一次当上了妈妈。
秀素可怜吗?她在那个家里当牛做马,换不来丈夫的一点点怜惜;秀素可悲吗?为了风的那点儿柔情蜜意,她把自己置于尴尬和困窘的境地;秀素可叹吗?秀素幸福吗?好多问题拥进你的脑海,没有答案。是的,她言行粗鄙,她强势蛮横,她没有女人味儿,可她一直在努力积极地生活,她只是想要一点温情,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她就这样被生活裹挟着,凭感觉一路走下去。你甚至无法准确地评价她,心里只觉得苦涩和沉重。可是,这就是真实的人生,这就是复杂的人性。正如飞扬在她的小说《选择》里说的:“既然每一步都是自己选择的路,哪怕我就是跪着趴着也要走完!”
三
相较于她的乡村人物系列,飞扬的亲情散文仿佛陈年老酒般绵厚甘醇,情感浓烈,感人至深。
飞扬五个月时被迫送人,跟随养父母生活。她的生母受不了失去女儿的痛苦,时常精神恍惚,去养母家看女儿,抱起小飞扬就跑。养母一家在此后几年间,再也不肯叫她见女儿。而飞扬也在奶奶和养母的刻意“设防”下,对生母越发印象模糊,甚至在听到街坊的闲言碎语后,逐渐对生母生出怨恨之心。尽管生母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来相认,她总是拒绝和抵触,直到自己组建了家庭,她才真正释怀,从心里原谅了生父母,接纳了他们对她的爱,并发自内心地爱着他们(《失散的母女》)。
基于这段特殊的经历,飞扬对亲情格外在意格外珍惜,这在她的亲情散文里多有体现。《槐花里的父亲》《母亲的土屋》《格外的爱》《时光的味道》……细细展读这些作品,你会发现,飞扬是个被生活厚待的女子,她始终被爱环绕。生活给了她同龄人没有的磨难,也回馈了她更多的温情。她拥有这世上无价的双份的爱,她比别人更加幸福。
曾经,父亲(养父)是飞扬眼里“不折不扣的‘偏心眼’”,他总是安排飞扬干活和斥责她,而当她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终于明白父爱如山,才懂得,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有父亲的扶持。正是自己的一声声“父亲”,把他的头发“叫白”了(《“偏心眼”父亲》)。
这份深情在《称呼里流淌的爱》里有更淋漓尽致的表达。她是养父母眼里的“大妞”,在姐弟四人中,“享受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绝对优先权,时至今日,依然被弟弟妹妹们依赖和信任;她是生父母眼里的“三妞”,家族中的大小事务从来都有她的位置。许是觉得对她亏欠太多,生父母以及那边的亲友们都对她格外疼怜,即使她已为人妻为人母,她们还是把她当孩子般宠溺。
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成长,所有的经历都会化作财富。厚重的生活积淀滋养了飞扬的文字,江山良好的创作环境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流年社团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众多良师益友,进一步提升了她的创作水平和能力,这些年来,飞扬的文字飞速成长,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虽然我俩前后脚迈进流年,但她的成绩显然远在我之上,截至目前,她共创作了169篇作品,其中绝品1篇,精品113篇。凭借自己出色的创作实力和成绩,她被吸纳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只有被爱过的人才懂得去爱自己和爱别人。”得到最多关爱的飞扬,更愿意把这份关爱传扬和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品味爱的芬芳。她创办了“刘志红小作家训练营”(忘了说了,飞扬大名刘志红),把她的耕耘从网上拓展到了网下。训练营致力于孩子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培养,让他们由兴趣而热爱,把一颗文学的种子撒播进他们心里。朋友圈经常能看到她分享孩子们的文章,越来越多孩子的作品出现在报纸杂志上,越来越多孩子走进她的训练营。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谁能说他们中不会走出明天的作家、诗人?文学这颗种子一旦种下,他们会受益终生。于飞扬于社会,这样的耕耘,都更加有意义,也必然会反过来助推飞扬的文学创作。
一起在江山流年耕耘多年,她的努力我看在眼里,我艳羡于这朵雪的卓然,并为她的卓然由衷骄傲。江山广袤,任我飞扬。祝愿这朵雪和流年诸多雪一起,在美丽的江山恣意遨游,就像她自己写的那样,“在空中轻盈地飞舞着,无意的、随性的,却又是有追求的、执着的,她们风姿飒飒,筋骨铮铮”。

谢谢二哥前来指导,祝天天快乐。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落雪的文字,就这样。
散文真的不虚,虚了就飘了。毫无任何价值。
欣赏落雪的文。
飞扬,我特熟悉,读之,非常感动。


被爱厚待的飞扬,以一颗敏性之感恩心,书写亲情,书写土地和乡村,奉献了一帧帧粗朴的版画。
落雪有才,洞悉并剖解飞扬作品特色,可谓中肯精准。耕耘文字,也耕耘友情。明月哥编按也准确而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