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初拜醴泉城(杂文)
人始之初,必先上学读书,尔后才能独立自主。读书是为了认识眼前的世界,同时对自己来明理修身。学得优异的,深受同学老师及众人的器重,自己也觉得优越自豪,于是更加努力勤奋。日后经过高考一跃而成为“人中龙凤”进入大学,享受到让落榜者羡慕不已的高等教育。这里荟萃着讲解人类尖端知识的大学者、大教授。能使人的思想和才干得到脱胎换骨、鸟枪换炮似的提高,则人的灵魂有如被注入了灵丹妙药一样,前后判若两人。能够开启人类新发明和思想高度的人,十之八九都受到过大学教育的栽培。然而我自己却不幸与大学教育无缘。虽然参加过两次高考应试,但都名落孙山。第一次的应届考试,我考的是理科,分数差了两分;重读后,来年再考时,又差了两分。但我第二次参加的是文科考试。也就是说高中我既学了理科又学了文科。为什么要这样呢?全怪自己太无主见。父母与身边的人都说理科生好就业,此言甚嚣尘上,自己怕冒天下之大不韪,没敢从兴趣喜好出发,违心地上了理科班。从此日渐体会到事与愿违的痛苦。功课每每吃力难熬。虽也用功勤学,到头终归烟花散尽一场空。补习重读时,一改前非,毅然决然投了文科,可是文理分科是由高二开始的,这复读只有一年,高二的文科知识不得不加班赶上,于是“头悬梁,锥刺股”了一年,到头竟又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辛酸吗?辛酸沮丧到垂泪!高考后,从离乡十里的建陵回到家里,整天深居简出,忧愁苦闷,沉默寡言。父母不间断地宽慰我,叫我不要灰心,说天下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此路不通,我们就另外选一条,还能呆滞到画地为牢。父母的心情想来同我一样伤感,但双亲总在开导和鼓励着我。谁知我却太令人失望,自怨自艾得有些叫人讨厌。后来父母寻思出了一个办法。娘说:“渭儿呀,你长期这样消沉,可使不得。男子汉大大夫怎么能是这样呢?得为家国建功立业才对。”父亲说:“儿呀,我与你娘商量了好几天,想叫你上城逛一回,你都快二十的人了,还不曾到过县上。县上咱家的亲戚故旧不少,去了随便投靠一家,让他们派个人引你各处逛逛,增广些见闻,或许对你有益。”数日的枯燥烦闷和自卑萎靡,却不想由父母的苦思冥想给了我一个摆脱的机会。我当然是情愿的。
于是在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很透亮,厨房便传来叮叮当当地切菜声。母亲为我烙了涮锅油饼,撒了放有盐巴和花椒叶子的洋芋糊涂,还调有青椒黄瓜相伴的酸辣凉菜。我用油饼醮着凉菜的醋汁吃,直到让美味爽口到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一旁的母亲说:“咱们农家生活清苦,指望通过念书考学出个能在外头挣钱的人。现在看来这条道与我们无缘。你这回到城里去,除了散心也应留意一下社会新闻,看有没有适合你干的活儿。另外,一直估计你能考上大学,曾拒绝了好几家提亲的,现在家里也该为你的婚姻考虑了。再一个就是到了县城,要注意行为举止。咱们的那些亲戚都比较有门楣,莫叫人家笑话。”
不见父亲,我问母亲。母亲说:“你爸摸黑到地里摘豆角去了,这会儿也该回来了。咱也没啥给亲戚的,你带上豆角,各家撒一些。”正说着,父亲已经走进了院子。满满的一大笼子豆角碧绿挺直,尚含有露水。可是父亲的鞋子、裤腿也同样被露水浸透了。
阳历八月五日的这一天早上六点钟,我搭乘叱干到礼泉的公共汽车上路,开始了我入世以来的第一次进城游历。走时,母亲的叮嘱,父亲湿了鞋和裤子的身影,无形中使自己的心境犹如灌满了铅。挨着车窗向外怅望,看见夹道的树木和两旁的田野飞速的向后远遁。长久的无言后,泪水禁不住潄潄地流了下来。
时值盛夏,八点多钟已是高温难耐。车是老旧的汽车没有空调,铁皮的车体也格外吸热。乘客们一路叫苦连天,但幸好乘客只占了一半的座位,好些男人解了上衣用来扇风纳凉,车上的汗味异常的熏人。
班车从高塬一路向南疾驰,随着地势落差地不断缩短,我们越来越接近着位于塬下平原中的县城。远远望去一座楼房林立的城市在远处的阳炎中横陈着,但城根隐在白茫茫中,有点海市蜃楼的感觉。
我在城北泥河桥的北岸下了车,车随后绕环城路往东开走了。城被东西向的泥河沟隔开着,进城是要经过泥河桥的。(其实桥正经的名字叫仲桥)桥头停有好些崩崩车,司机不断地招徕过往的行人,问坐不坐车。我问去中山街西段的段家药铺要多少钱?有两个中年的司机争着说,得5块钱。我觉得太多,于是扭头就走。其中一个不死心,等我走出了十多步,还听见在朝着我的背影呐喊:“小伙,背这么重的行李,走北门坡太不划算,快回来坐车。”我权当马耳东风,头也不回自顾自地走路。与其说是为了省钱,不如说是我们农民的收入太过寒酸。
我留意着脚下的桥面,看是由无数的大青石板铺就的,不禁惊奇它的来历。两边的栏杆青石砌就,上有花鸟虫草的雕饰。桥下的河沟,绿树青溪,荷田片片。蝉声异常热烈。
桥的南端地势颇高,巍峨秀丽的县城就处在坡顶以南的位置。沿着又长又陡的北门坡往上走,你便不得不撅着屁股,使着腿劲。当我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走到头时已是精疲力尽,只得在街边一户人家的屋檐下息了一次肩。街上的风光引起我的好奇和羡慕。城里人的穿着是很时尚和开放的,乡里人眼里所谓的奇装异服,实际一点也不难看。人们的皮肤白嫩细腻,不像我们乡下人那般粗糙黧黑。尤其是姑娘们身段纤巧阿娜,走起路来袅袅婷婷。面容又是粉嫩玉琢,一个个俊俏可爱得象花儿一样。行走在大街上的人们衣着讲究、温文尔雅,显得清闲自在。不像我们乡下人走路那般紧张急迫。沿街的楼房轩峻壮丽,包罗万象的店铺鳞此栉彼,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连街上的树木花草也是稀有的名贵物种。有一种好似乔木的长枝花灿若朋霞,它的花令恐怕就在这烈日炎炎的夏天吧,不然怎会这般茂盛。一一一不曾到过的全新的地方:谛听着、观看着。无意间回头一望,才看见在我来时仲桥西边的不远处,有一片金色的屋脊簇拥着,真不知那是个什么样的建筑群?
段叔与我家是世交,感人的亲谊友好延续在段叔的这一代已是第三代了。但凡我们家的人每次进城,无不在段叔家住宿,对我们的招待都是很隆重而不厌其烦的。在我虽然不曾去过一次,但段叔的家人却是我家的常客,时常喜欢到乡下的我们家里来游乐。我们两家人的情份远超出一般的亲戚。这叫周围的人很是仰慕和惊讶。
不用说,我这次的到来同样受到段家的热情款待。段叔段姨特地为我收拾了一间北向的、夏日比较凉爽的房子。有关我来的原委,父亲早已写信告诉了段叔。段家二老很忌讳刺激我的自尊心,不光自己不提也不准店员谈及有关高考的话题。
段家二老对我说:“渭,叔建议你这次进城,亲戚们逐个拜见一下就行了,也不必多停留。大热天的,于人家穿着有所拘束。你去,只齐齐问候谈天一下就行了。然后安心住在段叔这儿,叔带你把县城有价值的地方都逛个遍。你也不用客气,叔把啥都安排好了,你只管跟着叔逛,三、四天也就差不多转完了。随后你自由活动,叔也就不陪你了。怎么样?”我说:“这可给叔添麻烦了。”段叔回我说:“我们两家可用不着客套,在这儿就和山上家里一样,有啥要求只管说出来,叔尽力帮你办。”
就这样我在段叔家一住就是一个星期。前四天由段叔亲自陪着我走东访西。后三天自己闭门思过,琢磨人生路径从何处开头。
就在我初到的当天下午,姨母见我衣着不入时,私下里去百货大楼为我购买了短衣短裤;
段叔见我拜见亲友,只有一样土产,又打发姨母去副食公司买了七封点心。等到第二天一大早在街上吃过洋肉泡馍后,段叔和我骑着两辆自行车,自近而远地把亲戚家逐一光顾了一遍。所到之处都格外热情诚恳,皆说要我留下呆几天。但都被段叔一一谢绝。记得午饭是在大姑夫家吃的,饭菜相当丰盛和可口。下午返回的路上,段叔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亲戚朋友之所以这样盛情待你,全赖令祖的恩德。在我也是深深地怀念着他老人家啊!
至于祖父生前究竟有过啥好的为做,我可是全然不知,因为在我还未醒世的时候,祖父就已早早过了世。家里人也很少向我说到祖父。今天,当我看到段叔如此感慨怀念祖父,我想我的祖父定然不寻常。
段叔陪我第二天去的是文庙和礼泉二中。那在中山街东梢,被隔墙分开成了两个独立的院落,旧时肯定属于一个整体,其前身怕只有文庙。文庙在旧时的中国是极普遍的现象。差不多所有的县城都建有文庙和城隍庙。这可是封建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人性恶与自私的原始野蛮性要进行驯善;要把人类智力在自然界中取得的成果传授给后代,天经地义的就要重视文化教育;使人类在获得物质文明和拥有精神文明上不断承前启后。那么文庙便就是这种志趣的精神寄托。文庙中可以供奉各种文化名人,
当然也包括自然科学家。孔子做为祖国文化又早又最杰出的启蒙者,被祭祀为文庙供奉的最高人物。我和段叔站在孔圣人的画像面前,不自觉的就感受到了他的伟大和不朽:他指导人类行为原则的“仁义礼智信”是多么的完美和必要啊!单从他躬身施礼的动作上,就能看出他以身作则的楷模精神。我们当代的一些贪腐高官,虽处在尊贵的位置,可是内心树立不起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灵魂上又缺乏敬畏的东西。到头难免要沦为绫锦纱罗包裹下的枯株朽木;人民供养的美酒羔羊也不过是填了粪窟泥沟。由此可见孔子宣扬的道德规范永远不会过时。
再来瞻仰文庙全体的建筑设计,透射出多么伟大的人文光辉。正面的牌楼轩昂锦绣,代表了文化的多彩多姿以及喻示了文化成果带给人类物质财富后的繁荣昌盛。后边毗邻的钟楼、鼓楼更是社会纪律和集体气概的标志。往后两列严整的厢房以及最后堂屋位置的大殿,更体现出了国家体制的森严等级,以及共商国事的群策群力意意识。试想一个人既不服从家规又不遵守国家法制,其能有利于社会和他人吗?再假如地方不接受中央的法令,那么这个国家能够实现安定团结吗?参观文庙后我的感想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方针与古文化并不相克,反而相融相生。做为古建文物,文庙的存在实质是对古代文化的理性遵重。
二中即礼泉第二高级中学,校园环境洁净优美,教学楼都是近几年以来更新的建筑,显然经过专业设计,风格雄伟壮阔。但都不过是些大大小小的长方体,没有隔壁文庙那种飞檐翘角,山脊行瓦的灵动感。当我们光顾的时候怜巧逢有暑假留校补课的毕业班学生。同他们交流都说功课负担太重,限制了个人专长的发挥。有几位同学叹息着说,在面面俱到的要求下,他们想成为某一方面专家、科学家的梦想只能成为梦幻泡影。
二中参观完毕,段叔又引我参观了一趟一中。其间段叔被两位熟识的老师邀请到办公室做了一些时事杂谈,我做为旁听者,颇感受了一些时代脉搏,对思想启发很大。时代潮流在拔乱反正后所走的改革开放路线真是顺乎民意、锐不可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表明祖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得到腾飞。
段叔陪我的第三天,是拜访了两位文化名人。段叔见我对文化事物兴致盎然,便建议造访名人。他开悟我说:“万物之灵汇于人心,一城一貌的精采都展现在杰出人才的日常生活中。”我问段叔,我们礼泉的名人在外影响大不大?段叔很自信地说,论道德修养和术业成就,应不弱于全国同行中任意一位。我问最出名的有几位?段叔回答我说,就他知道的狭下范围至少有两位:一位是书画家邹规划先生,一位是文艺大师阎纲先生。
画家邹老的名气很大,当我还在初中读书的时候,乡里人已经家喻户晓了,声名如雷过耳。这在画师多如牛毛的今天,能够如此出类拔萃,名冠天下,真不知画家邹老师有何过人之处。段叔解释说:“邹老师是国画艺术家,德高望重,享誉全国。其作品在2009年就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唯一选定为政府对外公务接待礼品。其作品除了高度的逼真,再就是画作的言外之意。这言外之意的份量很重而且广为各界群众所能领会和喜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即在于此道。一般的画师尽管也能画到逼真传神的程度,但却不能彰显出作品的灵魂导向,故而只能是画,而不叫艺术品。”
出身于中医世家,博闻好学的段叔在礼泉县也属于名流人士。段叔交际很广,与邹老是老相识。在邹老的寓所,当我们欢天喜地地会面时,我先是吃惊邹老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接着从他与段叔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邹老脑力过人,大有“清明在躬,志气如神”的魂魄魅力。再来观赏邹老应约即将寄出的一幅幅书画作品,让我大开眼界地懂得了什么是过人的观察力和绝顶的聪彗。邹老真神人也!他以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赤诚,把大自然的美与人文的美合二为一了,他的作品真是艺术上的杰作,既能悦人眼目,又能激发人省悟到人世的种种美乐。从而达到爱人爱物,兼爱天下。而这旷世瞩目的成就竟源于无师自通的勤奋努力。邹老有着十分严格的作息自觉,尽管他已是造诣非凡的书画家,尚且年纪已过六十,但仍然惜时如金。段叔晓得这一点。我们在邹老很诚挚的挽留中没有过多停留。出门时邹老还给我和段叔分别赠送了珍爱的作品。
接下来我和段叔去拜见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乡贤一一一阎纲老先生。
阎老在礼泉是妇幼皆知的大儒。现为中国当代著名文艺评论家。他早年在《延河》杂志社和《文汇日报》报社担纲着总编一职。对繁荣文学,提携新人有口皆碑。老来时,回到礼泉故里生活,居住在永康医院的养老中心。
去永康的路上,段叔把社会上有关阎老的美谈一一讲给我听,我猛地感悟到阎老简直就是孔圣人复生出来的。今去谒见,心情真如“犹见孔子”。不禁激动到有点心神不定。然而在住满老人的大楼里,护理人员告诉我,“阎老有事去了咸阳。你下午两三点再来。”但等到下午去了以后,女护理员说阎老来电话向她续了假,回来时将到明天中午了。我不禁问护理员,“阎老都八十多岁的高龄了,怎么还能这么忙?”“可不是吗!今,来个人找阎老帮忙看稿;明,嗯来个单位邀请阎老做指导。几乎每天都有,阎老哪有歇的时间。阎老是我们院里要经管照看的人,我们要阻挡外来打扰,可是老人心底慈善,又不叫拒绝。”
走出大楼后,段叔向我感慨到:“是蜡烛总要燃烧到最后,阎老是多么无私的人呀!”
我们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阎老的新作《我还活着》。一当回到祖师巷段叔家,我就急不可耐地阅读起来。
赶天明时分,行将读完。然而我却掩卷沉思起来。抛开阎老在文艺上的建树不说,单他在社会公认的几种精神,正是足以彰显我们民族的精神。再一个就是它那颗赤子之心所放射出来的温暖,真是与日月齐辉。我还有什么三顾茅庐的必要呢?一个无比清晰的形象已经来到了我的面前。他是多么地令人祟敬和爱戴呀!
第四天,段叔引我逛了靳宝善图书馆、商场、街道、礼泉县舌尖上的美味以及城效公园。噢,对了,还有我初来时所好奇的金色琉璃建筑,那原来是一座很宏阔的寺庙。所有这此都使我很爱好和留恋,并生岀感想。
四天功夫的耳闻目睹,我算是见识了家乡这个诗礼学商之地的精神文明。从而意识到城里的的所有繁盛景象以及勃勃活力都是文化的结晶。即:我们要想生活过得好,就要怀着乐善好施的心态为社会为自己去创造幸福。身边的父母,段叔,邹老师,阎老师不就是中国文化忠实的践行者吗?他们是多么的坚强和富有爱心并在日常生活中生生不息地进取着。做为将要步其后尘者的晚辈,我岂能辱没了前辈的荣光,在挫折和失望中丧失了人生的追求。从明天起我就要做一个全新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