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金丝峡游记(散文)
一
这些年来,城市兴起“大妈游”,近郊,穷游,大巴车,二三日,几十人组团,进山休闲,吃在农家乐,住在廉价酒店,红红绿绿,丝巾披肩,叽叽喳喳……她们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赶上了温饱后的富足和退休后的闲适,却有着及时行乐时不我待的晚年的迫切。似乎是对早已逝去的青春苦难加倍补偿,如夕阳的灿烂,街头跳广场舞是她们,艾灸按摩熏蒸店里花一元钱去体验养生的是她们,各个旅游点戴着墨镜扯着花纱巾扎堆拍照的是她们……她们是中国现实生活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两日,我参加了一次“大妈游”。导游陪同,大巴接送,一日三餐,三晚四天,一人四百元,游秦岭金丝峡,玩丹江漂流(自费项目),我总纳闷:这点钱,旅行社怎么赚?
我大弟他们参加过这个名为“社区老年养生社”的拉团旅游,去的是太白山,说是不错,这次要去金丝峡,让我们弟兄们一起去,也是为避几天的暑——西安今年特别热,百年不遇的热——我便报了团。
二
出城区往南,走蓝田到商洛的高速公路,进了秦岭,四个小时的路程。路过棣花古镇——作家贾平凹的故乡——也算一个景点,也是中午打尖,休息一下吃个便饭。自然,街是新修的街,城是新修的城,当然,是仿明清的旧式。死气沉沉的店铺,稀少的游人,太阳底下,一样的烘烤灼热,因为没有树,没有阴凉。一道石街,两岸饭铺,有卖凉皮穰皮子的,有卖宽面粉汤羊血的,有卖烩菜冒饸饹的,有卖蜂蜜粽子带酸梅汤的……我们走进一家店铺里——我只是想吃穰皮子,用锣锣蒸出的面皮,切细,配辣子和蒜汁、醋、芝麻油,凉调着吃,多年没有吃过了,过去农村有,旧时的农村还有一种和穰皮子相似的吃食,叫“醋馏子”,也已成舌尖上的乡愁了——只是因着老板的殷勤:“你们先尝尝,不好吃不要钱!”他拿大勺拍打着锅沿,大声招呼着路过的游人,我们一人又多要了一碗羊血冒饸饹。这羊血汤,烫,却咸辣的够滋味,满足了流汗的快感。我却怀疑那羊血,真的羊血煮出来是滑嫩的,而不是劲道发脆的。
当然,羊血吃了,饭后,还是要发一下思古之幽情,毕竟棣花是曾经的古镇:唐朝时这里还是著名的驿道要地,大诗人白居易曾三过棣花并留下了“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花”的诗句。只是我走在如今的棣花,却很难和远古的邮亭驿站联系起来。
三
自然,要看“贾平凹故居”的。棣花镇是作家贾平凹的故乡。据说,当年二郎庙前有一魁星楼,魁星之笔尖恰恰指到贾平凹家房脊, 故乡人传说平凹是魁星点出的“商山文曲星”。
巷子里,随处可见的“贾平凹故居”的路标指引着你,“古”镇里的高坡上,仄着台阶,台阶上是一院瓦房,前院是“贾平凹文学馆”,大门口书写着一幅对联:“布衣傲青云,文章高白雪。”有些“捧”的嫌疑,谁写的?没有落款。文学馆也不大,陈列着一些图片、书籍和出售着一些商南的特产。后院,并不高的门楼,并不大的普通的农家四合院,院落里坐北面南是大房,两边是东西厢房。这里,才是贾平凹的旧居——我刚才吃饭时问过饭铺的老板,他说,贾平凹出名以后不太回来,除非陪同大人物——前头的那院文学馆,应该是新扩的,我记得,前些年,落成时有过新闻报道。
作家的故居,宽敞的大房里并无甚物,靠南墙摆放着一张条桌两把椅子和几对沙发,条桌上立着贾平凹父母的黑白照片,沙发很破旧了。迎面墙上有着贾平凹的题字。西厢房锁着。东厢房在售书,陈列着贾平凹的作品,《废都》《秦腔》《浮躁》《商州三录》……他的小说和散文大都读过,我喜欢他写的《废都》,写文人的堕落和都市的荒废。我随手买了一本他的新作《山本》,59元,扉页有贾平凹的签名和印章。你知道卖书的是谁?贾平凹的弟弟。我说:“你和你哥长的真像。”他弟憨厚地笑笑。
《山本》是写秦岭的,写秦岭人的传奇:陆菊人怎么能想得到啊,十三年前,就是她带来的那三分胭脂地,竟然使涡镇的世事全变了……
故居的大门前便是贾平凹笔下的那块著名的“丑石”,半埋在地下。
四
第二天,走金丝峡。大峡谷。
我犹豫去还是不去,因为我在六月初动了腹腔手术,伤口虽已愈合,但身体虚弱,还在恢复中。二十二里的山路,听导游说要走三个半小时,我犹豫了。
秦岭,我走过众多的峪口,也登过太白山翠花山,也走过牛背梁。金丝峡常听人说起,我却没有来过,说是,这里是兰花的盛地、丹江的源头。望着峰峦叠嶂白云缭绕的秦岭,我决心试试。一个小时的时间,景点的大巴车盘旋着把游客送上大山的顶头,我们步行下山,山有多高水就多高,沿着溪水,穿越金丝峡。
峡谷的道路还算平缓,一路下行,步履也还轻松。蝉鸣着,天阴着,峡谷更显幽静,溪水潺潺,林木繁密,石阶绿苔,栈道凌空。峡谷两侧巨崖耸立,怪石嶙峋,随形而被命名;青藤倒挂,盘根错节似乎虬龙。
走过一线天,记得徐霞客写三峡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走过白龙洞,泉清鱼显,水浅石出,青荣峻茂,良多趣味。
走过双溪瀑布,水流飞泻,被山石分为两缕,中端隐约在悬崖茂林中,空谷传响,凉气逼人。
李⽩《夏⽇⼭中》:“懒摇⽩⽻扇,裸袒青林中。脱⼱挂⽯壁,露顶洒松风。”这,不就是我今天在峡谷里的感受吗?我忘了山外是38度的高温。
我走下来了。我走了四个半小时。我写《大病初愈游秦岭金丝峡》:
体弱不惮入山行,
林幽崖暗听蝉声。
向来三万八千步,【注1】
谷有溪兮溪有风。【注2】
五
今天,丹江漂流,我不去了。
注:
注1:穿越金丝大峡谷,步行了4个半小时,共计38678步,约22里。
注2:溪风:出自唐代杜牧《秋浦途中》: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2022。08。10。于商南金丝峡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