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征文“缤纷一夏”】站在友谊山之巅(散文)
新改造焕然一新的铁西劳动公园开园后,新建的观光桥设计的别出心裁,飞架荷花湖直通友谊山山顶,令人叹为观止。通往友谊山山顶的桥成了人们的打卡地,几乎每一个游人都会用手机在此留影纪念。重新改造的劳动公园让人处处看到的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人们站在桥上人们可以近距离的观赏盛开的荷花、棱角花、和一些不知名的绿色植物,飞舞的蜻蜓、嬉闹的蝴蝶,让人们觉得似乎离大自然更加贴近了。每天这里都是游人如织,如果你是一个心细的人,你一定会发现,在众多的游人中上了年龄的人比较多,他们大多数人已经是年过半百,有的白发苍苍,有的人已经步履蹒跚,还有的人坐着轮椅由家人推着,他们心中似乎沉淀着一首老歌,那就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们借助新建桥梁可以登上友谊山的山顶,让上了年纪的人也有幸登上友谊山的顶峰,一览劳动公园的全景,这样回首往事感受时代的脚步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我是劳动公园的同龄人,公园附近的著名的铁西老工人村,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居住群,那里曾经是我的家多年居住的地方,我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慈祥勤劳的父母双亲,家中兄弟姐姐,令我思念。我生于斯,长于斯,也曾厚望于斯。从小的时候对劳动公园的一草一木就是有一往情深,这里有我太多太多的记忆……甚至我想起了儿时劳动公园笼子里跳来跳去的孤独红腹锦鸡和一只因游人喂食弄坏了自己鸟喙的丹顶鹤和那棵一百多年的老杨树已经在岁月的沧桑中老去,但是,我似乎还能看到它的身影在晨风婆娑……
其实,坐落在公园东南角的友谊山,原本称不上什么山,也不是名胜古迹,更不见什么经传,只是挖人工湖后的余土堆成的一座假山。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栽种了树,成了林,便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景,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后来又几经改造,又在山上植树造林,建立亭台,便有了一点风景的妙处,上山走累了人们可以坐在亭台的长条凳子上歇歇脚,唠唠家常。沈城人大都是热心肠,爱相互关心,只是亭台太普通了,也无芳名,更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是就是这座人工堆建的假山却见证了一段不寻常的的历史瞬间,一九七一年的十月,二十五日,三十六界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联合国大厦的上空!伟人毛泽东说过一句话:“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于是从那天起,我和小伙伴偶尔看到市区领导带着一些非洲的黑人朋友,在这座人工假山上栽种一些冷杉、松树,银杏,象征中非友谊的友谊树,从此劳动公园这座人工假山正式命名为《友谊山》。为了保护栽下的树苗,栽下树的友谊山封了好一阵子,这让年少的我充满好奇和神秘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此以后,《友谊山》名扬天!如今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我想这也是中非友谊的延伸吧!
现在,友谊山脚下又增添了新的景色,沈城的全国劳动模范的雕像就坐落在此,那里有全国劳动模范的代表人物蒋新松、吴家柱等人的雕塑,为公园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大型浮雕《劳模》,形象逼真,气势恢弘,更让友谊山景色锦上添花。从大型浮雕中,我看到了一个人的身影,人们不会忘记一个了不起的名字,她叫李素文,从普通的商场营业员,走上了国家领导人的岗位,她是辽宁人的骄傲!我似乎又看到了我的父辈们,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的身影,他们并未走远,他们的光辉事迹让人们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永存……
湖面经过改造也变得开阔起来吗,湖里还栽种下不少水生植物,荷花、芦苇、蒲草在夏日的阳光下散发着勃勃生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人们的情感更贴近自然了。这几年由于自然环境改善了,每年的四月春回大地,碧蓝的天,洁白的云,争奇斗艳的百花,还会飞来水鸟,在友谊湖中嬉戏,我上网一查,这种水鸟叫小䴙䴘,对水质要求也挺高的一种候鸟。繁华闹市难得有一片这样的净地,成了人们游玩、锻炼、休闲的好去处,让我们倍加珍惜。爱护好这一山一景,一草一木吧!
带着一份不舍与牵挂,带着人生的迷惘与纠结在劳动公园重新开园的八月的一天,我又一次来到铁西劳动公园,来到友谊山脚下,顺着新修建通往友谊山山顶的大桥随着人流,健步登上友谊山顶峄,感受时代的变迁,浓浓的家乡情怀。用力登上友谊山之颠,极目远望,远处是高楼林立,近处是荷花点点,马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虽然我没有圣人孔老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眼界,登上友谊山的山顶也是有别一样的情怀。环顾四周,感受城市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能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感到满满的自豪与骄傲。再眺望远处,如今的新铁西与旧日不可同日而语,马路宽阔,高楼迭起、树木叠翠、鸟语花香,人们载歌载舞,新冠疫情被有效控制后人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眼界大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似乎看淡名利得失,少了一些怅惘,不再为个人名利得失而感怀,古人先贤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激荡着我的心灵!
当我信步走下友谊山的时候,我的心变得释然,心胸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