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 回味无穷话芋头(散文)
回味无穷话芋头
说起芋头的功效与作用,它有洁齿防龋、节食减肥、润肠通便等功效,为天南星科生草本植物芋的地下球质球茎,煮、炒皆宜,亦可作主食充饥,因口感软滑、绵甜香糯而享有盛名。
说到芋头可作主食充饥,我内心深处蓦然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这种话题欲说还羞!为何会有此想法?那就说来话长了。
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自然与芋头脱不了干系,尤其是我成长历程中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更使得困窘的生活倍感艰难,亦可用不堪回首来形容……
壬寅年仲春,一次偶然的机会受老同事之托,让我回想其令尊当年的一首《下山感言》诗,却难以避免地回忆起困惑的往事,有感而写了一篇题为《转瞬即逝五十载》的拙文。
少年时的我,也许是世界上最馋的人。那时我对吃极富创意,凡能进口的所谓食物,都敢含到嘴里盘桓一番,总觉得有滋有味。每次排队凭票款购买豆制品,回家路上都会偷偷吃两块解馋。
1970年初,我父亲蒙冤入狱的变故,使原本困顿的生活雪上加霜。作为长子的我自然担负起应当的家庭责任,每天都得协助母亲为生活劳碌,终日奔波只为饥。后经多方努力,下半年我被安排进生猪仓库做临时工。这是离河口家里五里路的丘陵地带,刚上班时年龄尚小,口粮只能享用居民月供26斤。处在长身体的年龄,加上我的工作是杂活,没有8小时工作制,同工不同酬,无休止的体力劳动,消耗大加上营养不良,经常饿得眼冒金星头昏眼花,体重仅90斤。
我所在的单位,地处铅山县金鸡山脉尾端,斜对面就是汭口陈家村,千米开外的右侧是县机械厂。在我最困难之时,有幸结识陈家村一位20多岁的帅小伙,他常被生产队派来仓库担猪粪赚工分。我们一见如故,闲聊中感觉他博学多才,心想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冬季的一天傍晚,在他邀请下欣然去认识他家的那一幕令我终生难忘。在一栋自建简陋房里,昏暗的煤油灯下,一位身穿旧式黄色大衣,身材魁梧的老者端坐着,见儿子领着一个陌生男孩进门,礼貌点头微微一笑。这时朋友父亲在当地已成为管制对象,他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他悄悄地告诉我这些难以启齿的“痛”!才知道他与我乃同病相怜。
他家祖籍东北沈阳,父亲年轻时当过张作霖大帅府警卫,后升至东北军上校团长,母亲原为铅山中学语文教师。临别,他送给我一袋芋头,并用陪我出村的机会,教会我如何去解决饥饿的方法。
此后,我便趁放牛牧羊时,躲进水库内的避风处,用三块砖头搭起简易灶,就近找一些枯枝茅草点燃闷烤芋头,约一个小时后,芋头已外焦里嫩,芋香飘散,嗅觉让我垂涎欲滴,只晾一会儿不顾芋滚烫手,急匆匆剥开芋头皮,便成为饕餮一族,感觉绵软爽滑,吃得津津有味。俗话说人有三急!几年的艰苦生活经历,让我感同身受,获益匪浅。
随后的几年,幸得好友关东士先生的热心帮助,他常给我送芋头等物充饥,还亲手教我开荒种植芋头,日久天长的接触,彼此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十年动乱”结束后,一九七八年恢复高考,有志者事竟成!由于学识渊博,他顺利通过考试,他竞争成为铅山一中的任课教师,直至退休。
江西武夷山北麓主峰黄冈山下的铅山紫溪,从乡村走出一位开国将军——陈仁洪。这里,是一条巍然屹立的武夷山脉,它将江西与福建分割为赣东北与闽北的两个地理位置。上个世纪90年代,将军的家乡紫溪,广泛种植芋头,自进入上海蔬菜市场后,就一直畅销不衰。
在市场经济“宏观”指导下,该乡共种植芋头700余亩,到了收获季节,在上海经商的当地农民,经过蔬菜批发市场调查芋头的需求量,便将紫溪芋头集中收购运往上海批发市场,除了本钱计算差价,纯利润可观。由于远销芋头尝到了甜头,更多的农民将自种自收的芋头,到批量收购芋头,长途运输去上海做农产品生意。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生意场中,他们懂得了团队合作,人多力量大的好处!营销芋头合作社与日俱增、蓬勃发展,原有的700亩产芋头已供不应求。后来居上的芋农,自发种芋面积持续增长,种植大面积增加高达3000余亩。
这里,山川钟秀,物产富饶,千百年来,勤劳的紫溪人在爱护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开发了众多独具特色,别有风味,闻名遐迩,享誉国内的名优土特产品,他们的确获得小康幸福生活,但都是努力奋斗出来的。
当年,江西日报刊登汪彩萍老师撰写《小芋头滚进上海大市场》的专题采访报道。小小的芋头,竟然敲开了上海大市场的大门,使铅山紫溪芋头上了大上海千家万户的餐桌。这种巨大的经济效应和影响力,使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看到了曙光,积极性高涨,种芋面积上升到5000亩,并且带动了邻近乡镇农民纷争效仿,种芋面积快速发展,从此,紫溪名正言顺成为芋头产业的集散地。真正让种田人得到真金白银的“硬核”支持,芋农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新世纪初,已故全国劳模方早德先生,就是在武夷山下铅山这块沃土上,开创出一家现代化农业科技企业,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带动了红芽芋种植户科学种植、规范种植,规模种植。通过脱毒红芽芋组培,提供和保证红芽芋科研、加工、销售服务,功在桑梓的同时,为家族企业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
由于芋头含丰富的蛋白质、糖、矿物质和维生素,还有一些天然的糖类高分子植物胶体。早在古代,芋头就被王公贵族所青睐,广泛为民间百姓所喜爱。吴建河老师写有系列铅山土特产故事,其中就包含《芋头糖的故事》;文友杜维民先生也写有铅山《肉圆粿的传说》的民间传说,这些故事、传说都与芋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近几年,我常常想着一个问题,虽说如今我们除了不能吃的食物,大凡有好的食物也都享用过了,但为什么那些美食总再难以打动我们,让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美食印象呢?
倏忽之间,我竟豁然开朗:原来,饥饿才是美食,而且是天下第一美食!只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才会回味无穷话芋头,才能真实领会这个简单而复杂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