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书香】真假潘金莲(随笔)

编辑推荐 【书香】真假潘金莲(随笔) ——夜读《水浒》


作者:风之丐 秀才,135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3发表时间:2022-08-13 18:58:26

尽管潘金莲在《水浒》里的篇幅不多,但提起她,只要觉得自己有些文化的人几乎都知道。她在好多自诩为“文化人”的心目中,就是很顶流的一个流量明星。这也应该是前些年,好多地方拼命想认她做乡党的文化基础吧?当然借她名的不只是当代人,在明朝就已经有一个人,借助于她写了被当代好多人跪拜的《金瓶梅》。当然,和所有的跪拜一样,多数人跪拜仅仅是由于有些人,特别是一些自称或者是托们所称的什么“专家”,曾经有意无意地说它好。当然,这些“专家”中也包括已经死了很多年的古人。至于它好在哪里,怎么一个好法,跪拜者们其实大多数是不清楚的。他们的跪拜就好像每月初一到庙里去磕头香的香客的跪拜,他们那么做的唯一原因就是别人都在那么做,那么做当然就一定是好的。
   《金瓶梅》确实也被古人称为“四大奇书”之一,可怜的是这或许就是现在有些人跪拜它的原因。但真如现在的好多事一样,是有一些专家在那里发表意见,并且这些人也确实是专家,有些还是被国家确认的院士之类的,但他们发表的意见要不是他们的专业,那这些意见和路人甲的意见本质上其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任何说法,谁说了不重要。重要的是说这话的人是什么专业,他说的那些话是不是他的专业,他的专业水平是否足够高等。现在的我们其实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古人给出了这个说法,所以这些古人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水平,我们当然也就不清楚。但人们只习惯跟风,而很少有人能思考。所以有人说了,并且他还是古人,后面的人也就跟着说好,有些人还因此长篇大论地解释它哪些地方好。毕竟,好些人学习了好长时间,并且也在那个行业混了好多年,创造不一定会,但吹捧一定很熟练。
   《金瓶梅》到底好不好呢?应该说还不错,至少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创作。也就是在它之前,话本或者我们现在更通行的说法,小说,尤其是大部头的,几乎都是“集体”创作。比如同样被列为四大奇书的《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在当时的社会上就流传着各种话本。现在我们知道的所谓的作者,只不过是把各种不同的话本重新组合并串联在了一起。尽管这种“组合”也是一种创作,但要是比起没有任何底本,就完全根据自己的生活,写出来一个以前从来没有人写过的大部头故事,这种创作多少还是要简单一些。但要因此就说这本书多么优秀,我是觉得这样的评价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它的整体价值在我看来是没有其它三本书那么大,也不应该和它们并列的。它更多的价值是文献性的,就如同一些作家的习作。
   我们常说“庄稼人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话不好听,道理是真的。当我们不知道两个东西哪个好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好在《金瓶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它的“引子”,潘金莲和武松故事,在《水浒传》也有讲述。下面我们就通过《金瓶梅》和《水浒》相关章节的对比,来看看两本书的“作者”在处理相同内容时水平的高低。
   一《金瓶梅》中潘金莲和武松故事
   在《金瓶梅》故事里,武松和人打架,误认为打死人,怕吃官司,逃难江湖。其兄武大郎带着亡妻留下的十岁左右女儿迎儿,从清河县流落到阳谷县,以卖炊饼过话。期间,取得了一个财主的好感,把自己相好却不能被老婆容忍的伎女(专门培养艺术才能的使女)潘金莲嫁给了他,并免费留他们夫妻住在自家门前。老财主贪色丧命,他们一家被地主婆赶出,只好在大街上租赁房屋生活。武松由于打虎而被众人簇拥夸街,武大郎认出了的武松。这样武松进入了哥哥的新家。
   潘金莲第一眼就看上了武松,开始千方百计笼络武松。武松却没有更多的想法。每天的关心照顾,潘金莲以为自己的计划在一步步地实现。终于在一个下雪天,她向武松表明了心迹,遭到了武松拒绝。叔嫂反目,武松只好搬到县衙居住。县官要让武松把自家的一些贵重物品送到老家,武松要离开几个月,特意来向哥嫂告别。潘金莲错以为武松后悔了,重新热情招待。却被武松一阵说教,恼羞成怒的她当场发作。武松没太在意,只是叮嘱哥哥小心,离开了阳谷县。
   一天,潘金莲取顶窗棍,不小心把棍子掉了下去,恰好打在了路过的西门庆身上。两个人不期而遇,对上了眼。尤其是西门庆,被迷得昏三倒四的,当天就好几次在潘金莲家周围转悠。被潘金莲隔壁的媒婆王婆看在眼里,想通过给两人牵线谋一笔财。这样两个各怀心腹的人一番交锋后,西门庆答应给王婆好处,王婆答应给他们牵线。于是就有了“十分挨光计”。机谋很成功,两个人都有意,所以一拍即合。这样的事,在那样一个时代,在那样一个小地方,当然是很大的新闻。没过多长时间,满城人就几乎都知道了。其中的一个小贩,为卖掉几个梨,到王婆家找西门庆,被王婆怒骂并暴打。生气不过的小贩挑逗武大郎抓奸。看到直接闯进门的武大郎,西门庆有些慌张,在潘金莲的嘲讽下,才施展开拳脚,踢中了武大郎的胸口。武大郎受伤倒地,吐血不止。潘金莲不理不睬,并且禁止迎儿去照顾她爹。受气不过的武大郎说出了武松,吓住了三个人。为了永除后患,王婆让潘金莲用毒药毒死了武大郎。并让西门庆在武松回来之前,把潘金莲娶进家去。武松知道兄长的死讯后,调查,告状。西门庆拿钱找关系。武松告状失败,直接找西门庆算账。在酒楼上,西门庆看到武松后,急忙逃走。没找到西门庆的武松,杀死了和西门庆一起吃饭的李外传,被官府定罪,发配沧州府。西门庆和潘金莲过正常的生活,《金瓶梅》故事开始完全展开。
   二《水浒传》中的相关故事
   武松和人打架,误以为打死了人,逃到柴进府避难一年多,并在那里结识了宋江。后来,在得知真相后,准备回家探亲。景阳岗打虎,成了阳谷县的英雄。夸街时,被武大郎认出。武大郎在这一年内有了妻室潘金莲。潘金莲是地主家的使女,不甘心做地主的玩偶,被地主报复,不要分文嫁给了武大郎。由于受不了当地地痞流氓的调戏,两口子到了阳谷县。后面直到武大郎死,故事情节和《金瓶梅》一样,只是潘金莲没有那么快嫁人。武松“公干”回来,梦到兄长诉冤,调查清楚了事情原委,并且联系好了证人。要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于是他自己报仇,请来街坊邻居,当然也有王婆,当着众人的面,让当事人自己说了原委,并杀了潘金莲。然后让手下士兵看住众人,自己去杀了西门庆,割下他的头,回来祭奠完兄长后到官府自首,被发配沧州。
   三两者间的区别及比较
   1.潘金莲出身的处理。
   《水浒传》中,她应该是清河县人,是个使女,有没有艺术素养,不清楚,但她不甘心做老财主的玩物。老财主调戏她,她把老财主告到了主母跟前。结果被恼羞成怒的老财主嫁给了武大郎。这当然是个具有侮辱性的结局。要是武大郎根本就娶不起妻子,那就更加具有侮辱性。潘金莲当然不会满意这个结局,其实是个人都不会满意这种结局。但她至少还是一个有底线的人,一个至少在见到武松前有底线的人。尽管当时就有许多混混勾引她,但她应该是拒绝了,并且从清河县搬到阳谷县,也应该是她的主意。见到武松后,对武松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武松应该是她理想中的丈夫模样。但这份爱却被武松无情地拒绝了。这样,对武松爱的失望,对自己命运的不甘心,让她碰到西门庆时有了想法。这一切从人性的角度来说,都是很正常的。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却很明确是阳谷县人,是潘裁缝的闺女,也确实在财主家当使女,但她是被培养成艺术人才的,吹拉弹唱都很不错。老财主勾引她,她也就成了老财主的玩物。财主婆很生气,一天到晚打骂她,并找老财主闹事。老财主没办法,把她嫁给死了老婆,流落在阳谷县的武大郎,并且把自己的房子免费让他们住。当然,老财主有机会也会光顾他们家,并且也在潘金莲房里碰到过武大郎。也就是说,她名义上嫁给了武大郎,其实仍旧是老财主的玩物。而武大郎也基本认可这种关系。这种处理方式,要是《金瓶梅》作者是根据已有话本改写,那只能说明他的艺术素养很一般,成功地把“神奇化成了腐朽”。要是他完全是根据当时的话本照抄,而《水浒传》是改写了的,那么《水浒传》的作者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原因就在于:《水浒传》中,武大郎离开清河县是由于潘金莲,《金瓶梅》中他为了什么离开呢?《水浒传》中,王婆定“十分挨光计”,是由于对潘金莲不是太熟悉(毕竟是才来时间不长的人),需要试探;《金瓶梅》中呢?潘金莲曾是老财主的玩物,在那样一个小地方发生,王婆那样的人怎么又会不知道呢?既然她知道潘金莲是怎么样的女人,以她那种阅历的人又怎么会那么辛苦地设计什么“十分挨光计”呢?这不明显就是脱裤子放屁么。更何况,武大郎既然能忍受老财主和老婆私通,为什么又会由于老婆和西门庆私通而那么气愤,以至于丢掉性命呢?这些情节安排,从人情世故来说就是不通的,也就是它们的设计不符合生活逻辑。可以看出,在潘金莲的出身问题上,《金瓶梅》里的处理,让整个事件缺乏逻辑性,让那本来十分精彩的篇章,《王婆贪贿说风情》,彻底没有了必要。当然,《金瓶梅》的作者是想提高潘金莲的价值,让她成为了一个“艺术”人才,为他后面的情节服务。但这样的改写,却让整个故事显得虚假。尽管所有小说讲的故事都是“假”的,但这些“假”的故事的演变过程,在生活逻辑上却根本不能“假”,这也是它能否作为小说存在的最低要求。
   2.武大郎的女儿迎儿
   《金瓶梅》中给武大郎安排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说是他前妻去世后留下的。这个小姑娘出现过几次,她爹重病时,想喝口水,但她怕被潘金莲打骂,不敢给她爹水;武松回来时,问她武大郎怎么死,潘金莲哪里去了,她不敢说;武松发配后,她寄留在人家;武松回来,杀了潘金莲后,她嫁人。那么在这个故事中,这个小女孩有什么作用呢?为了说明武大郎早就结过婚,也因此而说明武松兄弟关系其实很一般。这从书中(《水浒传》和《金瓶梅》都有)潘金莲恼羞成怒后骂的话可以得到验证。潘金莲的话是:“你既是聪明伶俐,却不道‘长嫂为母’?我当初嫁武大时,不曾听说有甚麽阿叔!那里走得来‘是亲不是亲,便要做乔家公’!自是老娘晦气了,鸟撞着许多事!”这种想法应该是当时人们的普遍想法。也就是说,在当时的社会,父母不在,而兄弟中有人结婚后,兄弟之间就不再是一家人了。历史上最能说明这种情形的,应该要算刘邦和他的大嫂的故事。在刘邦还是个二流子时,有朋友来,自己没办法招待,只好到他大哥家(他大哥是持家好手)。他大嫂在招待刘邦的客人时,应该是上饭前,用锅铲刮锅底,表示锅里已经没有饭了,让他们吃完碗里的就赶紧走。这些经历让刘邦一辈子念念不忘。当上皇帝后,他别的兄弟及其子孙都封王或者封侯,唯独不给大哥的孩子封侯。直到老爹要求,才给侄子刘信封了一个羹颉侯,而“羹颉”就是用勺子刮锅底时发出的那种响声。《金瓶梅》的作者,应该是想借这个人物来表现武松兄弟其实就是很一般的关系,是当时很常见的兄弟之间的关系。所以书中的武松和自己的侄女并不熟悉,要潘金莲这个“外人”来给武松介绍。并且在不同的地方,说法也不一样,有一处甚至把这个小姑娘称为了使女。而在毒死武大郎后,王婆的“弟不能管嫂嫁”之类的话也让这种关系得到了印证。
   从这些方面来说,《金瓶梅》作者的想法确实可以通过这个人物得到表现。但武松的反应呢?要是武松和哥哥只是和路人差不多的关系,他给兄长钱、替兄报仇等行为不就很奇怪了吗?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水浒传》中,武松兄弟相依为命是更紧凑的提炼,并且让一切都合乎了逻辑,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而《金瓶梅》中武大郎结过婚,有后代,和武松兄弟间关系一般,应该是当时最普遍的现实。要是作者在接下来写武松知道告西门庆无望,并且也明白西门庆和知县关系很好,他在知县的调停下,和西门庆把兄长的事私了。那么《金瓶梅》整体上就统一了。并且我总觉得按这个作者的认识水平,他甚至会让武松和西门庆成为朋友。
   现存版的《金瓶梅》,增加了一个侄女,只是世俗化了武松兄弟间的关系,却没有将武松也世俗化,在他的故事里的人物就是矛盾的,整体上并不统一。也就是说兰陵笑笑生在这个人物的设置上,顾了头却没顾到屁股。
   3.武松的故事
   《水浒传》的目的是表现武松,尤其是表现武松处理事情时的冷静。它的这个表现是一贯的。而《金瓶梅》却不统一。兄长意外去世后,他处理过程,两书基本上一样。武松杀嫂、杀西门庆,和那个调查兄长死亡时的武松是统一的。可《金瓶梅》让他莫名其妙地杀了一个根本就不相关的人,武松就不再是武松,而是一个很普通的街头混混了。尽管武松不是《金瓶梅》的主角,但对于一个书中影响到故事发展的人物,这么处理,其实就是失败。
   说了这么多,那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呢?年轻时看过一则罗丹的故事,说他雕刻了维纳斯,本来是很完整的。摆出来让人看,看过的人都说那手臂真好。他知道后,砍掉了手臂。手臂太突出,影响到了整体。所以罗丹砍掉了它。兰陵笑笑生想借用武松、潘金莲故事,改变人物,让她们更适应自己的故事。可他舍不得删除别人精彩的故事,认为只要是精彩的,在哪里都精彩,结果就造成了现在这样非驴非马的情况。
   按照现在通行的说法,《水浒传》的成书年代比《金瓶梅》要早。但要是说《金瓶梅》是用《水浒传》潘金莲故事来开篇,我觉得有些武断。《水浒传》是比《金瓶梅》早,但《水浒传》故事,尤其是武松故事,应该是说书人的传统项目,应该有很多版本。所以我认为,《金瓶梅》以传统说书中的“武松故事”为开篇,而不一定是改编了《水浒传》的武松故事。我的原因在于,就这故事本身来说,《水浒传》中的故事更像加工过的,而《金瓶梅》中该部分故事却粗糙,更像是原型。
   《金瓶梅》被称为“四大奇书”,年轻时真的那么相信,但现在我更多相信,这个说法只是书贾们的一句广告。即便是在年轻时,对露骨的色情描写很感兴趣的年纪,除了描写色情的部分外,整本的《金瓶梅》我是读不下去的。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读出的只是一个龌龊的人,在不厌其烦地诉说着龌龊的事。在我是实在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能龌龊到那种地步。或许有人会说,龌龊到极端,也就是美到了极端。但我的审美观没有那么奇葩。文学这玩意,要是在看过后,不能让我觉得活在这世上多少还是有活着的意义时,那么在我,它就根本不值得存在。
  

共 567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 尽管潘金莲在《水浒》里的篇幅不多,但提起她,只要觉得自己有些文化的人几乎都知道。对这样一个也许是虚构的名女人,作者从中国古代的两部奇书,开始剖析潘金莲这个人,捎带对这两部名著,表露自己的见解。《水浒传》当然是名著,作者也认可,至于《金瓶梅》,本文认为只能算奇书,“是一个龌龊的人,在不厌其烦地诉说着龌龊的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过此文后,也许让阅读过两部传世巨著的诸君,产生一些观点及看法。总之此文,有思想、有内涵,辩证认真地解析文学,剖析人物,具有学术及研究的价值。推荐大家阅读,【编辑:北方天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8-13 19:08:40
  真假潘金莲,真文学艺术塑造之真,假文学艺术虚构之假,对于潘氏其人,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赏读老师好文。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22-08-14 08:45:48
  谢谢,辛苦!
2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08-15 14:25:49
  我也和作者的看法是一样的。潘金莲在水浒中,其实是有存在价值的,嫁给大朗,至少也是起早贪黑做烧饼,不容易的,爱上帅哥,就站在人性角度看,没啥不对,一个有姿色的女子,有所追求没啥错,当然,不守妇道,这话也不假。
   但是在金瓶梅里面,就不一样了,完全就成一个贪财好色的女人了,除此之外,似乎没别的了。
   拜读老师佳作,问候!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2 楼        文友:风之丐        2022-08-16 08:19:46
  谢谢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