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禅房花木】教育改革关键词三:素质

精品 【禅房花木】教育改革关键词三:素质


作者:天涯伊人 进士,643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74发表时间:2010-03-11 19:39:56

【禅房花木】教育改革关键词三:素质 教育改革的深化,正在迫使我们回答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素质教育要还是不要?
   那么,这素质教育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素质”——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会或优或劣、或高或低,但人皆共有之;良好的素质,人皆共同追求之。
  
   素质怎样形成?全在后天教育、养成。好素质从哪里来?全靠波澜不惊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这素质教育,可是一个不能不要的好东西。
   素质教育是人性的呼唤。人要与自然相处,人要与人相处,人要奉献社会,这需要相应素质支持。现代人接受教育,已成为终生需要。
   素质教育是时代呼唤。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面临严峻的挑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以很大的压力,知识经济正在成为主导型的经济形态,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时代对素质的要求,已是越来越高。有人把现代人的应有素质归纳为三类八种,三类即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八种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素质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这些素质为依归。素质教育是提升人的素质的利器,素质教育通过进一步开发教育的内涵,塑造出更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人群。
   唱响素质教育以前,千百年来,我们的教育怎样?过去的教育也在丰富、提高人的素质,但这种教育的着眼点、着力点,并非是重在人的综合素质,它更多的是应对考试,因而从整体上、本质上可名之以“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对立面,一为普及提高能力型,一为考试选拔目的型,它们共同组成了历史和现实的教育矛盾共同体。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否定与革命,应试教育不退出历史舞台,素质教育就无立足之地。
   人所共知,沿袭既久的应试教育使受教育者个性泯灭,原创力低下,缺乏应变能力。在旧教育“生产线”上成型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实践、创新能力,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推行教育改革,用素质教育将应试教育取而代之,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未来,是大势所趋。
   “素质教育”这个词,在中国的最近十来年中,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日益为社会广泛关注。
   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定型为素质教育对还不对?科学还不科学?
   “素质”一词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教育理论界的视野、笔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拨乱反正,百业待兴,社会、经济发展亟需提高全民素质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1985年5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素质教育概念的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一文中正式使用了“素质教育”一词。1988年,有学者撰文提出,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1990年,《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关于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意见(试行)》中提出,“开展素质教育的研究和讨论,推动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年,有学者撰文提出,把升学教育或就业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1991年起,有学者从学理上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素质教育问题,以后党中央、两会的各重要文件中,都无数次地使用、阐释了素质教育……
   而今所谓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关于素质教育的准确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阐释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倡导推动素质教育功不可没,他说:“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种规定性,把素质教育与其它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了,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严格区分开来。
   素质教育追求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是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等。
   可见,素质教育的正确性、科学性,勿容置疑。
   问题在于,素质教育推行已有时日,成果如何?这些年力倡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涌现了一些改革的先进典型,素质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与推广,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整体上,学校还大都墨守着应试教育的成规,家长们对素质教育并不理解赞同。总之,是教育和人的发展仍相背离,素质教育依然形式大于实质,老师和家长更关心的还是分数。有人总结说,现在是“说着素质教育的话,走着课堂改革的路,干着应试教育的活”。
   素质教育为什么难于推进,成效不彰?因为千年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与之相碰撞,难免产生摩擦,撞出火花;因为社会转型期人心浮躁、太过急功利,;因为新拜金主义蔓延,侵蚀了人们头脑,有人要搞教育产业化;因为新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还因为一些人一面希望收获素质教育长远利益,另一面又不舍“应试教育”的眼前利益,然而二者本质不同,水火不容,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方向错了吗?不是!
   素质教育可以半途而废吗?当然不行!
   实施素质教育,敢问路在何方?关键之一在于:中考,高考如若不改、不废,素质教育就难有真正突破。国际性的一些单科比赛、智力竞赛,中国的小孩屡屡夺冠,但我们却无缘诺贝尔奖;在国际儿童夏令营的野外生存实践活动中,别国的孩子都能吃苦耐劳,中国的小孩却总是第一个发出求救信号。“应试教育”摧残了人才,不改不行!
   关键之二在于:观念、体制不变,素质教育就难有真正突破——如火如荼的应试教育让一些主使者获利丰厚,既得利益集团紧紧搂住聚宝盆爱不释手,非强力破解而不可!我们需要矫枉过正。
   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是一场教育的彻底革命!它将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将成为一个民族进步取之不绝的动力源泉。
   与其坐而论道,何若投身洪流!我们大家都来为实施素质教育出一把力,才是正道。

共 26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加强素质教育,作者提出这一论点,并且根据论点展开了精辟的论述,从各个方面论证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素质教育的办法,论据准确翔实。做为一名学生家长,我深深地赞同作者加强素质教育的这一观点,但是这个社会包括我们这些社会人太功利,所以我们一边喊着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一边也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加入一个又一个的培训班。这是我们的无奈,也是整个社会的无奈。诚如作者在文后发出的呼唤一样:“与其坐而论道,何若投身洪流!我们大家都来为实施素质教育出一把力,才是正道。”推荐阅读!---绕指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03011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绕指柔        2010-03-11 19:40:18
  加强素质教育,作者提出这一论点,并且根据论点展开了精辟的论述,从各个方面论证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素质教育的办法,论据准确翔实。做为一名学生家长,我深深地赞同作者加强素质教育的这一观点,但是这个社会包括我们这些社会人太功利,所以我们一边喊着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一边也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加入一个又一个的培训班。这是我们的无奈,也是整个社会的无奈。诚如作者在文后发出的呼唤一样:“与其坐而论道,何若投身洪流!我们大家都来为实施素质教育出一把力,才是正道。”推荐阅读!---绕指柔
最真的心书写最真的我!
2 楼        文友:绕指柔        2010-03-11 19:40:39
  朋友的杂文是我们梧桐的一面旗帜!学习了!
最真的心书写最真的我!
3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0-03-11 19:55:30
  天涯哥哥,又见你啦,好文章!赞!
4 楼        文友:蠖蛇之度        2010-03-11 20:37:25
  拜读佳作!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文学联合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流派《诗歌周刊》,《参花》,《三晋诗韵》,《江山文学》《西部作家》等杂志和网络。
5 楼        文友:依心阁主        2010-03-14 11:56:53
  有关教育的问题,历来总听人们议论纷纷,道德教育,素质培养,我觉得比什么都重要。前段时间坐公交车,在车上看到一幕情景,有两个白花苍苍的老人上车,车子的座位上,大多坐着年轻人,却没有一个人起来让座,我站在两其中一位老人身旁,公交启动,他差点摔倒,我扶了他一下,然后眼睛直盯身旁一年轻人,他们都假装没看到,继续悠哉地听MP3,实在叫人气愤
依心做人,依心做事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