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夜里追光(散文)
一
这几天,连鸟儿热得也没有了力气,非常慵懒,就是在凌晨时,也听不见它们的叫唤声。不再像往常那样,天不亮就开始一个劲地闹腾,好像全世界唯有它们会叫似的。它们收敛了所有的趾高气扬,应该是知道高温酷暑比它们更厉害,让它们不得不甘拜下风了。不过,还是有不要命的蝉儿,干劲十足不气馁,一个声调竭斯底里地啾到底,白天晚上不间断。我很是佩服它们的好嗓子,从不见它们声音嘶哑,越热,它们是越精神,似乎要沿着夏日的酷暑一直叫,把秋天直接绕过,直抵冬天。哦!我真怀疑今年的持续高温是蝉儿齐心协力给叫出来的,难道它们才是罪魁祸首?
早上五点,天还是蒙蒙的,星光依稀,路上看不清行人。此时是一天中最凉快的时候。我整晚上也睡不踏实,上半夜冒香汗,下半夜冒臭汗。起床后,到外面一站,汗水居然知趣地后退,大概是它们也累了。
我趁凉到红薯地里和黄豆地里去看看,这些可怜的红薯秧,自栽下后,就没有吃过一次饱饭。三个多月了,只下了三次少量的雨,每次地面还不曾湿透,便急不可耐地停下,马上又是大大的太阳猛蒸。它们从来就没将叶片真正舒展过,心里肯定也是从来没开心过。走到黄豆地,我家的黄豆大部分正是需要雨水打板满角时,此时却在高温下煎熬,它们努力地想从地里通过晚上吸取丁点儿甘露,已是徒劳。发现有少量地瘦的地方已经完全干死。唉,这些死黄豆禾可以砍回家了。它们的命运怎么会如此悲催?五天前,我们将附近堰塘仅有的一点点水抽给了红薯,可这杯水车薪根本就解不了极渴,喉头还不曾打湿,白天马上高温,水分立马蒸发,地里随即便干。
红薯秧,焉头耷脑,已不见了半点生气。黄豆的角瘪瘪的,叶子几乎全黄,地下还掉了厚厚的一层叶片。瞧这天,还不是一碗米的事儿,池塘底现在已经是开了裂口,不再有水。这红薯秧就与那临近死亡的病人一样,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不知这奄奄一息的红薯秧还能支撑几天。
高温已经持续二十多天。秋天虽然来了,立秋的节气已过十来天,可秋却还装聋卖哑,没打算走马上任,酷暑还在张牙舞爪耍横。天气预报说,秋老虎还要横行霸道二十多天,试想,每天40度左右的高温,人都受不了,这些室外的作物还有活路吗,现在的四季,该怎么分辨呢?
二
我正叹息着,隐约发现路上有人走动,且脚步声还重,感觉是挑了什么重物。仔细看,原来是生哥挑着一担黄豆禾。我一连串的疑问:“这么早,生哥一晚上没睡?天不亮黄豆都砍了这一大担,长夜眼睛了?你不怕蛇?”他说:“我穿的长靴,白天太热,人受不了,干死了的黄豆见到太阳越会裂开撒落,晚上有星光,三点多钟便出门了,趁凉快将黄豆给砍回来,白天休息去。”
我叹了口气:“老天爷真会整人,如此继续高温干旱下去,今年有些东西是颗粒无收,又是白忙一年!”生哥放下担子说:“我家里的红薯秧已经全部死完,现在是比干腌菜改干,今年想吃几个新鲜的红薯都没有。”
我笑了笑,说:“现在也不比几十年前,无论怎么天干,吃的不会少,要吃,买几个得了,市场上总是有的。”生哥继续说:“今年这鬼天气,灭人的节奏!我的稻田已没水抽了,现在还是怀胎期,只能硬抗,估计会难产而亡。明年我什么都不种了,红薯也不栽了,当甩手掌柜,啥也不干。反正,也吃不了多少,要吃,买去,图个轻松,像今年这样子,累死了还说是蠢死的!”
正说着,同组的小树手上提了个空壶,慌慌忙忙回家赶,生哥问他,干嘛这么慌忙。小树说:“抽水机里没多少油了,我回家拿点油去。”生哥问:“你那个大田又没水了?”小树说:“都开手指大的裂口了,田上面的堰塘早没水了,这是从一百多米远的下面的大堰用软管抽到田里的。”我问:“你什么时候开始抽水的,油都烧没了。”小树继续走,说:“十二点多,白天太热,抽水机受不了。反正晚上在家里也热,干脆搬来睡椅,在抽水机旁边睡觉,一举两得。”
生哥直接夸他:“你反正是个不怕死的,经常都是半夜还在干活,半夜抽水你当是小菜一碟。”小树边走边说:“我算什么?大勇昨天晚饭后就去抽水了,整整一晚上,还没停机,也是在抽水机旁边睡觉的。这堰塘里的水也快抢完了,你们准备着捉鱼吧。再不下雨,一季稻怕是尽瘪壳,怀胎的晚稻也会难产。听说有的地方撒的旱稻也已经干死,一粒都收不回来了。”
还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酷暑难耐的高温,真有两把刷子。因为天气,不少百姓不得不改变作息,白天当晚上休息,晚上当白天干活。其实,白天在高温下根本就休息不了。这黑白颠倒的做法,不知道老天爷会不会心疼,会不会来一点恻隐之心,发发慈悲,送来一些及时雨,把秋老虎赶走,让老百姓减少一些损失。
三
其实,为了生活,夜晚工作者还是很多的,像加油站,必须全天开放,夜晚肯定得有精力充沛者值班;夜间超市的售货员,也要有精神较好的人值班;还有条件比较差的出租车司机也会选择晚上工作,这时工资高、报酬好些,等等。网上报道的60后北漂阿姨——王柳云,住六平米出租屋,白天做保洁,晚上画画,成了夜晚的艺术家,这个更令人敬佩。
因此,高温临时改变作息,也并非全是坏事。不是说适者生存吗,为了生存,只能强迫自己适应这高温天气。在这酷暑难耐天,有些劳动非做不可,晚上比白天起码要减少中暑的概率,那就选择晚上吧,让人的五脏六腑在这几天临时调整一下,特殊时期特殊对待,这也是无奈之举,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总认为,某些方面、某些职业、某些爱好,晚上的工作效率比白天确实要高,注意力容易集中。许多成功者都是利用了夜深人静的时刻,将白天烦躁嘈杂避开,做自己认为有益的事情,希望得到相应的回报,持之以恒,收获成功很有可能。
农民遇高温难耐天气,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调整作息,这是为了保粮,为了将劳动的成果最大化,为了将天旱的损失减到最小、最小;不少的科技工作者晚上加班加点,调整作息,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从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许多文学工作者和业余文学爱好者,调整作息,半夜三更伏案疾书,写成了古今中外的名著。
当代脑科学已经证明夜行动物们确实更有创造力,他们在寂静夜空、明月星辰和美酒蜡烛或者灯光的见证下创造艺术,夜晚塑造着他们,成为时代传奇。在晚上,对于创造力来说,是独特的,总会有一些神秘的时刻,能激发人们创作的灵感,比如做梦和神游,这些灵感一波一波地涌入大脑,此时若能好好把握,努力开发利用,这种创造力肯定是非凡的。
不过,尽管这些都说得冠冕堂堂,但还是不提倡人们反其道而行之。车子逆行危险大,身体逆行害处多。人的身体如果长期处于倒施状态,全身的各项指标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各个频道肯定会串台,机能便会减退,使用寿命肯定会缩短。因此,自然法则是必须要遵循的。夜晚虽然可以让某些人重生,但也可以让人直接毁灭,应谨之慎之。
持续高温不知何时了,晚上干活的农民严重透支着身体,越来越变暖的气候是怎样造成的?具体措施该是如何?我不知道。一些人在夜晚追逐微弱的光,不浪费短暂的凉爽时刻,让这些光亮创造财富与奇迹。因为白天里火辣辣的太阳伤人太深,就利用夜晚的星光和月亮吧,只要是光,就能照亮世界的某个角落,驱除黑暗的阴霾,带来光明。
我得回家了,明天起早来砍已死了的黄豆。太阳马上会出来了,真怕了它,我还是先躲着它点,让它的心情变好了再亲近。
白天是残酷的,我们还有晚上,那抹月光,不仅仅是用来约会的,趁着月光,我去和庄稼对话,生怕庄稼不认识了我们。无论怎样干旱,农人对土地的情感始终是充沛的,火辣辣的太阳属于白天,但不属于夜晚。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生活的希望,趁着月光正好,去追光。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