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苏州人养鸟(散文)
一
苏州人口中的鸟,不读niao声,而是读“覩晧切”的音,并且是第四声。覩这个字不常见,读du的第三声,是察看、明白、懂得的意思;晧这个字也生疏,读hao的第四声,是洁白、明亮的意思。
古代人没有拼音,只有用“切”来代替。所谓切音,说白了也好理解,就是上一个字的声母加上下一字的韵母及声调。鸟的读音“dao(第四声)”就出来了,与普通话相差远了些。
苏州话“鸟”读音与苏州话“雕”和“屌”的读音相仿了,听起来不怎么样好听,但是大家都这样读也就习惯了,无论是男人或女人,哪怕是未成年的姑娘将鸟字都读成这个音,唯独爷爷奶奶辈的人对自己幼小的孙女或外孙女会说“小鸟(niao)”。
一个“鸟”字,好多地方的读音都不相同,但是江浙一带和上海,差不多都是这么读的,可能是“吴方言”的缘故吧。
二
苏州人养鸟,养的是心情,养的是悠闲,养的是热闹。
早起的养鸟人,约好似的,太阳还没出来之前,便提着鸟笼出了家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鸟友”们,固定的时间,更固定的便是那些“鸟”们。
说来也怪,养鸟人清一色的是男人,而且老男人居多。看他们的相貌都是上了年纪的,头顶上都带有“白色”的,大多数是几根“花白”,当然也有全白的,光秃秃的头顶也有。他们喜欢在树荫下,或是某个免费公园的休闲处,遛着鸟聊着天,彼此将香烟“撒来撒去(互相给对方的意思)”,嘴上打着哈哈,看着对方的鸟,好言好语地恭维着,脸上堆满了笑。
如今苏州园林茶室开放了早茶时间,六点到七点,老年人可以买“月票”进入,这月票低至每天约三元钱的样子。带着鸟笼,带着自己家中泡好的养生茶,坐在干净宽敞的茶室里,看着窗外幽幽的景色,不咸不淡地谈着新闻或小道消息,说着养生之道,是一种舒畅,是一种颐养天年的模式。日子长了,遛鸟之人彼此间熟悉了,对他人的鸟也熟悉了,包括鸟的叫口、品相等等。若是有人某天不来,会有人想起牵挂的。
三
遛鸟的人群里基本找不到年轻人,因为这个点是他们最好的睡眠时间,白天他们还要上班的。
一天,树荫下来了位面生的小伙子,约莫二十刚出头的样子。
年轻人停稳了电瓶自行车,提着两只鸟笼,向周围的四五位老人点了点头,脸微微地红了一下,欠了一下身子,算是打过招呼。
找了一棵树,挂好鸟笼,掀开笼衣,那鸟儿撒着欢,先嘀咕了几声,然后和着众鸟的声音,来了个大合唱。
人群里有个花白头发的,人唤“强二哥”的,来了精神,紧走两步,伸长头颈,盯着那两只鸟。说来也怪,那鸟儿见他并不认生,照旧唱着它的歌,吹着它的口哨。
强二哥看得眉头紧锁起来,嘴里轻声嘟囔着。忽然他对着大伙说:“这鸟是李大哥家的,大家过来看看。”众人头挨着头,围着鸟笼细细地看了起来。
年轻人对着大伙的后背说:“我阿爹的鸟,他前两天‘走了(过世的意思)’,所以我上班之前来帮阿爹遛遛鸟。”
众人转过头来看着年轻人,越看年轻人越像李大哥,再看那黑色的T恤衫上戴着黑臂章。
强二哥深深地叹了口气,轻声地说道:“难怪李大哥有些日子不来了,我们还以为他去了茶室享受阴凉呢。”
大家低着头好一阵子没说话,强二哥打破了沉默,对大家说:“老弟兄们,我伲(我们)大家要保重好身体,养养鸟,每天开开心心格,要多活几年。”众人应声道:是格,是格。
四
苏州人养鸟,基本以画眉居多,也有养八哥或鹦鹉的,还有些养绣眼的。不管养什么,总是喜欢听鸟儿的叫声。
苏州人养鸟讲究,讲究个品相与质量。就拿画眉鸟来说吧,羽毛乌黑发亮,头顶到背部还有黑褐色的纵纹,眼上方有一处白圈叫“眉纹”,觉得特别好看,所以养的人就多了起来。画眉鸟善叫,叫声好听,而且持久还洪亮。一只画眉鸟可以养上十年左右,从小养到大,基本是养到“送终”了,但是也有人因为鸟儿“哑巴”了、变“残废”了(所谓残废就是鸟有了坏毛病,比如说仰头、高看、撒尾、两脚跳等等),或许会放生。放生的鸟有可能成为三种之一,或是被他人抓住重新放入鸟笼里,或是成了自由鸟在林间自由自在,或是冬天找不到食物而饿死冻死病死。当然也有不舍得放生的,毕竟是少数。
苏州人养的鸟,大多数是在花鸟市场买来的雏鸟,经自己的手慢慢喂大的,人与鸟之间就有了感情。那种雏鸟,身上的毛还没长几根,眼睛半开半闭,还不能自主进食。
买回家后,将饭团捏成小小的,塞进雏鸟的嘴里,当然也可以喂小虫。那黄黄的小嘴,见到“鸟爸爸”的手伸过来,叽叽叽叽叫着,同时就张大着嘴,一副嗷嗷待哺的样子,让人心疼。看着一天天羽毛长了起来,小鸟儿也跟鸟爸爸有了互动,可以站在鸟爸爸的手指上,盯着人看,会讨好似的叫几声,鸟爸爸们笑了,有了成就感,与小鸟呆的时间便越来越久,心思全部放在小鸟身上了。
能自主进食的小鸟,便可以教它说话或唱歌了。但是刚开始得有耐心,要有一二个月的“对牛弹琴”似的寂寞,忽然哪一天,小鸟就冒出声来或是唱起“歌”来,就如宝宝一样,指不定哪天就能说话喊人了。那莺声呖呖,一声声啼叫,让鸟爸爸们的心激动着。
五
邻居家“爷叔(大叔的意思)”,刚退休,有的是时间,闲来时去花鸟市场走走逛逛,闻闻花香,听听鸟叫,倒也舒畅。
忽一日,心血来潮,花了几个小钱,买了一只雏鸟、一只鸟笼,以及鸟的洗澡笼、食缸、水缸等等。回到家,被老婆说了一通,他满脸含笑,笑而不答。
折腾了爷叔几个月,小鸟终于能开口叫几声了。爷叔决定出去遛鸟。
一直睡到自然醒的爷叔,定了个闹钟,第二天便早早起床,他老婆说了句: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懒骨头也有勤快的时候。说完,翻了个身,脸朝里继续睡去。
爷叔吃完自己烧的一碗泡饭,抹了一下嘴,拿起一只茶杯,放了几粒枸杞和一小撮茶叶,冲上开水,盖上盖放在左手上,右手拎着鸟笼,关上门,朝附近的小区公园走去。
初夏的清晨,微风拂面,酥酥痒痒的,感觉舒服。太阳也凑了个热闹,起来得很早,晒在背上暖暖的,爷叔脸上笑眯眯的,连老脸上的皱纹也平整了些。
树荫下,四个老头早到了,他们在讨论着养鸟的“山海经”。听着鸟儿叫着,说着话聊着天,不知不觉中,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匆忙上班人的嘀嘀叭叭喇叭声,提醒他们可以回家了。
从此,爷叔不再睡到自然醒,每天清晨都去遛鸟,改了他四肢不勤的坏毛病。
喜爱画眉,他觉得一只不过瘾,便接二连三地买了几只,于是家里便有了四只画眉,每天像唱大合唱似的,“百啭千声随意移(欧阳修)”。
爷叔每天早上出去遛鸟,一手提两只,遇上熟人主动问好。“倷出去呀?”“爷叔,倷去遛鸟呀,格个日脚(日子)过得赛神仙呀。”
是呀,苏州老人平日里遛遛鸟(dao),散散心,日子过得飘了起来,如同神仙的日子。



问好莲儿,祝莲儿和小猫咪开心永远,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