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方言土语•“不着四六”之释义/介非
方言土语——“不着四六”之释义/介非(张士勤)
大凡去过大西北陇东地区的游客们大都知道此地有一句非常朴实的方言土语:“不着四六”。也是大家在公共场所以示谦虚低调而常用的一句“口头禅”。
以前,自己每遇和同事、朋友们一起讨论某一具体问题或策划某一具体工作任务之时,为求“高见”,总会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征求大家的意见,让与会者各自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当这个时候,常常会有人低调而谦虚的表白:自己才疏学浅,“不着四六”,暂时还没有什么成熟意见,还是让其他同志们先讲吧!
我原以为这“不着四六”一词只是一句表示谦虚的口头禅而已。以前,我自己还真没有认真的查找过相关的更详细的解释,只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而已。以为“不着四六”的引申意思就是一个人的才疏学浅,不着调、不靠谱的言行而已。直至今天才算是真正理解,真正明白,真正算是长知识了!
今天,是我们镇原一中72届部分高中同学毕业五十周年再聚首纪念活动日。在《五十年风雨路,半世纪师生情》的主题诗文演讲中,博学多才,德高望重,我们当年的资深语文老师,王继位老师再用《才疏学浅,不着四六》这句话作为演讲标题,以“说文解字”的方式诠释了“不着四六”的深邃含义。王老师的诗文演讲堪称经典或【座右铭】,非常轰动的场面,王老师口若悬河,神采飞扬,声情并茂。他老人家的精彩演讲博得了大家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与喝彩!师生惜别五十年后,能够再次欢聚一堂,再次洗耳恭听恩师的温馨教诲,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受,觉得很是新鲜,弥足珍贵,激动不已!于是我边听边记,整理于后,分享给同学、朋友们收藏共赏。
王老师的诗文演讲开场白是一副哲理深邃的对联:
世长势短勿用势处世,
人多仁少当以仁待人。
他说,一年有四季,每季有六个节气。懂得了这个四六,就等于懂得了生存之道。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我们的祖先也是按照二十四个节气来适时播种、收割,我们的吃穿住行都源自于大自然,因此,我们应该感恩大自然。
他说,“天”字为四划,“地”字为六划。如果懂得了这个四六,便就知道了我们大家都是生活在天 地之间。那么,我们就应该敬畏天地。
他说, “父”字为四划,“母”字为六划。懂得了这个四六,我们就应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应该懂得孝敬父母。
他说, “夫”字为四划,“妇”字为六划,如果懂得了这个四六,便就明白了夫妇二人共同组成了一个家庭,因此就应该懂得和睦相处,共同打造经营好这个家。
他说, “少”字为四划,“老”字为六划。如果懂得了这个四六,便就会明白尊老爱幼的道理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他说, “文”字为四划,“字”字为六划。如果懂得了这个四六,就要认真的去读书学习,只有识文断字,方能知书达礼,因而就应该明白做人的道理了。
他说,“孔”字为四划,“老”字为六划。懂得了这个四六,就知道了孔子和老子,他们乃为中华民族教育之鼻祖。
他说,“凶”字为四划,“吉”字为六划。懂得了这个四六,那么,我们就要谨慎行事,凡事三思而后行,才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遇难成祥。
王老师讲:一个人如果上不知天有多高,下不知地有多厚,生而虽为人之子,却不知孝敬父母,不懂得尊老爱幼,为人夫或为人妻,不知道夫妻之道夫妻相处。为学不懂文字,不知道老子、孔子是何人,为人处事不知道凶吉祸福,如此这般,行走于江湖之上,为人处事,必然是“不着四六”!
王老师讲:什么是传统?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我们的祖先在造字之时,就已经把字形、字义、美德、传统都根植于其间了。
王老师最后讲:博古通今,古人的智慧我们今天仍不能所及。故学而知之,为人“当识四六”而不应该“不着四六”!子曰:学而知之,不亦说乎?
感谢恩师王老师再次指点迷津!
(根据记录整理)
2022.07.10于庆阳宾馆南楼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