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我居住在中国杏花之都(散文)
每年谷雨前后,是我的家乡最悦耳夺目的时节。田野里机声隆隆,翻地的拖拉机、播种的小四轮、机井房里的嗡嗡声……上演着春耕的交响乐;粉红的山杏花随处可见,草甸上、山坡上、沟壑里、公路边、大片的、小片的、疏密分散的、即使是独自一隅的也在满树绽放。仲春的扎鲁特草原,乍暖还寒的时令里,绿色还在路上,干枝梅一样的山杏花,簇拥在紫红的枝条上,不奢绿叶的点缀,甘做花雪耀人间,淡淡馨香随风飘散。
山杏花是家乡春天里最美的风景,也是家乡厚重的物质文化。1.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70余万亩的山杏林与30万草原各族儿女日夜相伴,守望着这片神奇的草原,生生不息地繁荣着家乡的经济,繁衍着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
山杏花开的时节,漫步花间,嗅着花香,愉悦在花丛中,音容笑貌走进时尚的“快手”,生活的惬意,随着薄如蝉翼的花瓣微微舞动,流淌出温馨和谐的旋律。
山杏不仅花朵艳丽,果实更有不菲的身价。山杏花凋谢之后,花瓣蔫成浅红,“残红褪尽青杏小”是杏花生命历程中新的华章。雏杏渐渐挣脱襁褓,悄悄露出头颅,雏杏不惧春风,不畏春寒,唤醒嫩叶携手沐风浴寒,日夜兼程,走向心中的远方。
山杏是家乡春天里最美的果实。幼小的雏杏是可以直接食用的。每年的五月中下旬,山杏就是人们的口福。绿绿的果肉,白嫩嫩的杏核,微酸的口感,开胃败火的功效,备受童叟青睐。
开花为了结果,结果为了付出。这就是山杏无悔的追求!一株杏树一树宝,是对山杏树没有丝毫夸张的赞美。
家乡人民青睐山杏的原因是,山杏花具有补中益气、祛风通络的作用;山杏核具有生津、解毒、清热之神奇功效。用于入药的杏仁,还是饮品中的佼佼者。小小的山杏仁,聚美食与保健为一体。杏核油中的维生素e养颜护发,杏核油还可以减缓人的衰老速度,是癌症的克星。餐桌上的杏仁罐头、杏仁凉拌菜、杏仁乳饮料都是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杏仁是中华菜系中的珍贵一族,是舌尖上的美食文化。
山杏核走上了餐桌,人们享用了美味之后,又享有了健康。杏仁入药,无怨无悔地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捐躯入药济苍生,不求人间美名扬,只求民间少悲伤。
花开为了山河壮美;成熟为了生命无悔。药食同源的山杏树耐旱耐寒,适宜于多种土壤成分的生长环境。干旱旱不死;严寒冻不死,贫瘠的山坳、阴暗的沟壑、裸露的陡坡都是山杏树生长的乐园。
山杏是一种高产的野生灌木植物,树冠低矮,根系发达。在我的家乡,杏花盛开的时节,没有突然的霜冻,每年山杏核的产量都在十三亿斤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食品、制药行业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山杏核的身价逐年递增,山杏核已经成为家乡农民的一项不菲收入。
山杏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山杏核在给家乡人民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家乡人民的精神生活。每年一次的金门山杏花节,吸引着大量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来自远方的客人,身临其境,置身雪白的花海,尽情地吮吸杏花的芳香,零距离地欣赏杏花的素美,切身感受杏花的倔强精神,对古老神奇的扎鲁特大地多了一份了解,多了一份敬重,多了一份热爱,对杏花文化多了一份传承!
我的家乡,美丽富饶广袤的扎鲁特,生长着华夏大地上数量最多的山杏树。因此享有“中国杏花之都”的美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古往今来,赞美杏花的诗句不胜枚举。山杏花成为我的家乡——扎鲁特旗的旗花,实至名归!
山杏花,高洁素雅,虽无牡丹花的富贵,却有梅花的骨气。凌寒怒放不是为了争艳,只是为了把春报。
杏花给了我们太多的启迪,一花一果是杏花诚实的品格,春开花一朵,夏结一颗果,绝不绽放一朵华而不实的花朵!
我愿永远居住在山杏花开的地方,做一名真诚的草原人!
北疆白杨2022年暮春于内蒙古通辽
诚谢总编,顺祝壬寅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