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葛仙湖公园(散文)
一
我喜欢暮色,太阳收敛了余威,我更喜欢暮色里的葛仙湖公园,它是句容人相聚的地方,也许,葛仙湖喜欢在暮色里展示着它的芳姿,吸引着人们。
暮色下,一群绿男红女,就像从彩色的云雾徐徐走来,他们正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节拍翩翩起舞,舞姿律动,激情洋溢。朦胧的暮色微光里,仿佛是从银河天池涌来。跟坐在一边看跳舞的大爷闲话品舞,更觉得有意思,他说,这是怕一个人寂寞。我懂得,这是为现代化学先驱葛洪而舞。为一场群舞找到主题,这种欣赏则是层次更深的鉴赏。大爷说,炼丹人也需要摇旗呐喊,也需要鼓噪加油!嘈杂吵嚷,给静谧的暮色添上了欢快的节奏,这葛仙湖,有着怎样的魅力,吸引着这么多的人来闹她!人们是怕葛洪沉睡不起?还是借着名人来让自己的舞跳出档次?我偷偷地想,葛洪在句容的葛仙湖永远是复活的,可我又担心这喧闹是否吵了他的炼丹思虑……
葛仙湖公园的灯盏,渐渐点亮,一面硕大的不规则的叶状湖画卷般铺展开,这是葛仙湖的芳姿俏容。我想,那些舞者一定会不等葛仙湖的应允就一齐奔来,和着这夜湖柔水,一起喧闹。我也多情起来,倒觉得,这闹腾,这舞姿,是给我的欢迎辞,因为我被簇拥着,连安插脚的地方也差点没有了,我只能用笑容来回报着每一个舞姿,或者点点头,领受着他们给我的恭维。但我十分明白,我这是跟葛仙湖沾了光。
二
我喜欢葛仙湖这个名字,总觉得是还原了那种仙气。这面湖是为纪念句容炼丹家葛洪而命名。它是城中湖。湖岸有九曲长廊,平时也不少游人,比肩携手,环绕长廊。湖心有三潭印月,有人称之“小西湖”,是一处最养眼的所在。此时,月色半钩,已经在波纹上起伏,想上前捉住,却找到月儿已经属于葛仙湖,不得冒昧。公园四周分布着梁代道观、宋代宝塔、明代楼阁和清代书院等。据历史资料记载,葛仙湖所在的地方本来是一片平地,明朝嘉靖年间句容知县徐九思为了减轻百姓负担,自己开荒种地,并在城西开挖了一口池塘,取名为郭西塘。
据说,葛洪曾经在郭西塘畔炼丹,后人为纪念他,便更名葛仙湖。炼丹,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化学实验,他开辟了实验化学的先河,著成了《抱朴子》等学术著作,可以这样说,他对中国的无机化学的开创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于此来说,为这样一个科学家命名一座湖,是多么好的纪念,湖水荡漾,波光潋滟,相伴一位伟大的探索者,情意笃诚,令人生敬。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就在湖边竖立起葛洪雕像了,他具有的精神光辉,一直是句容人的骄傲。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传来:爸爸,葛洪的像好帅哎,像神仙一样。是啊,葛洪本就是炼丹仙人嘛,一代药师济世救民,令人敬佩!小女孩仰起脸骄傲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当药师,研制对付疫情的药!我想,打造一座塑像,应该不单单是为了怀旧,或者是记住某个历史人物,更多的是以此昭示一段不可忘记的历史,告诉我们应该继承什么。炼丹仙人的塑像,于今有了这样的教育功能,让一个孩子生出去疾救民的情思,也不负建造这座雕像的初衷吧。
我凝视那尊雕像,葛洪仙风道骨,凛然而飘逸。时光悠远,依然可以感知他一腔悲悯,为了一粒丹,为了一方的人。柔和的灯光中,葛洪的眼睛显得格外智慧而深邃,瞻仰的人都会从他的眼神中汲取力量。治病救人,德行天下,或许是这座雕塑永远的主题,无需文字的雕刻,睹人闻声,于无声之中听大音。
三
葛仙湖公园就像一部史籍,不漏点滴地记载着曾经在此发生的故事,留住曾经的文化之脉。公园西北方向有座宝塔特别引人注目,名大圣塔,大圣塔始建于西晋咸宁年间,曾经是古句容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最初是因供奉大圣僧迦神而建。1926年遭火焚,塔内木结构被烧,1975年被拆除,现只存《崇明寺大圣塔碑》及金佛一尊。2002年春,句容市委政府易址重续大圣塔910年运脉于葛仙湖公园。塔高89米,一时冠绝江南;塔基占地、塔刹铜环,皆寓其意,各蕴其妙。如今,重建的大圣塔,建筑面积之宏,塔高之耸,可列国内现有宝塔之冠;其外观承宋代旧制,建筑为正八角形,平面楼层布局四周为敞开式外廊。大圣塔九级飞耸,八面玲珑,雄伟壮观。
大圣塔,存在的意义,绝不是简单的风景设计。建塔留影,显示的句容的情怀,佛教曾来临此地,有着璀璨的过去,一段辉煌,不是划上一个句号了事,而是以郑重之心,存留遗影,如果仅仅把它看作是句容城的标志性景观,我记得就肤浅了,它向我们证实了句容人对于佛教的态度,信仰的自由,并非是一种开头的宣言,更重要的,句容人尊重曾经的信仰。一个开明的时代,绝不会毁弃曾经的文明,保护和光大,是文明传播的前提,句容人告诉世界的是,以塔为证。
这大圣塔在葛仙湖公园应该算是最高的建筑了,暮色低沉,塔身耸天,直指向那轮弯月,是否在表达着“佛心向月”的美妙意境?或者就是塔来摘月,再递与葛仙湖水,让水沉放一轮月。也许也是句容人的诗意情怀,他们对待风景,其心婉约,其情可掬。
四
葛仙湖的特色是精致,精致得让人觉得不忍踏响足步,需莲步轻移,要轻语莫喧。往南,湖岸绵延,株株垂柳,浓了画意。行人中有的并肩缓步而行,谈笑风生;有的健步竞走,身轻如燕;有位少女旋风般从我身旁掠过,留给我一个青春、翩然若蝶的背影,那幅画面让我恍然坠入旧时光里,我愣在那几秒钟竟然忘了挪动脚步。葛仙湖是非常包容的,无论怎样的状态,都成为精致的湖影,不必去关注岸上人,就把眼光投向湖中,去剪裁一道魅影吧。
这湖设计得饶有情致,体现出江南水韵,水乡情调,它将屋舍移除湖区,只留野趣。除了湖边有几个小亭,湖的西北角还造了一个小岛,小岛呈葫芦形,岛上建有凉亭,有狭长的曲桥相连堤岸。跨上小桥,信步其上,风儿拂面,不用多久便可到达岛上凉亭,飞檐翘角的造型古色古香,累了可坐亭内长椅小憩片刻,亦可凭栏欣赏湖景。一定要在画中游,这是设计者的理念和初衷,他们让句容人不必走出去,便可日日与景为伴,醉在湖光亭影里,恋在曲廊玉桥上。
此时湖面波光潋滟,湖中的三潭印月真的玲珑有致,平添了一种灵动与清幽之美,让人遐思翩翩,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杭州的西湖,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的千古传说,令人感怀不已。岸边柳树花草、大圣塔、揽胜塔、书院、路灯、行人等万千景致都倒映水中,水汽缭绕,灯光朦胧,湖面光斑闪烁,湖里影像团团,如梦似幻,更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极显江南小桥流水的温婉情韵。
正陶醉在诗情画意里,“忽闻岸上踏歌声”,原来是湖的北岸有一处露天公共卡拉OK,一位男歌手正用磁性的嗓音深情演绎着那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不少人在围观喝彩,歌声如泣如诉,荡气回肠,初听不识歌中味,再听已是歌中人。这种歌太撩拨心绪,浮动着淡淡的伤感,凄美的旋律缭绕不散,让人沦陷其中不能自拔。
沿岸,灯影绰绰,晚风裹挟一丝湖水的清凉,脚步所至,缕缕迷离的光晕总让人如在梦中。咦,湖的西北角竟然有一片荷,虽面积不大,但足够惊艳我的眼眸。蓦地脑海中闪现出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那种唯美静谧的意境也融入了眼前这方寸湖面的荷中。估计这荷是园丁今年刚刚培植的,因别处湖里塘中的荷已过花期,此处荷花始盛开。荷叶田田,有几朵粉色的荷开得袅袅婷婷,恰似神女降临,其一尘不染的韵致为这面湖平添了几分仙气。更多的是花骨朵儿,浅浅的粉,纯纯的白,在月光、灯光的交织中,美得扑朔迷离,令人心动神摇。
把精致的美景搬到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是多么舒服的一件事啊!赶上这个追美的时代,打造宜居宜人的风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要义,句容也是这样,抓住了发展自己的机遇,不断美化着人们休闲的环境,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句容的名片上写着“葛仙湖”,画着满湖的红荷绿叶。
随意选个日子,在暮色里的葛仙湖行走,让自己投身于曼妙的诗意中,生活赐予我们的很多,怀着一颗热爱的心,便觉得幸福就像眼前的湖色,满满的都是柔情。
暮色里,没有葛仙湖收留我的脚步,我不知脚步是否疲倦,如果葛仙湖的历史和风景不经过我的心过滤,我的心是否会关闭。我与葛仙湖幽会,无相约,葛仙湖总是是期待我走进她的怀抱。
暮色里的葛仙湖就像一个迷魂阵,不必辨识方向,早就被湖光陶醉了,失去了方向感。真的,我突然觉得我不敢沉醉其间了,想起了那句诗——沉醉不知归路。
公园里,一群中老年灾广场翩翩起舞。他妈的热情与夏的炽热相得益彰。“我”沉浸在舞乐中,节拍敲打着“我”的心情。
走过热闹非凡的儿童乐园,不知不觉来到葛仙湖公园。这里曾经是葛洪炼丹的地方,为纪念他,建造的湖命名为“葛仙湖”,这个公园就叫“葛仙湖公园”。文章读到这里,我停下来想:我的住处叫葛公镇,是葛洪在此地留山炼丹而得名。我到过江西三清山旅游景点,那里也有葛洪的雕像,也曾在三清山炼过丹。今天,读莲香老师的文章,了解到,葛洪到句容炼丹并成了仙。葛洪是否真有其人,据史料记载好像有此人,但是否成仙,无从考据。葛洪游历全国,仅我知道的,葛洪到过之处大都成旅游胜地。
葛仙湖公园,景点多、历史悠久,景色迷人,所到之处,让人有点乐不思返。
文笔细腻,,描述了葛仙湖最美的夜景,移步换景,精彩不断。语言灵动,情感饱满,诗意盎然。好文,问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