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八一】致《晚霞拾零》受赠者的信 (随笔)

编辑推荐 【八一】致《晚霞拾零》受赠者的信 (随笔) ——之一至之七


作者:朱炳初 白丁,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16发表时间:2022-08-25 13:47:50
摘要:作者给老战友、亲朋们馈赠文集《晚霞拾零》后在期盼回音反馈信息的同时,进行全文集的介绍与导读,进一步引起受赠者的注意,从而用心阅览,并发表感慨!

读者朋友:你好!收到我馈赠给你的《晚霞拾零》文集已经有些时日了,怎么样?翻阅了没有?没关系,有的是时间,尤其是年轻者,来日方长。也惯书太厚重了,一公斤,54万余字、572页,大概翻翻也得一些时间。如今手机不离手、电视看不够的时代,难得有时间与兴趣去看书。现实就如此,这该怨我不该出这么拉拉杂杂的诉说起来没完没了的书,还多情地、并不了解对方是否喜欢就赠送。没法呀!谁让我犯上了这个爱书送书的嗜好呢?这叫走火入魔吧!但是,我无怨无悔,愿意当个“傻子”!
   许久以来,我时常记着列宁和高尔基的话:“书籍是巨大的力量。”“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我不仅爱书,还学着作家那样著书立说,并以书会友。所以退休后,热衷于写作出书,留下人生轨迹、思维、感悟,送书给人,想引发爱书读书的兴趣与习惯。但每每赠书后又有所迷惑,受赠者会喜欢吗?能够把书做为知识的源泉、从中吸取力量吗?其实也知道有的人不一定会感兴趣,但出于礼貌,平分秋色,也还是照送不误,尤其是相关的单位人员,许多人并不认识。也想到他们不一定会翻阅,也许会当做废品处理。话又说回来,一网撒下去,总会有所获,迄今为止,已有26位知音反馈读后感怀;我的一位别后51年未能再见面的战友,收到书后,爱不释手,一字不漏地阅读,写出了激情洋溢的读后感怀;还有一位将军,激情满腔地将阅览的心得体会发到网站上,以《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发表。
   我文集中的作品虽然水平不高,但张扬的都是正能量,均在报刊或网站发表过。所撰写的人与事,首先感动了我,我才记载下来,张扬出去。我受到了感悟人生的启迪,就想启迪感悟他人。
   人各有志,境况不同,各有爱好,情趣不一,思维各异,不能要求他人像自己那样把收到的赠书视为珍宝,不仅认真拜读,还写出评论、读后感慨,反馈作者并在新闻媒体发表。对我所赠之书,企望值不高,能有十分之一的受赠者反馈信息、沟通心灵,喜爱文集,由衷发出感慨,足矣!
   今日发第一封信,就是问候:究竟看没看?千万别搁置一边或当做废品处理!书是老年人的益友,也是青年人的良师,本集老少皆宜,自己不看,可传给后代,只要翻阅,总会有所裨益!
  
   ——之二:关于书稿的质量要求
   书稿的质量就是书的生命。在无错不成书的情况下,我还是竭尽全力保证质量第一,精益求精。对于文集中的每篇稿子,要求达到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可靠性、可读性,均为有感而发,首先感动自己,能拿得出手,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能给人以启示。在组稿过程中,不断推敲,反复修改,细致琢磨。这部文集的稿子尽管是在精心照顾多病缠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伴的情况下写就的,但并不将就了事。经常是一边在构思写稿,一边担心老伴病情,时不时就要起身到床边观察病人状态,尤其到了病入膏肓、生命垂危的那几天,真是揪心如焚,坐立不安,但即使如此,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没有放弃电脑敲击打字。时间对我来说,异常宝贵,从不虚度。为了心中期盼的目标、写稿成书,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见缝插针,惜时如金,一时时、一天天地连篇累牍才逐步推进,达到心仪的目标。当然,对老伴的照料,主要靠保姆,到生命岌岌可危时,雇请了两个保姆,但自己还是放心不下,不时到跟前侍候。而写作,思考问题,还可排解对老伴的忧心、揪心与痛心,不至于压垮精神。这些书稿,基本上是在心有二用的情况下完成的。每篇稿子,起草修改后,输入电脑,设计插图,反复推敲,定型后发往有关报刊、网站,刊登后注明出处,按分类排版。
   我的《晚霞拾零》同前几本书一样,从编辑到发往出版社排版的前期工程均由自己完成,包括封面封底设计、目录排序、前言后语、篇章结语、字体类别、插入图片、板式要求、一一规范,基本不用编辑操心,照章排版即可。尤其是文字校对,严格把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轻视。尽管原稿都曾刊用过,把了几次关,排出校样后校了十多遍,但还是有个别漏网之鱼。读者可见第90页上一个人名,误将全字写成了泉,为补救,就打印了几百个全字一一贴上,才放心发出。但书寄出后,偶然又发现第27页《老龙头上的雕像》一文中误将沈雁写成了沈燕,这就只能希望读者修改了。我是不能容忍知错而不改的。文集中可能还有错处,盼望读者认真找出,即使是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并反馈信息,我将不胜感激!
   至于文集的装帧,我是追求完美的,不只精装,就是内容的显露也要求赏心悦目,封面书名凸起烫金,后面的108种花卉铜版纸彩印,在此不惜金钱,称心如意即可。美是生活。有位哲人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人的心理本性使人能够有审美的概念。”我以为,这部文集不仅差错少,而且装帧是美的,反正我柜子中琳琅满目的书,就装潢而言,没有那一本可与其相媲美。但愿你能喜欢,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翻阅她,毕竟里面藏着作者的希冀与追求美的灵魂呀!(待续)
  
   ——之三:往事回眸(随笔)
   人生漫长亦短促,一瞬间几十年过去了。所谓人生苦短呀!因为短,所以要回忆追思过去的岁月留痕、人生轨迹,用回眸慰藉心灵的缺失与曾经的辉煌,寄托无法挽回的思念,呈现一去不复返的令人心灵震荡的情景,给人启示与希望,珍惜当下,面向未来,催人奋发前行!
   在我的史册中,值得回眸的人与事还是不少的,时不时就会跃然脑海,动人心魄:读初中时与志愿军叔叔刘金贵的通信,那是首次以书面形式会见最可爱的人,也是少年时代在心灵上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那时那情那景实难忘却,至今还在心里由衷发出“金贵叔叔您在哪里”的呼唤!还有1958年同我一道参加炮击金门而牺牲的战友张申奎、吴瑞生,我曾多次发表缅怀他俩的诗歌、散文。有幸的是当我将怀念张申奎的文章连同他生前与我合影的照片发在博客上,被张的重孙女发现,引起波澜,知悉失去音信60余年的太爷爷是在炮击金门战斗中牺牲的情景,接着与我联系,追根溯源,烈士英灵如愿魂归故里,家人追认为烈属。这让我的回眸追思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令人欣慰的结果。
   在我的文集中,有几幅老照片诱发的心声,同样感人至深,抒怀了一桩桩难以忘却的往事,例如:参加农村“四清”工作队,由清账目、仓库、财物、工分的小四清到清政治、经济、思想与组织的大四清,我在队里担任材料员,按党的政策、实事求是办事,受益匪浅;在炮团政治处任青年干事时兼任战士业余演出(宣传)队队长,助推战备训练、活跃部队文化生活的情景,以及被福州军区党委机关报《解放前线》聘请为通讯员,写报道获奖励、历练文功的回顾;再就是与北京军区政治部下属各部门17名代表趁参加炮兵625团政治处建设先进经验推广交流会之际在山海关海滩的合影《老龙头上的雕像》,引起一番追思与感慨,让人回味无穷。还有多次老战友意味深长的聚会等等,使人在怀念中感悟人生、珍惜人生,面向未来。真可谓:岁月无情,历史有痕,战友情深,只要记述,就可成为见证,启迪人生!
  
   ——之四:关于现实思考和时代感怀
   行成于思,毁于随。思考是一种追求、一种素质,更是一种境界。在生活中,不仅要用生理的眼睛去观察,而且还要用心灵的眼睛去思考。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所以,不断地思考着现实遇到的人与事,感怀着时代出现的场景与事件,成了我撰文的源泉。
   为在生活中寻找乐趣,我常常会遇事就思考一些问题。当然有悲有喜,悲喜交加,于是打开写作的题材与思路。每当写出一篇理性的文稿,总会使心灵有所启示与慰藉,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乐趣,收获自己培植的果实,继而推动思维的头脑,去思索更多的趣闻轶事。如此循环往复,也就留下了值得记忆与体味的人与事,并从中获益,修养人生,提高品位,同时体现人生价值。既是如此,何不直面现实,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呢!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时代前进,社会发展,引起感怀感慨与感悟的事,不时迸发,需随意抒怀,刻意实录,留下时代的印记,也给自己增添精神生活的色彩。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令人感怀的事,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只要留心,心驰神往,就有写不完的怀想,奔腾不息的激情;有感而发必有好处,既歌颂时代、点赞他人它事,又提升自己,何乐而不为?
   我们生活在伟大时代,就要用文学的形式歌颂时代、歌唱新生活,砥砺前行,激人奋斗。郭沫若说过:“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新的影响而塑造。”文学永远是为政治、国家、社会、人民服务的,歌颂正能量是主旋律,而不能像我国诺奖得主那样,用文学背叛祖国、谩骂革命、诬蔑人民、抹黑社会,而被西方别有用心者利用,贬低、嘲笑中华民族,结果呢?颁奖词居然人民的报纸不敢登载宣扬,只能封闭、丢在垃圾桶里!这奖究竟是荣誉还是耻辱?!
   我们要紧跟形势,有感而发,畅抒心声,留下诸多时代印记,日后翻阅回味,是很有意义的。让我们一道以深深的情感,适应伟大的时代,以强烈的呼声弘扬正能量。时不我待,奋发有为!(待续)
  
  
   ——之五:佳作评论(随笔)
   近两三年间,我收到不少战友、朋友、文友馈赠的书籍、字画、摄影、歌曲作品及视频光盘,也在网站看到一些动我心魄的激情演出,于是就有感而发地写出点评赞赏,文集中收录了36篇评论。我体会到,当读者与作者(艺术家)的心境帖然无间、情感融汇的地方,就有想象力把美的、作者不一定意识到的涵义凸显出来,加以评说、呼吁,与作者切磋、同读着共鸣共感,迸发出艺术的鉴赏,怦然心动、感情难抑,通过交流,起到点评的舆论作用,进一步宣扬佳作,引起反响。
   创造出佳作很难,而评论到位评出水准也不易。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一件艺术品是有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就应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照和欣赏。”能够具有一双欣赏评论的眼睛与头脑并不容易,它需要有敏锐的思维与易于产生共鸣的激情,有广博的知识与鉴赏的能力,才能窥其作品的精髓以及蕴含在艺术品深处闪光的可贵之处。只有读者真正有心有意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深入进去,摸准作品的命脉,品味出作品的真谛。当然,点赞他人作品,首先是个激励的行动,有感而发,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三言两语,发出感慨,点赞精华。这是真诚的情感表达,对作者是个激励鞭策,对自己是个心怀的表达。
   文学评论,在赏析他人作品中提升自己。每评一篇(部、幅、首)作品的过程,都是一种学习、鉴赏、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过程,通过评头论足,总会得到这样那样的思想启迪、思维激荡、心灵感应,从中获益。所以,每当发表评论,作者表示感谢的时候,我都会由衷地说:首先应该感谢您的佳作,给我提供了赏心悦目、激荡心灵的作品,我是最大的受益者。评论,这是一种有益读者与作者的举动,养成习惯,坚持不辍,必有好处,我愿长此以往,以评为乐!
  
   ——之六:关于抗疫纪实与藏头诗
   2020年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全国支援抗疫,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故事。我虽处于相对安全区域,但心早已飞驰武汉,忧心那里发生的一切。当不断传来这样那样的人物与事件,心境难以平静,故此,撰文连篇。在将近一年间,在网站、报刊发表80余篇,达8万余字。这虽是一孔之见,却是全程追踪,全景描述,众多英雄人物、不少感人事件,一一展现,可成为一个抗疫缩影,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记忆,日后翻阅,意味深长。
   作为中国公民的一分子,遇上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抗疫斗争,必将在人生的历史上留下难忘的刻骨铭心的感慨感悟,我对能为刻意记载点点滴滴的有感而发的抗疫史实而感到欣慰,尽管是随意描绘、心灵感应,但总也是时代的印记,使命的担当,情感的释放,心声的表达;假如不在动人动情之时加以记叙,加入感怀感慨,事过之后,也可能被抛到九霄云外,淡忘或抹去英雄本色光彩。只有留下纪实,才能载入史册,成为一部值得回味的历史,一部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以及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向心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中国人口众多,列世界之首,抗疫辉煌,世界公认,这是值得引以自豪的抗疫精神的伟大彰显,有这种万众一心、舍生忘死、无惧一切困难的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成功!
   在撰写抗疫文稿中,我摸索运用藏头诗的形式,借以提高趣味性和可读性,而不是媒体发表的新闻报道的照搬照抄。每次表达主题,均以诗情画意的场景,提纲挈领地以字数不等的文字,总括篇章宗旨,而后逐字展开,打造诗句,不只押韵、读来琅琅上口,还要紧紧围绕主题阐述主旨。这样写,虽然有难度、费时费脑,但只要用心琢磨,深推细敲,即可成篇。以往所见的藏头诗一般都是四六句,当做暗藏信息、传递情报用的。而我这次却当做行文的一种体裁,居然由十几字、几十字,达到上百字。我的一位老战友集报几十年,收获颇丰,年届八十仍在尽力,于是我就据其业绩,用80字藏头诗表达点赞。文学深奥无止境,文字表达体裁多种多样,但都求得趣味性和可读性,我愿随心所欲,用新颖的方式表情达意,留下不该忘却的记忆!
  
   ——之七:关于对读者感怀的处理
   给人赠书,不只推荐作品,更是表达友情亲情,架起心灵的彩桥,诱发对文学的兴趣,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我国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说过:“友谊不用碰杯,友谊无需礼物,友谊只不过是我们不会忘记。”友谊是精神的默契,心灵的相通,美德的结合。所以,我每出版一部著作,首先就是不会忘记的曾经与我相处相交的建立起友谊的战友、亲朋,认为,与他们在思想上是一致的、精神上是默契的、心灵上是相通的、美德上是相融的,于是毫不犹豫地与其联系,将书邮寄快递过去,借以了却心愿。赠书,完全出于情感,别无它图。当然,对方乐意接收、喜欢阅览,甚至爱不释手,这是我所期待、令人欣慰的。当他们反馈读后感,发表感慨时,我是心生感动的,不只听赞语,这是人的本性,也是希冀礼貌的眷顾心景。有位哲人说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所以,每次得到评说点赞,即使是商榷问题、指出错别字,我内心都是深表感激的,说明对方确实重视自己的辛劳付出,给予了尊重、厚爱。对此,不论话语多少,均以记载,并在下集中给予反馈,这叫心灵的彩桥,知音的旋律,是颇富意义的,不可轻慢或疏忽。
   《晚霞拾零》文集中收录了许多抗疫英雄的功绩,为表情意,我撰写了一篇文稿在网站发表:《以书会英雄——我给抗疫“四士”赠新书》,以院士、博士、技士、护士各一位为代表,通过赠书,联络感情,表示敬意。其中后三士与我建立了微信。一位内蒙边城的小护士得知我要给她赠书时,心情十分激动地说:“万万没有想到您会给我赠书,这让我太感动了呀,谢谢谢谢!”我说:“首先是你的《使命比生命更重要》的抗疫回忆文章感动了我,我在校对书稿时,每校一遍就会感动一次。我应该好好谢谢你呀!”当她阅览文集后,又发出一番动我心房的感慨感悟。就这样,与她成了未曾谋面的忘年交,这就是书籍的魅力所在!
   至于个别收到书后,默默无闻、不言不语者,我也不会去计较,估计对方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境况,也许是个性使然,心中有数即可。
  
   (2022年8月20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6岁休干)

共 608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随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心中有爱,处处阳光。作者以亲切的问候和关切,温馨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期盼,问候和祝福,具有启迪和传承的作用。作者的话如甘露,如琼浆,如箴言,润物无声,育人于无形之中。朱老师与我虽没谋面,但从其众多的精美作品中,让我们心生敬仰,令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激励。写书赠书彰显了老师的做人的大格局和情怀。文章从远方的问候淡起,先抒写了关于书稿的质量要求,从中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此事的高度重视。接下来通过往事回眸,把看似点滴的过往,浓缩成一种简爱。关于现实思考和时代感怀。作者旁征博引,以事喻理;关于佳作评论,作者可谓匠心独运,从大量的留言中一一筛选,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于抗疫纪实与藏头诗,时时彰显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格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更令人敬佩和感动。彰显了作者的格局和大气。整篇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感情充沛,升华有力,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感谢赐稿,推荐转发,祝老师健康长寿,佳作连连!【编辑:华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2-08-25 13:55:31
  语言真切,感情真挚,育人喻理,意义深远!期待新作,祝金秋丰硕,文笔丰润!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8-25 15:09:05
  感谢老师赠书之义举,人间大爱,让人动容。老师写书费心劳力,不辞辛苦,在照顾老伴期间见缝插针,不忘写作之事,让自己精神不至于累垮,让人心生敬意。《晚霞拾零》一书耗时耗力,内容生动感人,赞美新时代,弘扬正能量。再次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人感动万分。祝老师文丰笔健!健康快乐每一天!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花保        2022-08-25 22:36:10
  感慨文学的力量,它可以照耀人的一生!让更多的人享受书籍赋予的快乐,彰显文人宽阔的胸怀!向老师学习致敬!秋祺。
历经磨难铸就非凡人生,矢志不移方见英雄本色!
4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2-08-27 19:34:58
  老师的大爱之举令人感动,写书、赠书,这是爱的传递,问好老师!祝老师生活愉快!文丰笔健!
梦在何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