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交接(微小说)
在赵村的村委会办公室内,一老一少,一新一旧的两位村长正在作交接工作。
赵村是一个穷村,村委会的财产也只有办公室里的那几张破桌破椅,外加几本账册和一大摞公文罢了。因此,交接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老村长赵伯把这几样东西交割完以后,又拿出一本银行存折,郑重地把它交给他的继任——一位名叫石生的青年,说:“这存折里还有二千元钱,是我从仅有的办公费里一点一点节省下来的。村里实在太穷了,我没法给你更多。”
“不,这已经够多了。”石生接过那一本存折,真诚地说。他知道,赵伯担任村长这么多年,一直是克已奉公,从未挪用过村里的一分钱。
“如果没有别的什么事,那我们的交接工作就到此为止,结束了。”赵伯说。
“不,还有一件事你需要交接一下。”石生说。
“何事?”赵伯一怔,问。
“是关于省里的民益救济会的事。”石生说。
“民益救济会?”
“是的,民益救济会。在你任职村长的这些年里,每当村里有谁遇到了天灾人祸,都会收到该会寄来的一笔救济款。像汤二叔、马大傻、尤四娘……还有小珍子,都收到过这种救济款。当然,这都是你的功劳,是你联系上的该会,并向他们反映了村里的情况。”
“你想继续与该会取得联系?”
“是的。我们虽然不能依靠别人的救济,但万一有谁遇上了天灾人祸,多一份救助也是好的。再说,人家援助了我们这么多年,也不能一下子就跟人家断了关系。”石生说。
“其实,”赵伯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说道,“其实,哪里有什么民益救济会。那些个救济款也都不是从省城,而是从县里的邮政寄出来的。”
石生听后一怔,说:“那些钱都是你一个人去县里从邮政局寄过来的?”
赵伯点头。
“那些钱也不是什么救济款,而是你的工资?”
“不,那都是国家的钱,是国家发给我的。”
“所以,你一再要大家保密,不要对外宣传。说是民益会财力有限,无力救济更多的人,要不然,以后村里有谁遭灾,民益会就无力救济了。”
“是的,要是这事让外村知道,来打听民益会,那就糟了。”
“可是,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初,他们都不肯要我的钱,说是我只有那么一点工资,再怎么困难也不能要我的钱。但我又不能眼看着乡亲们遭遇灾难而无动于衷。我于是想呀想呀,终于想出了这个办法,能让乡亲们心安理得地接受我的一点资助。”
“赵伯呀,你为咱村的乡亲,做得实在太多太多……”石生不由得对眼前的这位前任肃然起敬。
“这算什么?遗憾的是我连任两届,担任了这么多年的村长,却没能改变村里的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这不怪你。是你没有遇上好年代,好机会。手中无钱,是任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呀。”
“不错,是这个理儿。你小子还真是遇上了个好年代,好机会:刚一上任就迎来了个村村通公路工程,一下子就拨给了咱村20万元修路款。”
“还有更多的呢。市里的两家银行已经答应给咱村50万元贷款,支援我们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山区经济。”石生激动地说。
“现在,钱已经有了。”赵伯也有点激动起来,“只是咱村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去了,而开山修路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我明天就挨家挨户地去走一趟,动员大家把外出打工的亲人都叫回来修路。这建设家乡,脱贫致富,本来就是大家的事情,相信大家也都会明白这个事理,愿意回来修路的。”
“对大家的生活怎么安排?他们外出打工,可都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的呀。”
“我也会给大家发工资,每月二千元。但眼下只能发一半,剩余的要等修通公路,赚到了钱之后,再补发给大家。”
“那些不能去修路的老弱病残怎么办?”
“这我也想好了。我会创建一个养菌场,安排他们去种香菇,种木耳。那活儿轻松。香菇和木耳又都可以晒干了贮藏起来,等公路修通之后,再运出去卖。”
“唔,不错!你小子不但遇到了一个好年代,好机会,而且还有一颗好脑袋。我相信你。你就放心大胆地领着大家去干吧!”赵伯点头赞许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