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初秋(散文)

精品 【东篱】初秋(散文)


作者:吴孟友 秀才,206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4发表时间:2022-08-27 07:11:46


   岁月,不经意间又跌进了秋的坎口,小草渐渐泛黄,树叶儿有不少镀出黄边,就像步入花甲的人,鬓发染上了薄霜,长发偶见一两根银丝。秋,悄无声息地走来了。
   今夏,太阳像个火球悬在空中,白花花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气温高达四十多度,多少年未见过的高温天气。三十八九度成常态,一连几十天不下雨,大地像个蒸笼,处处热浪翻腾。漫山遍野的绿垂下了脑袋。园子里的菜、田间的禾苗,有的转黄后干死,有的来不及转黄便死在青稞里,路边的小草,死黄一片,季节还未走到秋口,满眼的秋色早已到来。到了交秋时节,没了“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的感觉了。秋怎么来得那么残酷啊。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按说,立了秋,早晚该凉了。然而,今年是八月七日晚上二十时二十九分立秋,叫晚立秋。俗话说,“晚立秋,热死牛”,这话果然不假,现已是古历七月过半了,人们常说“过了七月半,看牛娃子躲田坎”,但此时的“秋老虎”愈发淫威,炎热逼人,暑气一时难消。早上起来,依然三十几度,太阳一露脸,汗珠直冒。“天无云彩地无风,酷暑高温日日同,生态失衡节令乱,清蒸烧烤有无终”,一句话,日日高温,热得人心烦意乱。
   出门上班,眼见白花花的阳光,一个大男人,也不自觉地撑起小洋伞,从宿舍到办公室不过几百米,匆匆走过,汗流满面,衬衫湿透。
   狗,钻到过道里或趴在树荫下吐着长舌喘着粗气;鸟儿躲进森林销声匿迹。只有蝉,仿佛因热而生,越热越亢奋,从早到晚拼命地扯着嗓子叫,似乎要拖住炎热,声音之嘈让人听了心烦。
   可我遇到的人,见面总是跟我说着秋天的话——初秋了,热不了几天了,一阵秋风,一场秋雨,炎热退场,初秋总会有新气象。
   无论在什么样的高温下,人们期盼甘霖,人们期待金风,其心清澈,其情笃诚。
  
   二
   交秋之际,正是水稻灌浆的时候。高温、干旱,苦了农民。我不由得想起儿时记起的一首古诗:“赤日炎炎似火,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故乡——天井村,万亩稻田,多日脱水,田间发裂,严重干旱,影响水稻抽穗灌浆。葛公镇镇长汪天祥,头顶烈日带领干部群众,深入田间,从外河接泵引水,缓解旱情。八月十二日那天,我在葛公镇正好和镇领导共进晚餐,镇长抗旱回来得晚,进门时,褂子湿到匾,腰部湿透,汗流满面,脸晒得通红。我看了有些激动,说:“汪镇长,你真是百姓的好干部,人们的好公仆啊。”镇长笑笑说:“再不抓紧抗旱,水稻将颗粒无收了。”席间,了解到,交秋前后,镇政府抽调很多干部奔赴十六个行政村了解旱情,并帮助村民抗旱保苗。饭后回宿舍,领导们的话一直萦绕在耳边。路过镇政府,看到墙上挂的“葛公镇服务中心”的牌匾,心想,牌匾写得多好啊,人民的政府为人民,领导干部能深入到基层一线,和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这样的干部才称得上是老百姓的父母官。我想把儿时背诵的那首古诗改一改:“赤日炎炎似火,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里如汤煮,干部为民把责挑。”
   初秋的风景里,有一群奔走在田间地头的干部,他们也是来唤秋风的人,正因为有了他们,这道初秋的景色才那么生动。
   立秋后,又接到教体局通知,责任督学要到中小学(包括幼儿园),检查防溺水以及“一家访三电话”的落实情况。
   还是在高考前一周周末,一名高二学生溺水身亡,引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立即召开会议,布置防溺水措施。水库、河流、塘堰、渡口等危险水域,立警示牌,置救生圈、拉杆等,在村口、路边拉横幅宣传教育。暑假前,各校召开家长会,并签订防溺水责任书。
   何谓“一家访三电话”,就是在暑假期间,要求学校,每月每一个学生打三次询问电话,每月每一个学生家访一次。这次检查就是看看任务落实情况。几天走访了十七所学校,各校任务完成得非常好,除六名学生随父母打工外出外,所有学生家访到位,所有学生打三次电话。家访有活动图片,电话截图有通话内容,村校联防也有具体的安排表和活动图片。听一位老师说:高温近40度,一天之内,串村走户达二十多家,听了之后,感动之余更是佩服。每到一校,校长总是信心满满,力争暑期不会出现溺水事件。
   趁着秋风,我奔走在乡间的学校,快开学了,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到初秋的风景,在一片秋风习习的氛围里,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来。我和秋风一样,送给孩子们最爽的心情。
  
   三
   教书一辈子,三尺教坛近40年,再过两年就退休了,人生也步入了秋天,到了秋天干些什么?浪迹天涯,看万山红遍?还是以酒当歌,唱晚人生?或是麻将扑克寻欢作乐?越想越不知所以然。
   今年五月,一个偶然机会,走进了江山文学社,并注册,在“东篱采菊”社团落了户。筑篱种菊,秋日兴菊,是多么高雅的事情。于是,年轻时候的文学梦又重新唤起。我之所以选择“东篱”,是因为离我家不远的东流镇沿江江岸双塔间,有一个“菊园”,院内有几进平房,门楣上挂着一个牌匾,曰“陶公祠”。传说,陶渊明为彭泽县令时,因喜欢东流的菊花,常来此种菊赏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隐居,来此开辟菊园,“种菊南山下,悠悠见南山”,从此过着逍遥的田园生活,后人敬仰他的高风亮节,为纪念他,在这里建起了“陶公祠”。所以,见到“东篱采菊”社团,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点开“东篱采菊”,里面有许多不同体裁的文章。散文、诗歌、小说等,我兴奋地读起来。读文,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尤其那些精品文章和绝品文章,那新颖的题材、巧妙的构思,感人的故事、深邃的哲理、诗意的语言、饱满的感情,慢慢地让我如痴如醉。随之,怀才抱器、李湘莉、鸿雁南飞、罗莲香、红花草、岚亮、白玄、韩格拉图等一大批优秀作家,让我记住,让我钦佩不已。一有时间,就想看看他们的文章。于是,我也有些冲动,想写写试试,但长时间不动笔,文思有些堵塞。五月九日,从葛公镇大源小学检查工作回来,路过自己的母校时,儿时的教室已成了民房。心生感慨,写了一首现代诗《别了,韩田小学》,晚上投稿,第二天就发表了,红花草老师写的编者按,读着编者按,让我激动不已,增添了我写作的信心。接着我又写了几首现代诗,发表了,信心大增。六月份改写散文,第一篇散文还是红花草老师编的,编者按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令我感动。每发表一篇,都有许多作家围观留墨,也有鞭策,更多是赞赏、鼓励。不到四个月,发表17篇,并有两篇获精。我也加了“东篱”微信群,网络虽是虚拟的,但感觉一群作家就在身边。读他们文章,看他们的评论,连每个人的性格都了知一二。有一天,李湘莉老师,在微信里要求我把照片和个人小结发给她,几天后,我在群里闪亮登场。很快,就成了编辑和评论员。我深感这两者的修养和资历,面对一篇文章,编辑时不敢怠慢,把文章打印出来,就像改学生作文一般,首先,看有没有错别字和不通的句子、篇章结构和语法修辞有没有问题,再看文采、主题、文题、个性特点和写作技巧等等。编者按要紧扣文章,思路清晰,理出亮点,言之有物。记得我写的散文《得悟写“花”之妙》《香隅藏明珠》《夏风吹醒了诗》《母亲的最后时刻》文题很长时间后才改动的,可见编辑老师严谨的编辑态度。文题改了后,生动有韵了,看到改动,即感激,又感动。
   人常说,夕阳无限好。可惜尽黄昏。我感觉,我的人生刚近秋口,离黄昏还远着呢,现在还挺忙。工作之余,读文、写评论、撰文,尽管忙得不亦乐乎,但生活十分充实。
   秋风摇菊,正是赏菊采菊时,不负东篱胜景,不负年华,让这个初秋不一样,成为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镜头。
   站在初秋的路口,多么希望一场暴风雨的到来,赶走肆虐的“秋老虎”,让大自然恢复生机。
   站在初秋的路口,多么希望太阳变得温柔一些,让生灵恢复平静。
   站在初秋的路口,多么希望秋后硕果累累,囤满库昌,让百姓幸福安康。
   站在初秋的路口,我的人生的秋天不会凄凉,和“江山”为伴,在“东篱”耕耘,我仿佛触摸到了日子的经脉,跳动的声音,是生命主题。秋来时,看山还是山。人生之秋,更加淡定从容。走过了夏的热烈,秋天像一位饱读诗书的才子,风韵自在其中。
  

共 32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虽已立秋,但气温高居不下。交秋之际,正是水稻灌浆的时候。高温干旱,苦了农民。故乡,万亩稻田多日脱水,镇长带领干部群众深入田间,引水救稻。镇长是人民的好公仆。立秋后,接到教体局通知,到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检查防溺水活动。几天走访了十七所学校,每到一校,校长总是信心满满,力争暑期不会出现溺水事件。教书一辈子,再过两年就退休了,人生已步入秋天,“我”究竟干什么?越想越不知所以然。今年五月,一个偶然机会,走进了江山文学网,落户了东篱采菊。选择东篱采菊是因离“我”家不远的东流镇为纪念陶渊明,建了“陶公祠”。见了东篱采菊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来到东篱,读文,成了每天的必修课。读着文友的文章,让“我”钦佩不已。于是,萌生了写文的念头。“我”晚上投稿,第二天被发表了,读着编者按“我”激动不已,增添了写作信心。接着第二篇、第三篇……每发一篇文都有文友围观评论,给“我”鼓励。“我”加入了东篱微信群,也在江山“闪亮登场”,很快就成了编辑和评论员。“我”编辑文章做到一丝不苟,因为“我”的文章编辑老师也是一丝不苟,并帮“我”修改文章。人常说,夕阳无限好,可惜尽黄昏,“我”感觉“我”年岁已进入了秋天,但离黄昏还远着,站在初秋的路口,“我”的人生之秋不会凄凉,因为有江山相伴,可在东篱耕耘,“我”的人生之秋,淡定而从容。此篇佳作摄取了初秋时节几个画面,文中不仅仅写初秋高温干旱之景,更重要的是推出了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是美的,作者给于了衷心的赞美。文中也写出了暑期教育局对防溺水的重视,老师们做到放假不休假,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安危。这幅假期画卷无疑是最暖心的,上面注入了满满的爱。可是,作者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从自然之秋转为人生之秋。写出了作者对江山、对东篱一腔热爱,一番眷恋。读之令人动容,情感为之共振!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精彩!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827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8-27 07:19:25
  文章以自然之秋写到人生之秋,描写灵活,过渡自然,情感饱满,是一篇佳作,推荐品读。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在东篱编创愉快,精彩纷呈!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8-27 08:08:05
  吴老师笔下的初秋,别具一格。炎热之下期盼着初秋的一场雨,一阵风,对生活始终有着向好的心;干旱之下,有哪些为民服务的干部,也有自己督学职责,初秋里有一帮人成为了风景。初秋,应该让自己有着落,于是选择了采菊东篱,放飞文学的梦想。这个初秋,多么诗意,多么令人鼓舞。章法井然,不尚空洞,以不一样的题材表现初秋的景象,可谓巧心巧构。怀才抱器拜读佳作。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27 08:37:33
  感谢怀才老师的美评,谢谢你的点赞鼓励。初秋,最美的风景是汪镇长一线抗旱。着实令人感到,遥握问好老师!
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27 08:27:25
  李老师好!早上起来,打开网页,看到《初秋》文章发表,兴奋不已。我把文章从头到尾又嚼了一遍。树上的虫子被你一一捕捉,感谢你的精心润色。你的美按,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看后,令人感动。你把文章描述的是那样的具体有高度,尽显亮点,是对我的莫大的鼓励。
   我对东篱充满一腔热爱,一番眷恋,是因为东篱的老师们有一腔温暖的情怀,文学路上手牵手不掉队。我看了不少人写怀才老师的文章,他的精神,他的人品让我深深感受动。每天,他写评论、修改文章,自己撰稿,还有大量的编辑任务,一位古稀老人,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每次想到他,我的精神就来了。还有李老师,可以想像,社团里的事情,让你成天忙碌着,你也还撰文不辍,编文不止,连文友细微的事情你都要及时的提醒。令我佩服不已。
   秋日问候老师!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8-27 09:17:10
  吴老师的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情味,从大自然的初秋写到人生的初秋路口,过渡自然,环环相扣,使文章的蕴意逐步加深,很感人!自然的初秋,有了领导的率先垂范和全体百姓的共同努力,庄稼会得到应有的好收成。活在生命的初秋,作者欣逢东篱社团,这是多深的缘分,竟然遇到一帮志趣相投的文友老师,收获那么多的快乐,真好!文字质朴细腻表达贴切,读之受益。问候吴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28 06:24:00
  罗老师早上好!感谢你的美评和鼓励。活在生命的初秋,结缘东篱,与志趣相投的文友们携手同行,多么地幸福。
5 楼        文友:岚亮        2022-08-27 11:42:42
  别样的初秋,一题双秋。季节进入天凉的秋,人生也进入了清秋。入东篱,写文种菊,足矣!吴老师写的好,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28 06:27:16
  岚亮老师早上好!感谢你的点评,进入人生清秋,筑梦东篱,做有意义的事情。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08-27 14:16:30
  好一篇散文佳作!虚写秋热,实写镇干部为民抗旱、老师们为学生暑期安全冒着高温走访,最后,笔锋一转,进入人生之秋,叙述进入东篱后的写作感受。层次推进自然,运笔老到。不俗,有味道。希望我们在江山,都会拥有秋的收获,秋的快乐。祝吴老师秋安,祝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28 06:31:21
  韩哥拉图老师,早上好,感谢你的美评和鼓励,筑梦东篱,会有秋的收获、秋的快乐!
7 楼        文友:白玄        2022-08-27 20:38:30
  写景写人,抒情议论,恰到好处,结合自己独特体验,感情饱满,感悟深刻,描写细致生动,写出秋韵。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28 06:36:09
  白玄老师,早上好!谢谢你的美评和鼓励,我们相聚东篱,携手同行,收获快乐!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8-27 21:22:41
  正如我读一遍看吴老师这篇散文的感觉一样,那种层次性,可以把初秋的几个方面捏合在一起,非一般的功底,祝贺吴老师摘精!
怀才抱器
回复8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28 06:55:43
  怀才老师好!感谢你的精心润色,筑梦东篱,几月来,处处都有你的身影,几乎每篇都有你的评论。每篇摘精作品,都有你的心血。我很幸运与东篱结缘,与老师结识,在追梦的路上,你是我的偶像,我的动力。一想到你的辛勤劳作,无私的奉献,我没有理由停下手中的笔。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8-27 21:45:44
  大自然的秋天与“我”的秋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文章联想丰富,过度自然,加入东篱是明智之举,东篱园地总给人一种奋进力量。老师的文章写得相当好,是我学习的榜样,拜读老师佳作,祝安!
回复9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28 07:02:49
  谢谢红花老师的美评和鼓励,在东篱,你是我最亲最近的人,为我多次编文,按文写得有血有肉,读起来令人激动。几乎每篇都有你的评论鼓励。我常看你的文章,你的精神力量感染了我。感谢你的帮助!
10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8-27 22:04:43
  这个散文写得很成功 ,大自然的秋天 ,写到人生的秋。老师在东篱硕果累累 。更重要的是人生的一个态度 ,再这样一个秋季,放出光芒 。问侯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28 07:06:10
  感谢鸿雁南飞老师的美评和鼓励,人到秋天总要有所追求,筑梦东篱,和东篱文友携手同行真开心。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