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秋日闲来听虫鸣(散文)
一
炎热的夏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凉爽的秋天在秋虫高一声低一声的鸣叫声中,紧锣密鼓地闪亮登场。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是王维在《秋夜独坐》里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寥寥几个字道尽了秋日的凄凉之美。绵绵秋雨中,成熟了的山果应声落地,只听得“啪”的一声,那声音在静夜里格外响亮。昏暗的灯光下,萧瑟的秋日因虫鸣声而有了无限的生机。因为虫鸣的陪伴,让诗人不再感到孤独,让这个微凉的秋夜有了诗情画意,显得格外美好。
草虫,虫生草中,生命与小草一样卑微,以食草叶、草籽或庄稼为生。草虫的种类繁多,像蟋蟀啦,螳螂啦,蜻蜓啦,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它们各有各的生活习性。这些草虫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一岁一茬,循着节气,春生夏长,渐渐地长大。到了一定的时候,身体发育健全了,能鸣叫的,小虫儿就会振动翅膀,试着鸣唱,无师自通。一开始肯定气息微弱,底气不足,日复一日,音域越来越宽,歌声愈加嘹亮,熟能生巧,连谱成小曲,直到成为秋天真正的“歌者”。
秋雨多情,缠缠绵绵,洋洋洒洒,淋湿了庄稼,淋湿了草地。一场秋雨过后,每一片小草的叶子上都积满了小水滴,玉米的叶子湿漉漉的,犹如刚洗完了一个凉水澡。我常常想,晴天还好,这些秋虫朝饮露水,沐浴阳光,唱得欢快,自由自在,下雨天可糟糕了,一个小水坑,对它们来说就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些可怜的小昆虫不知道会不会躲雨,它们又会藏身何处呢?
雨打梧桐叶,声音格外厚重,但它遮不住喧嚣的虫鸣。虫子们藏身在草丛中或叶片下面,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个角落,传来阵阵虫的嘶鸣。不见其形,只闻其声。
它们一个个亮起自己的金嗓子,引吭高歌。有清亮的独唱,有混厚的大合唱,虫的鸣声在四野里回响,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二
秋虫声声,不绝于耳,最响亮、最清脆的当然是蟋蟀,堪称歌王。蟋蟀的别名叫秋虫、夜鸣虫、蛐蛐、将军虫等,蟋蟀有它的“住宅”,它把家安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里。它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身子多为黄褐色或黑褐色,除了天生爱斗,它还是名副其实的“小小歌唱家”,它们是不甘寂寞的,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它的叫声,凄美、温婉,还有那么一丝哀怨,情思悠悠,绵绵延延,无休无止。
《诗经》里曾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是季节的预报员,它能准确地感知季节的变幻,并且随着季节的深入,不断地转换自己的“阵地”。“天凉好个秋”,蟋蟀,渐渐地从田野搬到住户的院子里,从屋檐下,再搬到温暖的床下,直到寒冬逼近,虫儿的生命也即将终结,它的叫声也消失殆尽。据说,蟋蟀里能鸣叫的都是雄性,天性使然,它长大之后,两个前翅,相互摩擦,振动会发出美妙的歌声。
有时候,觉得它就躲在屋内的某一个角落,“唧唧唧唧”地叫个不停。想去看一看它的“真面目”,却又找不到它藏身在哪里,声音虽然若有若无,但又让人听得如此真切,在耳边响起。它的鸣叫声在暗夜里更显清幽,夜色阑珊,它是失眠人最好的知己。四周如此安静,唯有虫鸣之声,丝丝缕缕,欲说还休,让人难忘。聆听虫鸣,生命简单到只有快乐。
我从小生活在乡村,对这些昆虫并不陌生。一只只小蜻蜓,透亮灵活的眼睛,身子又细又长,“嗡嗡嗡……”,展开透明的翅膀自由飞翔,像一架架小飞机,麦垛是它的停机坪。一到下雨前,它们更是成群结队地贴近地面飞,可能在寻找小虫子吃。这时候,我和小伙伴就会用扫帚去捉蜻蜓,运气好的话,可以一下子拍到两三只蜻蜓,但一松扫帚,它们又机灵地飞走了。也有倒霉的蜻蜓被我捉到了,我用线拴在它的尾巴上,拿在手里把玩。后来,听大人们说蜻蜓是益虫,专门吃蚊子和其它有害的飞虫,我又恋恋不舍地把捉到的蜻蜓放回自然,让它捉更多的害虫。
当庄稼成熟的时候,地里的秋虫叫得也最欢快,从庄稼地里走一趟,会惊扰这些“小家伙”,它们犹如惊弓之鸟,在草丛中蹦来跳去,四下逃命,唯恐被捉。只见小小的虫儿身形特别灵活,转眼间便躲避进了另一处草丛里。
蚂蚱,我们又叫它“砍刀”,它本身不会叫,但会通过振动翅膀发生声音,发出“嗞嗞嗞……”的声音,也挺悦耳的。它身穿绿色的外衣,和草一个颜色,像变色龙一样,特别善于伪装自己。如果它静静地趴那儿,很难发现它的身影。只有它在草丛中跳跃的时候,你才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是一只小昆虫。
最有趣的是捉蚂蚱。正在地里刨红薯,突然一只蚂蚱从草丛里跳出来,我放下手中的铲子,伸手去捉它。它在前面跳,我在后面追,目不转睛,生怕一不小心让它从眼皮底下溜走。没想到,我被一只小虫逗得团团转,不一会儿便满头大汗。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啦。”我问母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母亲说:“深秋季节,万物萧条,蚂蚱生存所需要的食物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蚂蚱离死亡也不远了。其实,也教育我们,为人要低调,风光时不要得意忘形,蚂蚱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些小昆虫的生命是如此短暂,有季节性的,我忽然对这些“小家伙”心生怜悯之情。静静地聆听虫鸣,那声音是自由的、欢愉的,它在草丛中跳舞,在草尖上开演唱会,唱着秋天的赞美诗,它们用生命奉献一首凄美的秋日绝唱!
三
漫步在秋天的田野,耳边除了“呼啦啦……”秋风翻动叶子的声音,便是那气势非凡、连绵不断的阵阵虫鸣声。那声音变化多端,此起彼伏,忽远忽近,仿佛来自唐诗宋词里的平仄韵律,又像一首首温柔婉转的抒情长诗。
看着成熟的庄稼和被果实压弯了腰的果树,听着声声虫鸣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就像走进了辽阔华丽的音乐厅,所有的烦心事都会烟消云散,再也不会觉得寂寥无趣。
草丛中,枯叶里,皆是秋虫温暖的家,也是它们一展歌喉的竞技场。各种虫儿纷纷亮相,浅吟低唱,从早到晚,乐此不疲,一往情深。不知道为什么,它的歌声在萧萧的秋风里总是显得那般凄凉,似乎在唱一首秋天的离歌,惹得人无端起愁绪,不由一声长叹:“秋虫鸣,绿林黄。天转凉,莫忘添衣裳!”秋虫的鸣叫让人伤怀,也许是秋将尽,生命将至终点,有一丝不舍,对生的眷恋。
“织织……叽叽……嘟嘟……”尽管用心聆听,我依然分不清是蟋蟀,是蚂蚱,是臭娘娘,还是别的叫不上名字的昆虫的声音。有的声音清脆细长,有的则显得浑厚有力,有的叫声清新激昂,还有的声音低沉伤感,一咏三叹,和着秋风,高低错落,抑扬顿挫,在天地之间纵情吟唱。不得不说,这些小小的虫儿乐感极好,节奏感强,配合得恰到好处,这是一场盛况空前的音乐会。
我正听着虫鸣声入迷,突然,一只蟋蟀从草丛里蹦出来,跳到了路的中央,它没有意识到马路上车来车往有多危险。我怕它会葬身车轮下,情急之下,我伸手想捉它,把它放归田园,它却机灵地从我手下溜走了,一下子跳进草丛里,不见了踪影。
四
宁静的夜晚,秋虫的叫声就是一首最悠扬的轻柔小夜曲,它用歌声在编织着夏日里未做完的美梦。
秋夜,清凉如水,淡淡的月光洒下一地银辉。坐在门口,虫声便会萦绕着你,也许有金龟子、蟋蟀、蚂蚱,一切能发声的虫子都在为秋天而忘情地歌唱。整齐又富于变化,这声音悠远又清新,余音绵长。静谧的夜,因为虫鸣,而更觉清凉和幽静。它的叫声引得游子思念家乡,让文人墨客感叹岁月好匆忙。
虫鸣,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让秋日更幽,让人内心更趋于宁静。虫的鸣叫,叶的凋零,草的枯萎,田野的欢唱,汇成了一曲秋天的交响乐,音韵优美,让人陶醉。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在季节的轮回中,秋虫用歌声唱响生命的赞歌,对于它们来说,秋天是生命的终结,也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每天,在虫鸣声中入眠,又在它清脆的叫声中醒来,这些虫儿个头小巧,能量十足,不知疲倦,唱个不休。虫鸣声声,织就了锦绣多彩的秋天。
秋虫呢喃,以歌声表达对生命的感悟。用心聆听,就能听到来自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之美妙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