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太爷》的写作技巧(赏析) ——山地散文《太爷》读后记
读了《江山文学网》山地老师(朱华胜)的廉政作品《太爷》,倍感荣幸与欢喜。山地老师经常在优秀期刊上发表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山地老师的短篇小说反映现实,贴近生活,主题深刻,思想积极,字句精炼,活泼幽默,喜欢读。
看了《太爷》这篇历史真实故事,我从中了解到了曲靖古代人文历史,以及清廉官员的可贵品质,还学到了山地老师在写这篇文章时所应用的技巧。
《太爷》中的“太爷”是曾任宣威知州的黄四岳。文章通过三个相连的故事片段,不知不觉间把黄四岳清正廉明、不畏皇权、体恤民众的形象立了起来,也在不知不觉写了黄四岳在宣威知州十五年的任职生涯,这种不知不觉,属于叙述的力量,像风有力无影。
文章有几个方面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作者并没有把这三个故事铺开了写,而是巧妙相连。三个故事分别是:一是为曲靖运铜脚夫讨公道;二是黄知州把自己的养廉银捐出来给彝家人买盐,救了无数穷人性命;三不畏皇权。乾隆59年,皇室福安康出任云南总督,当时云南布政史和按察使以下官员纷纷来到云贵交界处宣威可渡驿站迎接,为了不让宣威众衙役免受这些礼数之苦,黄知州安排差役们隔站迎接,等福安康来了再近前伺候。这三个故事看似事小,但每一件都反应出黄四岳在宣威任知州时心中有人民,一心为人民的高贵品质。作者在叙写三个故事的时候,情节展开详略得当,从第一个故事开始就以黄知州在田间地头跟农民家长里短地聊天展开情节,用细节推动情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铜运管理官吏想尽各种方法压榨铜运脚力夫,像在鸡脚杆上刮油。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这事黄四岳如果要管,势必得罪曲靖知府。怎么办呢?黄四岳苦苦思索。正好当值衙官送来快报“曲靖知府下月要来宣威视察春耕和铜运……”黄四岳顿时有了主意。
黄四岳巧布玄机,高高在上的曲靖知府大人终于得以听到脚夫们的诉求。“知府旁边的随从赶紧登记了名字,并询问了脚运夫的诉求,一一记下来,递给知府。黄四岳趁机说:‘知府大人明鉴,为朝廷着想,为民着想,替这些脚运夫考虑,按当前市价支付运脚费。’“晚上,知府正要解衣休息,黄四岳又领着几名里甲长来求见。知府对随从说:‘这个黄四岳太执拗了,他图什么呢?瞧他一个小小知州,这么来劲,这么逼我。好吧,看在他三番五次为民请命的份上,这次就依他。’”水到渠成,黄四岳笑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否则,老百姓养我这个父母官干嘛呢?这一夜,黄四岳一定笑得很甜。
事情办得就是这么漂亮,这就是黄四岳。这就是作者笔下的黄四岳——宣威的黄知州、人们口里的“黄青天”。
第二,作者在场景描写的时候,意象达意,独具特色。文章开头就是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农耕画:“三月,宣威西山。花花草草摇头晃脑,像欢迎贵宾到来。”这样的句子,如果不是自己独立思考,真是写不出来。语言精要,用词精准,这是朱华胜老师小说的最大特点。再看这句:“地里,拉梨的老牛,扶梨的老汉,身后施肥的农妇,不约而同吸吸鼻子,抬头循香探望。”——该是多浓的香啊!这样的描写手法和表述方式让我们读来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再看人物描写,对黄四岳的刻画:“一身蓝布长衫,洗得发白,不知穿了多少年。人清瘦细高,麦色脸庞,双眼很亮。看样子,应该是一位私塾穷教书匠吧?老汉暗想。”想想看,黄四岳的穿着,外貌和整体形象就这样被作者寥寥数语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叙事展开,处处埋着伏笔,句句设有悬念,真是妙笔生花。历史上让这位任宣威知州的黄四岳被我们深深记住了,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中。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艺术的力量。
第三,作者在叙事的时候,语言独具风格。比如在写到黄四岳即将离开宣威的时候,文章是这样写的:“月余后,在宣威任知州十五年的黄四岳要回老家乌兰察布了。送别的宣威百姓,排成长龙,泪如泉涌。‘太爷,太爷’叫着,送出很远很远,不愿转身,直到黄四岳身影在北边山峦中消失。‘黄青天走了。’百姓一直念叨着。”句子不多,都是生活里常见到的语言。然短短数语,就为我们展现出了这样一幅画:数千百姓痛哭流涕地为黄青天送别,而黄青天呢并不没有走三步又回头,而是头也没回地径直离开,他——黄四岳,是早就想离开宣威了呢?还是他本就怕这样儿女情长依依不舍的啰嗦留恋?想想他这个人在宣威为老百姓做了的那些事,他怎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不图名利不为前程的人,一个心里装老百姓的人。他这一去,又将在哪为老百姓服务?这样的官员难道不值得我们挽留和争取吗?
文章收尾戛然而止,看似有些唐突,但留给我们留下思考却是震撼人的,像千斤一锤。这就是作者的文学功底,没有这样的写作技巧,文章就没有这样的魅力。正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那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地空留马行处。”无声胜有声地写出了作者对黄四岳离开后的惆怅情怀。
山地老师的文章就是这样震慑人心,正如山地老师的为人。作为沾益的一名文学写作青年,地理位置的临近,与山地老师交流的机会多了一些。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山地老师仿佛就是文中的“四爷”,因为他也是清瘦的一个人,“双眼很亮”,在对我们这些爱好文学的人,他总是不吝赐教,在我的写作道路上,老师指导的不多,但每一个小小的意见都能让我进步很多。受他的影响,我也开始注重写作中的语言使用技巧。像《太爷》这文,写出来,要让人无论是从知识方面还是写作的技巧方面都有收获,那就是好文章。让人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并获得一些启发,那就是我们这些写作爱好者或是文艺工作者最终追求的目标了。
原创首投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