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一盅两件叹世界(散文)

精品 【流年】一盅两件叹世界(散文)


作者:燕剪春光 进士,1087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46发表时间:2022-08-30 13:42:42

1995年6月,正是紫薇花开、凤凰木吐艳的季节,我调入广州一所高校图书馆工作,分配在流通部。上班没多久,流通部组织喝早茶。久闻广州早茶大名,终于有机会亲自品尝,心情有些亢奋,却不禁腹诽:不就是喝个茶吗?至于么?
   那天,太阳起得很早,它穿过窗户闯进卧室,恶作剧般晃着我的眼睛。我惊叫着跃起,急急忙忙洗漱完毕,七点整赶到学校大门口的科技交流中心。
   走进位于一层的茶厅,已是人声喧闹,热气腾腾。偌大的厅堂,几十张大圆桌,没有一张是空的,门口还有一波一波的食客涌入。幸好部门主任余叔早早来霸位,几个老广州同事也提前到场,不然我这样踩着点来的,只能排队等号了。大学校园里的普通茶楼尚且如此火爆,市中心那些大名鼎鼎的老字号其热闹景象可想而知。我第一次感受到广州人对早茶的热衷。
   桌上泡好了两壶茶,同事说一壶是乌龙,一壶是普洱,让我选择。二者我都没喝过,那就随意吧。她给我倒了一杯乌龙。轻轻抿一口,我的妈呀,世界上还有这么难喝的茶?从小到大,我喝的都是家里自制的绿茶,早已习惯了它的“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这汤色混浊、不香不甜的劣等乌龙,一瞬间消弭了我对广州早茶的好感。
   我佯装在品茶,眼睛却瞟来瞟去观察同事们的举动。一大桌人,只有两三个是外地人。他们用我听不懂的粤语高声交谈着,大口地吃着点心。点心种类繁多,大都见所未见,不知道姓甚名谁。心想,原来广州人喝早茶名不符实,它的重头戏是吃早点呢。
   我干坐在那里,有些许尴尬,便夹了一只棕色的鸡脚慢慢啃起来。它皮酥肉嫩,酱香浓郁,入口即化,甜咸中还略带一丝辣味,越嚼越香。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虎皮凤爪,是广式早茶经典点心之一。时至今日,每次陪朋友喝早茶,总不忘来上一份。
   大家边吃边聊,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的聚会,吵吵嚷嚷的,但气氛融洽。有两位同事很是殷勤,不时站起来依次给大家续茶,好像主人一般。被照顾的“客人”则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我猜想这是一种致谢的礼仪,感觉挺新鲜,便也学着他们的样儿向倒茶者致以扣手礼。
   早茶结束回到图书馆上班,我特地查了有关资料。传说这“扣手礼”与乾隆皇帝有关。当年他下江南来到扬州,带两个太监微服私访。在一个茶馆里,乾隆皇帝一时兴起,向老板学习倒茶技术,给太监倒茶。太监既怕违逆皇家规矩,又怕暴露了身份,便急中生智,忙用手指轻扣桌子还礼。“手”与“首”谐音,“扣手”即“叩首”。三个指头弯曲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扬州早茶比广州早茶历史悠久,广东早茶借鉴了扬州早茶的一些习俗,这扣手礼估计就是从扬州学来的。现今粤港澳地区都流行这种扣手礼,不知作为师父的扬州人是否还在延续此礼仪。
   席间,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茶壶没有了水,只要把茶壶盖打开,就会有服务员主动过来加水。关于这,老广州也流传一个故事。
   从前广东有个二世祖,由于好吃懒做,很快败光身家,于是到处讹钱。
   有一天,二世祖带上一只鸟去茶楼喝茶,趁没人注意时,偷偷地把鸟放进茶杯,叫人来加水。当服务员打开杯盖时,小鸟飞走了。二世祖借此向茶楼索赔。
   茶楼老板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就要求食客需加水时,主动打开壶盖。这个故事也许有些牵强附会,但不必较真,听听就好。广州早茶本来就是从街头里巷诞生,三教九流混迹其中,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
   “小刘,你想吃什么,自己拿。”可能是看到我新来乍到,吃东西过于斯文,余叔用他极难听懂的广东普通话对我说。此时刚好有服务员推着车经过,车上满载着一座座宝塔似的蒸笼,热气蒸腾。我随手要了两笼与大家分享。坐在旁边的同事告诉我,是虾饺和干蒸。
   这么精致的点心摆在面前,在美味与斯文之间,我最终选择了前者。虾饺皮白如冰、薄如蝉翼,里面的虾仁隐约可见,十分诱人。一口咬下去,一股虾的鲜味从舌尖泛起,漫溢至整个口腔,爽滑鲜美之极。称它为广式点心“四大天王”之首,真不是吹的。据说虾饺始创于20世纪初广州市郊伍村五凤乡的一间家庭式小茶楼,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干蒸主要以肥瘦猪肉粒和鲜虾粒为馅料,再用黄色的含蛋皮包裹起来。干蒸皮收口的时候会把里面的馅料露出来,蒸的过程中馅料又不会爆开。收口之后的干蒸皮一褶一褶的,美味又美观。干蒸亦称烧麦,也是“四大天王”之一。
   由于要赶去上班,第一次喝早茶不到一个小时就匆匆结束。虽然大壶茶让我心情沮丧,但各种美味的点心和早茶的风俗还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后的日子里,在不同的茶楼和不同的人喝早茶,对广州早茶的认识愈加全面和深入。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咸丰年间,广州的贸易比较发达,来来往往的商贩很多。精明的广州人看到了商机,在一些人流旺的地方纷纷开起了“厘馆”。供应茶水糕点,为往来的商贩提供歇脚谈话之所。慢慢地,为达官贵人服务的较高级的茶居诞生了,著名的老字号陶陶居是其代表。到清光绪期间,“居”又升级为“楼”,出现了楼上雅座,茶水和点心也随之丰富精致。昌盛至今的老字号莲香楼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园林式茶楼在广州兴起,著名的有北园酒家、南园酒家、泮溪酒家,把岭南的建筑文化、地方风俗与饮食文化融于一炉,早茶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今,广州茶楼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从街边小店到各类星级酒店,应有尽有。无论是贫民百姓还是权贵阶层,都可以根据需要找到相应的喝茶场所。
   早茶,不仅仅是广州人的一种饮食习惯,更是刻在骨子里的饮食文化。
   “饮咗茶未(喝茶了吗)?”这是广州街坊日常的问候语。
   许久不见的同事朋友在路上相遇,寒暄一番之后,最常讲的一句是:“得闲,一起饮茶去。”
   周末,一家老小睡到自然醒。起床后不必劳神去做饭,带上自家的好茶叶上茶楼,慢慢喝,慢慢吃,任由老人唠叨,任由孩子欢闹,一直持续到正午,在享受一家团圆的天伦之乐的同时,早餐和午饭也一并解决。
   有朋自远方来,最佳的待客之道是去喝早茶。在氤氲的茶香中,宾主品尝了一款又一款风味糕点,分享着各自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话越说越投机,心越来越近,不知不觉日近中天,宾主尽欢。
   商家与客户谈生意,不去公司,不下酒馆,去茶楼。在轻松的氛围中,喝几杯热茶,吃几款点心,谈谈天,说说地。推杯交盏间,仿若面对老友一般,敞开心扉,一桩生意便水到渠成。
   不仅普通人喜欢广州早茶,许多名人也对它情有独钟。康有为在广州讲学时,经常到陶陶居品茗,还应老板之邀题写了“陶陶居”三字,现在陶陶居的招牌,就是康有为的墨宝;毛泽东主席曾在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那里离妙奇香茶楼很近,他经常顺道去饮茶;鲁迅先生在中山大学任教时,经常与夫人许广平到妙奇香饮茶。郭沫若去越南访问途经广州,曾到北园酒家饮早茶,并即席挥毫打油诗一首:“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到家。叹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
   广州著名的茶楼很多,我算不上老茶客,去的地方也不算多。去过的地方,比较而言,对白天鹅宾馆和陶陶居印象较深。
   陶陶居始建于1880年,原来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书院,后来发展成茶楼,叫“葡萄居”,后改为“陶陶居”,在广州的茶文化历史上举足轻重。它从白云山运来九龙泉水,以九龙泉水烹茶,用“瓦鼎陶炉,文火红炭烹煮”,一时名声大震,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经过百年的沉淀,文化气息愈加浓郁。每天都有大把茶客不辞辛苦去那里排队等候。外地来的朋友,假如有幸在“陶陶居”喝过茶,吃过饭,回去后绝对有向亲朋好友炫耀的资本。人们喜欢到陶陶居喝茶,不仅仅是冲着它的茶点而来,更是被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站在陶陶居大门前,无不为它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的建筑所叹服,何况还有康有为亲手挥毫的三个遒劲大字为它增光添色。典雅的长联,栩栩如生的浮雕,尽显老字号的大家气派。
   “陶陶居”三楼有一副茶联是这样写的:“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真是绝妙好联,非大手笔不能为也。联中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巧妙地把茶楼的沏茶技艺、经营特色和高尚道德恰如其分地表露了出来,旨在劝诫世人饮食应有度,要珍惜时光,不要蹉跎岁月。这不正是来此喝茶的广州人的心理写照?
   每一个老广的心里都有一座白天鹅。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宾馆,由霍英东投资。它的设计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与岭南传统园林设计的精华,中庭以壁山瀑布为主景的焦点,形成别有洞天的岭南风情,有着浓浓的历史气息与文化内涵。
   白天鹅早茶价格不菲,依然有“老餮”们蜂拥而至,有时排队等位的队伍长得让人绝望。因为这里有美景,美食,还有老广州的情怀。你想,一边喝着上好的茶水,一边吃着精美的点心,还可以欣赏窗外美丽的珠江风景,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享受啊!有人说,来白天鹅喝完早茶,才能找到人生奋斗的动力。
   老广们习惯用一盅两件来代指喝早茶。广州最早的茶馆“二厘馆”,里面最著名的就是“一盅两件”。所谓“一盅”,指的就是以石湾产的大耳粗嘴绿釉鹌鹑壶,配一个瓦茶盅,壶里多放些粗枝大叶,茶味涩而没有香气,仅冲洗肠胃而已。所谓“两件”,则是指当时粗糙的大件松糕、芋头糕、大包等价廉物美的茶点,只是填饱肚子。它们以摆台形式,由客人自选取食,不用点叫,食毕结账。
   如今在各个茶楼,还能看到不少老人点一壶茶,两款点心,一个人慢悠悠地品味,乐此不疲。虽然形式上还是“一盅两件”,但内容早已发生了变化。“一盅”自然还是一壶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菊花茶、普洱茶、铁观音,花茶随你挑,丰俭由人。“两件”点心更是让人产生选择困难,因为可供选择的太多了。著名的泮溪酒家的茶点就有一千种以上。不过老广们最喜欢的还是“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和蛋挞。
   广州早茶,不仅是广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饮食文化,已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朝早饮早茶,一盅两件叹番下。”老广们喜欢把饮早茶说成叹早茶。一个叹字,生动传神,几多深意。从字面上理解,蕴含着细细品味、慢慢享受之意。再往深处探究,这品味的又何止是茶,享受的又何止是点心?这一盅两件之中,分明藏着大千世界。你叹的是茶,是点心,也是烟火人生,是万象世界。
  

共 41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借由作者与新同事的第一次早茶经历引出了对广州早茶的介绍,入笔自然,趣味横生。早茶的礼节“扣手礼”的渊源;茶壶盖打开服务员主动过来加水,此规矩的来历;早茶点心虾饺和干蒸的特色与历史……这些妙处横生的民俗文化,被作者用一次早茶贯穿一气,而作为初次接触广州早茶的作者的身份,好奇心强与观察细致,更切近那些不了解早茶特点的读者的阅读体验。作者由初次体验到日渐了解,水到渠成地诠释着广东早茶这一饮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历史与变革。从市井商贩到达官贵人,从街边小店到各类星级酒店,从普通人享受天伦之乐到商家客户在谈天说地之中成就生意,茶楼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广州人的生活。不仅如此,也有许多名人墨客对广州早茶情有独钟。作者一一列举着与早茶有关的名人轶事,数念着广州著名的茶楼,并重墨描述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陶陶居”与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这两座茶楼的特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民族饮食文化的自豪。作者在自然解读“一盅两件”的蕴含与变革之后,画龙点睛,将本文的立意升华到更为深刻的高度。文章行文生动,引典精妙,承转自如,内涵丰厚,立意高远,以小见大,将广州早茶这一广州人的生活方式,将这一刻在骨子里的饮食文化,上升到看烟火人生与万象世界的高度,意味深长。弘扬民俗文化的佳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830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22-08-30 13:47:18
  好美妙精致又复杂的“一盅两件”!好精深的民俗文化!
   姐姐是优雅又知性的女子,适合在历史文化蕴含丰厚的“陶陶居”叹世界!
   胡乱编按,姐姐,俺按不倒就自己乖乖躺下哈!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08-31 08:36:53
  辛苦风劳模了!哪时候来广州,陪你一起高雅。或者来美林湖,也有不错的喝茶的地方。
2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08-30 14:36:22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小弟落户广州,也开始接触广东的早茶。我没有姐姐的精致和风雅,总觉得喝茶没有干饭来得实在。现在儿子又在广州成家立业,吃早茶的次数更多了。有一年大家庭在广州过年,儿子领着我们一家,重点是请他的奶奶喝早茶,老人家无比兴奋。我们对早茶的历史从未深究,读了姐姐的文,以后再有机会,可以说出一些道着了。好文,看得满口留香。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2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08-31 08:40:16
  子青喝早茶的历史可能比我还长。其实我以前很少去茶楼的,大多是参加组织活动。现在在美林湖,倒是经常与朋友慢悠悠地叹早茶。有机会一起叹。
3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2-08-30 16:36:17
  本家姐姐如此历史地、文化地、富有神韵气质地介绍广州早茶,是要把我们全部勾引到广州,勾引到美林湖吗?好一个一盅两件,叹为观止呀!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3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08-31 08:41:36
  热烈欢迎啊!来美林湖喝早茶最是惬意。
4 楼        文友:石语        2022-08-30 20:04:43
  真是好文,长见识了。那么多的逸闻趣事,使文章充满意趣。以后再有机会去广州,姐姐此文就是早茶的向导,只怕那绝望的长队让人望而却步。
   好文笔,稳,厚。赞!
回复4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08-31 08:42:35
  很遗憾上次花儿来,没有一起喝早茶。期待下次有机会。
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8-30 23:31:0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5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08-31 08:43:00
  与流年一起加油!
6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08-31 10:39:44
  读春光妹妹的文《一盅两件叹世界》构起了我在广州十年时光里的许多美好回忆。
   十年广州工作经历,喝早茶如同一日三餐平常事。然而许多深厚的文化知识就隐藏在这平常事里面。在广州每每有客人来,喝早茶是一天之内第一件事,给客人续茶或者被客人回礼“续茶”,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致谢,过往都以为是习惯性致谢动作。今天读妹妹此文,才知道还有如此深意和历史典故佐料。所谓开卷有益,读的就是妹妹这样的文化散文。
   精品,名副其实。祝贺妹妹又一篇佳作诞生。
   这里把我对风逝妹妹的敬佩心情也表露一下:风逝妹妹“胡乱编按”都这样精彩,深入人心,那如果“精心编按”更是了得。
   佳作阅读赏析。向两位妹妹敬茶!
回复6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08-31 14:19:31
  要是要就认识明月哥就好了,可以一起喝早茶。不过呢,以后肯定有机会。明月哥来广州或美林湖,叫上子青,我们叹早茶去。
7 楼        文友:清鸟        2022-08-31 17:19:41
  大开眼界,追根溯源从广州早茶起始写到今天,一路发展创新的饮食文化,成为广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确实是南北差异很明显的一处,在北方,是吃早饭,但广州的早茶与其相比,多了无穷韵味和浪漫。多年前去过扬州一次,那时匆匆,对早茶也是模糊认识,今天读姐姐这篇,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感谢分享。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7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09-01 16:18:21
  感谢鸟儿留情!期待有一天你能来美林湖,一同叹早茶,话流年。
8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09-01 11:13:03
  从没吃过早茶,更不知早茶里还蕴藏着这么多文化,茶桌上还有那么多讲究,单是这一盅两件就够人琢磨一阵子。开卷有益,读文长见识,谢谢姐姐的一篇美文,让我学到这么多。
闲云落雪
回复8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09-01 16:20:3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昨天我一位同事看到这篇文章,马上就奔向茶楼了。落雪啥时候也来体验一下?
9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02 15:45:40
  大年初五给老师拜年,祝福老师蛇年安康,幸福美满。年节过半,幸福守望;新春新象,好运连连。愿老师开启新的征程有一个不一样的美好时光!祝老师佳节快乐,精彩继续!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