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到了荆泉村,不再怀疑人间有仙境(散文)
这次去看千亩荷花是临时的决定,是说走就走的一次旅行。
休年假的时候,回了一趟家乡。那一天上午,在去育塅看一个朋友的养蛙基地的路上,同车的一位湘乡朋友突然提议:“下午去栗山镇荆泉村看看?那里有一千亩荷花,那里的美丽,已经是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的了。”
荷花,在湖南的夏秋季,随处可见。那里一亩,这里一池,田野间,水塘里,“绿盘擎出与人看”,随便去乡村走一程,可以闻到荷香一路。同是一片叶同一朵花,他说赏荷花,开始并没有勾起我太厉害的想法,但“千亩”这个数字还是让人怦然心动,那该是多大的场面呀!稍微犹豫下后,我欣然答应了这位朋友的建议。
于是,吃过中饭,我们一车四个人先返回城里,然后直奔湘乡市栗山镇荆泉村。从湘乡城出发,沿320国道行驶到山枣镇后,车子开始左拐进一条乡道,九曲十八弯的往前赶,约莫半个小时后,车行进一个峡谷地段,两旁是青翠的高山对峙,一条小河傍左边的山而行,河两边点缀着整洁干净的房屋,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布局勾勒。
“这是峡山口,过了这里就到了”。那位最先建议来荆泉的朋友说。
车过了峡山口,打开车窗玻璃,空气中顿有一阵浓郁的花香。
“已经进入荆泉村了,这里绝大部分的人都姓赵,所以又叫赵家冲”,这位建议我们来此地的朋友是当地的一位女婿,对这里情况了如家常。在他的指引下,车子离开乡道向左拐,穿过一座小桥,就驶进了一条宽阔的水泥道。还坐在车里向道路两边张望,我们就傻眼了:但见,两边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荷花,满眼皆绿,花朵如云,莲蓬翘盼,香气四溢,沁人心脾,仙气飘飘。如此恢弘惊世骇俗的美,让整个心灵都颤抖起来。 走下车,置身其中,炙热的阳光下,荷花基地如一幅巨大写意的画布,荷花,高洁,神圣,不与污浊,一直是我们修行的比喻。面对这一千亩荷花,感受了纯粹的高雅。
我们一时找不到词来形容这视觉的美感和内心的震撼。
沿着这条水泥道一直往里面走,漫步赵家村,巨大的荷花画布上,纵横交错着整洁干净的硬化道路,道路两边树立着路灯,边缘四周是山,山下林立着干净漂亮的楼房,俨然是一个小城镇的格局。在村部广场,回首舒眉再眺望,千亩荷花惊心动魄。不久前,这里举办了湘乡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之莲香荆泉活动,这个广场就是主会场。广场后面,是一座秀丽的奇峰,有人介绍说,那是湘乡的第二高山荆紫峰,山高760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荆紫峰一山踏湘乡、湘潭、双峰三地,山的那一边,是曾国藩故地荷叶塘。我们兴致盎然,开始驱车上山,环了半山腰的荆泉水库半圈,来到一条古道下,山林中,一条长约2.5公里的湘军古道若隐若现。“紫气南来北润韶岳,金泉西去东接海湖”,古道口的一幅对联,渲染了此处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历史底蕴,据当地人讲,这条古道曾是曾国藩离家返乡的必经之路。想170多年前,曾国藩千里奔孝,从这里翻山回家,当时应该是一个荒凉寂寞的景象,而今,这里已经是一个江山美如画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图景,美到令人无法呼吸的景象意境,可以折断那个时代多少人想像的翅膀呀。
游完古道与水库,我们折回来,开车上北边那座与荆紫峰对峙的高山,上山只有一条仅仅容一辆车行驶的曲折窄道,走到500米高度的时候,是路的尽头,一座修缮一新的农房孤立在山林丛中,房子周围开满了野花,各种野果垂挂枝头。这房子原来住着一户农民,后来这房子里出了一个高考状元,一家人都进城了。而这房子,现在作为湘乡市作协创作基地而存在,成了荆泉村的一处文化和旅游打卡地。
傍晚的时候,落日余晖映照下,清风拂过,千亩荷花翻动如浪,想天上瑶池,浪漫也不过如此,一下子带人走进了宋诗的意境:“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
我们在农家菜馆吃饭,荆泉村王书记闻讯过来看望了我们。据他介绍,今年三月,荆泉村流转近千亩土地种植荷花,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村民种植荷花。现如今,荷花次第盛开,成为夏秋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带火了乡村旅游。许多村民告诉我们,现在他们有一种生活在天堂的感觉,每天早上,能看到荷叶舒展呼吸的样子,听到花开的声音,满是诗情画意,每一天都能闻到幸福的味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一直是荆泉村2000村民的规范生活,现在,这份“规范”被一朵荷花闪电般的惊破了,小山村突然美得惊世骇俗,千亩荷花开得惊心动魄……
风景美,有时是大自然的随意涂抹,有时是热爱生活之人的浪漫创作。荆泉村人的智慧创造,画出了生活的一个惊叹。
我们离开的时候,村里的路灯已经次第绽放,灯光照耀下,千亩荷花披上一层朦胧轻纱,如梦如幻。千亩荷花、小桥流水、湘军古道、作协基地、农家菜馆、休闲民宿……回程的车上,荆泉壮美的画卷一直在我心里翻转。
江山如画,盛世莲花嫣然笑。这一程荆泉行,让我不再怀疑人间有仙境。一个山乡巨变的故事,讲述的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次勇敢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