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葵花向阳,在秋日里微笑(散文)
度过了漫长的夏季,秋和落叶便约好似的来了。
秋日的美,在于天地间像个调色板,大自然赋予人们最真诚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而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黄色”,所以人们便称之为“金秋”。让人想起那向阳的葵花,在秋日里的微笑。
一
柔柔的风,秋韵满溢。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这样写江南的秋色:“江南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气颜色来得淡,并且又时常有雨。”这样的秋天,一点清凉,一场秋雨,像一帧帧江南水墨画,将秋的诗意之美渲染到极致。
不同的秋,却有着统一的黄色。恰似那九月里金黄的葵花,那低垂着圆圆的花盘,从始至终,一心向阳,从无改变。
向日葵的这个名字响亮,比它的另一个名字“朝阳花”来得好听。
初升的阳光在无声无息中挤进了窗缝,轻巧地拂过我沉睡中的脸,如母亲一双温暖的手,滑落在我的每一寸肌肤。我坐起,急急穿好衣衫,踏出门外,想着昨晚那些向日葵还朝着西方,现在怎么能一下子再转到东方去。
那是我童年的事,傻傻的我,每天早上重复着一件事,越看越糊涂。这像魔术一样的向日葵呀,日落时脸朝西,日出时脸又朝东,这是什么时候转过来的呀? 一天天地重复观看,让我心生一计。傍晚时分,我找了一根细长棍,将向日葵的花盘固定在长棍上,看它明天早上还转不转。
太阳升起时,我站在田埂边,看着向日葵花在秋日里的微笑,似乎在嘲笑我的无知。我生气地在一棵向日葵的花盘上挖了两个洞,穿过绳子再次固定在木棍上。次日,我胜利了,而我却得到父亲的白眼。急急地给向日葵松绑,我低着头,撅着嘴,站在一旁不吭声。父亲告诉我,向日葵也叫“朝阳转”,白天由东朝西跟着太阳转,夜晚也在转。只是我们睡觉了,它没有睡,它永远在不停地运转,若是哪天不转动了,那就是花盘成熟了,它也就离生命的最后一天不远了。
我终于明白向日葵的转向问题,每日太阳升起时,我背朝太阳看着它的花盘,我对着它微笑,也似乎看到它对我微笑;太阳落下时,我对着它摇手示意再见。
九月份的每一天,我都关心着向日葵的转向,若是有一天,它转动慢了,我便拿起剪刀,踮起脚,将花盘剪下,放在太阳下晒干,又满心欢喜地等着母亲将花盘里密密麻麻的葵花籽全部敲下,炒成喷喷香的葵瓜子。
二
人到中年,对于春花夏草以及秋月冬雪,我更欣赏秋天的沉熟沉静之美。落叶潇潇中,虽有一种淡淡的沧凉,但秋天是充满期待和丰收的季节。这,恰似人生在历经风雨沉淀之后,懂得内敛和低调,这是一种生活的写照,也是人生收获。
年轻时,我接触到梵·高的油画《向日葵》时,并不喜欢这位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向日葵》这幅油画,被梵·高用极夸张的向日葵形体,以及画面上重重的色彩,让人难以想象与生活中的向日葵有什么相同之处,失真的向日葵,只能算是体现色彩而已。那时的我,曾经理解为国人从小接受的都是“梅兰竹菊”的素雅,容易接受国画中的清丽的本质,从而很难接受西方的某一派或某一种夸张奔放的风格。
向日葵在秋日里呈现出的是一种甜美与恬静,那是向阳而开的花,如同阳光般绚丽多姿。而梵·高的《向日葵》整体上以黄色作为基调,以铭黄画作向日葵的花盘。所谓铭黄,是黄色中“黄得不能再黄了”的色彩,足见其夸张的艺术手法。被人称为天才的梵·高,曾有人评价道:“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天才的极致是疯子,疯子的极致就是天才。”这对于无法理解大师作品的我来讲,天才在我眼里也是“疯子”。
“我梦想着绘画,我画着我的梦想”,这是梵·高的语录。无法选择出生与原生家庭,但是可以拥有理想。梵·高的向日葵系列油画,粗犷的笔触,奔放的金黄色彩,象征着太阳,表达着他对生活的热情与情感上的自由率真,也代表着炽热与丰收的喜悦。在201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梵高传》的出世,我重新再赏梵·高的《向日葵》才真正明白和理解大师——梵·高。其一生“孤独”,命运多舛,但他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从其色彩渲染到极致的作品里,传递着他对这个世界,依然充满期待热爱和对生命绽放的激情与敬畏。在黄色的世界里,一辈子饱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的他,也许内心世界便是金色的充满希望的秋天。
原来梵·高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从此,我将脑海里的“疯子”印象彻底摒弃。
向日葵每日里追着太阳,是一种执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外国式的“夸父追日”。余光中先生曾这样描写梵·高《向日葵》:“你是挣不脱的夸父,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每天一次的轮回,从曙到暮。扭不屈之颈,昂不垂之头。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
梵·高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体悟生命的真谛,更有一颗纯真的艺术之心。
三
秋到江南,脚步是极轻的。最能体现的便是田野的绿转成了黄,而向日葵伸展着婀娜的细腰,似乎每日笑意满面地看着太阳而转。那花瓣在太阳的照射下越来越金黄,花蕊丝毫没有缺少水分的枯黄,仍然带着笑意,低下身子闻一下,满满的阳光味道,还透着甜甜的馨香。
秋,越来越浓,向日葵的花瓣越来越少,脱落的是金黄,留下的是芬芳。这,是充满着生命的欲望,也是燃烧着诗句里的辉煌。春天里种下一粒种子,在阳光与雨露里成长,待到秋时,笔直的杆能有一人多高,花盘比小脸盆还要大。花盘里成熟的果实饱满可爱,剥一颗丢入口中,甜甜的嫩嫩的。谈及此事,少年不懂事的我,也曾学着当地农村孩子的样子,未等花盘成熟,便用小刀割下一个,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享受,只剩脚下一堆瓜子壳。之后,急急忙忙赶回家,端起水杯,几口水咕嘟咕嘟下肚,口中的那浓浓的瓜子甜味才渐渐减淡,可小肚子却圆了起来。
美美地饱餐了一顿,我长舒了一口气,突然间想起了那棵没有“头”的向日葵,怎么想都觉得难受——美了自己的口胃,却伤及了尚未成熟的生命,似乎有点残忍,心里有些不安。实不该啊!至此,我再也不会做这出格的事了。
这几十年来,我对向日葵的喜爱没变,无论是花朵还是瓜籽。只是在城市里要见到向日葵,还得一本正经地挤个半天时间,约上三五好友,到乡下去看。若在向日葵花的海洋里,再嗨上半天,我觉得这个秋天才算圆满。事又凑巧,前两年女儿开了花店,一年四季我也能看到向日葵了。那些向日葵是人工种植的,品种有好多,但是这些都是观赏性的向日葵,比实用性的向日葵来得小一些。
这些鲜花属性的向日葵,花型更甜美,似乎都在对人微笑呢!慢慢的,向日葵在花市上悄悄占了一席之地。我查了一下资料,向日葵的花语是:沉默的爱,没有说出口的爱。每年教师节前后,常见一些学生将向日葵花包装成束,或是三五支一束,或是配上其他花朵,这便是献给老师的最好鲜花。“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这向日葵花,包涵着多少莘莘学子对老师未曾说出口的爱和感激!
金色的秋日,素描着季节更替的壮美,不单单只有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残红衰绿,还有丰收田野的喜悦,更有向阳花开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