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逃学(散文)
一
暑假三个月中,每天早上七点,我准时叫醒儿子,让他起床学习英语,备战考研,下午则是针对于几个书法大展练习创作。
尽管这样似乎有些严苛,但也只能如此,毕竟这是儿子人生重要的节点。有时心疼,就尽量在饮食上多给他做些可口的;有时不放心,就偷偷观察他学习时的状态,看他是否偷懒、打瞌睡、或者心不在焉。
其实,这真的有些多余。儿子已经成熟了,完全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和学习自觉性,也有他的人生奋斗目标,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总是默默地按照一天的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虽然他是那样泰然地做自己的事情,我却总是放心不下,时不时把目光悄悄搁在他身上。我这些举动完全是出于作为一个父亲的角度,始终把儿子还当作一个小孩子来看待,诚如父亲当年关注我的学习。想到这些,就自嘲地笑了。
一段观察后,我得出结论:这小子学习态度还可以,比他老子强。毕竟,当年我还有过逃学的经历呢。
二
那是小学二年级初,豫东南农村的天气还热着。尽管开学两周了,我的心境还是没从暑假的“玩山玩海”中拔出来。村办小学坐落在村子的西侧500米处。听老人们讲,是一个旧寺院改建的,简陋得不能再简陋。里面的课桌一大半都是老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用泥巴和树枝糊的。坐在教室里,我眼里看着老师讲课,耳朵听着老师讲课,嘴里跟着老师背诵,心中却想着家里几个小伙伴还等着一块掏鸟蛋、摸鱼、捉螃蟹、钓黄鳝呢。对了,村北玉米地里据说发现了一条三米长的大蛇,啥时候逮过来当腰带呢?同桌的小娟估计魂都会吓飞……嘻嘻……哈哈……
正眉飞色舞、兴致勃勃地想着美事,“啪!”一颗粉笔头砸在我鼻子上,老师的“大喝一声”也跟着砸来:“你在想啥!站到教室后面去。”
得,我捂着脸被罚站到放学。还真巧,那天晚上发烧了。看着母亲焦急的神色,第二天早上,我告诉她我头也晕起来了。于是母亲就到学校给我请了一天的假。
在“病床”上躺下不久,几个小伙伴就来了。等母亲一下地,我们就扫荡了院子附近塘里的鱼、树上的鸟、沟边的螃蟹,当然,黄鳝也成了小伙伴们烧烤的对象。可惜的是,玉米地里的那条大蛇没机会去逮呀,再等等天一凉,它就会冬眠躲起来,没法捉了。
几个伙伴商议一番,定下计划:明天我继续装病,让母亲继续给我请假。伙伴A负责带渔网堵蛇洞,伙伴B负责带小鸡诱惑那条大蛇,伙伴C负责带绳索和直钩,伙伴D负责带笼子装蛇,伙伴E负责侦查环境、放置诱饵和布网,伙伴f负责撤退。不能被大人发现,尤其是我母亲。
计划是天衣无缝的!我美滋滋地想着,“小娟娟那,你等着,哥一定给你个惊喜哈!……嘻嘻……哈哈……”
又是一个天亮,又是一个伟大的早上,我依然头晕,还不时咳嗽两声。母亲请了假就带着担忧又下地了(该收秋了)。九点左右,伙伴A、B、C、D、E、F均来报告,准备完成,就等命令出发了。
“好!”我掀开被子,一跃而起,“噌”地一声跳下病床,大手一挥:“我的兵!跟我出发!”
却忽然发现小伙伴们一个都没动。扭头一看,我感觉真的很不妙!门口被一个高大的、如山的身影堵的满满的。
“咋了!你们这是要征服美帝国主义吗!”……
小伙伴们都逃跑了,我不知所措,满脸羞愧,无地自容。这个身影走过来,伸出他那双大手,摸了摸我的额头、耳根等处后叹了口气,转过身就去收拾我的书包。然后把书包背到肩上,拉起我的手,向村西边的学校走去。
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他停下,把书包挎在我肩膀,示意我进校门。临进校门,我还看到他背着双手站在那,一丝没动。
我忽然想哭!鱼、鸟、螃蟹、黄鳝和这个身影相比都暗淡下来,当然还有那条没见过面的蛇姑娘!
走进教室,老师也没问,只是目光深邃地看了我一会,就点点头,继续上课了。同学们也很快忘记了我这个大号“恐龙”,跟着老师慷慨激昂地朗读起来。
打开书包,拿出课本,一个崭新的文具盒和一个卷笔刀跃入眼帘。瞬间,我模糊了视线。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之所以突然回来,是因为我突然“生病”。母亲着急,又到了秋收的时候,就找人捎信给父亲。那时,父亲刚平反恢复工作,在三十多里外的城镇就职。
三
此后,直到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再也没有逃过学。不是对那个高大身影的畏惧,而是产生了深深的歉意。这个歉意,直到他永远离开我,也没有减退,反而愈加强烈了。造成这个原因,就是眼前我的这个儿子。由于年轻任性,没有把婚姻当成一回事,成家较晚,没能在父亲有生之年,让他见到自己的孙子。
人到了中年之后,才理解一些关于生命的道理。其实,作为家长,我们殚精竭虑地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不仅仅在于他们是我们的后代,也不仅仅在于我们期望他们自己能够安身立业,或者成龙成凤,耀祖光宗,还有这更深一层的忧虑,那就是,希望他们超越自己,代替自己去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人生梦想,让自己的人生在血脉意义上得以延续,让生命创造辉煌。所以,父亲那样默默关注我,我那样默默关注儿子。当然,儿子将来也会用我一样的目光,去关注他的后代。
或许,这就是人类繁衍的目的之一:创造超越我的我。
看着正在学习的儿子,回忆当年的自己,缅怀带着遗憾离世二十五年的父亲,不知不觉,潸然泪下。
注:平反,指“文革”之后拨乱反正,对一些被冤枉的人、事,依据事实,给予恢复名誉、工作,纠正错误定性。
随笔于石缘斋
书法高考课堂
2022-9-2-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