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心灵的彩桥,知音的旋律 (随笔) ——拜读赵丹英回忆录《坎坷幸福》的评说《激励鞭策》感怀
近日收到一本从未见过的评说专集,对赵丹英《坎坷幸福》的评说《激励鞭策》,收录了35位亲友的深情点评和饱含友情的读后感,其中亦有我的万余字的感怀评论《精彩人生情意深》。当我阅毕“评说”,再次感受到一股激情与暖流涌上心头,体验到书的神奇与魅力,它正如心灵的彩桥,架构起诸多读者的思想感悟,激荡起知音的悠扬旋律,久久回荡,情趣无穷。
心灵的彩桥。俄国作家赫尔芩说过:“书籍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启迪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成形。”“书籍承载着世界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自身的伟大自白。”赵丹英回忆录就是一部启迪智慧、打动心灵的自白和学说,她把自己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的、跌宕起伏的、平而不凡的人生,娓娓道来,倾情诉说,其中蕴含着诸多人生感悟与哲理,润物无声地传递给了读者,搭起了一座心灵的彩桥,让人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她的情感世界,了然她的人生轨迹,感知她的智慧,领会她的自白。原来与赵丹英共事相处过、基本了解她的人,读了回忆录后,更深层次地知悉了许多未知的信息,透视了内在的历史。原本并不熟悉的人,读了回忆录,一下就进入了她的生活,成为了知心的朋友。正如【苏】高尔基说:“每当我拿着一本新书的时候,就觉得有一种栩栩如生、会说话的美妙的东西,进入了我的生活。”“书是一种奇迹,那里边藏着作者的灵魂,打开书把这个灵魂解放出来,它就会神秘地同我交谈。”是的,当我读着20万言的赵丹英回忆录,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人物场景时,“灵魂” 解放出来了,从作者情深意切的交谈中,其思想、感情和事件一一表露无遗,让我理出了一个头绪,窥见其纯洁高雅的神态和许多人物的形象风貌,是那样的精彩精深、楚楚动人。随即“四精”跃然脑海,予以点评:精明强干赵丹英,精英荟萃众亲朋,精当绝伦黄进琪,精灵辈出冀后昆。这四精,诠释了作者所系的作为业绩和人生轨迹,可视为精明强干;歌颂了亲人朋友的功德,堪称为楷模榜样;赞赏了终身伴侣的非凡杰出,是那样的可信可赖可佩;表露了儿女孙辈的茁壮成长,寄托着无限的希望。在回忆录的激情诉说、深刻感悟中,受到了何谓人生百味、怎样坦然面对磨难、如何乐度人生等等启迪心智的教诲;心心相印,启示多多,获益匪浅!
知音的旋律。多年来,我总欣赏这么一句话:以书会友共奋勉。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但赠书给知音才值,才会引起共鸣,激起波澜,奏响旋律。从收录的35篇“评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读者虽然身份、年龄、阅历以及与作者的交往关系有所不同,但都是怀着一颗敬仰、钦佩、激动和亲切之心,认真阅读回忆录的,且读懂了悟出了作者呼声的含义,以及情感相融的知音韵律,这让作者深深感到:“字里行间浸透着亲友对我的理解、认可和祝福,大家鼓励、鞭策我在有生之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负时代,不负企望,不负未来,进一步发挥余热,再接再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评说”虽长短不一,表达各异,但知音的旋律是和弦合拍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有的激情满腔,侃侃而谈,旋律悠扬;有的真诚祝愿,寄予厚望,旋律舒畅;有的直抒胸臆,呼之欲出,旋律奔放;有的气势磅礴,词意深邃,旋律绕梁。我原先曾担忧自己的点评是否真正深刻到位,当读了众多知音的评说,觉得虽评论不尽相同,但却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众口一词,那就是心声是真诚的,点赞是恰如其分的,意蕴是深邃的。有的虽文字不长,但意味深长;有的虽万语千言,但仍是意犹未尽……这就是好作品动心潮,好评论涌如潮。如此评说,必然感动作者,故而赵丹英在前言的结语说:“我经过反复思考,决不让亲友们的金玉良言沉睡,决定结集编成小册子出版,一是作为自己永久的纪念,二是返回给亲友们,作为向亲友们的衷心感谢!”
阅览《激励鞭策》,从知音者的评说中,让我加深了对哲人名言的理解与思考:“读书让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珍惜作者馈赠给你的书籍吧!那是真诚的心声的表达,那是对你的一分尊敬的情意,她(他)是要与你交谈,给你以乐趣与才干,意义非凡,绝不可轻慢啊!我是每遇赠书,就如获至宝,必认真拜读,写出读后感,予以宣传张扬,扩大影响;假如发现有差错,就列出勘误表,连同读后感一并返回作者,以示感激与尊重。养成这一德行,终身受益,何乐而不为?
赠书他人,本是一件高尚的乐事,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但也并非绝对!毕竟知音可遇不可求。能对你的书由衷地表示感激感慨,那是赏心悦目、令人欣慰的。你可像赵丹英那样结集出版,表达心声。我则是收集在下册赠书里,以谢赞赏鼓励。对那些赠书后,石沉大海、了无回音的,也不要过多地计较,耿耿于怀,毕竟人的涵养、礼仪、文学水准以及待人接物的观念有所差异。这也可以书识人心!当然,但愿杳无音信者,变无心为有心、无情为有情,让书籍真正成为心灵的彩桥,加深友谊,互勉共奋,奏响激人励志的悠扬旋律,不负时代重托,为实现人生梦想,携手奋进!
(2022年8月13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6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