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被风吹过的夏天(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被风吹过的夏天(散文)


作者:叶新和 布衣,103.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85发表时间:2022-09-11 22:27:16

夏日难熬。江南的四季最难熬的也是夏了。
   七月头伏,不知不觉已经感受这不同寻常的热脾气。大暑刚过,天如一火炉,通身热体,连空气也像热喷,一些可爱的精灵迅遁无影,连最喜闻香嗅臭的蚊蝇,也销声匿迹。
   今年夏季,没想到一向温润舒适的江南,也是这样万般难耐。一大早便熏风扑面,热浪滚滚,一会浑身桑拿似的,是否现代人矫情了,怕热退化了,一天也离不开空调屋里,若没空调不知咋度过。
   夏日炎炎,这湿热胶炽让人黏黏得,喉咙冒火,七窍冒烟。夏季为什么这么热啊,夏季太阳几乎直射大地,地球着火似的。风像火,地像火,连空气都像火。一下子,进入一个火彤彤的世界,这伏天,人们像被烤蔫的庄稼,没有一点精神,一个个有气无力,全躲到密室里去了,像蜷缩在洞穴里的小动物,懒烊烊的,生怕被炽热烤焦、烤化。
   一出门,骄阳似火,冰火二重天,热的晃了眼,马路上行人稀少。不远处,轰隆隆的垃圾车随着一阵熏风热浪,散发着一股发酵的酸腐恶臭,肆意地飘散,十分刺鼻难闻。渐渐地,树上的蝉儿多起来,仿佛躲在密密的树荫丛中,喋喋不休,恰似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的无奈。一只癞蛤蟆像热昏了头似的,在炽热的马路上蹦来蹦去,左右迷了方向,一不小心,被急匆匆的车轮子辗得血肉模糊…
   江南的夏,其实并不好受。这夏季三伏,可谓“蒸蒸日上”。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每人心如焦灼。本来夏季已酷热难耐,又逢疫情肆虐,如火上浇油,苦得很。大热天,人们像大傻子,每天小区里排着长龙,等待核酸检测。男男女女,倒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这小区突然一阵“呜呜”救护车的声音,说是前面“核酸小屋”的小白虚脱了。女人们叽叽喳喳,面面相觑,可能真有人中了暑。这累了整整一天,关在密不透风的小屋,来来回回伸着胳膊,不停地让人张开大嘴巴,不停地“啊啊”采样。一个采完了,呼喊着下一位。
   人长时间处在狭小密不通风的空间内,里面血管“收缩”,外面“扩张”状态,机体都来不及适应温差骤变的自我调节。还有一种更可怕的热射病,由于产热过多无法释放,真会毙命。也太难为这些忘我牺牲的小白们,这炎炎烈日,小白们就是钢铁战士,小白们辛苦了,谢谢小白!向他们致敬!
   浏览每天播报,不时地传来某某小区又被封控的消息,内心拔凉透顶。人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心情凝重。倏忽间,不自由了,出行不便,扫码充斥着每日生活。一夜又出现黄码,女人们叫苦连天,唏嘘尖叫。大家敏感的神经一下又绷紧了。微信中有人嚷嚷着“我要绿马”,“皇马走开”一阵戏谑,哭笑不得。
   江南人的吴侬软语,嗲声嗲气的“武汉加油!”“南京加油!”“上海加油”不曾想到“奥秘克隆”也会蹿访到家门口,跑到美丽的江南逛悠,纷至沓来,不约而至。一个个也拉高了调门,矫情的女人也变成一个个汉子。这“奥秘克隆”躲在暗处,挑衅着人类,说来就来,像女人的“哪个”秘密,防不胜防。
   所谓《周易》的不速之客,出乎意料。政府真的给力,号召全市人民戴口罩,不聚集,争取早日动态清零,使疫情尽快得到有效控制。对高风险、中风险人群果断隔离,政府送吃送喝,仿佛过上马克思哲学的“共产主义”。一支“核酸大军”浩浩荡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赢这场攻坚战——这江南的疫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那天解封时小区都乐了,微信爆棚,反倒有些不适应了。
   回忆20世纪70年代。那年也是个特殊的夏天,非常热,几月不见下雨,靠人工降雨无济于事。政府急了,村里人急了,都快活不下去了。村前的河床干涸像龟裂似的,连最深的堰塘也没逃过一劫。池塘一处“锅底”仅存一口喂牲口的浑水,滚烫的都下不了脚。其实,村子里的连猪马牛羊都没有饮水的地方。牲口都张着大嘴,喘着粗气。地上、脚下的蚂蚁急速逃离,赶路的人们个个脸庞涨成古铜色,像洗了桑拿,不停用湿毛巾擦拭汗水,擦拭的毛孔像无数个蒸汽阀开放着,又沁出擦不完的汗滴。衣服粘着皮,透不过来气。
   这暑热憋闷,如窒息一般。树叶密密匝匝,纹丝不动,人们躲在树荫底下乘凉,没有一丝风的影子。树梢上蝉鸣鼓噪让人心烦。马路边停放着瓜贩们的平板车,撑着昂扬的黄色遮阳伞。老头老太不停地挥舞着蒲扇,一个个西瓜摊倒是很热闹。瓜贩们捧着一片片红瓤西瓜,吆喝着路人。
   这夏季,西瓜生意十分火爆,一天一个价。有人看到这挣钱的生意,不惜冒着酷暑,走街串户。大老远听到一阵自行车铃声,有人看到一个青年戴顶“为人民服务”的宽边草帽,急急地向村子驶来。
   青年骑着十分稀罕的永久牌自行车,一下车就聚集一群老人和孩子。有的阔绰的家庭出手大方,买了好几根爽心的冰棒。年轻人从后备厢里一层层翻开棉絮,不住停地从里面掏出冰棒,晃得小朋友眼泪汪汪,边拿边吆喝着五分钱一根。小孩们光着屁股、屁颠屁颠地摇晃着大人的胳膊,缠着大人“卖一根吧”。大人们挤巴挤巴着眼睛,吝啬地从鼓鼓囊囊的泥裤口袋,掏出一星半点的零钱。青年刚递出一根冰棒给个矮孩童,却被一个大一点的孩子伸手抢走了,大孩子咬牙切齿地猛“咬”两口,光屁股小孩子不乐意了,撒泼打滚,嗷嗷直叫。大人们一阵厉色,大孩子“哼”了一声,很不情愿地把剩下的“胜利果实”扔给老小,小孩童这才歇下。大孩子悻悻然,远远地盯着小孩童,不住地揉着眼睛,好像也哭了。
   我曾写了《老梧桐树下的夏夜》记录庄稼人的夏夜。天幕降临,疏影梧桐,密密麻麻的枝叶像静止似的,远处蛙鸣鼓噪着夏夜的烦闷,不远处萤火虫亮着绿色尾灯,一闪一闪的,孩子们追逐着,嬉闹着。不知是谁招惹着谁家的大嗓门,不停地嚷嚷。老梧桐树下的夏夜扎堆,挤满了忙碌一天的庄稼人。那西边的巷口似有些凉风,一张竹凉榻扎堆围坐着一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男人们吐着烟圈儿,七嘴八舌谈着张家李短。年轻人见过世面,没完没了地神侃外面的大山,谁家戴眼镜的读书人吹起《牧童短笛》,吸引姑娘们羡慕的眼神。有会唱戏的角儿哼起《十八里相送》,引起一阵年轻人的骚动。
   老人们挥舞着蒲扇啪打啪打着汗还流个不停。门前大黄狗吐着长长的舌头,眯着眼睛。谁家的光棍和年轻的寡妇说着晕话。隔壁的王大爷打着鸡啄米的盹,也不愿跟老伴回去……曾有个年轻人冒着酷暑,从凌晨徒步走到傍晚,才赶到一百多里的姑娘的家门,追逐村里的姑娘,这也是我们村里最动人的一段爱情。
   夏,总是这么热烈,刻骨铭心……

共 25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夏》的热,最让人感觉刻骨铭心般的热烈。通读此文,会将每一个字都落到“热”上,异常炎热的江南的夏,有着与往昔不一样的风景。不论在空调屋还是出了家门,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不论是疫情下的核酸众生相,还是网络上的每天播报,都被有持续不降的高温炙烤着。一个热字,热出了百般花样,相同也不同的表现,让人对这个不可逾越的“夏”,真是爱恨交织。作者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热”生动了,活泼了,让人恨得牙痒痒,又无可奈何。如此灵动的语言,也带着夏日的热度,直达读者心底。夏日里的众生,也在努力的生活,或许是此文略去季节浮华后的沉淀吧!并以此对不可更改的时节心生感慨。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09-11 22:28:44
  今年河北的夏,也很难熬,持续热了很久很久,终于下了一场雨。有人调侃说,这是差点就烧干锅了,加点水,继续蒸。哎,还好,步入了初秋,再见了苦熬过来的夏。感谢老师支持流年,祝福秋日安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