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古镇印象(散文)

精品 【流年】古镇印象(散文)


作者:张海峰 秀才,285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0发表时间:2022-09-12 22:38:44

好些日子没去青铜峡镇了,上次什么时候去的青铜峡镇,已不记清了。
   从历史角度讲,1963年之前的青铜峡镇就是宁夏青铜峡,青铜峡镇是青铜峡的代名词,它曾经是青铜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青铜峡市的工业重镇,工矿企业较为集中,辖区内有青铜峡铝厂、大坝电厂、树脂厂、造纸厂、三建公司等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是后来,一些工矿企业陆续迁走了,时至今天,在这里仍能够寻觅到以往的厂矿企业驻地的遗址。在这里还能够感受到这些迁走的厂矿企业曾经的繁荣。
   学校毕业,被分到位于青铜峡镇西北的青铜峡铝厂工作。初来之时,偏僻荒凉,黄沙弥漫,遮天蔽日。看到眼前的景象,大多数学生打起了退堂鼓。一些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因忍受不了恶劣气候环境,纷纷选择回老家发展或另谋出路。留下来的有些还在持观望态度,且随时有卷铺盖走人的可能。
   出身农村的我,决定留在这里。总觉得,好不容易走出农村了,哪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因眼前的一时困难而选择离开?既来之,则安之。
   留下来的日子,孤独而寂寞。八小时工作之外的生活,单调枯燥。除了周末能在俱乐部看场电影,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来排遣这枯燥的日子。心血来潮时,便约同事或步行去黄河边上捡那光滑可鉴的鹅卵石。
   生平第一次来到黄河岸边,近距离地靠近黄河时,心中有种异乎寻常的新奇和兴奋。初次闻到了黄河水所散发出的泥腥味,看见了黄河中间的沙洲上飞翔着鸟的鸣叫,叫不出名头的大小鸟儿,选择在茂密的草丛安家落户,生儿育女。河岸的村舍,树木,炊烟清晰可辩,从前在电影中看到的黄河人家的情景此刻展现在眼前。
   看够了,走累了,坐在黄河岸边,望着波澜不惊悠悠远去的河水出神。对于这条陌生的河,其实是在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来这里的。
   多数情况下,我是一个人骑车,沿着熟悉的路线绕道来到黄河边的,车子放到岸边的树丛中,再找一处较高的地儿坐下,任凭平静的河流带走心中所有的思绪。直到日暮四合,在归巢的水鸟呼儿唤女的欢叫声中,才带着倦意骑车返回,复归到沉闷而单调生活节奏中。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黄河边成了我心灵栖息的福地。
   第一次过黄河铁桥,我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只见一辆辆运送麦草的车辆由西向东,浩浩荡荡地经过黄河铁桥,铁桥两头的门房里分别坐着一个值班人员,手里拿着小红红旗,口里含着哨子,哨子一响,旗子一挥,示意车辆可以过桥了。而过铁桥的车辆,就在两边值班人员电话沟通后,井然有序,依次通过。
   同我一样徒步过桥的行人,则在铁桥两边人行道上小心翼翼经过,面对脚下湍急的水流,惊恐万分的不敢正眼往下瞧,生怕一不留神掉进河里。
   有时遇到拉麦草的车,人行道都无法行走,车上的麦草占据了整个桥面,晃晃悠悠地经过铁桥时,麦草挂在桥两边的桥架上,随风舞动。拉麦草的车通过铁桥后,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方才放行。
   记得第一次骑车过铁桥时,两腿发颤,心跳加速,大脑此时好像失去了控制,生怕一不小心撞到别人,或被别人撞到而摔到桥两边的桁架上。
   有了第一次过桥的经历,以后过桥就自然多了,往后的日子里,只要有时间,或骑自行车,或步行,都要到黄河铁桥上体验一回过桥的刺激感受,就如回现在的拓展训练一般。
   无车通过时,一个人站在铁桥桁架旁,透过桁架向南眺望,雄伟的青铜峡水电站拦河大坝沉稳盘横在那里,这可是中国第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呀!只见奔腾不息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腰截断,黄河顷刻间便收束了不羁与豪放。黄河水顺流,大约一公里有余,再次被脚下黄河铁桥拦截,又温驯了一些,但旋即,又一路凯歌,浩荡而下.。
   傍晚时分,远山如黛,橘红色的晚霞映在河面上的河水一波推着一波,有节奏有韵律地拍打着用石头围成,用铁丝捆绑的桥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过了黄河铁桥,便到了青镇。八十年代未的青镇,与西北其它地方的乡镇一样,道路两边到处都是破旧,凌乱的旧平房,散布在铁桥与汉渠支渠之间狭长空间内,一条主马路贯穿了整个镇子。镇上商铺林立,大小不一。峡西旅社,百货商店,水电厂,培红小学,市三中,青铜峡第二医院,峡光造纸厂,树脂厂等是给当时游玩的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物。再小一些的建筑,包商铺之类就没什么印象了,倒是一些知名企业迁走后,留下的废弃厂区依然存在,从关闭的大门门缝向内望去,经年的风吹日晒,让厂区房屋门窗锈迹斑斑,院落杂草丛生。
   此后的岁月里,虽因事去吴忠路过青铜峡镇,古镇的一切似乎没变,仍是记忆中的样子。
   黄河东流,时光飞逝,昔日的青工,今日已到暮年,分布迁徙各地,再也无缘相逢,无缘重游古镇的风采。
   黄河东去,涛声依旧,挽起裤边,拎着鞋子在河边捡石,漫步,躺在沙滩沐浴阳光的情景,脑海里时有闪现,梦里也依稀闪现。把酒话沧桑,曾经相约在黄河边玩耍的同事同学,不知身在何处?古镇的印象,不知还曾留在记忆深处。
   曾经的蔚为壮观黄河铁桥,如今作为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宁夏的经济发展,也寄托着当地几代人对铁桥的情感。
   黄河铁桥己被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今日故地重游,黄河铁桥被隔挡起来,游人只能隔着蓝色挡板远远地观赏,以往随时到黄河铁桥上漫步,现在只能望桥兴叹。只叹小桥流水人家犹在,旧古镇己不复存在。
   在破旧,凌乱的旧平房,棚户区旧址上挺立起来的新古镇展现在眼前俨然一个风景秀丽江南小镇模样。萌宠乐园、休闲广场,美食街、农家乐、温泉应旅游而运而生,新开发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古镇旅游资源,为青铜古镇注入新元素。
   步入新落成不久的大峡谷风景区大门,映入眼帘是那九渠之首塑像,可以想象自秦汉先后开掘的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干渠均从青铜峡境内引出,然后分别流向其他地方的润泽田地的画面。造就了天下黄富宁夏,孕育了宁夏秀美山川,让素有“塞上江南”的青铜峡田园如画,稻香鱼肥。
   走进宁夏水利博物馆,仿佛走进了黄河历史深处,聆听着讲解员讲述当地百姓承前启后的治黄历程,青铜峡大坝每次加固大堤、河床疏通排淤等,其劳动之艰辛,丝毫不亚于战国时期建造一个都江堰。千民众建的黄河大型水利工程,就是血肉筑就的水上另一座长城。从古代大禹治水到近现代兴修水利工程,再到新时代的水生态智能修复,青铜峡演绎了全民治水护绿的人间传奇。
   新开发大峡谷风景区北依青铜峡黄河铁桥,南至青铜峡鸟岛,东接牛首山寺庙群,西邻金沙湾景区。峡谷全长10公里,宽约100米,两侧崖壁高30米,有“十里长峡”之称。峡谷两岸景点星罗棋布、珠联璧合、鳞次栉比,为其赢得“黄河小三峡”之美誉。
   乘游船从码头向南行进,十里长峡两侧的景观一览无遗,秦王古渡、群虾壁、天书雄阁、响号湾、青铜禹迹、睡佛山、金沙湾、鸟岛、牛首山西寺、峡谷两边集雄、奇、险、峻、幽为一体。有道是“有山无水不秀,有水无山不壮”。大峡谷两岸峭壁常年受西北地理环境和季风影响,少植被,岩石多呈青铜色。波澜壮阔的黄河从两山夹峙之间蜿蜒向东流淌而去。
   据说青铜峡的形成和名称与大禹有关。
   相传远古时候,这里是由黄河水形成的大湖,由于贺兰山的阻挡而水流不畅。上游经常因湖水受阻而形成水涝,下游无水又旱情肆虐。大禹来到此地,为解救百姓苦难,举起神斧,只听一声巨响,中间豁然出现一道峡谷,黄河水得以疏通,农田从此便滋润肥沃。就在大禹劈开贺兰山的时候,满天的夕阳把牛首山青色的岩石染成了迷人的古铜色。大禹见此情景,兴致勃勃地提笔在山岩上写下了“青铜峡”3个大字,从此这段峡谷便有了“青铜峡”的美名,青铜峡由此而得名,并流传至今。
   当然这虽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却为青铜峡黄河段平添了神奇的色彩。
   乘船继续往西,坐落着中国现存最大且排列最整齐的喇嘛塔群——一百零八塔。
   一百零八塔整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民间传说,北宋年间,杨门女将穆桂英大战幽州,先后有108位虎将战死,便在此地筑起108座坟头,以示纪念这些为抗击敌寇而牺牲的英雄,对于这一传说,还有待考证。又说一百零八塔是旧时设在此处的黄河测水标尺。也有说西夏时期佛教盛行,建造了不少寺庙,喇嘛教当时也一度盛行。为108种,为清除苦闷,规定贯珠108颗,念佛108遍,敲钟108声,一百零八塔便是为解除人生愤懑而修建的佛塔,佛教把人生烦恼总结108塔。
   大峡谷西侧,因山体被一片金光闪闪的黄沙覆盖,“金沙湾”由此得名。金沙湾毗邻青铜峡鸟岛,与佛教圣地牛首山隔河相望。
   走进金沙湾景区,你会处处感受到一种无言的壮美,黄的水,黄的沙,黄的山,甚至连落日余晖也呈现出一片金黄,倏忽间人也变得格外金贵。唐代诗人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绝唱是对金沙湾景区最完美的描摹。
   乘游船至西南,便到了有着“西北第二大鸟岛”之称的青铜峡鸟岛。据统计,每年春夏之际,宁夏出现的280种鸟类,近180种会光顾青铜峡鸟岛。鸟岛鸟类最多时达60万只。青铜峡鸟岛因鸟而名,因此民间流传着“不来鸟岛,枉来宁夏”之说。
   船返航向东,极目远眺,便是宁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庙宇最多的古建筑群牛首山。
   牛首山脉宽约9公里,长29公里,海拔1774米。深山有两大寺庙群,南面文华峰,峰顶寺庙称“小西天”;北面武英峰,峰顶寺庙称“大西天”。两峰高度大致相等,相距约400米,由一条山岭连接,南北对峙,望之如牛头上的犄角,故名牛首山。清提督俞益谟《紫金晓雾》一诗这样描写牛首山:重峦咫尺斗牛通,碧色连天接远空。月夜常收千叠秀,曙星摇落万峰雄。丹岩积翠迷烟树,环岭飞云逐晓风。欲较晦明频此,三农景仰意何穷。
   乘游船自西向东折返,可以看到坐落在东岸山峦上的大禹文化园,始建2012年3月,占地面积13公顷,投资1.6亿元。景区建有河图洛书、九州苑、大禹雕像等。36米高的大禹铜制雕塑日夜凝望、思考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组成世界”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现今文化园已成为宁夏黄河金岸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大禹像也成为大峡谷标志性建筑。
   意犹未尽地游完大禹文化园,乘游艇游十里长峡的计划被迫取消,时辰到了返回时间,荒不择路地乘坐停在文化园停车场的旅游大巴急匆匆地赶回了游客中心停车场。下车后疾步走到青镇的桥头乘车点,搭车返回了市区。
   短短的一天,时间仓促,仅仅是去了看看,在原先走过的地方再次走了走,谈不上故地重游,一些景点还没来得及观赏,但在一天的时间,却让我陷入沉思。
   黄河虽然流经青铜峡只有短短的58公里,却将峭壁峡谷、滩涂湿地、玲珑塔群、壮阔古渠、雄伟大坝、巍峨楼坛囊括其中,造就了金沙湾太极回环、牛首山河曲奇观,还留下了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穆桂英点将台的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上苍对青铜峡的青睐与恩泽。
   近年来,青铜峡依靠黄河金岸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新举措,提升青铜峡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建设,从而为青铜峡这棵“塞上明珠”绽放出光彩。

共 44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镇印象》一文主角是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青铜峡镇。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的青铜峡对于作者来说,除去她“黄河小三峡”“金沙湾”“西北第二大鸟岛”“小西天”“大禹像”等独有标签之外,还是他从校园走出,跳出农门,走上第一个工作岗位的地方。工作的枯燥与孤独,使得黄河边成了他的心灵栖息福地。曾经用作重要运输要道的黄河铁桥,现下已经成了历史文物古迹被保护起来,曾经繁华的工厂也在时代的变迁中静默荒芜了。青铜峡以依靠黄河金岸的自然优势,重新焕发生机,如此,重走故地,却意犹未尽,留下对青铜峡的美好祝福。通读全文,对于从未走进青铜峡的我们来说,真是在我们的脑海中,依序搭建了青铜峡美景美图,让我们惊诧于地大物博的祖国,有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去走进。此文作者写出了青铜峡古镇对他的独特印象,给读者呈现青铜峡的时代变迁,让人心生向往。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913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09-12 22:39:48
  从未去过宁夏,若他日有缘走入,一定要用您的文章做向导,会有一种和老朋友同行的欢喜。感谢您的分享,祝福秋日安好!
2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09-13 11:27:58
  《古镇印象》是一幅古镇画卷,从历史的风烟中铺陈开来,又延展至新时代。作者娓娓道来,不同时期的青铜峡极具时代特色,拥有不同的风采。既写出了作者对往昔的眷恋之情,又写出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之意。对青铜峡,作者包含深情,故地重游,所有美好的记忆和向往都流注于笔端。“塞上江南”名不虚传。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9-13 21:57:3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4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09-14 10:18:05
  青铜峡镇,好美。跟随作者神游一路,如一幅绝美历史长卷在睿笔之下徐徐展开。大自然的手笔胜却万千能工巧匠的深思熟虑。追溯古今,青铜峡镇:千年镇守,人间仰望。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2-09-15 20:42:09
  具象可感的场景,深入细致的描写,让文字可读有味道。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