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宗朗灵泉(散文)
在新疆,茫茫的沙漠戈壁无边无际,能有一股清泉流出,很是罕见。叶城的宗朗乡有一个清泉,以戈壁沙漠奇观著称,为新疆旅游风光一绝,在南疆颇具盛名。
著名文化学者、作家、书法家余秋雨先生在他考察国内外文化的旅途中来到叶城,游览了这一美景,欣然提笔书写“宗郎灵泉”墨宝一幅,被当地铭刻在一块儿巨石上,立在景点前,成为这个旅游景区的招牌。
从南疆叶城县城向南行进,穿越戈壁滩行进40余公里,到达宗郎乡。这个乡是戈壁滩上的一片绿洲,有六个村。灵泉在乡政府东六公里处。宗朗是维吾尔语地名,意为“有鱼的水”,因为有一股泉水而得名。
来到宗郎灵泉景区,前行的小道直达山崖下的清泉。山崖由于长年累月的水浸,长满青苔绿藻,晶亮的水珠从石缝中渗出。就像一颗颗水晶灵,水珠顺着崖壁淅沥沥而下,汇入溪流。一年四季,泉水哗哗奔流,绕过土坡,向下流淌。几株古柳生长有数百年了,树干直径粗约一米,盘根错节、蜿蜒逶迤,如长龙起伏腾空。
清泉从古柳边流过,汇集成溪水,流入山崖下面的大水池,池水碧绿、清幽、深邃,池边的白杨树干粗壮、参天苍劲,使水池显得古老而神秘。人们把佩刀、首饰和金属币投入水池,并且向苍天祈祷,求福求子。维吾尔人称该水池为“阿依格尔”,意为圣水池。久久为俗,水池便是神圣奇妙。
清澈甘甜的泉水流进圣水池后,又溢出流向周边的若干池塘。四周树木茂盛、古老苍苍,绿草芬芳、成片成茵,百灵鸟鸣叫,野兔出没,营造了风景美好的优秀风光。游人在这里游览赏景、休闲垂钓,享受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
因为这池子叫圣水池,水质很好,滋味儿甘甜,能够直接饮用,人们便取泉水饮用解渴。有的游客慕名圣水而行,取水装满水壶,带回去与亲人朋友分享圣水的福气。
据叶城县文史资料记载,清朝末年,宗郎灵泉山体的悬崖峭壁上部刻有车轮大的两个草书汉字“灵泉”,还悬挂有书写了“泽及边吏”的汉式牌匾,竖立了“有求必应”的旌旗。宗郎灵泉风光无限,名胜四方,大大增强了宗朗灵泉的神奇色彩和文化内涵。
但是,因为上世纪30年代伊斯兰思潮兴风作浪,这些古迹被毁无存,那些生长起伏的古柳很可能是被毁后百折不挠,起死回生所致。作乱者毁得了表形,毁不了根本,宗郎灵泉依然长年流淌,生机勃勃。
因为当地经济文化不太发达,直到进入新时代,宗朗灵泉才得以恢复发展。上海市宝山区大力支援,开发建设宗朗灵泉景区,设置各项旅游设施,进一步保护自然景观,全面完善景区管理,建成了AAAA级旅游景区。
如今的宗郎灵泉,泉水清澈甘甜,景区风光旖旎,沿着景区的道路漫步行进,在这里可以欣赏灵泉圣水、古柳仙踪、夫妻望月、落霞翔漾、柳景红影、清泉石流、柳浪絮花、水磨流韵、红柳探险、碧波荡漾、灵山远眺、芦荡纱帐、牧歌晚唱等美丽的景色和优雅的风情。
站在景区,向流出清泉的山崖仰头望去,崖壁有140多米高,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可见山崖上部有几个洞窟,立着的木杆上悬挂着皮质和布质的幡条。相传距今1000多年前,喀拉汗王朝一名将军在战争中牺牲,安葬在风景优美的宗朗山崖上。每年盛夏,四方百姓前来聚集,举行祭祀活动,纪念勇士的英灵。
山崖下有一个窑洞,居住着一对耄耋老人,扎卡尔无守和他的老伴古丽尼沙。她们身体硬朗,神情安详。其祖先是将军的侍卫,己经30多代了,他们世代守护英雄的亡灵。虽然窑洞简陋、生活简朴、寂寞孤独,但是他们认为责无旁贷、心甘情愿,感到守护先人的英灵无限荣耀。
景区内有一块儿牌匾,铭记着一名诗人为宗朗灵泉吟诵的诗词。“灵山有泪祭古人,哭到杨柳千百根。神工天造景万种,游客磋叹又销魂。”这首诗让宗朗灵泉增添了几份神奇的风情和文化的色彩,也是对这一名胜风景的一个诠释。
在新疆,水是十分宝贵的,只要有了水,就可以产生巨大的效能。千百年来,潺潺泉水流淌不息,不仅在山崖造出优美的风景,而且在下游滋润养育了一方土地,生成了上万亩的草地。绿草成荫,白杨挺拔,呈现出一片美丽的草原,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牛羊。叶城县建造的宗朗水库、宗郎水电站,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宗朗灵泉的流水造福这里的百姓群众。
众所周知,著名的泉水景观是济南的趵突泉和敦煌的月牙泉。新疆的宗郎灵泉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一定的历史传说,内涵丰富。可惜它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不为人们所熟知。在新疆,能赏水游览的景区寥寥无几,这个地方风光独特。今天我把宗郎灵泉叙述出来,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风光独特的旅游景观。
宗郎灵泉集天地山水之灵气,纳历史传说之精华,为百姓群众造福址,这是一个风光美好的地方,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向作者学习,读到了你的创新,读到了你的进步。加油

谢谢你的赏读肯定。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文坛有山勤为路,精心打造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