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辰溪县松溪口贝丘遗址文物遗迹简介(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辰溪县松溪口贝丘遗址文物遗迹简介(随笔)


作者:松阳云逸 布衣,21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07发表时间:2022-09-14 15:26:53
摘要:1993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辰溪松溪口贝丘遗址100多平方米的发掘中,发现了7400多年前的辰溪先民用于祭祀礼仪的蚌塑龙、虎图腾,而在同期的发掘陶器中,又发现了凤、龟图腾,因此而断定,辰溪是华夏龙凤文明的发源地。

【看点】辰溪县松溪口贝丘遗址文物遗迹简介(随笔)
   松溪口贝丘遗址位于沅江中游的辰溪县火马冲镇大桥村,西北距辰溪县城20公里。该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是传说中的“辰州文化”遗迹,该遗迹早期距今7400年,晚期距今6600年,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龙、虎图腾、象形文字等,把中华文明5000年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使流传上万年的“辰州文化”找到了实物证明,这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个里程碑式的新发现。根据千古以来流传广阔,影响至今的辰州符,辰州巫、傩等古文化遗存和辰溪为五溪辰州文化实际传播中心,我提请,将松溪口遗址及其文化现象包括辰溪县内探明的征溪口遗址、杮溪口遗址、潭坎大地遗址命名为“辰州文化”遗址。
  
   一、发掘出了大型蚌塑“龙”、“虎”图腾
   《洞庭湖区的龙文化》第54页记载:“湖南考古研究所1993年于辰溪松溪口遗址发掘以蚌壳为主要材料拼塑而成的龙形图,此蚌塑龙距地表3米以下,位于由上而下的11文化层,排列有序的蚌壳95%为仰止,图案轮廓分明。据发掘的局部‘龙体’‘龙爪’推算,整个龙长达10多米,‘龙背负三角形’。龙星即‘房、心、尾’三宿,标志龙与天象有关”。
   同时《湖南辰溪松溪口贝丘遗址发掘简报》记述,在第九文化层,发掘了蚌塑虎,蚌壳排列有序,图案轮廓分明,长12米,宽8米。
   如此巨大的蚌塑龙、虎图腾,特别是蚌塑虎拼图,超出实际虎体3倍,明显是松溪文化先民举行隆重祭祀天神活动的遗迹。
   古天神“三垣”“四象”是整体天神观念,“三垣”分别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象征皇宫,紫微星象征帝星,“太微垣”象征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三垣”天神观念就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治理观念。对天神四象的祭祀说明此时的辰州古邦国已经建立。
   四象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其中朱雀即凤凰,玄武为龟或龟蛇,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守护神。《周易》曰: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松溪口遗迹因发掘有限,虽未发掘出凤、龟图腾,但在发掘的同期陶器上绘有龟、凤图腾。完整的四象图谱表明,松溪口文化先民对四象的观测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天文知识体系。
   四象又是中国古代先民为观测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运行,而划分28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符号,而天干、地支来源于古代28星宿另一种1年的表达方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垣、四象、天干、地支、28星宿,广泛应用于古代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风水、择吉等术数中。史学界公认28星宿用于天文,但它的起源无从定论,松溪口的天神“四象”图腾足以证明起源于松溪口,也就是发源于“辰州文化”。
   “三垣”“四象”、28星宿、天干、地支与《周易》又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古代庞杂而又多维度思维的知识体系,并沿用至今,上至国家治理、天文气象,下至地理人文。
   早期多种文史资料记载,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大挠氏所创,距今不过4000多年。松溪口遗址的“四象”图腾说明了天干、地支的认知远早于黄帝时期的5000年历史,“辰州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在发掘的陶器上画有一个离地大型平台,平台的中间修有一飞檐翘角的双层亭子。这是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的亭台,这亭台作用相当于今天的主席台,面积估计200多平米,能容纳部落首领200多人。
   从上述巨幅蚌塑龙、虎图腾和大型亭台结构来看,松溪先民的祭祀场景气势恢宏,参与祭祀的人数以每部落首领带领150人估算,应有30000多人。能主持如此热烈浩大的祭祀活动,只有王者。伏羲为百王之先,且伏羲、女娲的神话故事一直在辰溪民间流传,虽无史料记载,但广泛的口耳相传,现在又有迹可寻,应属真实不虚,而且距松溪口不过十公里的安坪镇有一个太阳庙,是全国唯一祭祀伏羲、女娲的古庙。可以认定,松溪口是伏羲、女娲建立的中国最古老邦国——辰州邦国王庭所在地。
  
   二、发掘了多品种陶器,其中有多品种白陶
   松溪口发掘的古陶器有夹砂陶、泥质陶和白陶。夹砂陶和泥质陶用来制作彩陶罐、白衣罐、簋、红衣盆、黑衣折壁碗等生活用具;白陶胎体细腻,外观华丽,品种有簋、盘、亚腰罐等祭祀用具。白陶工艺先进,彩绘华丽,说明松溪先民已将制陶发展成为了一个产业,这是中国最早的工业,是中国制陶业的里程碑,是陶瓷制造的最早探索。
   辰溪用于制陶矿产资源丰富,有陶土、高岭土、紫砂页岩等多种,储量达100亿吨以上,仅地表储量就达20亿吨,是制陶的先天优越条件。
   辰溪制陶业传承久远,沿用至今。据《辰溪县志》记载,抗战时期,长沙陶瓷厂和醴陵陶瓷厂被日军占领后,后方陶瓷用品告急,辰溪县潭湾是当时省内唯一的陶制品产地,于是加班加点扩大生产,产品销售上至洪江、贵州,下至洞庭湖地区。可见辰溪陶制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周边市、县、区无可比性;辰溪潭湾铜山与制陶业类似的制砖瓦业同样历史悠久,上世纪90年代前,上至云、贵、川、黔,下至江、浙、赣、皖,只要找到砖瓦厂就能找到铜山瓦匠。制砖瓦技艺在辰溪的传承是独一无二的,周边省、市、区无可比性。由此可见,辰溪的制陶业历史悠久。
   松溪口遗址出土陶制品的纹绘图案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出土了年代最早的凤、龟图腾,这是中国最早祭祀天神“四象”的图腾;出土了最早的菱格画,画内加线条疏、密点缀,增强了立体感和美感;发现了最早的象形文字“鱼”“龟”“雨”“云”“鸟”“山”;
   出土了八角星神像图案圆盘,圆盘由内到外共八个圆环,外四环由八个对称角、八个对称内空小圆、八个不同星相构成;内四环构图更加美观、复杂,最内环平均四分为扇形,代表天神“四象”,每扇由6条等距直线划分,构成虚、实图形,代表阴、阳和黄道、白道,每扇的6条线段加外围圆狐线共七条线段代表七星宿,共二十八星宿;内环外由八个对称角与外八角对称,分别代表内、外八卦。
   八角星神像圆盘内迭加画出的八个圆盘和星相图案,代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轮回,实质上熟练进入了《易经》的多维度思维。考古研究认为:八角星图像实际表述月投影周年变化过程的一个缩写符号,可作为测定仪器来制作《太阳历》;上古八卦的实质是根据时间和空间来推演物象变化的,这种八角星图相的内外八角构图和星相配置是最原始的八卦图形,说明松溪口文化先民已经掌握了《易经》知识,《易经》是从松溪口发源的。至今辰溪山区一些不识字老农还传承以手中纹理为据,推演八卦和天干、地支的方法,他们称这种方法为“手靠字”。
   从八角星图相的绘制方法可以看出,松溪口文化先民对规(圆)、矩(方)能熟练运用,创立了规矩对半等分等方法,掌握和运用了中国最早的数理法则。
   松溪口文化先民创造了后世美术传承的艺术构图规则,主要有二方连续法,带状层叠法,对称等分法,对半折法,二元复合法等。
   从陶器上彩绘图案看,彩绘原料主要是朱砂,辰溪古代产朱砂,朱砂因此又名辰砂,这一独特资源,周边省、市、县(区)无可比性。松溪口文化先民将朱砂作为彩绘原料使用,朱砂不仅是画“辰州符”的颜料,且是最早的化工原料。
   使用多品种陶器,说明松溪口文化先民食物烹饪有汤水,汤水需要食盐。松溪口先民食物丰富多样,生活丰富多彩,多行业协同合作,商贸物流通畅,是一个和谐社会。
  
   三、巧妙的亭台建筑
   松溪口古陶中,绘有一幅古建筑图:台下横梁构造的大型柱式平台,面积估计200平米,台下有直立柱和支撑架,平台中建有一个二层结构的亭子,飞檐翘角,技艺高超,非常壮观,和现代木质榫卯结构亭台,如侗乡钟鼓楼,如出一辙。
   这种木质亭台说明松溪文化先民有系列的数理计算能力,懂得力学基本原理,已经熟练地使用金属工具。在7000多年前使用金属工具属伟大的文明创举。
   使用金属工具说明能冶炼金属并制造金属工具。在古辰州,有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铜矿——麻阳铜矿,古属辰阳,且就在古辰阳县治边。麻阳铜矿的地面开采历史无从考证,据考证井下遗物,证明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麻阳铜矿有古人开采过,至战国时突然停开。根据矿道计算,麻阳铜矿古人井下开采了13万吨以上原矿,采用的方法是炭火烧、冷水浇的热胀冷缩后,用铁錾凿取办法手工取矿,在狭小的矿洞里,只能容纳二、三人操作,13万吨原矿需多少年的开采,如果加上地面矿的采取,与松溪口文化先民使用金属工具年代相吻合;从麻阳铜矿里古人残留的铁錾看,质量非常硬,淬火技术高超。这说明早在7000多年前,松溪口先民能够冶铁和制造青铜器,进入了青铜时代,领先世界。
  
   四、松溪口古文化的传播
   松溪口遗址的陶器与常德汤家岗文化,湖北早期大溪文化同类器相似,与华东地区,港、澳等地的同类器具也有相似的地方。事实上,人类生活离不开食盐,远古也不例外,两广地区以食盐为纽带,以松溪口为中心的辰州先民以朱砂、陶器(或陶技)、青铜器为纽带进行商贸物流往来,传播文化信息。辰溪在周初属濮地,自古就有濮越民族一说。
   远古时代,因沅陵青浪滩水险浪急,通航困难,古“辰州”是一个独立的天然领地,从两广至辰州是最近的食盐物流通道,经辰州而入云贵川黔,北上鄂豫陕甘,辰溪是重要通道,辰溪自古被称“云贵锁钥”,古代主要指的是文化、物流交流要地,又是“辰州”文化传播中心。
   从松溪口仅有的发掘资料来看,以松溪口为中心的辰州先民,以伏羲、女娲族团为主创立了最古老的辰州邦国,创立了灿烂辉煌的史前“辰州文化”:
   1、发明了象形文字,掌握了系统的数理规则和计算技能;
   2、认知了《太阳历》,指导农耕;
   3、发明了金属冶炼技术,并能制造金属工具;
   4、认知了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天干、地支、易理,有完整的古代哲学知识体系,从而衍生了最早的道教。辰溪的大酉观虽其貎不扬,却是道教祖庭,公元2000年时台湾道教协会通过古“辰州文化”线索查找,找到大酉观祭拜祖庭;
   5、形成了最早的美术思维;
   6、有世界最早的商贸物流观念,建立了最早“辰州邦国”,实行行业分工;
   7、有了最早的建筑设计施工能力,能运用建筑力学原理,进行景观设计;
   8、松溪文化先民祭拜的天神“四象”图腾中的龙、凤图腾,后来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图腾。2013年著名的历史学家王震中教授和历史学博士徐义华先生到辰溪进行古迹考证后,分别为辰溪题词“龙凤之乡,龙凤成双”“辰水酉山,龙凤之乡”,以史学家的眼光充分肯定了辰溪龙凤文化发源地的地位。
   辰州文化是最古老而完整的文化体系,最早发现了朱砂、铜矿、发明了陶器、金属工具,为推动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我认为“中华神州”源于“辰州”。
  
   本文参考文献:
   1、杨青《洞庭湖区的龙文化》;
   2、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辰溪县松溪口贝丘遗址发掘简报》;
   3、《山海经》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44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辰溪文化虽然属于地域文化,同样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文章对辰溪松溪口贝丘遗址文物遗迹的介绍,是建立在大量史料和遗物基础上的,应该是非常可信的。文章从“发掘出了大型蚌塑“龙”、“虎”图腾、发掘了多品种陶器,其中有多品种白陶、巧妙的亭台建筑、松溪口古文化的传播”等四个方面详尽地介绍了辰溪松溪口贝丘遗址文物的特征,关于“将松溪口遗址及其文化现象包括辰溪县内探明的征溪口遗址、杮溪口遗址、潭坎大地遗址命名为‘辰州文化’遗址”的建议也是可以采纳的。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2-09-14 15:28:11
  一篇专业性很强的随笔,欣赏了,问候松阳云逸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松阳云逸        2022-09-15 07:39:36
  谢谢武戈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