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这个春天不遥远(散文)
一
今年节气早,正月初四就“打春”了。过年那几天,老天爷很赏脸,天气一直晴朗。瓦蓝的晴空下,两道山峦逶迤的剪影伸向远方,这座陕北小城仿佛安卧在摇篮里,阳光普照,春风和暖,春意融融。
然而,年刚过完,老天就变了脸色,乌云黑压压地盖满了天空,云脚低垂,几乎触到两边的山梁上。狂风卷起尘埃、纸屑、枯草,刮得电线杆子、广告牌“哗哗”作响,天地间一片昏暗、阴冷。这场风,把春天吹远,把节气吹回了严冬。萌动的春光,仿佛只是曾经做过的一个恍恍惚惚的梦。
这是正月的最后一天,天黑了,狂风裹挟着雪粒,从空中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骨折的母亲被抬上救护车,我靠在她身旁,心像掉入了冰窖。救护车尖利的呼啸声划破暗夜,我们仿佛在笛声开凿出的隧道里前行,周围冰冻的夜色,死一般沉寂。
等母亲住进病房,已经是后半夜了。病房只住了母亲一个病人,空荡荡的,只有一盏灯开着,光线昏暗。这个时候暖气应该停了吧,房间里冷飕飕的。我靠在母亲的病床前,听着她一声声哀吟,内心无助而绝望,不禁打了一个冷颤。唉!距离春天还很遥远啊!
天亮了。一夜未睡,我的胸腔火烧火燎的,仿佛有一条火蛇要从口腔里窜出来,嘴唇皴裂,起了一层干皮。
上班了,大夫给母亲骨折的那条腿做了牵引手术,虽然不能翻身,但是疼痛减轻了,母亲终于沉沉入睡,我的心也疼得不那么厉害了。医生说母亲股骨原来就有骨裂,我抱着她上厕所时,骨裂处发生错位,导致骨折,这让我心里怀有深深的歉疚。
二
护士交给我一大堆药费单、化验单、检查单,我楼上楼下跑着缴费、送血样,但是,做CT和B超需要把病人推下楼去做,怎样把母亲推下楼呢?我陷入了迷茫。
十一点半,有同事打电话:“你让医生把CT和B超排到下午做,我们把下午的课调好了,上班后来医院和你一起推老妈去做。”
医生把母亲的单子排到下午第一个号。两点整,几个同事已经到了病房,他们和我一起推着病床下楼,再上楼,一会儿功夫,所有检查做完了。
“我们回去上课了,有事打电话。坚强点哦,没有过不去的坎。”热心的同事们走了,床头柜上留下一大堆东西:香蕉、面包、饼干、火腿肠……窗外,寒风料峭,有惨淡的阳光斑驳在窗台上,病房里暖气很足,暖暖的,恍惚有春天的气息。
伺候母亲睡下,天黑了,我终于感觉到饿了,开始吃今天的第一顿饭,放在暖气片上的油饼、鸡蛋、豆浆还不太冰冷——邻居家的媳妇是医院的护士,在楼道看见我,第一时间就把早餐打好送过来了。
第二天下午,大妹从乌鲁木齐飞回来了。看见她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心,却踏实下来了。
医生通过网络会诊,给母亲预约了延大附院的骨科专家,又对母亲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了评估,确定了手术时间。
周四上午,母亲被推进手术室,我和大妹在外等候。手术前,医生打开洽谈室窗口和我们谈话,告知我们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说完还要再确认一下:“听懂了吗?”我点点头。
我和大妹表现得都很淡定,一来我们相信“医者仁心”,相信专家的医术;二来我们也相信吉人自有天相,相信母亲定能逢凶化吉。
母亲被推进手术室。手术室的门一直没有打开,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们在楼道踱步,耐心地等待。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地板上,楼道里一片明亮。站立了四个小时,我们竟感觉不到寒冷。
三
手术果然很成功。接下来我和大妹只需要细心护理,伺候好母亲的吃喝拉撒就行了。
大妹是个讲究的人,即使在病房,她也不忘爱美。早晨,她给自己画个淡妆;晚上,她一定要用面巾纸洗脸,洗完脸还要做面膜,做完面膜再拍润肤水,涂乳液、面霜。
“姐,你看你脸干成啥了?皱纹也出来了,嘴唇竟然干出痂了,来,做做面膜,补个水。”
“我没有心情。实话告诉你,我这些天就没有洗过脸。”
“咦!再怎么着,日子也要过。你这样愁云惨雾的,妈病就好了?不要浪费生命么。人家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爱护自己,从这张脸开始。”几天过去,我的脸在大妹的捯饬下,皮肤滋润光滑了,眼袋没有了,黑眼圈也不见了。
一个下午,大妹拿来一管焗油膏,要给我染发:“你看你额前鬓角上的白发,这么凌乱!还没有落魄到这个地步么!生活需要调整,来,我给你染个色。”大妹果然有眼光,她把我的头发染成了深棕色,遮住了白发,又不显老气。看着镜子,我也觉得自己精神了许多。
照料好母亲,大妹就去逛马路对面的超市。她买来各种水果、鸡蛋、黄豆、面包,清理出病房的窗台,又让我把家里的养生壶、豆浆机带来。我们打果汁、打豆浆、煮鸡蛋、热面包,变换花样做简单营养的早餐晚餐,病房成了简陋又不失舒服的家。
午餐是正餐,有时候是弟弟、小妹、外甥女通过网络给我们点的外卖,有水煮肉片、酸菜鱼、大盘鸡……感谢网络时代,让我们能感受到千里之外的亲情和爱意。
更多的时候,大妹照顾母亲,我匆匆赶回家做饭。我做炒面、蒸馒头、烤面包、炒菜蒸米饭……成年后,我和大妹为了生活四处奔波,聚少离多,很少有一起做饭、促膝交谈的机会。在每一顿粗茶淡饭里,我们重温故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温情的回忆,带给我们力量和信心,让我们乐观面对目下的磨难,温情地面对生活,不辜负时光,不辜负生命。
偶尔,目光掠过窗外黄褐色的山梁,乱石磷磷,有阳光灿烂地洒满山坡,风,吹得轻柔了,变得温和了。
四
清晨,大妹突然望着窗外惊叫:“咦!这山上刮起的尘土怎么是粉色的?”我抬眼一看,两边的山坡都被一层似烟若雾、似有若无的粉雾笼罩着。
“呀!是山桃花啊!山桃花开了!”我知道,这漫山遍野都种着山桃树,山桃花,是陕北的报春花。春天,真的步履蹒跚地来了吗?
春天,一天一个模样。山梁上的桃花一天比一天开得繁盛,堆烟砌雾的,喜悦着人的眼,仿佛隔窗都能嗅到桃花的香气。
母亲输液结束了,天色还早,大妹和我爬上对面的山坡,怒放的山桃花重重叠叠,开得惊心动魄。大妹在山坡上留个影,脚踩枯草,头顶繁花——这就是陕北的春天,倔强、坚韧,把两个极端和谐在一个画框里,像极了生活的滋味,也像极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下山时,大妹摘了一捧山桃花。她把山桃花插在注满清水的玻璃瓶里,放在母亲的床头。春天,从山坡迤逦到病房,病房里,盛满了春天的味道。母亲从沉睡中醒了过来,眼睛里,满是惊喜。
又到下午,大妹和我爬上山坡,采摘半开的花苞。整整一个下午,我们摘了半袋子花瓣。把洗净的花瓣晾干,和蒸熟的糯米拌在一起,又加进红酒曲——受一个网红做“桂花酿”的启发,我们准备做桃花酿。
桃花酿慢慢发酵,似有若无的酒香味飘拂在空气里。母亲在我们的护理下,身体也慢慢变强壮。酒香味越来越浓郁,弥漫了整个房间,桃花酿做成了。
病房窗台的一角,本来是我们改造成的简易茶台。这下,每天早晨,喝完茶后,我们再煮一壶酒酿,品尝一下山野的馈赠。
“哈,酒酿里有桃花香,甜香里带一点点苦味,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啊!”我们,等到了春天,又用这种方式留住了春天。
窗外的山坡上,桃花已经退隐到了叶丛中,绿色,沉甸甸地铺满了山坡。穿越了繁花似锦,走进翠色如海,我们带着日渐康复的母亲出院回家了。
原来,通往春天的步履并不遥远。
2022年9月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