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踏秋(散文)
踏春,很时髦,是追寻春光的行动。春去了,处于秋,我去踏秋吧,我觉得秋景一幅,也胜过春光几缕。
一
银烛秋光冷画屏。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最美的秋光月点亮,在这样的画面里,心是纯净的,襟怀是放开的,可以静静地行走,将月光收归心底,抹去所有。
一抹初秋的温凉,突然天降人间,一切都精神焕发起来。我们点着小橘灯,任夜色流淌着,音乐舒缓着,双眸被秋意温情着。
凝云万里倾泻着昏黄的布局的美,日暮满月里书写着秋的诗词,这样的景色是为月亮的登场而准备,也为我们赏景而有意安排。此时,我就去行走,向着黄昏,期待着月出。我突然觉得,在万般痴柔中多了份深秋濒临时的果敢和冷冽,在脚步声中跳出一串串轻快的音符,我不舍每个秋的黄昏,走不远也要来回折返,在行走中,景色似乎就随着我的心情了。
月光,世界,还有我。这是我的三维空间。只有秋夜才可以创造只有的静谧而宏阔的境界。
诗心需要景色来焕发,于是面对着秋色,只感觉这人间的好,好得让我不敢失去每一天,那就调动身心,全力以赴去感受美美的秋光吧。
瞧那月儿圆圆地挂在夜空,透过树梢,静听着虫鸣的聒噪,夜莺的鸣啼,陪着那山花的俏艳。木栈桥下是不缓不急的清澈溪水,从山顶奔流而下,涓涓细流终究汇入浩瀚江河,月在注视,我在欣赏。那一泻而畅快的飞瀑流泉,山空响愈远,脸颊上被浸润着淡淡的水雾,鼻间包裹着的是空谷幽兰的芳草香。好不肆意,让人忍不住想在这山中畅玩几日,流连忘返。
远观山有色。行走在这空谷流水中,望着远处水面上点点的乌篷船,微弱的竹灯在隐约闪现,和着那橹一起荡漾,依稀能听到孩童的嬉笑声和船夫清唱的山歌,在空中回响。
在我看来,并非人间太过喧哗,而是我需要喧哗的同时,也需要宁静。否则,我受不了,因为单调。
二
秋色在秋晨变调了,月亮弄来了秋雨?不知。一切猜测都可以任意,不必考虑什么逻辑性。
走着走着,竟忘记了看脚下的路。不知何时,天空飘起了细雨,一不留神,回头竟被雨水搽过的竹叶溅了满脸水渍,却觉得格外清香,索性多采撷了几叶,拿在手里把玩。我站在那片小竹林下观赏了几分,努力想把这美好的画面印刻在脑海中,认真凝视着周遭的一切,不放过每一处细节。微凉的风把雨丝吹得凌乱起来,肆意飘飞着,斜织着。丛丛竹叶则仿佛在雨中与我歌吟,丝丝入扣,直抵心扉。此刻,心里突念着苏轼的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啊,能在连绵的秋雨中端倪着细雨中的竹林,却无暇顾及脚下已潮湿的布鞋和雨夜让人瑟瑟发抖的寒冷,仍在思忖着古人的情怀,品味着人间至味是清欢的恬淡的人,还会惧怕未来的风雨吗?想到此处,我不觉会心一笑,感念着这神奇的大自然给予我内心坚定的力量,便又来了意趣,觉得浑身暖了起来,要继续在这秋雨中体悟一番。
冷和暖,不全是气候左右和摆布的,也是我内心变化使然。
眼见这雨势大了起来,正好不远处有间能避雨的茅草屋。我快步向前去。雨势并不能将一切声音盖住,一阵阵悠扬的《半山听雨》的古琴声传入耳边。我轻叩门扉,掀开屋帘,只见一位白发徐徐的老者在竹塌上抚琴。彼此会意一笑,并不寒暄,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因为并不熟悉。或许他是以这首曲子迎接我这个冒失闯进来的人?我这样觉得,心中安然,仿佛是多年未见的好友,那么熟悉,又如此陌生。听罢,不觉神游其中,和着这美景让我目酣神醉。我沉浸其中,也跟着曲子摇头晃脑起来。来了就是客。或许老者就是这样觉得,便邀我喝杯米酒,暖暖身。我未推脱,缓缓拿起酒盅,抿了一口,甘甜可口。端着杯,与老者开始寒暄,表达感谢之意,外面的雨声小了,我要赶路。我起身告别,我怕一直这样下去会恋上这个地方。老者颔首,出门相送。临别时,还送了我一本老者自己写的诗集,我说一定仔细瞻阅,改日再登门拜访,共话山水情。忘记交待了,老者平时以写诗绘画打发生活,是位不太出名的诗人。大半时间住在山中,也回家住。他的诗歌,我想,没有多少读者,遇到我,就急于相赠,就明白了。或许诗集也是他自己出资付梓的,这些猜测都不影响我对他的好感,我觉得诗集合适我,起码看到诗集,我会想起今天的邂逅。
人生所得,真的是很意外,人生的好,不期而来,有时候我非常在乎这样的惊喜。素不相识,只是相遇成缘,缘分来得很自然,也很轻易,我会不会因为如此而不珍惜?我笑笑,生怕自己辜负了手中捧着的诗集。
三
我继续徒步顺着小路攀缘而上,山涧的虫鸣和谷底的水流声隐隐而作,与这温凉的小雨融为有声的画面,已让人辨不出哪里是人间何处是天堂。也许我们对这样分明的境界本来就很含混,也好,让我走进自己不想分辨的意境里,任我陶醉,陶醉不知归路。
站在山坡凭栏处,向下望,万家灯火,斑斓点点,宛若星光。地面上升腾的灯火将低空熏成深紫色,天光渐次浓重,仿佛银河的星宿要出场一定要装饰一个合适的场景。那闪亮的灯火仿佛是那点缀的颗颗珍珠,熠熠发光,与天穹深情凝望,遥相呼应。是的,万千灯火,汇成点点长河,那是游子的灯塔,心灵的臂弯,是我们成长的栖居地。那每一盏亮,都是温暖的光,将这秋的寒凉熨帖得无处遁形。我远远看着刚刚过去的大山,觉得温馨得仿佛一个别样的世界。
我还是喜欢星辰。诗人说,天上的星辰,对应地上的眼睛。我努力寻找那一颗星星,属于我的眼睛的那一颗,有什么标志吗?我急躁起来,但星星只顾得眨眼,似乎每一颗都是我的眼睛。
哦,这斑驳的夜,静谧的夜,我又该如何把你追寻?哦,这调皮的星辰,我改怎样攀高摘下你?
手中的伞,成了我踏秋的道具,居然没有原来遮雨。那一把小伞下的世界,就已仿佛够我洞彻千年。小小的我们,何以参透世事。蓦然回首,人已去,情已远,万物飘散天际。如这挥洒的小雨,润啊,飘啊,散啊,带走了那朵风尘,带回来一段往事,那缕情思。
我喜欢将过去的事情自己消化,不去埋怨什么,不去期待什么,过去就过去了,没有什么流连的。多么好的心态,我自己这样夸自己。或许,这是踏秋的收获,我也找不到因果关系。
秋风吹来,阵阵雨丝浸润到我的衣服上,我放下伞,颌首抬头,把自己丢在雨里,淋个透。我想这大概是最好告别夏,迎接秋的方式。跟过去的那些纠葛说声再见。
走在雨里,行在风中,我们在等下一站接风洗尘,从内到外,做一个光亮的人。在下一个雨夜,用内心的温度走过人生的寒冬,迎来一个个暖春。
每年,我都希望还在山坡旁的木栈桥上看看秋,等着秋意来。
我对着山呐喊,对着山中已经看不见的茅屋,告诉今年的秋,明年我还要走进来。山路婉曲,迷失也不要紧,大方向我记得。流连着,徘徊着,最好一直再到秋,为了秋,这样是值得的。
踏秋,我收获了一幅秋色画,我会经常打开画面,重温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