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荷叶的故事(散文·外一篇)
那天到一家名为“大排档”而并非大排档的店家吃饭,古色古香的店堂桌椅布局、缠绵悱恻的评弹唱腔的播音,以及堂倌们勤快招待服务的姿态都令人赏心悦目。我细听辨出播放的评弹是蒋调名段《莺莺操琴》,正当初秋时节,唱词首句“香莲碧水动风凉”很合氛围,因为此时正是碧荷田田、粉莲姣姣的季节。
美好的季节自有美好的食物应景,服务员端来的润喉小点心便是莲子鸡头米羹,真是讨喜。都是水乡的本色,莲子与鸡头米若大小珍珠,散落于盅底,甚是诱人。在水生作物中它们是“表亲”,同时张开宽大的叶面,把水面挤轧得满满当当,同样奉献出鲜美的果实,丰富了清秋。近些年鸡头米身价暴涨,莲子望尘莫及,但莲子依然故我,岁岁逢秋应景。我亦依然看好莲子,还看好莲子的嫡系,比如藕、比如荷叶。
说到荷叶,荷叶居然就来到了我的跟前,随着服务员的一声吆喝——“荷包金桔煨麻鸭”,一道大菜端到了我的面前,细看之,是一张硕大的荷叶包着的菜肴,服务员解开荷叶,审视之,鸭块鲜嫩,金桔耀眼,异香扑鼻而来,除了鸭香桔香,还有荷叶的清香,顿然让人食欲大开。这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久违了啊,荷叶参与了佳肴的烹调,使佳肴更多了本色本味的大自然的味儿呢。
荷叶参与佳肴的烹调,是早已有之的模式,是先人的智慧,最常见的就是荷叶粉蒸肉。这五花肉沾了糯米粉粒和佐料用荷叶包裹蒸制,揭开荷叶时,谁不为之叫好?还有传统的叫花鸡,鸡腹腔内填放诸多佐料和辅材,用荷叶包裹着,再涂上泥巴,投火里一烤,当剥开泥巴,最沁人心脾的就是荷叶的清芬,然后才是鸡香散发开来。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如今有的店家制作叫花鸡居然舍弃了荷叶,用什么保鲜膜替代了,这样的叫花鸡还有什么滋味可言?同样的道理,如果舍弃了荷叶,粉蒸肉亦然尽失风味也。
荷叶是大自然对人们的慷慨馈赠,从前处处可见,处处能用,现在却是难觅其芳踪啦。我每次去风景区赏荷,总会被接天莲叶所震撼。譬如江南的太湖吧,每个湖湾都栽满了荷花,一眼望去,荷叶高低参差没个尽头,莲花点缀其间,那荷叶愈绿得透,愈衬托莲花皎洁美丽。更有莲花和荷叶的清香随风传来,故而说弹词开篇《莺莺操琴》精准抓住了“香莲碧水动风凉”的特质。面对无垠的荷叶,我寻思,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现在舍弃不用呢?荷叶者,一个“荷”字,本就提醒人们,它是可以用来负荷东西的呢。
记得孩提时,市井处处是荷叶的世界,举凡食品包装,几乎都用的荷叶,哪像眼下这般,铺天盖地都是塑料的天下?从前水乡农家把采集荷叶看作一大副业哩,虽然售价极低,但集腋成裘也蛮可观的,经常看见卤菜店或酱园或南货店应时购进大量的干荷叶,一叠叠一摞摞的进货,放置起来,随时取来包装食品。那干荷叶面积可不小,通常还要剪小了用,好处是天然卫生,还不漏水,卤菜或酱菜的汤汁不会漏掉,保持了鲜洁度。那时的市井,最多见的便是人们拎着荷叶包扎的食品擦肩而过。有些小食品是不用包扎的,摊放在平整的荷叶上,手心里一托即可,最常见的是卤菜和酱菜。市井引车卖浆者流在吃饭前到卤菜店买一摊猪头肉是为常事,手里托着荷叶,脸上溢着喜气,嘴里还咽着唾沫,终于等不及了,边走边取一块猪头肉朝嘴里一塞,油水滋出嘴唇,啧然有声,何等的快活啊!笔者孩提时最多的是应差买早上的啜粥菜,“人参条”或“鸭头颈”萝卜干之类,三分五分的,荷叶上一大摊,够全家吃粥之需呢。
那时不仅是平民之家或贩夫走卒买荷叶托着的食物,即使知识分子或有些身份的人亦然托着食物翩然而行。我中学时代有位叶老师穿着西装革履,也时常托着荷叶盛的卤菜进得校门,兴起时,用手夹一块叉烧或酱鸭往嘴巴一塞,满面油光锃亮,他却旁若无人。也堪称校园的一景。
竹园鸡
喜欢去浙江长兴农家乐休闲度假,多半冲着那儿的竹园鸡。
那里几百家农家乐都有着“迎客鸡,送客鸭”的规矩,亦即入住首日首顿必有一只老母鸡煲领衔,离开时必有老鸭煲当家,余者有荤有素,凡十菜一汤,绝不苟且。其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迎客鸡”,因为它是纯生态食品——竹园鸡。
长兴靠山傍水,山岭和地面密密匝匝生长着毛竹,都参天的修长高耸,无垠的竹园便是鸡和鸭的乐园,只要在修竹夹道的山路上散步,处处是欢跃扑腾的鸡鸭,且以母鸡为多,那些个老母鸡呀,一只只都长得圆圆滚滚,酡红着小脸,膨胀着身子,彳亍着小步,看着都讨喜,会引出美好的联想,那联想便是黄油油香喷喷的母鸡煲,——其实不是空想,而是实笃笃的享受,不仅是迎客的母鸡煲,还有泛着黄油的白斩鸡。倘逢到春冬,母鸡煲必投以春笋和冬笋,其它季节由扁尖取代,鸡汤的香和春笋冬笋扁尖的鲜成了最佳组合,此所以上海南京杭州的客人拉长了鼻子来了,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的客人泛滥着唾液来了,大家伙毫不掩饰是奔着这里的母鸡煲来的。
吃过了长兴的母鸡煲,客人们便滋生了带几只竹园鸡回家去的欲望。笔者是老饕一枚,每次都要带一二回家,以往都央农家乐庄园主代办,是那种褪毛剖肚的净鸡,这次心血来潮想要到农贸市场自行选购哩。
临离开农家乐的那天我起了个早,早饭毕便偕妻子取道农贸市场而去。
这里的农贸市场几年间至少翻新了三次,由自然形成的村巷式的露天摊点变成了较有规模的半室内半室外大型农贸市场,再脱胎换骨成了比城里农贸市场还气派洋气的全室内大型市场,山货水产和其他各类副食品分门别类,布置得琳琅满目而又整洁有序。你若初来乍到,必定会一下惊艳,揉揉眼仔细看,“呀,这怎么会是一个弹丸之地山村的农贸市场呢?放到一线城市去也毫不逊色,若以货物的多样性和新鲜度论,把任何一线城市的农贸市场皆远远抛到了身后。
我此番是直奔主题而来,视线只睃着鸡摊,哈,目标出现,一个农村妇人篾蓝里纳着几只母鸡,扎眼的是其中一羽芦花鸡,脸色红彤彤、毛色鲜亮亮,是我想要的那种,便上前问价,一问在合理范围,乃央其先称后杀。妇人夸我识货,说是那鸡是她饲养的鸡群中最亮眼的一只,说着便缚而称之,谁知这鸡果然好力气,一挣扎便把缚着的稻草挣了个松散,继而纵身一跃,逃之夭夭啦。我瞅着发急,忙去逮它,结果此鸡煞是灵活,一窜便窜到了老远。回眸看妇人,妇人一点没有发急,也不去追逐那鸡。这下反是我发急了,嚷嚷:“芦花鸡,芦花鸡逃……逃跑啦。”妇人听后“卟哧”笑出了声:“让它逃,逃不走的,肯定是回到自家竹园去了呢。”我仍着急:“就算它认得回家,途中不会让人拦截抓走?”妇人坦然回答:“我们这里没有人会半途拦截的,客人嘛,也一般不会去捉取的。一里多路,很快就能到家。”我将信将疑:“它真的能够回家?”妇人大笑起来:“哈哈哈,不骗你的,我们这里的鸡大多都认得回家,也不会有人偷鸡摸狗。谁会图了这小便宜?”这回轮到我尴尬了,没承想“以小人之心度彼君子之腹”哩。
妇人恢复了原先的神态,问我还称不称别的鸡?我一心想着那只芦花鸡,妇人便嘱我明日请早。我寻思午饭后便将动身回家,显见是与芦花鸡失之交臂啦,也没有了购买其他鸡的欲望,便作别归回驻地,一路上没有懊悔失落感,感觉得自己品尝到了比鸡汤还要鲜美的汤汁,——若说全面小康,我领悟到了,人的精神面貌小康才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