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秋凉声声秋意浓(散文)
一
“凉了——凉了——”秋凉在不停鸣叫着……
雨一连下了几天,今天难得雨停了。天高云淡,空气格外清新,凉风习习,我约上同事出去购物。走出公司的大门,树林里传来了秋凉的鸣叫,在我们这儿,秋凉就是寒蝉。路两边,原先种的速生杨,很多已改种庄稼,或穿插种上庄稼。我知道很大的原因是受今年开春新冠病毒的影响而种上的庄稼,正是应了那句古话:家有余粮,心里不慌。
却道天凉好个秋,秋天簇拥出缤纷色彩的世界。果实累累的玉米地里,玉米棒子吐着红须子,像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沉甸甸的小米穗子谦虚地垂下了头,为防止麻雀啄食,小米地被网罩起来。高粱也已低下了高贵的腰身。水泥路西边开垦了有半分的土地,种上了地瓜,去年种的是小米,轮作可确保连年丰收。地瓜秧子正是疯长的时候,秧子尖呈紫色,随着生长,逐渐变绿。满眼的累累硕果,富满画意。入秋,成熟而迷人,有一种醉人味道。中国劳动人民是勤劳的,不会荒着一丝土地,尤其是那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粮食承载着的情感是没有经历过大饥饿的人无法体会到的。
购完物,走到宋家村公园,又传来一只秋凉的清脆鸣叫。沿着回公司的大道,又传来第三只秋凉的鸣叫,环境好了,秋凉也多了,记得小时候只是偶尔能听到秋凉的叫声,就很让我高兴半天,因为我很想看到它,但从来没实现,所以很遗憾。听到这么多的秋凉的叫声,我知道,秋收就要到来。而记忆中秋收的一些景象如泉水汩汩而出。
二
当我还上小学时,秋收可是大人一年的守望,一年的等待。
当田野铺满了金黄,我知道庄稼要丰收了,这从喜悦满怀的大人脸上可以看出来,那喜悦中夹杂着无尽的汗水。庄稼丰收了,有盼头了,当然高兴了。
夏忙不算忙,秋忙忙断肠。拾绿豆只是秋收的开始,地头、荒地点种的绿豆最先成熟,也成了我们小学生最容易干且易于收获快乐的活。而最难忘的就是掰玉米棒子。天空碧蓝如洗,耐寒的野菊花一丛丛,吐着芬芳。露水把鞋和裤腿打湿,玉米叶就像刀片一样,拉得胳膊一道道,净是血口子。大人用一根尖头筷子挑破玉米皮,两手用力抓住挑开的玉米皮,使劲一扯,整个金黄的玉米棒子露出来,再用左手抓住玉米棒子的根部,右手用力一掰,顺手把棒子扔到一块,堆起一小堆。中午前后的阳光还是那么炽烈,让人又热又累。原先收棒子,各家各干各的,后来,男人们大部分出去打工了,于是,就合伙收棒子。人多了,你一言我一语,边说笑边掰玉米,欢乐声荡漾在沙沙作响的玉米地上空。
驻足北望,泰山西麓的群山莽莽苍苍,绵延起伏。在笑声中,玉米很快被收完一片。偶尔发现一棵未长成的玉米棵,就拔下来,用力一拧,汁液流出来了,一舔,真甜!于是就剥剥皮,露出甘甜的玉米甜秸,递给非要跟来捣乱的小孩子。而大人的笑声也传染给孩子们,醉了他们的童年。等到全部掰完,就装袋子。这时,孩子也派上了用场,他们就摆好袋口,帮着装玉米棒子。装的装,背的背,一袋袋玉米被垒放到地排车或小12拖拉机车斗里。等运回家,再拔到屋顶上,摊开,直到这时,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终于丰收了。看着满屋顶的棒子,自是喜笑颜开。这时汗衫早已湿透。那时不舍得掰还未成熟的嫩棒子,就在秋收时,找一些晚熟的小棒子,煮着吃,香甜的咀嚼中感受着劳作的艰辛,而身上的汗水被秋风吹得透凉。
掰完棒子,接下来就是割黄豆,还好种的黄豆不多。用镰刀割下,堆成一堆堆的,就怕穿着布鞋的脚不小心踏上豆棵根,用镰刀割下后成为一个个尖尖,真踏上后就会感到一阵脚痛。接下来就是砍伐玉米秸秆,用一个短把的小铁锄头。没砍多少,胳膊就又一次被玉米叶拉得生疼。收拾好地,就用地排车往地里拉粪,撒完粪就翻耕土地,再播种小麦。比较靠后的就是收地瓜,然后是不断地摘棉花。每一项农活基本上都是手工,带来了对劳作后疲劳的深刻体验。
小时候的秋收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尤其是自己少年时在田间劳作的辛苦。等到秋假结束,地里的活基本上忙完了。我的体格不好,我想完全摆脱辛苦劳动的束缚。
家里每年打的粮食有一半交了公粮,人们用地排车、小推车、小十二拖拉机拉着公粮,争先恐后地奔向粮站,在粮站外排成队,焦急地等着验收。而等到验收完毕,任务也算完成了,人们高兴地离去,如散了大集。秋忙也算是过了一个节点,公粮款都顶替了村里的提留款。
一日日,一年年,生活向来是照旧,艰辛的劳作每天上演着,但人们乐观,觉得生活有盼头。大人们不畏逆境,不惧艰辛,苦中作乐,也很知足,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后来国家为农民免了农业税,人们不再为交公粮而犯难,而机器化的普及,感觉种地轻松了许多。人们开始走出了贫穷和落后,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是值得期待的。
秋忙是一段永存的记忆。
三
秋天的劳累让我不断思索。那时,我常常去想,什么时候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什么时候能天天过快乐的日子,就如同天天“放假”、“过年”一样呢!?
记得那时母亲还是饲养员,就随母亲出去到收获后即将翻耕的地里去割草。看着身材瘦小、满头大汗的母亲,我就问母亲:“什么时候能有割草机,一下就把草割下,堆满一垛,就不用一镰一镰地割草了!”
母亲瞅瞅我,说:“就你嫌累,还割草机!哪有什么割草机?”
而我殷切地期待着这种机器快点出现并全面地投入使用,让中国农民大幅度地减少劳动强度,让他们不必再像牛马一样地劳作,也让他们活得像一个人,有尊严地生活。收割后的原野遍体鳞伤,呈现出盛宴后的狼藉。没有风,安静得能听得见阳光扫过的声音。
追求自由和对自由的选择是人的天性。那时,多想有一天沐浴着舒适的阳光,超脱生活的繁杂,没有劳作的艰苦。天天的劳作,让我怀疑人生,难道一生就被绑在了这几亩地里吗?而我,以清淡的思想,平凡的身躯,去高度热烈地拥抱着这个世界,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我想我不再沿袭父母的脚步,绝不重复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生活。
轻叹岁月,现在想来,那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青春期的苦恼。是改革把束缚在几亩地里的劳动力释放了出来,呈现出了几十年的社会大发展,其实,我们都是受益者。
四
春去秋来,四季流转。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认真地审视我们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
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前,看午后阳光照在桌上,映射出淡淡的光辉。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提高,开始追求生活的品位,从足食到丰衣再到安居,我想以后就是健康和养生,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追求,虽然带些痛和伤感。但,我们都走过来了,最终迎来了盛世中华,见证了生活的巨大的变化。
而现在,我离开了故乡的那片土地,怀着深深的眷恋。我也想成为一个走出回忆的人,只是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做,去做那个最快乐的自己。多想退休后,回到老家,种二分地,种各种蔬菜,各种作物。喝着用红薯叶做的玉米粥,体会着爽滑的红薯叶咽下的美妙时刻,别提有多美!
回首过往,回首一秋,翻出记忆中的似水流年,温暖一季。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变得弥足珍贵。岁月生香的日子,注定了要用一生去忘记。今天已是9月27日,农历八月十一。告别湿热烦躁的日子,感受着秋天的清凉,也感悟着生命的阵痛和芳香。
“凉了——凉了——”走到公司大门处,又传来阵阵秋凉的叫声,那清凉的声音伴着我的记忆随风飘远,飞回到那片贮藏着过往的天空……
(作者注:原创首发,写于21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