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我们要有悲悯的情怀(散文)
我不想讨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总觉得人类是有着悲悯情怀的,而且善良从从悲悯情怀里产生的。
一
前不久,我在整理旧物时,从一本札记中发现了一篇《祭猫文》。是30年前因我家毛毛(小猫昵称)遽亡,忧伤而书。今重读此文,豁然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也撩起了那根悲切的神经,文中这样写道:
毛毛,你就这样走了吗?你不知道你的到来给我们带来多少乐趣?500个日日夜夜,早已谙熟了你的喵咪之声和娇俏之相。每个幽静的夜晚,哪怕全家人早已酣睡,你轻柔地一声叫,也能开启我们已封闭的心扉。于是张开温热的胸膛,迎进你冰冷的身躯。每天下班回家,早已十分疲惫的我,看见跳出家门一路奔跑的你,顿时令全身为之一振。当你跑到跟前,用娇柔的身体在我的腿旁扭捏作态,极尽妩媚之时,我已是心花怒放,疲倦尽消……
毛毛,你不知道,你是那么忠于职守,从不懈怠,昼伏夜出是你遵循的铁律。不管是雪地冰天,酷暑盛夏的夜晚,你都一如既往地巡弋在粮仓、储物间周边,谛听着万籁中的异响,警觉地准备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追捕和厮杀。可是毛毛,你这忠诚的卫士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贪吃。难道贪婪饕餮也是你的本性吗?家里本来为你备有饭菜,你却常常偷食野味,这就给你自己埋下了祸根啊!
毛毛,你不知道,你的贪吃和放纵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后果!七天前你诞下的五个子女,结局多么可怜,令人痛心。他们个个娇小灵动,酷似你的容貌,本应在家里好好照料宝宝,你却我行我素,酿下塌天之祸。你的那些儿女们,可爱的一群小生灵,皆因你的离去而早夭!你的过失,终已酿成无可挽回的惨剧。
嗟乎,我家毛毛!
由此,我和动物的关系有喜转悲。我的心头也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嗣后的许多年与它们失之交臂。
二
在我家楼上的12层,住着一对中年夫妇。丈夫沈先生是一家技校的讲师,妻子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夫妇俩每天工作早出晚归,却养了两条狗。别看工作忙,对狗却照料备至,每天班前班后都要下楼遛狗。我有时早起晨练,偶尔会碰到他们。那两条被他们养得已发胖的狗,迈着和鸭子那样的步子,憨态可掬。主人总是不急不躁地在后面跟着,
有一天居然在白天看到了沈先生,他面色焦急。怀里抱着一条狗,脚步匆匆地下楼,一问方知是狗得了肠炎。看狗拉得难受,他特意跟单位请了假,带了狗去医院。很多年未养动物,对遍地名犬早已寡闻。看到他们对宠物如此上心,以为它们绝非凡类。后来与沈先生一聊,竟出乎我的意料:按品种来说就是普通的种类,而且是他们一年前收留的流浪狗!我不禁为他们夫妇的古道热肠击节叫好,也为两条沦落的生命而庆幸!沈先生养流浪动物,由悲转喜。
与动物们有不解之缘的,又何止我们黎民百姓,许多名人、学者、艺术大师们与动物也有着独特的渊源。文学家夏衍先生也喜欢猫,他有过一段经历,读来令人唏嘘。文革中他被隔离审查,家里养的一只猫也不知去向。直至文革后期,夏衍从狱中回家,这只猫才突然现身。它和主人似心有灵犀,不知道这些年它身在何处?但从他苍老衰弱的样貌来看,他肯定是历经多舛。夏衍抱着它相对无言,第二天它便死去了。
比起夏衍的猫,季羡林大师养的猫就幸运多了。他在自己的文章《老猫》中,就详细记叙了他和几只猫的有趣经历。大师笔下生动,叙写猫的种种行迹,如数家珍。他对家里名叫虎子的猫,其性情由暴烈调皮到温柔可人的描写就非常生动,表现出大师与猫的深深情愫,也反映出人与动物水乳交融的关系。更为可贵的是,它借用猫临死时对自己死后的处理方式,启发人应该有的态度。他说:“他们绝不待在主人家里,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是悲伤。他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地方,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人们难道不能向猫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生必有死,他们这样处理生死大事,何等干净利落。”
不管是怎样的悲喜转换,抑或举一反三的人生思考。都表明了我们人类同动物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昭示了这个世界多样统一的规律。
而如今,又有多少人能遵循着这个规律呢?
三
去年,我曾应邀参加一个朋友的家宴。席间,主客数人已是酒酣意浓之时,主人上了一道自称是压轴的好菜。正是这道菜,让我立时兴味索然,如鲠在喉。这道被主人称为“云中仙雀”的菜一上桌,便令我瞠目结舌。但见十几只光溜溜,已被油炸上色的肉身麻雀,偎在一只洁白的瓷盘里。在一片啧啧的称赞中,这些“仙雀”顷刻间由“云中”到了几张油汪汪的口中。我没有伸出筷子,甚至都未敢直视。在我别过脸去那一刻,忽然看见他家阳台外的几株树上正在跳跃追逐着的一群小鸟。灵动的小生命们,瞬间给我的内心灌注了复杂的情感……
不久前携家人去了一趟云江南,如画的美景让全家人大饱眼福。但餐桌上的一次经历,却令我大跌眼镜。一路上小桥流水,奇廊异景,那些独特的景观让我们流连忘返。欣赏造物主布设的美景的同时,自然也没忘记江南美食。什么东坡肉、西湖醋鱼、贵妃鸡翅等奇异珍肴,让我们大快朵颐。但是一道被称为醉虾的名菜,却让我顿失兴致。据服务员介绍此道菜的做法,是先是把活虾泡在酒里,再行烹制。于是,晕头转脑的一个个活体在瞬间便丢失了性命。当我看见,虾在食客的唇齿间咀嚼时,尾巴还在懒懒地晃动,心里便如五味杂陈……
四
人是万物之灵,应当与动物保持着和谐共生的关系。然而,人类的欲望在膨胀,俨然已成为万物的主宰。我并非是素食主义者,但我以为,对于动物,随性的杀戮、恣意的灭绝,岂是本善的人类该有的天性?为满足自己的口欲和私利,对动物表现出的贪婪和欲望,这与人类固有的劣根性不无关系吧?
曾经看过一份资料,上面载有清代康熙大帝狩猎的战绩。其云:“1719年,康熙自木兰围场返避暑山庄时,告御前侍卫称,朕自幼至今已用鸟枪、弓矢,获虎153只,熊12只,豹25只,猞20,麋鹿14,狼16。野猪133口,其余围场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计矣。朕以一日内射兔318只,若庸常人毕生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字里行间一股豪情冲出,统御天下乐土的一代君主,竟用血淋淋的数字作为向后世炫耀的资本!人之为人,已距茹毛饮血、弱肉强食的远古时代有百万年,但文明的脚步并没有走远,有时候是倒退的。
说到日本对鲸鱼的捕杀,已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只为鲸鱼既可食用,又能做工业原料:鲸鱼脂肪还可制作鱼肝油,鱼皮亦可卖好价钱,就对此海洋动物大开杀戒。其弑杀之残忍,场面之血腥,令人发指!据说,鲸鱼需经多次叉刺,才会慢慢死去。就算未死,也会被拖至船上,用大口径步枪射杀。现场的一片海岸线皆成红色……
对动物的野蛮蚕食,终究要毁掉我们人类自己!
还是作家刘亮程说得好:“其实这些活物都是从人的灵魂里跑出来的,上帝没让他们走远,永远和人类待在一起,让人们从这些动物中看到自己。”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为了我们美好家园,请善待它们吧。
怜悯它们吧,我们应该善良,保护动物,是我们的责任,因为动物们和我们是共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