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箩筐】岁月悠悠唢呐声 (散文)

精品 【箩筐】岁月悠悠唢呐声 (散文)


作者:乡笛 秀才,147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57发表时间:2022-09-27 10:23:03


   一
   在过去,老家的村寨里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唯有那高亢嘹亮、激昂豪放的唢呐声响起的时候,才会给古老的村寨,辛劳的乡亲们带来不一般的欢乐和热闹。只要听到唢呐声,我们这些小孩儿会高兴得跳得老高,像童话故事里受到魔笛控制的小孩一样,不由自主地聚到一起。
   我第一次听到唢呐声,是在寨里一户人家接媳妇的时候。我顺着声音找寻而去,终于看清楚了这神奇乐器的构成,是一根黑里泛红的,汤园般大的棒筒杆下面套着一个小碗样的铜盘喇叭,筒杆上钻有八个均匀的小洞眼,前面七个,背后一个。它的上端连着一个芯子,芯子末稍套有一个小小的堵气盘,堵气盘中间的接口处,插着用麦穗桔杆做的约2厘米长的小哨子。
   唢呐师双手将这大约30厘米长的唢呐握住,用指姆按住筒杆上的洞眼,手指一起一伏,嘴里含着哨子,腮旁子一凹一鼓,居然就能吹出美妙音乐出来,真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更让我惊叹不已的是两人一起吹奏时,音调一致,同起同落,声音浑厚有力,振撼肺腑。看着看着,我就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一点也不想离开。
   回家后,唢呐声好似余音绕梁,还在耳边久久回响。对于从未接触过乐器的我而言,真可谓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
   晚上睡觉心里痒痒的,翻来覆去睡不着,梦想着要是有机会能吹一下,或者自己会吹,那该多好啊。听见公鸡刚开始报晓,我就一骨碌翻身下床,吵着要爸爸给我做个唢呐。爸爸拿我没办法,就上山砍来一棵能剥皮的呼噜树,用刀剥下一串皮子,卷了一个给我。我拿着使劲吹,却只能发出一种刮风似的尖叫声,难听死了。后来,我看见幺爷家小我两岁的二儿子有一只木制的小唢呐,就赖着幺爷给我做了一只,样子栩栩如生,可自己模仿着吹鼓手的样儿摇头晃脑,还是吹不出来。爸爸见我对唢呐很痴迷,念念不忘,大笑道:“要是谁都能吹,那些专门干这行道的人,吃啥子,怕是只能喝西北风了。你真想学,等长大了,就像上寨你吴大哥那样,去杨唢呐那儿学去。”
   说起这杨唢呐,在方圆几十里都是出了名的,住在离我家不远的麻沙河村。这人六十多岁,瘦高个头,脸长长的,留着长长的胡须,头上带一顶圆圆的黑瓜皮帽,斗大的字不识。可不知怎的,唢呐吹得特别动听。平时看他懒洋洋的样儿,一旦吹起唢呐,眼睛马上就会发亮,变得神气活现起来,仿佛一下年轻了好多岁,很快变成众人瞩目的“焦点”。谁也不知道他真实名字,时间久了,都习惯叫他“杨唢呐”。
   杨唢呐住的小寨里有十几户人家,有一半多是苗族,他们多才多艺,都喜爱吹唢呐、笛子或拉二胡什么的,还有的会擂鼓、敲锣、打响器。杨唢呐就顺势组成了一个杨家班唢呐,自己当起了班主。那时,农村很穷,又不准外出打工,吹唢呐还成了他们赚钱的一个门路。
   而爸爸口中的吴大哥,就是坐在老家上寨的吴金平,打小爱生病,请八字先生一算,要想保他一身平安,就要找一个艺人当保爹。他父亲一想,吹唢呐的人,也该算艺人吧。就想方设法把儿子拜谢给了杨唢呐。吴金平打小就不喜欢读书,一看保爹是吹唢呐的高手,正中他意,干脆辍学跟着保爹学起了手艺。由于他专心好学,现已成了年青的吹手。
   难能可贵的是,杨唢呐他们虽有手艺,却不傲气,无论何时,只要有人请,就带领一班人背着乐器,立即出发,总是有求必应。遇经济困难的人家,工钱出得少,他们也干,从不嫌贫爱富。不管到谁家吹奏,从不偷懒。他常对杨家唢呐班的人说,钱财乃身外之物,我们做这行道,不就是让大伙乐呵乐呵嘛,整个热闹,没必要计较那么多。
  
   二
   唢呐,吹起山里人的梦想,带来生生不息的希望。老家无论谁家办婚事,男方家都会请一班吹鼓手吹着唢呐,敲锣打鼓去女方家接新娘子。一般来说,男方家前一天还会请花红洒,关系特别亲近的亲戚会请上唢呐前去新郎家庆贺,从头天吹到第二天,直到把新娘接到家为此。
   宝福大哥哥结婚时,他大姑、二姑和几个姐家,请来了六支唢呐队。那唢呐声、锣鼓声好似赛跑一般,你追我赶,此起比伏。一声胜过一声的喜庆曲子,传遍山寨,响彻云霄。尤其是第二天进亲时,吹鼓手们站在门口两旁,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你一首《天仙配》,我一曲《夫妻双方把家还》,接二连三,将婚礼的喜庆氛围推向高潮。宝福哥穿着大红袍,披着大红花,牵着新娘子,笑得合不拢嘴,给座在堂屋前的爸妈磕头,人们开怀大笑,连声喝彩,一浪高过一浪,把整个小山村都闹翻天了。
   我心中好生羡慕宝福哥,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结婚也要像他一样,借这唢呐声热闹一番。
   转眼间,十几年一晃而过,不知不觉我参加工作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家里,我排序老幺,我的婚姻是家里人期盼的最后一台喜事。爸妈首先考虑到我女朋友娘家家族大,要是不敲锣打鼓去接,恐怕有失礼数,也显得冷清。于是,结婚前几天,爸爸专门去请了杨唢呐那班吹鼓手,要他们提早作好准备。
   因路途遥远,结婚前一天,家里找了一辆车,一路吹打着去了岳父岳母家。第二天返回时,车子开到公路边后,还要步行十多公里山路才到家,几经折腾,下午太阳偏西后,才将新媳妇接到家里。寨里人们听到唢呐声,就知道我家办喜事,纷纷跑来,连声道喜,那场景好生热闹,总算是园了我儿时的梦想。
   这小小的唢呐,它也有着许多的门道,喜事吹的是欢乐、高兴的曲调。丧事唢呐声听着哀婉悲伤,那声音时高时低,有快有慢,悲喜交加。我永远忘不了2001年8月9日的那天早晨,天空下着大雨,一声声唢呐,呜呜咽咽,如泣如诉。虽是盛夏,可那雨水滴在脸上却是冰凉冰凉的,山间小路的泥土被雨水淋湿,儿女们跪在地上,雨水混合着泪水,一串串掉到地上,父亲的离去让我们万分伤痛。
   伴着哀婉低徊的唢呐声,全寨男女老少,自发冒雨前来送父亲最后一程,长长的送葬队伍在山间小路上一点点挪移,让父亲热闹风光上山,乞求父亲入土为安。
  
   三
   从小听着唢呐声长大的我,不管走到哪里,总是离不开心心念念的唢呐。
   那年,我在王家坪任武装部部长时,恰逢冬季征兵,我乡通过体检、考核,有八名适龄青年符合条件,应征入伍。按照上级要求,要热热闹闹接新兵到乡政府,集中后送县人武部,然后统一送往部队。当时,我心想让有新兵入伍的村要精心组织,吹唢呐,打锣鼓,热烈欢送应征入伍青年到乡里。乡领导听了我的想法后,非常赞同,随即安排相关村支两委干部要认真办理,抓好落实。
   老家有一名叫胡仕兵的新兵,由于村里离乡较远,村干部天不亮就组织了长长的送兵队伍,给胡仕兵带了大红花,请了吹鼓手,一路唢呐声声,锣鼓喧天,最早一个将新兵送到了乡政府。他们到后不久,距离乡政府三公里远的前进村干部急匆匆跑来,告诉我说他们村正要出发时,请的一个吹鼓手突然患了急病,村干部们怕挨批评,赶紧跑来说明情况。在场的杨唢呐听到后,二话不话,主动请缨,愿意去接新兵。他随即带领唢呐班人马赶到前进村,雪中送炭,替村里完成了任务。
   不一会儿,乡政府门前坝子上像赶场一样,人头攒动,唢呐声,锣鼓声,欢送人群的喧闹声交织成了一首欢快的乐曲,那场面让应征入伍的新兵及家属感到莫大的光荣和自豪。
   几年后,我调养龙司乡工作不久,看到养龙司街上长达2000多米的地面还是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街上住户及赶集的人无不怨声载道。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立马带头捐款,并四方求援,筹措资金一百余万元,历时八个多月,终于将养龙司街道打成了光滑平整的水泥路。记得竣工那天,邻近周边的唢呐队自发组织起来,从四面八方来到街上,吹着赞美的唢呐乐曲,欢歌笑语,庆祝街道旧貌变新颜。
   前几日,接到老家儿时伙伴李长富家接幺儿媳妇的邀请,我很高兴,以为又可以听到久违的唢呐声了。结果到他家一看,二层小楼房前的宽宽院坝左侧,用钢架搭的戏台上,正在表演着庆贺婚礼的相声、小品、二胡独奏等各类节目。那些在外务工,见多识广的小青年们,还时不时跳上台去,高歌一曲。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赢得了周围观众阵阵喝彩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打听,我才知道杨唢呐已驾鹤西去,而他的唢呐,已被家里人高高供于香火之上。由于现今喜爱吹唢呐的人寥寥无几,请的人也越来越少,老家寨里吴大哥也改行了,利用自己荒坡种上了桃子、枇杷等果树,成了果树种植专业户。
   现在仅存的一个唢呐人叫王二吹,今年50多岁,中等个子,身板结实,聪明厚道。他坐在杨唢呐家隔壁寨里,年轻时,家里父母年老体弱,经常生病,家境贫寒,三十多岁了还打着光棍。杨唢呐看他诚实,就收他当了徒弟。王二吹也很争气,勤学苦练,就把这手艺学到手了,还把从师傅那儿学的传统技艺加上自己创新的元素,用唢呐吹奏出了现代流行歌曲,受到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喜爱,偶尔还有出场的机会。
   我从初闻唢呐声时的稚子顽童,变成了年愈花甲的老人。仔细想来,似乎人生中的每个紧要时刻,都离不开唢呐声。本以为这吹尽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唢呐声会伴我走到最后,可现在看来,恐怕也是难事了。
   我明白与时俱进,大浪淘沙的道理,不管是人还是物,都会流逝于时间长河里,隐没于悠悠岁月中。但那一阵阵勾魂夺魄的唢呐声,那一幕幕或热闹或悲伤的画面,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里,留存在我的梦中……
  
  

共 37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对唢呐的记忆如同作者一般深刻,当年热追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就有一段唢呐独奏,听起来荡气回肠,如泣如诉,至今记忆尤深。唢呐是中国民间传统乐器中的一种,给我的感觉很乡土很亲民很热闹。年轻时,总觉得唢呐吵得慌,而且不论是婚丧嫁娶,喜事丧事,唢呐总会来凑热闹。听到唢呐声就会自然生出两种反应“有人结婚”、“谁家送葬”。所以我曾对朋友笑谈,说唢呐能从你出生一直吹到把你送走的那天。现在有句比较流行的话,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唢呐,最为贴切。那便是“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乐里人。”我们毕竟是在这块土地上出生长大的,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年轻时不懂得,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教导之后,都会慢慢懂得。本篇散文恰好对此作了深刻的阐述和解析。可以说,那一声声唢呐,伴随着作者从懵懂无知的稚子变成了花甲老人,而作者对这唢呐的理解,也从听个热闹玩个新鲜,变成了一种追忆和一种情怀,是带有时代特色和岁月痕迹的载体。按照时间线叙事的手法虽然普通,但却最容易令读者接受,一段段有关唢呐的故事的撷取,点出了唢呐声中承载的情和事,人和物,也使得主题更加突出。结尾部分的感悟貌似在说唢呐,其实是对人生的领悟。本篇散文,叙事流畅,情景交融,叙议相辅相成,主题突出,令人印象深刻,是一篇难得佳作。感谢作者投稿本社,祝你文思泉涌,佳作连连。【编辑:燕山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927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2-09-27 10:25:50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几多惆怅,几多回味啊。
燕山客
2 楼        文友:乡笛        2022-09-27 12:53:47
  诚谢燕山客老师精心修改,精写按语,让文章增质添彩。祝老师秋日安好,万事如意。敬茶!
3 楼        文友:华为        2022-09-27 22:53:37
  听着唢呐成长,伴着唢呐品人生。在与唢呐有关过往中,人是非非都成了过客,唯有那份厚重深情,还有积淀还在传承!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4 楼        文友:阿巧        2022-09-28 11:35:20
  唢呐,是我们熟悉的一种乐器,音域宽广,抑扬顿挫,令人荡气回肠。文章选材典型,结构紧凑,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引人共鸣。感谢乡笛老师的精彩分享!祝愿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5 楼        文友:陶桃        2022-09-28 20:36:29
  唢呐声声,岁月生香。欣赏乡笛老师佳作,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美文分享!
6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2-09-30 09:49:42
  唢呐声,引起了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儿时生活的向往,是一段悠悠的乡愁。拜读欣赏了。祝乡笛老师生活愉快!佳作不断!
梦在何处
7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2-11-18 08:14:44
  唢呐声声,勾起许多人生回忆。我的故乡也吹唢呐,两个用途:婚庆或者送葬。唢呐声里从少年跨入成年,唢呐声里,从青丝变白发,最后送入墓园。唢呐是一生沧桑悲凉荣耀豪迈的见证!作者写唢呐声,写出了背后隐藏的文化底蕴。唢呐声声,感慨万分。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人生很短,活好这一世,做真诚的自己。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